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坪山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坪山新区 发布时间:2013-06-03 17:03:00

——2013年1月23日在龙岗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坪山新区管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严峻环境,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新区上下围绕“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协同,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质量提升促进经济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7.5亿元,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180.74亿元,增长3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6亿元,增长2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7亿元,增长18.45%;两税收入45.19亿元,增长26.9%;外贸进出口总额117.51亿美元,增长18.6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全市第二,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9年的2.8倍;国、地两税收入比2009年总量翻了一番多,可用财力增加一倍。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连续三年实现30%以上的快速增长、保持全市第一。其中社会投资117.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14%,增长41.7%,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88.14亿元,占新区工业总产值56.2%,同比增长19.1%,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6.9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同比增长46.2%和86.6%。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口加工区转型实现突破,深圳首个保税物流平台正式启动,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总值72.8亿美元,同比增长82.9%,其中保税物流业产值增长5倍,在全国46个出口加工区中出口额排名第三。新区首家综合性大型商场天虹坪山店正式开业,首家综合性书城友谊书城开业,五星级金茂园酒店即将开业。

  (二)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制定出台了产业转型升级“1+6”文件,拿出1亿元作为产业转型扶持资金;出台了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提出22条扶持措施;与南山区签订产业合作协议,整合资源推动产业转型。优质增量培育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兴源鼎新、国富黄金等重大产业用地项目28个。其中8个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个属战略性新兴产业;9个已落地,总投资约31.9亿元。翰宇药业、康哲药业等10个项目开工,总投资31亿元;国人通信、国宝造币等13个项目竣工,总投资67亿元;雷柏科技、佳士科技等10个项目投产,预计新增产值约110亿元。长方光电、万乐药业、格兰达等6家企业在新区正式注册,昂纳通信、盛波光电正在办理注册手续,届时预计新增产值65亿元。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提速。启动编制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家具基地转型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引进海普瑞、信立泰等生物医药企业24个,13个已落地;引进了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主体建筑封顶,在全市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中进展最快。新能源汽车基地被商务部和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基地,与家具基地一起被认定为深圳市首批外贸转型示范基地。比亚迪公司与戴姆勒公司合资研发出纯电动汽车“腾势”。谋划建设“深圳国际创意谷”,成功引进华谊兄弟文化城、卡曼国际文化旅游小镇、中传文化产业(深圳)基地、肯渡国际动漫基地、深圳文博产业园5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成为第八届文博会分会场,实现了零的突破。留学生创业园已入驻海内外高端创业团队11家;海科兴留学生创业园一期已封顶。传统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落后产能退出全面加快,全年淘汰清理和转型467家落后产能企业,128家来料加工企业原地转型。开展了首批6个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其中,莹展红酒文化创意产业城、金龟“智慧谷”已开园运营。帮助社区利用空置厂房引入199个项目,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个,总投资约14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42亿元。此外,外溢发展积极推进,签订了《深圳坪山-惠州惠阳经济合作区共建框架协议》,启动了坪惠秀山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

  (三)资源整合推动新城建设。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建设,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城市单元统筹、综合开发破题起步、大幕拉开。中心区统筹开发顺利开局。研究确定了“单元统筹+子单元从快开发”的开发模式,新区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六和商业广场开建,投资9.8亿元的文化综合体项目已招拍挂整体出让;启动推进了新和一路、龙坪路、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等的拆迁工作,完成了昌盛路、金丰路等6条道路的设计或招标。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高位启动。“水环境治理+低冲击开发+产业转型+投融资”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由常务副市长担任“河长”的高位推动机制初步建立;3.85平方公里的低碳生态启动区正式启动,洋母帐、牛角龙城市更新项目及体育中心二期项目开工,6条支流启动综合整治。“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实质性突破。金沙社区土地整备实现长隆集体厂房首拆,南布、沙湖社区自下而上、后来居上,南布土地整备实施方案已上报市规划国土委审批,金沙、沙湖土地整备实施方案即将上报;全年累计完成土地整备约13.6平方公里,入库13.22平方公里,新区成为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区,在全市土地整备工作会议上被评为2011年度土地整备优秀单位,是全市唯一受表彰的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实业路、深汕公路改造(二期)工程已竣工通车,丹梓东路工程即将完工通车,碧岭—三洲田道路即将完工,坪盐通道、南坪三期、新横坪公路复工段等15条主要干道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管网建设力度加大,坪山河污水管网二期、田坑水和田脚水污水管网一期、大工业区污水管网一期等工程,以及飞西水应急接驳等12项防洪截污工程顺利完工,完成管网建设54公里,新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31万吨/天。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市第九高级中学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新区外国语学校开工,金沙小学、第二实验学校、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立项;新区图书馆开馆,大工业区体育中心游泳馆竣工;整体引进平乐骨伤科医院,三甲医院聚龙医院已动工,坪山人民医院改造全面展开。市容环境持续提升。“美化工程”继续推进,投入绿化建设资金6000万元,种植乔木2万多株,开展深汕公路及28条社区道路绿点工程建设,完成绿化提升面积21.0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建筑节能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行动方案及低碳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法,启动了燕子岭配套员工宿舍等10个绿色建筑标准化试点,成功创建7个省级宜居社区。环境保护、治污保洁、污染减排成效显著,龙岗河、坪山河整治实现“全因子达标”,顺利通过国家环保型城市复核及省人大跨界河流多次检查。

