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坪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05 14:13:55

——2022年4月21日在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坪山区区长  赵 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以来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按照区第二次党代会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区一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积极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10.6亿元、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81.5亿元、增长15.9%,两项指标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85.1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1.2亿元,增长19.2%,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在新增减税降费18.2亿元的基础上,全口径税收收入达146.5亿元、增长31.1%、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4亿元、增长26.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至7.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增长25%。国内专利授权总量达9275件,增长21.9%。全区高层次人才、博士人才分别增长30%和39%,累计达759名和1125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实现“零”的突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累计达31家。

  ——交通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地铁14、16号线建设提速,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正式动工,云巴1号线一期主体完工,“坪山-福田”快捷线重启运行。坪盐通道、外环高速二期、宝坪路等对外战略通道陆续通车,聚龙路、龙田路等44条区内道路先后建成,金辉路等15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全年通车里程达49公里,超过去4年总和。全区道路总里程达440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7.3公里/平方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4100余个。

  ——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破解。坚持“一手抓创新发展,一手抓问题解决”,加快推动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取得实效。沙田(一期)、田心、田头利益统筹项目实施方案已取得社区全体居民认可;金田小学等6所原村办小学、莹展工业区、东江纵队纪念馆土地问题已彻底解决;香江花园拆迁安置房、天峦湖项目不动产权登记问题已明确解决路径,正加快办理。

  ——城区品质再上新水平。31条河流按河长计算优良水体比例提高38.9个百分点,19条干支流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标准,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PM2.5年均浓度降至18.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新增中心公园大草坪、横塘湿地公园等5个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6.5%。坪山图书馆获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奖”亚军。坪山获评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教育、医疗、交通等九大类民生支出达126亿元、增长22.7%,占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支出比重近八成,其中教育支出42.7亿元,增长65.8%;医疗支出11.9亿元,增长1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万元,增长12.3%。筹集建设公共住房5558套,供应2315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成功处置全市首例、也是唯一一例仅有单个病例的“01·15”奥密克戎感染疫情,全力筑牢疫情防线。特别是今年3月14日至20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部署安排,减少一切非必要的人员流动和活动,全力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区基本运行,在全市提前3天率先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实现本轮疫情“零感染”。着力提升疫情处置效能。始终保持应急指挥体系处于激活状态,实行扁平化管理、高效化运作,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大流调团队,“一病例一专班”开展流调溯源,科学划定、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7天完成锦绣华晟集中隔离点建设,提供房源近1000间;8天完成坪河雅苑集中健康监测点改造,供应房源3000多间。精心做好核酸检测、隔离管控、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全面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建成深港跨境货车运输综合接驳点,抓实抓细入境邮件快件、境外输入物品防控。落实“五个风险圈层”分类管控机制,建成高铁站核酸检测快检实验室,设立高速出入口联合检疫站,实现中高风险地区来深人员落地核酸检测、健康管理全覆盖。持续强化群防群控。建立核酸采样点“一张图”。扎实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特殊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社区小区、城中村围合管理,严格落实“场所码+电子哨兵+白名单”制度。强力推进疫苗接种,全程接种覆盖率达125%以上,排名全市第二,其中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达91.6%,排名全市第一,加强针接种正有序开展中。压实四方责任,分级分类开展大规模培训,提高各行各业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助企纾困。针对今年以来疫情带来的影响,及时出台暖企“十条”政策,提前拨付专项资金6.2亿元,并在房屋租金、封闭运行、员工通勤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预计可为市场主体减负38亿元,千方百计利企援企稳企安企,全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应急救援人员、城区运行保障人员、志愿者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坪山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效,在此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疫情防控压力仍然巨大。我们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贯彻从严从紧从细工作要求,继续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切实维护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主动衔接全市“20+8”产业集群规划,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细胞与基因等“9+2”产业集群布局坪山,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三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集中落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390.3亿元,增长6.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9%,“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等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破千亿。制造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中芯国际8英寸线成功扩产、12英寸线启动建设,荣耀制造中心建成投产并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安培龙等11个高端制造项目动工建设,全市首个石墨烯产业园正式揭牌。理邦精密、新宙邦、凯中精密、国人科技等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优质产业项目78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个、三十亿级项目2个、十亿级项目3个,全球招商大会新签约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达568亿元。出台“2+N”产业政策体系,实现工业投资129.6亿元、增长43.5%,技改投资89.9亿元、增长81.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9家,总量达663家;新增生物医药企业196家,总量达856家。产业配套日益完善。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上线试运行,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200余项。完成71家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区内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投产。完成产业空间土地整备50万平方米,出让产业用地9.7万平方米,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银星生命健康科技园等动工建设。新引进国泰君安等金融机构8家。

