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坪山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坪山新区 发布时间:2016-05-06 15:44:00

——2016年1月25日在龙岗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  陶永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坪山新区管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发展情况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坪山新区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搭框架、打基础、谋长远、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新区勇担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历史使命,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努力探索深化改革、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为新区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质量引领、效益优先,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1.经济保持高位增长。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统筹好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新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9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2.46倍、1.76倍、1.79倍和4.01倍。 招商引资、增资扩产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新区共出让产业用地55宗,总用地面积240万平方米,土地供应规模居全市第一,涉及项目总投资382亿元。

  2.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预计2015年新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5.5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26.05个百分点,比2010年增长299%,税收分成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2.81%。与2010年相比,预计2015年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地税收入分别增长115.60%、299.07%、284.51%;万元 GDP 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9.5%和49.3%。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1.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五年来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4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生物产业基地引进赛诺菲巴斯德、微芯生物等66家相关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培育和引进沃特玛、巴斯巴等骨干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9亿元。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在全国率先发布区级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坪山聚龙智谷”(机器人产业基地)成功获批“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较2010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三产结构由0.46:77.60:21.94优化为0.1:68.06:31.84。

  2.创新驱动显著增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比2010年增长5倍,其中国家级84家。出台“聚龙人才计划”,引进海外高端创业团队15个,国家级、地方级领军人才达51名,各类高新技术平台达25个,2015年专利申请总量2773件,发明专利授权583件,分别是2010年的1.64倍和26.5倍。集聚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以及“新能源汽车高压大电流连接系统产业化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创新项目。

  3.产业载体梯次发展。科学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规律,打造形成新区产业载体三级梯队:以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坪山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广东深圳出口加工区等为主体的第一梯队,以留学生创业园、海科兴产业园等为主体的第二梯队,以生命健康产业园、智慧芯产业园等为主体的第三梯队。生物加速器实现70%出租率,留学生创业园、海科兴产业园实现80%以上的出租率,坪山创新广场正式动工建设。

  五年来,我们坚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内涵不断丰富。

  1.城市空间优化。坚持疏堵结合、铁腕查违,在全市率先构建“预防为主、疏堵结合、制度查违、快速反应”的查违体系,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9.27万平方米,连续6年实现永久性违法建筑(栋数)“零”增长,为坪山长远发展守住了最宝贵的空间资源。创新“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模式, 南布项目确定合作开发主体,完成项目留用地开发竞争性谈判;沙湖项目签订框架协议,向政府移交的首期地块已通过招拍挂出让。五年来土地整备累计入库土地约19.31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指标。启动坪山中心区、坑梓中心区、聚龙山片区、坪山河流域等片区开发建设,坪山中心区成为市政府授权“封闭运行”的唯一试点,平均土地贡献率达到40%左右,远高于全市28%的平均水平。城市更新加快推进,22个项目列入更新计划,可释放约302.5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其中六和广场、正山甲等5个项目已完成或启动建设。

  2.城市功能提升。厦深铁路坪山站正式启用,地铁14、16号线等轨道交通系统以及坪盐通道、南坪三期等“两横四纵”高快速路体系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公共交通配套建设跨越式推进,新区现有公交线路70条、公交站点687个、公交车1174台。深圳技术大学、市第九高级中学、同心外国语学校以及聚龙医院等一批教育、医疗重大项目布局新区,坪山体育馆、国际网球中心、恒温游泳馆建成使用,深圳东部首席文化中心动工兴建,乐安居、金茂园大酒店、天虹购物广场等商业配套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

  3.生态人文彰显。新区拥有“一山一河一湿地”,森林覆盖率达43.28%,高于全市41.78%的平均水平。空气质量AQI优良率由五年前81.1%提升至91.4%,PM2.5平均浓度由4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37毫克/立方米。金龟露营小镇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华谊兄弟文化城项目开工,“东纵精神”、大万世居等传统文化资源焕发新生,麒麟舞、腰鼓舞等文化精品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摘金夺银,多项国际网球赛等高端体育赛事在坪山精彩呈现。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民、补齐短板,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1.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民生投入累计达74.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从2010年的59.58%上升到2015年的69.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9.9%和8.5%,两项增速均居全市第二。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0所,较2010年增加46所;中小学总学位数36225个,增加近20%,每千人学位数由93个提高到110个。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现有卫生医疗机构113家,比2010年增加33家;开放病床位数662张,增幅达65.5%,每千人病床数由1.32张增加到1.89张,增长43%。现有区级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各1个,街道文化站2个,社区文化广场15个,街道和社区公共图书室13个,人均公共图书藏书量达到0.58册、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9平方米。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系列赛事。《坪山新区年鉴》(2014卷)获得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二等奖(地州区县组)。