  (四)社会建设促进和谐发展。出台了推动实有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1条措施,“十大民生工程”顺利完成。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均衡化加快推进,新设立9所幼儿园,坪山高中新疆班顺利开班,新增学前学位240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80个;坪山高级中学连续三年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督导验收。推行医疗全行业绩效管理,医疗服务综合满意度评分81.21分,社康中心首诊率提高到42%。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开展面向群众和劳务工的文化活动726场次;成功举办国际青年男篮四国赛深圳站活动;坪山高中夺得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金牌18枚、1人打破全国纪录,方晏乔同学夺得2012年全国马拉松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女子组冠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就业创业积极推进,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0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5个,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1.06%,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 %,非户籍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86%;开办了慈善超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设立30家孕妈咪驿站,发放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资金3617.65万元。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全体系住房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515套,竣工1564套,供应1042套。交通环境不断优化,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2条,开通首条零排放绿色公交线路,新延长线路25公里,500米公交覆盖率提升到90%。社区建设开创新局面。实现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家园网、社区议事会、出租屋楼长制、社区发展规划师“五个全覆盖”。制定培育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实施办法和评估管理办法,建立23个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全年新增社会组织81个,增长100%。全市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新区召开,新区有5个项目成为市社会建设“盆景”。社会局面平稳可控。“三打两建”成效明显,打掉“欺行霸市”团伙34个,捣毁制假窝点414个,查办商业贿赂案件26宗。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全年共接报刑事、治安警情10453宗,同比下降10.3%,其中刑事警情下降32.6%。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左右。信访维稳、计生、查违工作成绩名列全市前茅。扶贫“双到”工作高质量完成,23项指标达到优秀水平。

  (五)改革创新提升执行力。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府内外部的统筹联动、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成效持续提升。全力落实市、区7个共建协议,市、区合作的机制不断强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河流综合治理、“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民政事业改革及投融资等改革创新试点稳步推进。投融资对新区开发建设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贷款合同10亿元,提款4.6亿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在完成经济、社会、建设三大领域工作流程两轮再造基础上,对新区400多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梳理重造,绝大部分审批事项转为服务事项,趋近“零审批”,市纪委确定新区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区。行政效能实现新提高。在实施“一令一榜两报两书两行动”、统筹联动机制等的基础上,借鉴大运经验,建立了重大项目、土地整备、招商引资、投融资等例会制度,试行推出了“四位一体”政务督查系统,强化对重点工作的督查,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率提升了13个百分点,专项督查任务完成率提升至96%,市专项督查项目顺利推进率100%。基层服务展现新面貌。行政服务大厅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办理群众来文12万多件,即办件、一审一核件分别占比66.7%、13.1%;推出了“保姆式”无偿代办、“多证联办”等创新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办事成本,群众满意率达99.1%。联系群众工作不断强化,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培根固本”、干部联系企业等活动,梳理出“一户一栋”等社区历史遗留问题377个,已解决220个。积极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共50件。此外,新区着力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和审计监督,“廉洁城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营造了干净干事的创业环境。

