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坪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5 15:13:03

 ——2021年11月17日在深圳市坪山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完成了区一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坪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532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801亿元,年均增长9.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二是产业结构和效益持续向好。一二三产业比重由0.1:68.2:31.7优化至0.1:63.9:36,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68%和62%,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坪山高新区列入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0家,增长3.1倍;生物医药企业由126家增至824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5.3%增至7.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16件增至549件,增长1.5倍;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由2280件增至8317件,增长2.6倍;全区高层次人才、博士人才达724名和1003名,分别增长4.3倍和9倍。四是城区功能品质大幅提升。坪山中心区从4.7平方公里扩容至24.1平方公里,原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全市第三个综合保税区,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坪山文化聚落、创新广场等城区地标建筑建成运营。五是交通更便捷高效。南坪三期、坪西路等对外通道建成通车,坪山高铁快捷线40分钟通达市中心,地铁14号、16号线即将试运行;建成聚龙路、马峦北路南段等70条市政路,打通振碧路、宝珠路等22条断头路。六是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等九大类民生支出累计达4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支出比重达七成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万元,年均增长6.5%;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民人均分红从1.8万元增长至2.9万元,增长59%。七是生态环境显著优化。全区域消除黑臭水体,坪山河干流及一级支流水质在全市五大河流排名第一;PM2.5浓度由3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17.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45.7%;空气质量优良率2019、2020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2%和42%;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过去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创新生态体系实现系统性重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坪山高新区建设,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创新创业学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坪山,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等87个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先后落户。全国首支生物医药类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落地。4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家企业获中国专利奖。科技体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委区共建”的高新区管理机制落地实施,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认定。推出科技创新“九大支持计划”,探索“政府资助+股权投资”模式,科技产业基金总规模达50亿元。人才政策更具竞争力。构建“龙聚坪山”人才政策体系,累计发放人才奖励补贴超2亿元。建立“四位一体”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市人才研修院东部分院正式启用。建成坪山国际人才街区,常态化开展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博士坪山行活动。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启用全国首张5G政务专网,建成5G基站2100个,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构建“1+6+N+23”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体系,时空信息云平台获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二)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不动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整体跃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提升。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破千亿。被市政府确立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强化产业链招商与资本招商,推动中芯国际、荣耀等5个百亿级项目落地,累计引进十亿级项目23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88%,产值超10亿元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制定“2+N”产业政策体系,率先在全市出台区级集成电路、智能网联专项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创新及产业扶持资金35亿元,惠及项目3700余个。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累计退出和转型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877家。功能配套加快完善。华南首个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启动建设,区内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投产,中芯国际废水处理厂二期建成使用。健全商务配套,新引进招商银行、国泰君安等金融机构30家,城市候机楼正式启用。强化用地保障,累计整备释放连片产业用地近5平方公里、出让产业用地1.1平方公里。