  2.社会保障逐步完善。设立保民生专项资金4000万元,从户籍低收入家庭分类施保、户籍居民社保补助以及全口径居民危困救济等方面兜底保民生。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1%以下,远低于全市3%的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始终动态归零。超额完成保障性住房指标,共建设和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2.87万套,总建筑面积194.07万平方米。注重关爱困弱群体,现有敬老院1所,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1个,办事处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2个,社区老人协会26个。

  3.社会治理不断增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理顺基层治理主体关系,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实现政企分开、政经分离。在全市首创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制度,完善社区议事会制度。社会组织已发展至351家,万人拥有社工8名,在全市各区中比例最高,逐步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的社会治理新体系。致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8大类51项措施逐步落实、初见成效。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断创新,确保了新区社会局面平稳可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五年来,我们坚持制度创新、开门改革,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1.改革更加注重“开创性”。新区承担的6项国家级和6项市级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华社、《人民日报》充分肯定新区改革成效。新区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区,荣获“十二五”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领军城区称号,综合信息平台入选“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十大解决方案”,智慧坪山规划被评为2015年“广东智慧城市十大项目范本”。循数治理创新项目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出破冰举措,获深圳首届“金鹏改革创新奖”提名奖。基层治保组织、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在全市率先破题。

  2.改革更加注重“制度性”。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坪山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力。“织网工程”典型经验获中央综治办肯定,纳入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并推荐为哈佛大学共享案例。在大数据支撑下的城市治理创新被科技部纳入《十二五中国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汇编》。新型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得到民政部肯定。成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会,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劳资纠纷调解,人社部劳动科研所坪山基地挂牌。“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模式写入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试点经验被吸收转化为市《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试点项目管理办法》。

  3.改革更加注重“惠民性”。“开门搞改革”,连续两年向社会公开征集改革“金点子”,点燃群众参与改革热情。注重“微改革”,分两批推出“每月食品安全警示发布”“便捷设施共享”“摊贩等级计分制度”等共17项“微改革”项目。坚持百姓评改革,开展群众评议改革活动,“民生类改革项目”群众满意度达80%以上。公共信息资源库入选“2013年南都街坊口碑榜十大金奖”。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强化服务。创新企业服务措施,推出“实体大厅、网上大厅、流动大厅”三种行政服务审批模式,推出“服务企业十三条”。在全国创新成立行政代理服务中心,累计为企业提供代理服务698宗。贴心服务居民,推行社区“一窗式”受理,实现一张网流转、一条龙服务,居民跑一个窗口甚至足不出户就能申办43项常遇常办事项。

  2.高效执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行政服务大厅为载体,完成工程建设、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三大领域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再造,部分项目审批时间削减三分之一。社会投资重大项目减少审批手续11次,压缩审批时限至137个工作日(缩减约60%);城市更新项目办理时限从494个工作日压缩到385个工作日。取消非行政审批许可19项,即来即办事项由16项增至95项,增长近5倍。

  3.廉洁从政。探索实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完善制度建设,出台财政支出管理、公车管理、厉行勤俭节约等规章制度以及党员干部“八不准”细则,以铁的纪律筑牢廉政基础。强化审计基础性工作,率先形成由审计部门直接对区直单位、办事处、社区进行审计的一级审计管理体制,将新区审计延伸到社区集体经济层面,增强了审计的深度和力度,为廉政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新区管委会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全面适应政治新生态、发展新常态、改革新春天、法治新征程,围绕“改革攻坚年”和“工作落实年”的部署,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收官画上圆满句号。

   经济增长稳健趋好。政企同心携手、共渡时艰,确保了整个经济面的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470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36亿元,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6.82亿元,同比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4亿元,同比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同比增长35.55%。