  回顾过去一年,新区在内外部发展环境都非常严峻的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龙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龙岗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凝聚着新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新区管委会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关心、支持坪山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但与市委市政府的高要求,与新区百姓的热切期盼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一是保增长的压力依然巨大,工业经济对少数大企业和国外市场依存度仍然较高,新增产能规模和比重仍然较小,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土地、资源、环境等内部约束加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城市重点片区开发、土地整备的推进速度还不够快,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没有完全统筹到重点项目的建设上来。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优质、高端、完善、便利的公共服务资源仍然比较紧缺,群众呼声最高、反映最突出的就学难、就医难、消费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机关团队工作成效有待增强,主动作为、创造性工作的意识有待提升,机关作风和执行力建设还有待加强。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缩短差距,实现新区的跨越式转型发展。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调整期,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但回暖迹象日趋明显。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国家今年仍会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深圳等地视察,向广东、深圳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再次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胡春华书记要求深圳着力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市两会进一步明确继续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锋城”,这为新区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区成立三年来,引进布局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将逐步进入释放产能期,开发建设工作将进入实质性推进期、突破期,加快发展的正能量不断集聚。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形势的不利因素,又要看到发展的积极因素,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坚定必胜信心,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新区的发展阶段,我们将2013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年”和“转型提质年”。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主题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智慧转型、低碳发展、和谐共享,强化统筹协同,转变机关作风,全力抓好“改革创新年”和“转型提质年”各项工作,加快“五大新城”建设,为深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区的贡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约1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约11.6%,万元GDP能耗下降4.25%,万元GDP水耗下降4%左右。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产业高地。

  牢牢抓住“招商引资、产业转型、保增长”三大核心任务,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置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引入15个以上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以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生物科技新城为目标,加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生物医药加速器部分投入使用;推动一致药业、赛诺菲二期、海普瑞等项目开工建设,康哲药业、信立泰等项目建成,沃科生物、微芯生物等项目投产,完成总投资约39亿元;力争引进1家世界500强企业、10家重点企业。以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基地启动区建设,引进和储备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产业链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德塔纯电动防爆车开工,金威源科技、洲明科技等项目投产。积极创建“深圳国际创意谷”,重点推进华谊兄弟文化城项目落地开工,卡曼国际文化旅游小镇、中传文化产业(深圳)基地项目落地,支持金龟“智慧谷”、雕塑艺术产业园发展壮大。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落实产业转型的政策文件,借势、借力,实施“腾笼换鸟”,促进产业置换升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坪山河流域落后产能退出专项行动,力争年内将坪山河流域启动区内的79家低端企业全部淘汰,全新区淘汰及转型低端企业430家;每个社区腾出1-3万平方米的空置厂房,引导改造升级20万平方米以上的创新型产业用房。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增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推动凯中、国富黄金等项目开工,震雄二期、国宝造币、齐心文具等项目投产;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推动迈乐科技、美讯视通等项目开工,豪恩电声、豪威科技等项目建成,昂纳信息技术、恩达电路等项目投产;推动家具基地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向珠三角大家居产业生产性服务中心的方向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成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建设规划调整和一期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坪山河上游创意、设计产业企业总部走廊,积极引进天健市政、中孚泰、中投证券、南方人才总部及潮商总部等行业协会总部,引进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机构。推动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加强与天虹、苏宁、深国投、永旺等大型企业合作,大力引进商业综合体;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开发精致生态休闲旅游。加快社区经济转型升级,继续推进首批6个转型升级试点项目,新认定5-8个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将试点项目打造成转型升级示范工程。

  3.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力争全年科技投入2000万元。强化与科创委、经信委等市直部门的合作共建,共同推进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创新产业园区及特色学院等的建设,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利用旧厂房、旧工业区物业资源,探索引进专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运营机构,力争高标准、规模化改造建设1-2个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坪山河流域启动区智慧芯产业园、田心北云数据产业园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的项目合作,力争新增国家、省、市级公共服务平台5-7家;筹建新区产学研联盟,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实施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扶持和引导企业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申请认定工作,力争各类经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达15家;实现新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同比增长10%;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同比增长8%,占工业产值比重达60%。