  (三)坚持把保障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实施更加充分的就业支持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加强困弱群体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800元增加至1250元,覆盖低保、低收入、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梯度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约4900万元,提供精准康复服务1.4万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筹建公共住房3.3万套,供应超1.8万套。全市首家社区亲子互助中心投入运营,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获“中国心理服务基层杰出贡献奖”。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五年财政教育支出达7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支出的12%。新建、改建公办中小学14所,公办幼儿园36所,新增各类学位4.5万个,引进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深圳中学、深圳高级中学等名校,公办学位保障率全市领先,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成绩在珠三角4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五;推动深圳技术大学、市第一职校坪山校区建成招生,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新建、改建医院8所、社康机构13家,千人病床数从2张增至4.5张。萨米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康宁医院等市属医院落地运营;整体接收平乐骨伤科医院,实现“三甲”医院零的突破。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医疗健康集团,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平乐骨伤科医院获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坪山国医堂被认定为“市名中医诊疗中心”。文化高地建设加快推进。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改革,成立坪山文化智库,引进周国平等文化名人担任文化场馆馆长,被誉为“极具创新意味的文化事件”。坪山图书馆获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奖”亚军,大万世居列入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11个城市书房建成开放。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天鹅湖》、《巴黎圣母院》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在坪山大剧院精彩上演。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圆满完成百色田东扶贫协作、汕尾陆河对口帮扶,建成新河工业园、华侨城螺溪谷等协作帮扶项目,推动59个贫困村、7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对口帮扶单位田东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四)坚持对标一流推进城区建设管理,城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立足坪山资源禀赋,高水平编制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高标准完成燕子湖片区等城市设计。成立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实施总设计师制,具有坪山特色、适应坪山发展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深圳自然博物馆、坪山体育聚落、坑梓科技文化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益田假日世界商业中心开业运营。土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强力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累计整备土地超8平方公里、供应土地66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实现“零增量”,“减存量”766万平方米。处置已批未建土地26宗、74万平方米,清理闲置土地36宗、127万平方米。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下放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2个、行政执法职权事项424个。“民生诉求系统”改革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向全国推广的深圳改革经验;“AI+视频”城市治理应用系统入选“全国雪亮工程十大创新案例”;“信用+执法监管”等政务公开新模式连续三年获全国推广;党支部领导下的“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治理举措上升为全市经验。累计完成重点民生实事36件、民生微实事2228件。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完成88个城中村综合整治,新建通信管道279公里、充电桩2200余个。实施优质饮用水工程,完成27个居民小区供水管网改造,累计更换管道长度289千米,惠及居民3.8万户。深入推进交通微设计微改造,累计排查整治交通安全隐患1万多处,新建临时停车位2000多个,非机动车道设置率全市第一。“平安坪山”建设深入推进。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4.5%下降到1.1%、下降76%,较大级别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大力推进天然气“瓶改管”工程,累计减瓶3.2万个,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8.6万户,实现72个城中村和住宅小区天然气全覆盖。积极防范化解涉房地产领域风险,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改革上升为全省经验。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治安警情连续五年下降,万人警情数处于全市低位,坪山公安分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获评首批省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面完成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任务,累计投入70亿元推进水污染治理,坪山河、龙岗河省考断面水质由劣V类跃升至Ⅲ类。完成933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全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河长制,辖区21条河道、17座水库、225个小微水体实现管理全覆盖。绿色城区颜值更高。新建、改建各类公园48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7%。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新增绿色建筑47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60%。“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建成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830处,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27座,新增小型化厨余垃圾处理设施7座,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由30吨上升至243吨。

  (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涉企审批事项分类管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事项全面纳入“多证合一”。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秒报”113项、“秒批”134项、“指尖办”589项、“一件事”主题服务453项、网上可办771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发布实施政府行政权责清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四本预算”公开。圆满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坪环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政府作风持续改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纠治“四风”,累计压减“三公”经费达25%以上,实现对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全覆盖。持续提升政府工作能力,2020年度政府绩效考核位居全市A档。在良好营商环境的吸引下,五年来全区商事主体由5.8万家增至7万余家,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增长120%,外资企业增长47%。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8件、政协提案40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五年里,我们高标准完成了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城区未来的愿景规划和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我们以硬干部硬作风硬措施接连攻克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停滞多年的重大难题,基本解决深惠边界土地权属争议,妥善化解历时20年的马峦社区征地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处理南方中集公司废气扰民投诉并促成其有序搬迁,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703万平方米土地清理入库,工作成效赢得群众广泛赞誉;我们成功举办了世界中医药前沿论坛、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产业盛会,顺利承办了坪山网球公开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精彩赛事,城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现本地疫情零发生、隔离人员零感染,重点专项人员保持动态“双清零”,辖区累计有29家企业进入商务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25家企业入围市抗疫先进名单,1个集体、4名个人荣获省抗疫先进称号。

  此外,在过去五年里,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档案、史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必须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心志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必须汇聚合力,团结奋进、苦干实干,上下一心,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各位代表!五年奋斗成果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勇担重任、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区各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坪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坪山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改革创新仍需向纵深推进,重大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度不足,科技创新政策有待完善,重大创新资源和高端平台仍然短缺,企业创新活力需进一步激发。二是主导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链集群效应不高,高价值链及关键核心技术偏少,制造业重量级项目不多;生物医药产业头部企业偏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关键环节有待完善;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足,空间低效利用问题比较突出,满足先进制造业规模化、智能化生产需求的优质产业空间供不应求。三是教育、医疗等民生供给距离“民生七优”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优质教育均等化水平仍需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要持续深化,养老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短板,高快速路建设较慢,对外通道不足,制约了城区发展;次支路网密度偏低,部分区域交通微循环不畅,交通出行品质和环境有待改善。五是规划实施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区管理治理的精细化程度还要进一步加强,城区面貌基底相对较弱,市容环境有待提升,生活及商业配套仍待完善。六是城区安全运行还有薄弱环节,生产、交通、食品、消防等领域风险隐患点多面广。七是大气、水、土壤的综合治理需要持续用力,垃圾分类多元共治长效机制仍未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八是政府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的问题仍然存在,干部作风不实、缺乏担当、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坪山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坪山发展迎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对坪山未来发展寄予特别的关怀和厚望,赋予了坪山建设“深圳东部中心、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坪山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按照崭新的发展定位,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的总体目标,全面谋划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为区政府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二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在历任班子和一代代坪山创业者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继往开来,实干争先,全力将美好蓝图转化为精彩现实。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0+10”工作安排,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十四五”规划擘画的目标方略,紧紧围绕区第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加快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到“十四五”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完成“十四五”各项指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66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降低。