  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坪山片区获批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预计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64%,成为增长主引擎。新能源产业2015年增速达到69.5%。支持龙头企业比亚迪积极进军世界500强。引进共进电子、国赛生物、中联制药等12个大型产业项目,总投资63亿元,可新增产值373亿元,税收20.1亿元。

  城市建设提速增效。启动“交通建设大会战”,全面推行“路长制”,力争五年内实现新区交通状况根本改观。厦深铁路坪山快捷线开通,坪山实现20分钟与市中心区的快速联通。坪盐通道、南坪三期、东部过境高速等高、快速路以及龙坪路、金田东路、丹梓北路等区内道路建设全面加快。启动“治水大会战”,深化“河长制”,统筹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景观营造、落后产能退出等15个项目,坪山河、汤坑水等11条河流综合整治快速推进,防洪排涝整治47项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区开发提速,区域内256项市政项目、100多项品质提升项目顺利推进,以“收地留地”“异地置换”“以地换房”等方式创新土地整备模式,累计7个更新项目完成立项,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加快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预计2015年新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2平方米,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达到328天。城市更新、征地拆迁、土地整备工作稳步推进,保持永久性违法建筑“零”增量。

  民生福祉获得感持续提升。推出“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工程,195个项目全部完工,总投资4000万元。中山小学建成开学,全年共新增公办学位1215个;增设幼儿园5所,增加幼儿园学位1230个。聚龙医院主体完工,健宁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和坪山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加快推进。现代市民培育工程年度50项任务106个项目顺利实施。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案件、群体性事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消防安全事故,重点品种食品监测、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分别达98.2%、100%,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史志档案工作扎实推进。新建1000个一类高清探头,加强“科技强警”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群众的治安满意度显著提升。

  改革攻坚成果丰硕。8个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项目、16个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17个群众热切期待的“微改革”项目进展顺利。聘任首批重点改革项目导师,开设“坪山改革”微信公众号,开展第二届改革“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重点改革逐步推进,新区作为我省唯一单位在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审批事项缩减约60%。一流法治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挂牌。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弥足珍贵。坪山新区的发展和进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直各部门、各驻区单位的指导和帮助,得益于龙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龙岗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更凝聚着坪山新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新区管委会,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关心、支持坪山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坪山新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化水平不高,交通建设滞后,城市公共配套依然十分欠缺,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宜居和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城市形象和功能亟待提升;二是城市管理治理水平不高,城市安全任重道远,个别领域安全事故频发,一些“定时炸弹”亟待全面彻底的清理;三是经济规模总量小,特别是当前工业企业增长乏力,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亟待不断增强;四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难度加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民生发展问题亟待通过改革攻坚来解决;五是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居民收入亟待得到稳步增长;六是干部队伍思想认识、工作作风以及执行力不能完全适应发展形势和要求,政府自身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正视问题,精准施策、立行立改,推动新区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思路及2016年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市情和区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国内宏观经济迈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市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动力更加强劲,结构全面优化,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态势更加扎实稳固。新区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和积淀,奠定了更高、更快、更好发展的坚实基础,也为抢抓深圳“东进战略”,着力打造深圳向粤东北、赣南、闽西地区辐射的重要节点和东北门户,赢得了历史性机遇。

  “十三五”时期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全市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全力落实深圳“东进战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推进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全力打造深圳“东北门户、智造新城”,努力建设现代田园都市。

  ——深圳“东北门户”。就是要全方位加大投入,大干快上,推动坪山在交通、产业、人口、形象、配套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打造具有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功能和特色人文底蕴的门户形象,成为具有强大外溢辐射影响力的深圳城市副中心,发挥坪山在深圳东部的战略支点作用,全面融入深莞惠及河源、汕尾“3+2”经济圈。

  ——智造新城。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出台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全力构建以高端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新体系,把坪山建设成为深圳高端制造业的承载地、上市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到十三五期末,经济总量达到千亿级规模,拥有自己的世界500强企业,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主导要素,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实体产业支撑。

