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文字解读|《深圳市坪山区“八五”普法规划》

信息来源:坪山区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1-12-29 20:48:14

  一、起草背景及依据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区普法工作制度化、专业化、法治化,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深圳市坪山区“八五”普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普法工作完备的制度体系、精准的实施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健全的责任体系基本形成。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依法治理深入基层,全社会依法办事环境逐步形成,推动法治成为坪山核心竞争力,为2035年深圳率先基本建成法治城市示范、一流法治政府、模范法治社会作出坪山贡献,为建设“创新坪山、未来之城”提供法治保障。

  三、主要内容

  (一)明确指导思想

  《规划》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坪山区法治建设实际,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创新普法方式方法,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二)确立普法规划主要任务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党校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

  二是深入学习宣传实施宪法,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党员、青少年的宪法学习力度,推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将宪法元素与坪山区文化资源相融合,推动宪法文化阵地建设。

  三是全方位宣传普及民法典,利用民主法治宣传阵地开展民法典专题宣传活动。

  四是深入宣传普及与促进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执法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深圳地方性立法的宣传及坪山区“三大产业”相关法规规章、司法实践和执法实践的宣传力度。

  五是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加大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力度,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细分普法工作重要内容

  根据我区人员构成特点、法治素养特征、法治教育规律,针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来深建设者、港澳居民与外籍人士等对象进行精准普法。

  就持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规划》针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旁听庭审、年度述法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针对青少年群体,进一步强调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训,探索建立和完善监护人参与普法的途径与责任机制;针对来深建设者、港澳台居民、外籍人士,精准宣传大湾区生活、学习、就业、税收优惠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规划》通过优化“谁执法谁普法”制度设计,进一步提升普法互动性、普法方式多样化。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完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发布机制,开展公民观摩行政执法活动,探索以案释法和精准普法的有机融合;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压实各普法单位主体责任,提升普法责任主体设计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就提升社会化普法水平,《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在普法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打造系列化、品牌化的优质资助项目;推动“二支队伍”参与普法服务,组建使命感高、专业性强的“八五”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增强普法的社会性、广泛性和渗透力;引入商业性法律服务机构参与普法工作,探索发展商业性法律服务的引导支持与常态化公益普法合作模式。

  就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规划》推进法治建设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有机融入法治教育之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的法律元素,培育建设一批法治宣传教育星级基地;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抖音、读特、读创、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构建法治坪山宣传矩阵;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文化交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普通法裁判思维研修班”“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等交流平台,探索建立融入大湾区法治文化交流的常态化机制,促进大湾区法治文化交流。

  就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规划》对政府治理、行业治理和企业治理等多层次、多领域的治理体系进行了完善。推广培育更多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专业社工及志愿者等不同主体参与到法治建设工作中,组织培育一批基层“法律明白人”,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组织的合作,引导法治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深化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增强企业法治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依法治理,探索建立应急状态下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模式,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的法律法规宣讲案例,探索建立应急状态普法工作机制。

  就组织实施,《规划》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汇报,带头参加普法活动,研究解决普法相关重大问题。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负责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组织推动、检查指导、督促督导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上级普法主管部门对下级普法主管部门的工作评估、情况通报和重点约谈制度。各普法成员单位要根据坪山区“八五”普法规划,科学制定本部门五年内的普法工作方案,把普法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大力提高普法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建设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普法工作队伍,加强队伍和人才保障。加强评估检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广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加强责任落实督察和评估验收。

  四、《规划》的意义

  制定《规划》,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积极部署全民普法工作,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规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普法工作完备的制度体系、精准的实施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健全的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有利于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

  有利于依法治理深入基层,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和环境进一步提升,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明显增强;

  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法治成为坪山核心竞争力,为2035年深圳率先基本建成法治城市示范、一流法治政府、模范法治社会作出坪山贡献,为建设“创新坪山、未来之城”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