  未来五年,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按照全市产业规划布局,前瞻规划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积极承接全市“20+8”产业集群优质项目。做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支持比亚迪进入世界500强,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全球智能车制造和研发中心;建好用好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构建全域开放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建设面向全球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重点发展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细分行业,加快培育引进CRO、CMO等平台机构,推进国际I期临床医院建设,形成“医教研产”全流程生物医药产业链,行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推进荣耀全球研发与制造中心建设,推动中芯国际先进芯片生产线投产扩产,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光通信等核心环节补链强链,构建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核心集聚区。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灯塔工厂”。

  实施产业动能培育“六大计划”。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一批骨干企业成为辐射带动力强的平台型企业,力争新增产值百亿级企业3家以上。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支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实施精准招商计划,面向全球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力争引进十亿级项目30个以上。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前瞻布局新材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高标准建设石墨烯专业园区。实施上市公司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新增注册地在坪山的上市企业10家以上。实施产业生力军计划,谋划建设深圳美丽谷和康复辅具产业园,培育发展一批品牌企业。

  全力推进产业空间提质增效。建立用地用房全方位产业空间保障机制,编制区产业空间地图,实现有优质项目就有承载空间。大力推进连片产业空间整备,五年内整备5平方公里级产业用地1块、1平方公里级产业用地2块以上、50万平方米级产业用地3块以上。加快龙田北、碧岭北等片区老旧工业区改造,破解存量产业园区“小、散、乱、旧”问题。积极盘活低效用地,推动国企用地开发建设,力争释放更多产业空间。新建一批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高标准厂房,完成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新增优质产业空间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用足用好产业用地用房供应政策,灵活采取租售结合的供应方式,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进入园区形成规模。

  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完善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制定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配套政策。持续做好企业服务,优化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建立健全常态化企业家会商机制。高水平发展专业化服务,引进会计、法律、咨询、工业设计等机构20家以上。布局建设一批发展急需的产业配套设施,建成生物医药集聚园区、新能源启动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2022年底前完成辖区全部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

  (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全域全链创新生态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实施坪山高新区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组建高新区开发建设集团,形成高新南、北核心启动区,建成国际ICH标准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在现有核心园区的基础上谋划推动田心东、碧岭北、龙田北等片区规划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全产业链聚集型产业园。积极对接市级重大科技“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3D打印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力争到2025年,实现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

  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协同发展,支持深圳创新创业学院高水平运营,加快推进永久校区建设,打造拔尖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转化高地;支持深圳技术大学推进“新工科”建设,助力建成一流应用型大学;推动建成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打造医教研产深度融合的医学综合体。实施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工程”,建成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等项目。大力引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安评中心等落地运营。力争到2025年,新增市级创新载体100家以上。

  打造突显特色的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制定实施产业契合度更高、区域竞争力更强的人才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执业资格互认制度,探索复制前海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外籍、港籍人才签证和居留许可政策,积极吸纳“高精尖缺”人才。高标准运营市人才研修院东部分院,持续开展世界名校博士坪山行、海归创新创业大会等活动。加快设立东部人才服务中心,推进“工程师”产业人才工程。探索推动人才住房、优质公共服务绿色通道等政策创新。力争到2025年,引进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100名、博士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急需人才1万名。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资助模式,鼓励金融机构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引进科技银行、科技小贷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引进中试、概念验证等服务机构,支持高校联合企业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实施孵化器提升计划,引进建设专业孵化器20个以上。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布局重点产业专利快审通道,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持续提升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影响力,力争承办更多高水平创新活动。