  ——现代田园都市。就是要坚持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突出坪山青山绿水的特色,运用“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新绿色技术,推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打造像斯图加特那样具有“现代田园都市”特征的美丽城区,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深圳,感受不一样的特区。

  “十三五”时期,新区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0亿元以上,基本实现五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90 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 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40亿美元以上;万元GDP 能耗、建设用地等效率指标力争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万元GDP 水耗力争优于原特区外平均水平。重点围绕全力打造深圳“东北门户、智造新城”,建设现代田园都市的总体战略目标,坚持做到“四个聚焦”:

  聚焦战略目标,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大势,全力抢抓深圳“东进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认清“东进战略”对坪山带来的深刻影响,坚定全力打造深圳“东北门户、智造新城”,建设现代田园都市的战略目标与定位,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新区党工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制定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以项目化为抓手,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把“东进战略”的宏图转化为新区发展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力争在全市区域协同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

  聚焦难题短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以交通建设和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推动城市建设尽快见到形象;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更加注重安全隐患治理,推动新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以强化社区转型发展为抓手,更加注重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聚焦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实施简政放权改革,全面推行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深度清理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初步形成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府运行机制。

  聚焦人才战略,落实中央人口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措施,推进城市人口的结构性调整。优化“聚龙计划”,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政策体系。培养和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战略性储备人才以及紧缺型技能人才。全面落实人才安居住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政策,营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工作氛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区管委会将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深圳实施“东进战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追求“深圳质量”、坚持“深圳标准”,以特别的引领作用、特别的担当精神、特别的实干业绩,落实新区“城市管理治理年”和“攻坚克难年”的总体要求,着力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强基础、补短板、克难题、利长远,切实做好城市安全、产业转型、交通建设、治水提质、深化改革、城市形象、社区发展、民生保障、市民素质、政府建设等十方面重点工作,为新区全力打造深圳“东北门户、智造新城”,加快建设现代田园都市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

  (一)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安全是城市工作的基点,要始终把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放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认真吸取光明新区滑坡事故教训,扎扎实实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重点解决好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主体责任不落实、基础设施不健全、管理能力与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强化城市安全管理。加大公共安全投入,设立7亿元城市安全治理专项资金,用于灾害防控、安全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推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和事故倒查机制,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办事处社区属地责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发挥社区安全巡查员、网格员等七支基层队伍的安全管理“观察哨”作用,定期开展重点领域、区域、时段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编制安全生产信息底图,加强研究安全事故发生和处置的规律特点,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公共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组建专门的安全专家队伍,定期推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专题讲座。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系统,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健全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3条消防管网改造,添置一批消防救援装备;完善“三小”场所消防设施,重点加强老旧电路规范化改造。按照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的要求,扎实做好新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打严控违法建筑。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控停要求,强化查违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实行联合执法考评。推广科技查违,完善无人机及车载移动巡查系统,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土地监察体系。优化综合治理机制,全面建立建筑物信息电子档案,将违建行为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对违建资金进行监管。坚持疏堵结合,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量”“减存量”;对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审批探索年度指标控制。稳控信访维稳形势。建立信访维稳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大突发维稳事件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领导包案机制,坚持新提拔副处级以上干部到信访部门接访机制,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约访、下访制度。稳妥化解社区历史遗留问题,重点做好征转地补偿、非农建设用地返还等复杂问题的政策研究。组建专业法律队伍,在新区信访大厅和办事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立访前法律工作室,建立完善劳资纠纷、物业纠纷、经济纠纷等领域群体性诉求的司法导入制度,引导群众信访更信法,以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强化“科技强警”,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快建设“平安坪山”。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东部智造中心