  (二)着力推进城市综合开发,加快建设山水田园低碳新城。

  按照“规划引领、单元统筹、板块开发、综合配套、成片见效”的总体思路,大力抓好中心区、坪山河流域启动区、重大产业基地及土地整备社区等重点片区的综合开发,促进城市综合转型,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1.加快中心区现代化城区建设。按照“单元统筹+子单元从快开发”的开发模式,坚持规划统筹、单元利益统筹、土地开发模式统筹,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推动中心区统筹开发,力争推进配套设施项目21个,完成政府投资6.5亿元。重点推进丹梓西路、龙坪路、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西宝线坪山段改造等主干道,以及新和四路、长安一街等次干道建设,加快其他44条道路和27个配套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六和商业广场及正山甲、飞东、飞西、新和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推动文化综合体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加快坪山河流域综合转型试点区建设。整合市、区两级资源,以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土地价值,以产业转型带动土地开发,以土地开发效益促进河流治理,打造“水环境治理+低冲击开发+产业转型+投融资”一体化的综合转型试点区。年内加快完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开发方案、投融资方案,推动片区规划调整和土地管理机制创新,以坪山河流域低碳生态启动区为重点,力争实施项目83个,政府投资14.79亿元。重点加快洋母帐、牛角龙城市更新及体育中心二期建设,推进坪山公园改造、聚龙山湿地生态园建设、中山大道景观绿化改造等项目;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坪山河干流、汤坑水等6条支流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及新和水、飞西水、行政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坪山河南北两侧及竹坑、石井、田头等10个社区排水管网完善工程。坚持以交通引领发展,力争坪盐通道、南坪三期和新横坪公路复工段开工,推进坪联路、碧沙北路南段两条断头路建设,加快推进有轨电车、龙兴路、马峦北路、东纵路、旧横坪公路、坪西公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研究探索通过打造湖水景观,提升土地开发价值,营造美丽坪山特色生活空间。

  3.加快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汽车基地综合配套区建设。坚持产城融合,以城市开发提升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基地的配套功能,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开发,打造产业和城市相互促进的综合配套区。推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向聚龙生物科技城转型,力争实施项目10个,重点完成国家生物医药配套员工宿舍和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建设;完成2个邻里中心建设;完成临惠路、绣辉路等道路前期工作,完善南北两翼的交通线路;启动生物城外围景观绿化工程,提升生物城周边环境。加快完成新能源汽车基地规划编制,完成启动区土地整备,初步确定启动区开发主体和模式;启动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沙路、绣湾路等8条道路前期工作,配套优化区域内环境。完善坑梓“东方风情小镇”开发建设规划,强化区域的城市设计和环境提升,推进秀新片区成熟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及光祖路等道路改造工程,提升该片区对生物和新能源汽车基地的配套服务功能。

  4.加快土地整备试点片区综合开发。坚持“以土地改革促土地整备,以土地整备促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促社区转型”,加快金沙、南布以及沙湖三个社区“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进程,统筹推进片区城市、产业、社会结构再造和社区转型发展,力争完成2.34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入库。加快推进南布社区土地整备实施方案和片区发展专项规划审批,依规划推进城市更新,配建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促进南布片区与大工业区的配套发展。加快沙湖土地整备实施方案报批,借助区域文化创意和总部产业用地布局,积极引入高端产业,带动区域分期、滚动综合开发,使之成为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及社区综合转型示范社区。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为契机,积极破解金沙土地整备的瓶颈,完成金沙土地整备实施方案报批,加快推进迁换补偿、安置房建设、产业置换园区规划选址等工作,使之成为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综合配套的重要突破口。

  (三)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建设质量坪山。

  牢固树立追求卓越、打造精品的理念,着力构建系统规范、科学高效、透明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规划引领质量、项目实施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让追求质量成为各项工作的核心思维、成为坪山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提升规划实施质量。加快推进综合发展规划实施层面的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抓好生物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国际创意谷等产业基地,坪环—老中心区、碧岭—沙湖、金沙、坪大惠合作区等片区规划的编制完善和低碳生态、投融资、交通改善、慢行交通等17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综合发展规划实施策略研究,探索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健全“发展规划—实施策略—行动计划—年度安排—保障措施”的规划实施体系,强化项目储备及年度实施的科学安排,做到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确保坪山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指引下使用,每一栋建筑都在城市设计下建设,每一个项目都在创意的引领下推进。