  (三)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出更具示范引领效应的改革品牌。积极争取更多先行试点任务,在营商环境改革、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谋划推出一批更具战略性、引领性、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探索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特点、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积极争取出入境特殊物品审批权限下放,推动香港名医诊疗中心纳入“港药通”试点,探索使用在港澳上市的国外新药和医疗器械。有序推进特殊工时管理改革试点,扩大特殊工时制度适用范围。推进社区股份公司经营模式改革,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新模式。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依托深圳创新创业学院、未来教育家培养基地等平台,探索和产业无缝对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深港“双城三圈”建设机遇,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谋划推动深港东部快轨,深化与香港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建成运营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希玛眼科医院大湾区总部等项目。加强与前海、河套的产业联系和合作共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东部高铁新城建设,推动龙坪路、绿梓大道、龙坪盐通道等跨区道路建设。强化与惠州临深片区共建共治,实现功能互补、配套延伸。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遇,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经贸投资。依托坪山综合保税区培育发展国际分拨、保税研发、检测维修等“保税+”新业态。支持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等项目高水平运营。实施国际化街区推广行动,持续完善具有国际范的配套服务。

  (四)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水平,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区

  全力打造“内畅外联”交通体系。完成坪山高铁站TOD改造,实现公共交通无缝接驳,打造东部综合性交通主枢纽。协调深汕高铁、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完成建设,谋划深河客专等城际快线。开通地铁14、16号线和云巴1号线,争取地铁19号线纳入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推动坪盐通道、外环高速二期、东部过境、深汕西改扩建等高快速路建成通车,加快深汕第二高速公路、外环高速三期建设,规划建设碧岭第二隧道。完成坪山大道、东纵路、金田路升级改造,建成宝坪路等15条主干路。织密次支路网,打通金联路等25条断头路。优化慢行系统,完善自行车通行网络,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打造可持续交通发展示范区。加大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新增停车位5000个以上。到2025年,实现10分钟抵达高快速路或轨道站点,30分钟直达市中心、机场、口岸,60分钟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

  推动城区开发建设提速。坚持规划统筹引领,推动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提速,打造配套完善、活力迸发的深圳东部中心。持续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加强城市天际线、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等规划设计管控。推动坪山中心区开发提质,引进布局华润万象城等高端商业配套,建成华侨城综合体、世茂广场等城区地标建筑,引进一批高星级酒店,引导知名品牌设立区域性首店,做活假日经济,点亮夜间经济,打造东部核心商圈。实现燕子湖片区成形,建成深圳自然博物馆,推进滨水商业设施建设,打造山水相依、城景相融的深圳东部城市新客厅。完成坪山老城区改造,推动站前商务区、坑梓中心区、中心公园东等片区开发提速。聚焦重点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区域,布局商超、文体场馆等配套设施,打造功能齐全和产业调性相匹配的现代化街区。

  促进城区数字化发展。以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城区的数字化发展。高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从“事项供给”向“服务场景”“智能推荐”“免证办”转变,打造无实体卡证城区。高要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以民生诉求系统为引领,打造“可视、可感、可控、可防”的一体化、全闭环数字城区治理体系。高水平推动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持续开展政府运行流程再造、模式优化和管理创新,提高内部协同联动能力和工作效率。高质量建设“数字孪生城区”,依托时空信息云平台大力推广BIM、CIM技术,夯实数据底座。加大“新基建”力度,实现辖区主要路口多功能智能杆全覆盖。加快物联网平台建设,完成“智慧码”、城市生命线等应用试点,建成智慧管理指挥平台二期、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等项目。

  (五)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动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区治理。持续深化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广党支部领导下的“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模式,推进城中村物业化管理改革,加快实现城中村与住宅小区生活品质均等化。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多网合一”,深化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进“邻舍警务”,严守违建“零增量”、加速“减存量”。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城市内涝治理,推动海绵城市面积占建成区的60%以上。

  筑牢城区安全韧性屏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和综合治理,强化消防、轨道、道路交通、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构建液化石油气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90%以上。强化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保护管理。完成全域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配套运行机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及应急应战能力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分类监管、全程追溯等机制。健全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完成区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和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建设。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严防再输出”,抓严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做好入境人员、跨境司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深人员闭环管理。严格社区小区防疫管理,抓好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场站等重点场所防控。全面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群众防护意识。

  (六)推进民生“七优”,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办好群众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高起点办好一批现代化创新型品牌学校。新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4所,新增学位2.8万个以上,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推进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建成坪山高中园、市十四高,新增高中学位1.5万个。新建公办幼儿园10所,新增幼儿园学位6000个以上。推动更多优质教育合作项目落地,引进深圳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中等名校(园)5所以上。推动民办教育提质创优,建成区属特殊教育学校。完善“聚龙名师”机制,培养引进市级以上名师50名,推动落实全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探索完善师生多元评价体系,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 