  落实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东部智造中心”产业新定位,坚持高端引领、政策引领、载体引领、环境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擦亮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广东深圳出口加工区三块“金字招牌”,全面提升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新建一批产业载体。加快产业空间载体供应,完成45.6万平方米产业储备用地,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增9块用地、生物产业基地新增5块用地,重点推动生物加速器二期、坪山创新广场、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区加速器等项目建设,盘活中集等未建设用地。引进培育一批高端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优势产业,推动“聚龙智谷”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产业优势和集聚优势。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小巨人计划”,壮大成长一批龙头企业,引进10个以上优质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采用智能生产设备,逐步实现“机器换人”。优化低端企业和落后产能清理方式,年内淘汰200家以上落后产能企业。强化政策引领,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全面评估现行产业扶持政策,聚焦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有吸引力、竞争性强、凸显坪山产业特色的政策体系。发挥“成本低+生态好+政策高地”的叠加优势效应,吸引已入驻企业将总部、研发基地转移到新区,实现2-3家上市企业总部落户坪山。落实“服务企业十三条”、先进制造业扶持奖励办法和新三板挂牌扶持政策,推动2-3家企业挂牌上市;出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若干措施》,着力激发企业活力。集聚一批创新要素资源。积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2-3个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各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30家以上。加强与清华大学XIN中心合作,建设中以国际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利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推进海科兴、巴斯巴、医疗器械等创客梦工厂项目建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引进2-3家金融机构,鼓励开展创新型融资业务。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力争出口加工区获批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争取开展“跨境电商”试点,开展自贸区政策在综合保税区实践的可行性研究,做好相关规划衔接。做大做强加工制造和保税物流业,支持物流骨干企业打造“物流+电商+金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做好汕尾陆河对口帮扶。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我省振兴粤东西北有关部署,全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对口帮扶资金;加快陆河新河工业园规划建设,加快完善水、电、道路及绿化等配套设施;加快比亚迪汽车项目建设,确保项目主体厂房4月份建成投产;推动园区招商工作,争取新签约引进一批企业。

  (三)打好交通大会战,构建快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体系

  将交通建设作为新区打造深圳“东北门户”的首要任务,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构建以“高、快速路+轨道交通”连接区外、以“公交+慢行”通达区内的便捷交通出行体系。落实“路长制”,统筹发挥交通联席例会和土地整备工作例会作用,协调解决交通大会战共性问题,重点推进政策创新、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整备及优化工作机制。打通新区“大动脉”。推动坪山快捷线延伸到福田中心站,力争轨道14、16号线线位和站位规划落地。加快东部过境高速、南坪三期、坪盐通道等6个续建项目施工,力争南坪三期、坪盐通道年内进度50%以上;实现外环高速、横坪公路、聚龙路等5个项目开工;完成龙兴路、马峦北路南段等3个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丹梓北路、新横坪市政化改造、宝坪路等4个项目阶段性前期工作;加快绿梓大道南段项目工作。改善社区微循环,建设“公交都市”。深化“邻里公交”“公交路权优先”理念,以坪山、坑梓、碧岭、聚龙山四大片区公交重要客流集散点为核心枢纽,完善各片区至枢纽节点的微循环线网联系,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实现微循环服务全覆盖。优化高铁站公交接驳,扩大高铁站公交覆盖范围,加强新区与市中心区联系,探索“定制公交”。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完善自行车停车场所、租车服务等相关配套,增加自行车服务点和车辆投放数量,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道路市政化改造,规范设置道路标识、标线、标牌和护栏等“三标一护”;高标准规划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解决好深汕路等重点路段的人行道设置问题,还路于人;改造深汕路和建设路路口人行天桥,规划新建人行天桥23座,确保行人过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小型停车场。提升道路管理水平。对深汕路中心区段实施客货分离,化解高峰期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频发问题。在新区主要道路新装高清电子警察系统133套、电子眼探头36个,加强对行人及非机动车文明出行的引导,重点解决中山大道—东纵路、深汕路—龙田路等6个重点路口的交通秩序问题。

  (四)打好治水大会战,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践行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以“母亲河”坪山河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有序开展治水行动,打造具有坪山特色、坪山魅力的亲水空间。干支同步治理,实现水质达标。坚持新区领导包干治河当“河长”,建立季度检查、年度审议的考核机制。引入大型央企,借鉴“公私合营”等模式推进坪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河道整治及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坪山河干流、汤坑水、墩子河、石溪河和碧岭水分别完成综合整治工程量的20%、60%、40%、30%和30%,赤坳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开工,飞西水、三洲田水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前期工作;污水支管网建设完成25公里以上,上洋污水厂配套管网接驳完成工程量20%,推广排水达标小区创建。淘汰污染企业,加强源头治理。强力推进坪山河流域落后产能“关停并转”和拆迁工作,淘汰120家低端及重污染企业,逐步减少污染排放;加快坪山河周边低端园区改造,探索运用“工改工”“工改商”手段打造一批创客空间、特色产业园区、孵化器等创新型产业载体;实施“腾笼引凤”计划,建立流域内社区空置厂房信息库,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借鉴先进理念,建设海绵城市。引入海绵循环技术,启动海绵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和技术标准编制。推广低冲击开发模式,实现“雨洪分流、清浊分流”,建设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启动坪山中心区、坪环片区及坪山河干流沿岸三个海绵体示范区建设。运用“智慧城市+河道治理”模式,建立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对河道治理的实时监控和智慧管理。