  2.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出台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1+7”文件,紧紧围绕“质量、成本、进度”三个关键节点,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围绕综合发展规划的实施,强化项目前期筹划、储备和项目方案把关,完成258个项目储备,加快推进45个前期项目的研究论证,提升项目品质。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控,完善项目推进的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和现场协调监管制度,确保83个政府投资项目、38项重点事项、92个社会投资项目按计划推进;建立领导包干制度,由新区领导对7个重点片区、16个重大项目进行责任包干,统筹协同、一包到底,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项目。建立项目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实行履约评价,将评价情况与服务费用、服务招标相挂钩,推动形成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建立过失“黑名单”制度,强化项目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意识,提高项目实施质量。

  3.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坚持低碳发展、智慧发展,追求更高的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积极推进部、市共建“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编制低碳生态实施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规划,建立完善低碳绿色建筑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推进既有建筑低碳改造试点,打造聚龙山保障性住房等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工程。狠抓城市设计,实施主要门户区域和重要节点美化亮化工程,重点推进中山大道、花海聚龙山提升工程,继续推进绿道网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推动5处屋顶绿化试点、4处有盖连廊及街心公园配套设施的建设,完成10个社区公园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治污保洁及污染减排,抓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创建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建立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重点加快启动TD-LTE网络、光纤宽带网络、智慧应急指挥系统、智慧警务系统以及重点区域WIFI热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区统一的公共PaaS平台、数字化城管系统、政务内外网互联及安全技术平台等项目。

  4.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积极构建“大招商网、大转型网、大服务网、大安全网”,促进产业发展的资源统筹和机制优化。大力提升招商、选商质量,积极搭建市区联合、区区联合招商平台,完善“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联合招商平台,与行业协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组织举行至少4场重点片区、园区专项推介会及4场空间和产业对接会,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招引力度;争取引进原特区内有转移、扩产意向的优质企业,以及市级孵化平台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新区。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继续开展领导挂点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完善加工贸易平台和“智慧经服”系统建设;协调银行风投等金融机构与区内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接洽,切实解决其发展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强化企业上市培育,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2家。进一步改进统计工作,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提升产业发展策略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加快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

  坚持把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作为追求目标,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全口径人口、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让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校 4 所,增加公办学位600个,新增幼儿园学位660个。注重教育高端发展,积极引进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深圳分校、深圳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落户坪山,与深圳高级中学合作筹建新区外国语学校,与未来教育家杂志社联合成立“未来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狠抓教育“四优”工程,深化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办学体制改革,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2.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力争聚龙医院完成工程总量25%,探索与国内外优秀医学院合作办医模式;坪山人民医院改建工程(一期)顺利完工,坪山人民医院改建工程(二期)完成工程总量20%,启动公共卫生服务大楼项目,完成首批5个示范社康中心改造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坪山影剧院改造、大万世居客家围屋保护、坪环片区和石井片区2个文体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社区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3. 提高居民保障水平。促进居民就业创业,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推动创业”服务渠道,加大对居民创业的扶持力度; 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成500名中级以上技能人才鉴定和入档;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户籍居民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推进全体系住房保障建设,探索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房源相互调剂使用机制、公共租赁住房“租转售”机制,力争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完成主体工程90%,聚龙花园二期完成主体工程50%,竹韵花园完成主体工程85%,生物医药员工宿舍项目完成主体工程30%,供给保障性住房977套。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低收入救助范围;加快推进新区养老院建设,努力实现“9064”养老工作目标;探索社会福利多元化服务供给模式,加大对低保、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困弱群体帮扶力度。着力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10条,500米公交覆盖率达91%;协调投放30辆纯电动出租车驻区营运,形成“公交+慢行”的绿色公交系统。

  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制度设计,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成立社会工作协会,推进‘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模式,提升社会工作水平。创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点。实施民族宗教社会化项目。巩固“三打”成果,加快“两建”进度。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建立企业专业调解组织,健全查违、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5.着力打造“幸福社区”。建立社区规划发展师和社区规划师协同机制,年内完成5个社区的转型发展规划,引导社区科学转型。积极推进“织网工程”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服务中心优质工程,推进“一中心多站点”建设,扩展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提高居民接受服务便利性。完善社区党员议事机构,搭建社区发展议事会平台,完善社区居民议事会制度。推进社区党务、政务、财务、司务信息公开,规范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管理和发展。加强社区人文教育,塑造“新坪山,新故乡”价值理念,增强新市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度。