  (三)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完善。市政府出台专项文件支持坪山高新区建设,坪山高新区纳入市级重点区域。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挂牌,深圳创新创业学院开学招生,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等启动运营,超滑技术研究所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累计达121个。新增科技产业基金2支,资金总规模达6亿元,带动27个项目落地,首个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深圳)基金签约设立。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61.3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8.7%,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8%。比亚迪获中国专利金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4家企业获省科技进步奖,7家企业入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500强。区域创新人才加速汇聚。“龙聚坪山”人才政策2.0版正式发布,累计发放人才补贴1亿元,惠及各类人才近3000人。市人才研修院东部分院、坪山国际校友港等人才载体正式启用。

  (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成果丰硕。特殊工时管理改革等5个项目纳入全市首批综合改革试点清单。完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下放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2个、行政执法职权事项424个。“块数据+市域社会治理”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传推介,民生诉求响应机制、“信用+执法监管”“远程喊停”等改革举措获全国推广,“六治融合”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房地产领域全周期治理模式改革上升为全省经验。区统计局挂牌成立。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深圳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全市第三个综合保税区,全球首辆跨海云轨列车在坪山下线出口。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建成运营,香港名医诊疗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新增外资企业68家,实际利用外资6176万美元,增长51.3%。

  (五)高水平推进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城区开发全面提速。完成燕子湖等12个片区统筹实施方案编制。强力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完成房屋征拆305栋,整备土地2.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立项5个、规划批复7个、实施主体确认6个,完成“三旧”改造25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11%;拆除消化违建259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存量违法用地清查整治任务。处置已批未建土地26宗、74万平方米,清理闲置土地3.6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城区治理更加精细。完成88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和专业物业公司入驻,新建充电桩2500余个、视频门禁1万余套。完成16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34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县域节水社会创建以全省最高分通过验收。坪环市场获评市十大样板市场。升级改造公厕50座。城区运行安全有序。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企业应急智慧画像系统获应急管理部肯定,燃气管网、工贸企业、城市消防等领域亡人事故“零发生”。实施“瓶改管”攻坚计划,累计减瓶5.5万个,新增市政中压燃气管网122公里、管道天然气用户4.8万户。治理积水内涝点30个,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6平方公里。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治安警情下降32%、实现七年连降,电信诈骗警情下降51%、降幅排名全市第一,万人警情数处于全市低位。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连续5年排名全市第一。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县(区)。城区建设更加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二期、智慧管理指挥平台二期等18个信息化项目建成运行,住宅小区“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投入试运行。“5G政务专网”获工信部5G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新建多功能智能杆474根、5G基站145个。

  (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深圳学校、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梅林一村幼儿园承办园等1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招生,新增公办学位1.68万个,小一、初一公办学位保障率全市领先。深圳实验学校承办坪山高中园,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深圳基地、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等落户坪山。深圳技术大学入选省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名列珠三角地区第五。医疗卫生水平加快提升。平乐骨伤科医院总院区试运行、福田分院开业运营,区疾控大楼建成完工,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加快建设。萨米医疗中心获评“第四届中国最美医院”。新增运营社康机构6家,社康服务网点实现社区全覆盖。新增病床322张、执业医师377人,千人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增至4.9张和3.8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坪山文化馆开馆运营,图书馆少儿馆完成建设,新增城市书房2家。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东江纵队纪念馆完成改造,区足球公园投入运营。首届市民文化节、体育节成功举办,弘金地体育休闲项目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供应住宅用地7.1万平方米,新开工住房面积167万平方米,筹建租赁住房1万套。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0.39%。区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长者助餐服务实现社区全覆盖。全市首家社区亲子互助中心投入运营。医疗拥军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选全国十佳案例。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在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投入财政资金17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4个,持续深化陆河对口帮扶、与田东、德保东西部协作,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建成国内首套精准截污系统,完成小区正本清源改造566个,修复改造污水管网38公里,污水收集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80%,进厂生化需氧量浓度提高43%。开展“利剑五号”专项执法行动,淘汰重污染企业2家,治理“散乱污”企业60家。“惠企环保家”环境管理服务体系正式构建。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园林树木管理,完成全市首例涉河道古树的抢救复壮,推动已出让地块内的百年榕树予以原址保护,城区森林覆盖率达44.7%。坪山儿童公园开工建设,全域自然博物项目广获好评。新建绿道6.8公里、碧道17.5公里,完成22条主次干道绿化管养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项目通过验收,比亚迪“零碳园区”项目正式启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实现新建民用建筑全覆盖,深圳技术大学、安居秀馨苑获评国标三星级绿色建筑。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锦龙学校等3个项目获全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一等奖。建成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7个,改造垃圾转运站13座、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491处。