  (五)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以国家、省、市改革试点为抓手,开展改革攻坚,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坪山模式”“坪山经验”。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政府转移职能目录”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完善政府内部运作机制,优化机构、编制及职能,编制部门职权目录、运行流程图,建立新区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梳理和明确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管理职能,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切实减轻社区工作站负担;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新区—办事处城管执法、文化执法机制。重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工作模式,新增1-2个社区进行试点;继续探索“单元开发”“农地入市”等土地二次开发创新模式;完善中心区征收拆迁工作机制体制,深化提升“收地留地”“异地置换”“以地换房”等创新经验。重点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及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深化社会建设领域“织网工程+”应用,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循数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联动监管机制,探索建设市场监管综合信用平台,使其成为坪山“大众点评”首选平台。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市场导向,率先在研发投入、新产品应用等领域深化改革,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新区人才政策,建立“创客基地”和“聚龙人才客栈”。同时,着力加快法治政府创建、推进商事登记后续改革、完善劳资纠纷调解机制、推进环保执法体系创新等方面改革。

  (六)推动社区转型,夯实基层发展基础

  加大对社区发展指导和扶持力度,厘清社区规划定位,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强化社区末梢治理,筑牢基层基石。落实领导挂点社区机制。严格做到“四包两到”,搞准搞透社区问题,帮助社区研究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以及2016年发展计划;补齐社区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加大对社区供水管网改造,解决部分群众喝“黄水”问题,逐步完善社区雨污分流支管、社区消防设施和视频监控设备等;从新区层面研究出台一批新的政策,分步化解社区共性历史遗留问题。推动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坚持差异化、特色化、联动式发展,用好6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探索“一社区一规划、一社区一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1-2个社区试点培育特色产业。引导社区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启动1-2个“工改工”项目试点,创新“三线一区”社区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社区“三资”动态管理和流转机制,落实“一年一审计”办法,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社区党委核心引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的基层治理模式。优化社区工作考核办法,用好竞争性扶持资金,激发社区配合新区做好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基层稳定等重点工作的主动性。推进财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实施社区干部素质提升行动计划,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

  (七)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落实市“城市管理治理年”工作要求,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标准,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城市。加快中心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坪山中心区扩容,初步形成科技商务区、行政文化区、优质生活区三大功能板块。重点加快推进阿里山味、飞西第二工业区、新和旧村3个项目土地整备,正山甲二期、飞东、新和3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文化中心、实验学校南校区、科学馆3个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龙坪路、兰竹西路、金丰路3条路建设,飞西水、新和水、行政八路排洪渠3条水治理。完成坑梓中心区综合规划,启动坑梓综合体育中心项目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实施城市环境治理黑化、亮化、净化、美化、艺术化行动,三年内覆盖23个社区。全年完成横坪公路、丹梓中路等29条道路“白”改“黑”,251条村道巷道路灯加装;探索建立“星级门店(摊档)”评选和管理机制,重点解决六联、坪山等社区,以及坪山综合市场、坑梓第二市场等“脏乱差堵”问题;推进新横坪路的市政化改造与绿化提升,做好东纵路、厦深铁路坪山站等道路、关键节点和社区公园、村道的景观提升。大力推广垃圾减量分类。强化垃圾减量分类社会宣传,公开征集垃圾分类设计创意方案,全面推行社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开展“垃圾不落地”示范街区(小区)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垃圾减量分类奖励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选址,完善城市垃圾处理配套设施,推进垃圾收集点(垃圾屋)建设,加快垃圾转运站封闭化建设和艺术化改造。转变垃圾填埋传统模式,探索开展微处理、微降解、微循环新方式,提高垃圾减量率和处理效能。塑造宜居宜业田园风光。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马峦山郊野公园、坪山河、聚龙山湿地建设,实现青山绿水与现代都市共生共融。打造坪山河干流碧岭、赤坳、吓山及老河段四大湿地景观公园,推进半月环公园前期工作,完成金龟古村落客家风情园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深圳华电坪山分布式能源项目等循环化改造示范项目;提倡绿色节能,打造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一批绿色示范工程。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