  2013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办好12件民生实事。1.“住有所居”工程:为223户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彻底解决“一户一栋”历史遗留问题及征地拆迁安置遗留问题。2.“病有所医”工程: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提高社区社康中心老幼常用药品的配备比例,满足老年人和儿童患者对常用药品的需求,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3.“老有所养”工程:资助社工机构开办2个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推动25个“星光安享晚年之家”全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4.“学有所教”工程:力争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50%。5.“劳有所业”工程:力争在治安、交通、后勤服务、保障房管理等领域开发一批公益岗位。6.“屋有所权”工程:按照“符合规划优先、产业转型优先、长期留用优先”原则,探索为社区集体“三规”物业确权发证。7.“闲有所乐”工程:新增设14个社区文体活动室,实现社区文体活动室全覆盖。8.“股有分红”工程:继续为集体分配收入低于2000元的居民小组、生态控制社区和土地整备社区代缴基本保险费,增加原住居民集体分配收入。9.“难有所帮”工程:拓展社区服务中心功能,为残疾人、高龄独居老人及单亲幼子家庭等困难群体提供日常化的劳力和情感帮助。10.“言有所听”工程:常态化开展党代表、人大代表或其团队定期深入社区活动,实行人大代表定期接待选民和年度述职制度。

   (五)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

  围绕“改革创新年”工作,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汇聚资源、突破难点、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建立改革创新统筹联动机制,搭建汇聚民智、公众参与改革创新的工作平台,建立改革创新成效稳步提升的常态工作机制。

  1.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流程重造,将经济、社会、工程建设等领域99%的区级审批事项,转为咨询、核准、校对为主的行政服务事项并向社会公布;对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实行网上审批,推动政府职能从“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深化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规范政府服务外包,有序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区、办事处和社区管理职能整合,推动新区与办事处经济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文体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优化调整,促进基层综合执法、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力量的统筹调配。

  2.深化城市配套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区城投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建立多主体合作的投融资平台,开展坪山河流域启动区土地投融资改革试点,推进“项目+土地”融资开发,力争融资不低于16亿元;创新社会投资服务机制,多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片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以实现城市综合开发和社区转型发展为目标,统筹土地整备、征地拆迁、城市更新等多种开发模式,探索“大整备”思路下的开发机制。继续推进河流综合治理与转型、“公交都市示范区”、低碳生态示范区、“智慧城市”等合作共建试点,探索坪山特色的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3.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探索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机制,鼓励居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收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试行设立“社区中医馆”、“社区健康小屋”,加强市民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发展。开展“社区营造”试点,探索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社区治理新路。探索开展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试点。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建立辐射新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网络。打造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示范点,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建设。依托金龟“智慧谷”,建立社会建设实践基地和社会组织孵化器。

  (六)着力转变机关作风,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把转变机关作风和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新区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机关新风,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为新区大开发、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1.全面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把“确保干部把更多精力用于为民办实事”作为我们的工作导向,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提高会议文件实效。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和国内考察学习活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制度规定。积极改进群众工作,继续开展“培根固本”、“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活动,推动干部挂点联系群众、企业制度化。改进调查研究,领导带头,多开展一些“短平快”、解决问题的调研,多出一些推进工作落实的对策措施和技术方案,少一些形式主义;调研工作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2.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在科学预测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培训、使用、激励规划与政策,为新区转型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推动存量人才转型提升,全面提升公职人员、社区管理人员、本地居民、产业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存量人才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既要培养精通各自岗位的“专才”,也要培养适应不同岗位的“通才”,打造适应大部制运行机制的干部队伍。要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加大国际国内优秀人才的吸纳力度,着力引进各类高端领军人才、名师、名医、文化名家和优秀应届毕业生,营造“孔雀飞坪山”的良好局面;建立国际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制度,力争引进3—5名国际高端人才进入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才绩效考核、公共服务和住房保障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优化新型功能区运行机制。完善开放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创造条件让各类社会机构、社会主体参与新区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完善统筹联动的执行机制,注重重点工作导向的协同机制,促进部门联动及新区、办事处、社区联动,推动各部门内部力量的整合,提升大部制综合效益。完善“一站式”的行政服务机制,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强化行政服务大厅的办事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尽可能实现即来即办,打造“机构最精简、链条最短、效率最高”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立体多元的行政监督机制,以推行政务督查系统为抓手,强化督查工作的刚性,提升督查实效;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企业、社会公众等不同社会主体的监督。此外,要创新廉政风险点防控制度,继续深入推进廉洁城区建设;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三合一”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努力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区成立已过三年,经过前三年做规划、打基础,我们将进入抓实施、抓突破的关键一年。让我们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攻坚克难谋转型,凝神聚气促改革,团结一心求发展,全力推进“五大新城”建设,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共同谋划坪山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名词解释