  (八)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成重点民生实事20件、民生微实事574件,“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部按期完成。法治建设卓有成效。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区级案件集中受理。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在全市率先实现普法履职评议报告全覆盖。坪环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秀新社区、碧岭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2件、政协提案85件,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政务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实现“秒批”136项、“秒报”135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453项、即办事项292项、“信用审批”事项273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跻身“全国十强”。政府作风持续转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纠治“四风”,压减“三公”经费438万元,降幅达11.9%。

  此外,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国防动员、档案、史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区各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坪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坪山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一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疫情影响较大,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不稳定问题。二是创新发展定位还需进一步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还需进一步激发,创新政策支持和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满足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发展需求的优质产业空间供不应求,产业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仍需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养老、托幼等领域基础薄弱。五是现有交通体系难以满足发展需要,高快速路等对外道路建设仍需加快,部分区域交通微循环不畅,交通环境有待改善。六是城市更新整体进展仍需加快,环境卫生指数不够理想,城区功能品质和整体形象仍待进一步提升。七是随着城区快速发展,在征地安置、国企资产等领域出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对高质量发展形成掣肘。八是个别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较高,存在一定隐患。九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干部作风不实、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直面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区第二次党代会和区委二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奋力跑好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第一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省委“1+1+9”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1+10+10”工作安排和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围绕区第二次党代会和区委二届二次全会部署,奋力推动“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为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一季度,我们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逆势上扬,实现“开门红”,市统计局反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四项指标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11.2%,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接下来,我们将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做强三大主导产业。按照“一产业、两规划、两政策”要求,聚焦“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等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出台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符合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产业空间规划,精准制订企业扶持政策和人才专项政策,形成适应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承接全市“20+8”产业集群优质项目,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三大先进制造业园区。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支持比亚迪进入世界500强,高水平运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封闭测试区建设。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启动国际I期临床医院建设,发展高价值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生物技术服务等细分产业。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建成投用荣耀研发中心,推动中芯国际12英寸线、荣耀智能产线投产扩产,加快集聚芯片设计、封测、装备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保投产、保续建、促新开、增固投,全年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50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理邦精密二期、联赢激光等项目,加快富满电子、亿道信息等项目建设,实现工业投资170亿元以上。鼓励重点企业生产线升级改造,完成辖区全部符合条件的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实现技改投资110亿元以上。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谋划储备一批专项债项目,筹集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亿元以上。建立重大项目“大数据”平台,实现固投领域“一网统管”。

  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质量。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以上。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研究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方案,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以上。支持更多总部企业落户坪山,落实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加大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新增总部在坪山的上市企业1家以上。谋划建设深圳美丽谷和高端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园,培育一批品牌项目。

  加快完善产业配套。高水平发展专业化服务,引进会计、法律、咨询、工业设计等机构20家以上。完善深圳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园区配套,实现新规划工业片区邻里中心全覆盖。建设一批发展急需的产业配套设施,加快生物医药集聚园区、新能源启动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运行中芯国际废水深度处理(二期)工程。

  (二)以坪山高新区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着力构建全域全链的创新生态体系

  加快构建创新指标体系。对标国际一流科创城区,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监测评价制度,从发明专利拥有量、创新人才数量、科研机构服务平台数量等维度建立创新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区域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全面反映各类政策措施成效。充分发挥指标体系评价、预测和引导功能,为政策制定、资源布局、项目引进等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健全指标考核体系,将指标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高标准建设坪山高新区。实施高新区开发战略研究,制定科学精准的开发策略。深化“委区共建”工作机制,推动出台“委区共建”专班方案,加快组建坪山高新区开发建设平台,完成高新南片区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举办深圳高新区首届招商大会。实施高新区标识建设行动,在主要路口、关键节点设置具有高辨识度的指示牌,基本完成高新大道等项目。高新区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2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00家以上。

  引进布局创新载体。推进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选址。推动深圳创新创业学院高水平运营,探索全过程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实施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工程”,力争启动深圳湾实验室核酸药物研究院建设,投入运营南科大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加快引进市实验动物资源与技术研发基地,支持北理工深圳汽车研究院创建省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建设,建成投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安评中心、小分子新药研发CRO/CDMO平台等项目,推动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0家。加快发行面向主导产业的园区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推动东进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办好全国工信技术技能大赛、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