  坚持发展为民,对照“深标”中线,聚焦民生短板,年度安排46.32亿元投向九大民生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和“民生微实事”,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加快完善教育硬件设施。加快筹建深圳技术大学,完成市第九高级中学、坪山中心小学改扩建等5个项目,新增高中学位3000个、中小学学位4830个;完成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新校区主体工程,启动马峦小学建设,推进光祖中学、第二实验学校等14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医疗基础设施。确保聚龙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床位600张;完成健宁医院、妇幼保健院原址改造等2个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推进新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第三人民医院建设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医疗设施投入力度,计划安排1.5亿元用于坪山人民医院、坪山妇幼保健院购置医疗设备,迅速提升新区医疗水平。加快完善文体配套设施。完成文化中心主体工程;推进新区科学馆等文体设施前期工作;加快沙壆、金龟等5个社区公园建设;完成汤坑等8个社区文体配套设施回购项目及81处健身设施建设。推进社区便捷服务标准化。按照全市80项基本公共服务要求,推动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加强社区服务整体规划设计,探索社区便捷服务标准化体系,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步行15分钟的服务半径内统一配置一所学校或幼儿园、一个公交站点、一家社康中心、一个社区服务点、一个社区公园、一处公共洗手间等便民设施,年内在3个社区启动试点,力争五年内社区全覆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50套、竣工3106套、供应5060套。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发挥劳动仲裁作用,依法重拳打击企业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探索公益慈善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创投机制。

  (九)加快现代市民培育,着力塑造“新坪山人”

  按照“来了,就是坪山人”的要求,以外来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深入实施现代市民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素质,推动人的城市化。优化新区人口结构。深入实施“圆梦计划”,探索开展外来人口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工作,优化新区外来人口学历结构;启动“万名工人大轮训工程”,提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帮助外来人口在城市更好就业。办好“市民学校”“新坪山人融合学堂”,开展“普法大家乐”“安全第一课”等活动,着力提升“新坪山人”的安全意识、法律水平、诚信精神和文明程度。促进新坪山人融合。广泛发放《坪山新区现代市民手册》,让外来人口熟知城市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和基本法律要求,更好适应城市生活。在企业密集区、人员流动密集区、出租屋集中区等设立“新坪山人互助服务站”,为外来人口提供城市生活便利。建立“青年驿站”,为来新区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免费提供短期住宿和就业指导等综合服务。不断丰富外来人口的文化生活,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公益培训,增强外来人口以坪山为家、以做坪山人为荣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十)推动作风真转真变,打造服务型政府

  坚持“五破五立”,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法治、创新、诚信、廉洁、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内部运作,确保权责明晰、政令畅通。针对政府内部运作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理清职责,明确权限,减少扯皮,强化执行,加强督查,建立快速、有序、常态化运转机制,做到令行禁止、无缝衔接。建立主办单位“主体责任制”,明确任务令、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工作督办,强化绩效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行“一门式”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加快公共服务“一门式”改革,打造“一门通办,全区通办”的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在线服务和资源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立“民生诉求分拨”系统,整合民生诉求渠道,建立面向群众统一的诉求反映、意见表达、办事投诉平台,实行统一分拨、快速反应、全程监督、有呼必应。加快作风转变,依法廉洁从政。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做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成、滴水穿石”。为民求实务实,加强调查研究,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调研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坚持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优化行政执法流程,推进普法教育,恪守廉洁为民,加强审计、廉政监督,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2016年是新区全力落实深圳“东进战略”,开启深圳“东北门户”建设新征程的起航之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以新的业绩和新的成效,为深圳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做出新贡献!

  附件: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