  1、“1+6”文件:是指新区2012年下发的《坪山新区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及《关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五个五”工程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社区经济转型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社区经济转型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和产业转移工作方案》6个配套文件。

  2、单元统筹+子单元从快开发:新区确定的坪山中心区总体开发模式,其要义是在规划统筹下,凡符合单元利益统筹合理承载相应利益和权益的,通过土地开发模式统筹,各子单元可利用合适的土地开发模式,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从快开发。

  3、整村统筹:新区提出的土地整备的创新模式,即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产权及相关政策,优化整合城市空间,一揽子解决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留下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社区基层党建及社区转型发展等的新路径。

  4、全因子达标:是指坪山新区境内2个省控监测断面(即坪山河上洋断面以及龙岗河西湖村断面)的24个地表水水质指标均达到2012年省人大对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考核的河流整治目标。

  5、风景林工程:市社工委大力推进的社会建设示范工程,其将各单位在社会建设中创造的典型经验比喻为“盆景”,在全市推广后形成“风景”,简称“风景林工程”。

  6、公交都市: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是指“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为目标,以“大中运量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交网络格局。

  7、“四位一体”政务督查系统:是指包含“计划、动态、督查、绩效”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其基础是数据和信息,特征是公开和全覆盖,核心是“月月计划、周周动态、全程督查、绩效公开”。

  8、“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时,要求广东深圳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9、规划统筹、单元利益统筹、土地开发模式统筹:指在坪山中心区开发过程中,做到规划统筹,落实法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衔接;单元利益统筹,制定各方接受的利益统筹原则,落实子单元的利益和责任的承载;土地开发模式统筹,使除规划保留现状以外的每块土地都能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10、部、市共建“低碳生态示范区”:201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我国首个由部市共建的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并确定光明、坪山为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试验区,同时确定推动前海生态示范区建设。

  11、“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住建部2012年11月22日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12、TD-LTE网络:TD-LTE 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是由大唐电信、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业者,所共同开发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

  13、区域WIFI热点: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区域WIFI热点是把有线网络、GPRS或3G等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再发出去为具备AP功能的终端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服务。

  14、公共PaaS平台:(Pal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是指将一个将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的完整计算机平台。

  15、教育“四优”工程:“出优师”,培养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人师表,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办优校”,按照“一校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形成各具品位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育优生”,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的学生群体;“建优制”,以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加快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目标,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工作局面。

  16、“9064”养老工作目标:即90%的老人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17、“织网工程”:是指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区“织网工程”包含管理网、服务网、沟通网、居民自治网、社区统筹网5个方面。管理网。引入整体性治理理念,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努力实现社会管理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服务网。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资源,为辖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全面、周到、细致的综合服务,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沟通网。以构建更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加强群众工作的载体和体制机制建设。居民自治网。以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增强社区自治能力为核心,拓宽群众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的渠道,不断提高居委会等社区组织的自治力、协调力和公信力,实现政府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居民自治新格局。社区统筹网。以实施土地整备和解决社区历史遗留问题为契机,释放社区发展活力,推动社区转型发展,提升社区综合竞争力。

  18、“一中心多站点”:指每个社区设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在距离社区服务中心较远的地方设立社区服务站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接受服务的便利程度。

  19、“社区营造”:社区营造是以“由下而上”、“民众参与”、“凝聚社区意识”、“发掘地方特色”等为理念,通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凝聚居民共识与创意,培养和发展社区自主能力,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更美好、环境更优雅,从而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20、全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本,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核心,兼顾土地整备的拆迁安置需求,打破住房保障的户籍限制,实现“租售补”保障方式并举,构建涵盖低保、中低收入、人才等住房困难群体的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