  加快集聚高水平人才。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深入实施“龙聚坪山”人才政策2.0版,探索“人才+产业”“人才+项目”等引才育才模式,构建精准化的人才引育体系。建设国际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高端人才快速落地机制。高品质运营市人才研修院东部分院,打造高质量人才服务载体。高水平建设运营坪山工匠园,支持辖区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一批符合先进制造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持续开展世界名校博士坪山行、海归创新创业大会等活动,力争引进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15名、博士人才300名、重点产业急需人才1500名。

  (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攻坚行动,集中力量破解一批制约坪山发展的掣肘难题

  实施交通建设攻坚。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建设,努力打造内畅外联的交通综合运行体系。轨道交通方面,推动地铁14、16号线建成通车、云巴1号线一期试运行,争取19号线纳入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协调深汕高铁、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加快建设,高标准推动坪山综合枢纽升级改造、争取提升为客运主枢纽,谋划东部快轨、深河客专等项目。对外道路交通方面,推动深汕西改扩建、东部过境加快建设,协调深汕第二高速、外环高速三期动工,推动深汕路升级改造和宝鹏通道、绿梓大道(北段)前期工作。区内交通方面,建成坪山大道南段等20条道路,打通复兴南路等8条断头路,加快推进龙兴路等主干道建设。建成马峦山郊野公园碧岭入口停车场,完成2个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强化公共停车位使用管理。科学做好坪盐通道通车后货柜车、泥头车等过境车辆管理,前瞻做好地铁各站点公共交通接驳、市容环境提升等工作。

  实施空间拓展攻坚。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更新单元计划立项8个、规划审批8个,开工建设5个项目,新增计划立项5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城市更新实现供地25万平方米以上。实施土地整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土地整备入库125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可供出让的产业用地5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产业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碧岭北、龙田3号地块等项目,推动主力工业区、梓兴工业区等“工改工”项目开工,逐步投入使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鼓励社会主体对自有工业园区提容增效,新增产业用房38万平方米以上。编制产业空间地图。

  实施市容环境提升攻坚。将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升至98%,确保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垃圾站点等干净整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公厕31座。高品质完成比亚迪、荣耀等重点园区周边和坪盐通道、南坪三期等出入门户绿化提升,建成坪山儿童公园。实施“山水连城”计划,建设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郊野径,新增绿道4公里、郊野径26公里、碧道15公里。

  实施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全面梳理产业发展、征地补偿、土地管理等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形成攻坚清单,逐步推动化解“清零”。实施已征转未入库和在库储备土地问题处置三年行动,加快推动原坪山镇中心城、马峦、石井、金龟等征地遗留问题彻底解决。推进香江花园安置房产权登记和房屋分配。综合运用各类土地政策,推动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积极争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港澳药械通”试点在坪山落地。持续推进特殊工时管理改革试点,扩大特殊工时制度适用范围,构建相匹配的行政审批、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机制。落实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要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无人化试点,推动无人驾驶道路测试全域开放。动态梳理改革储备项目,争取深圳生物医药出入境特殊物品综合服务平合等项目纳入第二批综改清单。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公办中小学和学前教育集团9个以上。推进“医疗服务共同体”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完善市场化薪酬制度,促进区属国企做强做优。推进社区股份公司改革,探索股权继承、转让、回购机制及职业经理人制度。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优化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实现企业服务“一网通办”。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标程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环境。落实“三线一单”空间管控,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园区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实施新业态触发式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建立集法律咨询、金融服务、安全环保顾问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企业服务专班。

  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度融入深港“双城三圈”建设,加快推动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希玛眼科医院大湾区总部等项目建设。与大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持续开展陆河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化与田东、德保东西部协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提升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推动城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完成燕子湖、站前商务区等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启动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强化片区公共空间、第六立面等规划管控,营造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风格相融合的城区风貌。推进城区地标建设,加快华侨城综合体等项目进度。活跃提升商圈经济,推动华润万象城、佳华领悦等购物中心项目提速。加快坪山、坑梓老城区升级改造,推动龙田北片区规划建设和碧岭、中心公园东等片区开发,推进沙湖利益统筹等项目建设。探索基本农田保护开发新模式,谋划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廊带。深刻吸取广州市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科学绿化,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