  提供安心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医疗硬件设施建设,建成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区第三人民医院、平乐骨伤科医院新院区、区疾控中心等项目,新增病床位3000张以上。推动医院运营管理提质,支持萨米医疗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甲”医院,将区第三人民医院建成“大综合、强专科”研究型医院。依托南方医科大学,推动区人民医院建成面向基层的高水平大学直属医院。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推动平乐骨伤科医院创建“三甲”中医综合医院,深化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系列合作,推动坪山国医堂高水平运营,构建涵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实行社康机构扩容提质计划,新建扩建社康机构15个,打造“10分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强区疾控中心重点学科、实验室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打造区域公共卫生中心。构建医疗人才分类引育体系,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10名、高层次专家团队10个。

  打造贴心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建成市第一职校坪山永久校区。高水平运营技能人才工匠园。深化小微企业劳动事务托管服务,健全建筑领域劳资纠纷“1+6”长效治理机制,争创省部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就业+智慧”平台,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降低在2%以下。

  搭建暖心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打造以机构托育为主、互助式托育为辅的托育新模式。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推进无障碍城区建设,高水平运营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区敬老院,街道长者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0%以上。持续加大居住用地供应,整备土地12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筹集公共住房3.7万套。

  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汕尾陆河定点帮扶,深化百色田东、德保对口协作,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帮扶协作地区的产业协作和劳务协作,构建全方位多样化的对口帮扶体系。

  (七)推进文化建设,打造文明城市典范

  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理论传播矩阵。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办好“坪山十佳现代市民”等活动。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做好东江纵队纪念馆、庚子首义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区档案馆等设施,新增文化设施22万平方米以上。推动东江纵队纪念馆争创国家级文化场馆。办好市民文化节、体育节等文体品牌活动,精准配送“文化菜单”,打造公共文体服务“10分钟生活圈”。推广“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模式,实施历史建筑“留住乡愁”计划,高品质运营城市书房,推进新乔世居等修缮活化利用,构建融合古今的城市文脉。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十大计划”,引进文化体育名家驻地创作。

  促进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坪山体育聚落建设,开展社区运动设施建设计划,新增体育场地15万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设施100处以上,实现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全覆盖。持续提升“坪山网球公开赛”等赛事影响力,积极申办国际级品牌赛事,谋划引进国家龙舟入奥训练基地,推动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建设。实施体育设施共享计划,推动学校、企业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出台体育人才引进办法,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育苗工程”。

  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发展壮大“文化+”新业态,引入培育龙头文化企业5家以上,新增规上文化企业10家以上。促进新文创产业发展,办好坪山新文创博览交易会,推广“亦山品物”等文创品牌。实施文产空间提质拓展计划,完成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江岭长守文创空间改造提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挖掘马峦山、田头山旅游资源,高品质运营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打造金龟自然生态艺术村落等项目。

  (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高颜值低碳绿色家园

  创建循环节约型的低碳家园。制定实施碳普查、碳达峰行动方案,完成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清单编制。深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100家重点行业企业减污降碳工作,建设3个以上近零碳排放区试点。扎实开展“无废城区”建设,加强建筑废弃物规范化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系统应用,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80%。争创国家级生态实践创新基地。

  打造高颜值的绿色家园。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推进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污染物浓度“双提升”,实现辖区所有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现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18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达95%以上。升级噪声监管模式,推动声环境功能区全天候达标率保持100%。实施“山水连城”计划,建成碧道70公里。加强轨道和重要道路沿线环境美化,高品质打造坪山大道、锦绣东路、龙坪路等景观大道。完成儿童公园等6个公园和15个社区公园的新建改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平方米以上。

  全民参与建设生态家园。持续推进“全域自然博物”,加快金龟自然教育中心、马峦山自然学校等建设。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快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建设。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实施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100%查处涉环境犯罪。探索试行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对损害生态环境的主体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各位代表!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向纵深发展。我们要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我们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群众、服务好企业。我们要建设有为政府,坚决做到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努力培植壮大财源,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定人定岗定责定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我们要建设担当政府,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只争朝夕、善作善成,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紧盯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力破解土地整备、城市更新、集体经济等重点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奋发有为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全面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