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发展之根。离开了水,生命将无以存续,发展更是无可凭依。水是如此重要,然而真正能被利用的水却十分有限。地球表面70%被水所覆盖,但目前人类真正能直接利用的仅占其中0.007%。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极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10位。水资源与水安全,是我们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必须统筹兼顾的重要因素。
一、破解用水困局大课题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其发展正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制约。深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连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0%都达不到,属严重缺水城市。全市年用水需求十分依赖依赖跨区域调水,其中东江自东江水源工程建成以来,累计向深圳输送了超过100亿立方米的水,支撑着深圳市1/3以上的GDP,这种水资源供给结构凸显节水工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全区万元GDP用水量连续三年有所下降,治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总体用水需求仍在攀升,但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节水潜力仍需持续挖掘。这种现实倒逼着从单一节水向系统节水的理念转变。
二、构建全域节水新范式
2010年,深圳市被列入国家节水型城市。以此为契机,深圳市正在探索形成"制度+科技+空间"三维治理体系。政策层面率先建立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制度,覆盖电子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全市开展公共机构智能水表覆盖式安装,并通过物联网实现用水实时监控。空间布局上,依托海绵城市建设累计改造透水铺装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构建起"渗蓄滞净用排"一体化系统。
三、培育全民节水新生态
在社区层面,"节水达人"评选活动覆盖全市多个社区,带动万户家庭参与节水改造。教育系统将节水知识纳入校本课程,建成青少年水科技实验室。此外,深圳还通过"线上积分+线下实践"模式,打造节水志愿服务队伍,形成"阳台雨水收集""一水多用妙招"等特色实践案例。商业领域则采取构建节水信用评价体系、试点“水权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发市场主体节水内生动力、实现水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四、书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当前,深圳正在推动构建“一网互联、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水资源保障新格局,也在探索将节水融入城市基因的新路径。通过水系连通工程活化水资源配置,借助AI算法优化管网调度,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用水场景,科技创新正在重塑节水图景。"节水不是限制发展,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创造价值。"当节水从政府要求转化为全民自觉,从技术指标升华为文明刻度,这座年轻城市正在书写人水共生的现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