  推动城区精细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矛盾源头化解和综合治理机制。深化“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打造场景推动的基层治理2.0模式。推广“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治理模式,推动党支部覆盖率达100%、业委会覆盖率达50%以上。深化建筑工地劳资纠纷预防调处长效机制,推进金融托管试点。全面巩固城中村综合治理成果,推进“三宜”街区创建。深化城中村物业化管理改革,力争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探索道路“最多挖一次”机制,推动水、电、燃气等地下管网统一规划、统一敷设、统一管理。

  推动城区运行安全韧性。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完善应急管理“防管控应”体系,投入运行综合应急救援基地,打造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加快推进“瓶改管”,消除液化气瓶2万个、减量40%,实现管道天然气用户达12万户以上、天然气普及率达75%以上,到2023年底实现“清瓶”目标。做好地下空间安全管控,完成市政道路坍塌空洞风险检测1300公里。强化内涝治理,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3平方公里。深化“平安坪山”建设,加快公安第三代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配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紧压实全链条防控责任,增加隔离场所、医疗资源、防疫物资、专业应急队伍等储备,完善社会面和社区小区等防控措施,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推动城区智慧化运转。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以民生诉求系统为引领,加快信息化建设,启动物联网平台、智慧坪山新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大力推广BIM、CIM、GIS等数字化手段,高质量建设“数字孪生城区”,实现政府及国企新建项目BIM全覆盖。推进110个重点路口智慧化改造,新建多功能智能杆500根以上。

  (六)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区

  巩固污染防治成效。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办理。持续开展排水管网整治,实现污水收集率8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8%以上,推动全辖区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实现水环境治理向“全面达优”迈进。强化臭氧、PM2.5协同治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实现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达标。强化施工管理,推动功能区声环境达标率保持100%。建立生态环保协调联动机制,实施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涉环境犯罪行为。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制定碳普查、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清单。深入推进节水行动计划,推动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32%以上。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建公共住房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500个。建设马峦山自然学校。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迎检工作,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着力破解垃圾处理难题。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探索生活垃圾真空负压分类智能收集,全面完成垃圾分类投放点密闭化改造,实现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以上。系统开展建筑垃圾、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等治理,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场所建设,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七)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争创文明典范城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智慧系统投入使用,办好“坪山文明之星”等活动。着力传承红色基因,运营好东江纵队纪念馆,做好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

  全面推进文化惠民。推动深圳自然博物馆动工,实现坑梓科技文化中心、龙田文体中心主体封顶,加快区档案馆建设,推动金龟自然村落纳入市级特色文化街区。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完成江岭长守老围屋等历史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办好坪山市民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争取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纳入市“新时代十大体育设施”。启动坪山体育聚落改造,推进聚龙山慢跑道建设,高标准运营坪山足球公园。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加快实现文体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全覆盖。

  (八)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用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全市百万学位建设攻坚计划,建成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聚龙科学中学、新合实验幼儿园等12所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2.36万个。持续实施“一街道一名校”工程,加快与南方科技大学等合作义务教育办学项目落地。推动区属特殊教育学校和区属中职学校建设。支持深圳技术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技术大学。实行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启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探索五四学制、幼小衔接等教改实验。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机制。

  聚焦短板改善医疗服务。加快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力争建成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增病床800张以上。挂牌运营平乐中医健康集团,推动平乐骨伤科医院创建“三甲”中医综合医院。加快引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高水平医院,持续深化与南方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推动区人民医院打造高水平大学直属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甲”妇幼保健院。推进社康机构扩容提质,打造“10分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高层次专家团队2个。加强疾控体系核心能力建设,启用区疾控中心新址。

  多措并举强化住房保障。落实全市大规模建房行动,全年整备潜力居住用地30万平方米以上,供应居住用地44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住房面积105万平方米以上。多渠道筹集公共住房,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967套,供应分配2923套。强化公共住房户型设计、装修标准、配套设施等全过程管理,提升公共住房品质。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络。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85亿元以上、同口径增长3.7%以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筹备运营区敬老院,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建设范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实现普惠性托育机构街道全覆盖。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促进稳定就业。加大困弱群体救助,筹备运营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出台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支持区商事调解院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解平台。

  各位代表!新使命、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际行动上。认真履行区政府党组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推动政府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部署,制定好法治“一规划两方案”,深化政府法律顾问统筹机制改革。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新增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2个以上。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回应市民关切,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优化政府服务。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开展政府系统作风专项治理,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以收定支”“有保有压”,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保发展、保民生。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努力建设“创新坪山、未来之城”,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