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坪山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坪山新区 发布时间:2014-06-19 14:20:00

——2014年1月16日在龙岗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  吴德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坪山新区管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坪山新区以“发力竞进、提速增效、崇尚革新、实干兴区”为总要求,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和“转型提质年”活动,着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引领坪山新区走上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之路。

  初步预计,全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3%;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6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亿元,增长19.1%;财政总收入24.7亿元,增长17.6%;两税收入50.2亿元,增长10.5%;外贸出口总额83.2亿美元,增长8%。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以深圳质量引领经济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与2009年新区成立时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0.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4.8%。社会投资总额比重持续增大,2013年社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4.9%,比2012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政府投资进一步撬动了社会投资。市场主体规模逐渐壮大,2013年新增商事主体8589家,同比增长39.6%,增幅位居全市第四。市场主体从新区成立时的1万多家增长到3万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家,产值上亿元企业近百家。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坚持新区质量奖评定,引导企业坚持有质量的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三下降”,预计全年万元GDP水耗为15立方米,同比下降(下同)6.8%;万元GDP能耗为0.39吨标准煤,下降4.25%;万元GDP用地为17.11平方米,下降6.5%。

  (二)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牢记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历史使命,新区承担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深圳唯一试点)、国家低碳生态试验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地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织网工程”、行政审批制度、公交都市等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其中,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智慧教育、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深圳市网上办事大厅坪山分厅等“智慧坪山”主要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低碳生态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台了低碳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法,省、市卫生村总数达33个。完成龙田、沙田等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程并投入运行。坪山河上洋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较去年同比下降41.2%,是省人大委托第三方评估两河(淡水河、石马河)流域整治结果的最大降幅。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危险废弃物处置率均达到100%。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南布、沙湖等社区“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试点方案正待市层面批复;坪山中心区“单元统筹+子单元从快开发”土地二次开发模式获市政府批准,正山甲、新和等单元统筹更新项目正式启动,其中正山甲项目是全市第三大城市更新项目,飞东单元更新项目拆迁顺利推进。坪山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正式发布,“水环境治理+土地开发+产业转型+投融资”的“四位一体”综合开发模式进入实施阶段。“织网工程”综合试点的坪山经验正在全市推广。搭建了“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的基本架构,公共信息资源库完成新区数据的导入,建立了一支统一的网格信息员采集队伍。社区家园网完成升级,并与社会服务管理网全面对接。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投入试运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对区直属部门235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5项,保留8项,其余172项悉数转为即来即办的行政服务事项,实现了“少、转、快”的预期目标。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首批5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放使用,并加强管理,确保在新区驻点运营,改写了坪山没有电动出租车的历史。1500辆公共自行车启用。实现居民低碳绿色出行。碧岭村公交总站建成。基层治理构建新机制,以沙坣社区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站企分离”的转型举措,为推进社区治理结构改革积累了经验。

  (三)创新驱动成效显现。创新平台快速增长,新区现有22个国家、省、市级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平台,比2012年底增长了一倍。中国工程院黄伯云院士牵头成立了特种新型材料院士工作站。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总数达到72家,其中国家级66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11.64亿元,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9年不足30%上升到2013年的61%。专利申请量达204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21件。创新能力增强,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沃特玛动力电池组项目被工信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三部委列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并获得1.5亿元资助;巴斯巴“新能源汽车高压大电流连接系统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专项项目”;震雄、雷柏、比亚迪等项目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资助。高端创新人才汇集,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教授团队等14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新区成立以来,共引进包括国家级、地方级领军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34名。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加大,扶持资金由每年2000万元提高到每年1亿元,并出台了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

  (四)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完善了产业转型升级“1+6”系列文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三大国家级产业园区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共引进企业3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入驻企业总投资超100亿元,预计2015年有望突破2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共引进企业约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出口加工区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9.56亿美元,同比增长38.14%。五大主导产业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67.25亿元,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5%。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2013年引进重大用地产业项目23个,包括百泰珠宝、周大生珠宝、共进电子等总部企业,共出让用地3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总额77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065亿元。华谊兄弟影视文化城项目即将招拍挂,苏宁云商深圳公司进入坪山,即将进入建设阶段。传统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全年淘汰和转型438家落后产能企业,完成市里下达计划的101.8%,释放产业空间近60万平方米。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淘汰和转型落后产能企业1203家,转移企业30家。社区集体经济转型步伐加快,积极研究六和社区转型路径,引导社区与城市同步转型。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入股广州农商银行设立的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江岭特色美食街、石井工业园区、创亿未来城等9个转型升级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4.17%。圆满完成雷州市“双到”扶贫工作,新区被评为全省“双到”工作优秀单位。新一轮对口帮扶陆丰市工作全面启动。

  (五)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厦深铁路深圳坪山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启用,新区告别没有轨道交通的历史,配套工程丹梓西路、站前路等4条道路顺利通车。连接新区与市中心区的大动脉—坪盐通道开工建设,南坪三期完成概算申报,有轨电车确定规划线位,龙田路、聚龙路等按计划推进。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各类公园、绿道网、有盖连廊、立体绿化等20个环境提升项目,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聚龙山湿地公园建成。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新建生态景观林带31.3万平方米,绿道20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5%。空间资源进一步整合,全年累计完成土地整备3平方公里,完成全年任务的125%。六和商业广场一期、牛角龙、洋母帐等3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建设。制度查违成效显著,通过建立“一把手工程”工作机制、立体巡查机制、“分片包区”巡查责任机制等“九项举措”,以及出台原村民非商品住宅建设遗留问题处理办法、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管理办法、探索社区物业转型的有效途径等“六条疏导路径”,构建起了“预防为主,疏堵结合,制度查违,快速反应”的坪山特色查违体系,取得了率先建立系统全面的长效查违机制、形成了规范合理的查违管理制度以及实现永久性违法建筑(栋数)零增长等“三大成效”。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物面积3.39万平方米。城市更加安全有序,完成67个地质灾害与危险边坡项目治理,累计11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排名全市前列。深入开展“平安坪山”创建活动,在全市首创“平安坪山”公共微信平台;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公园、平安校园等十个“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活动。全年110警情大幅下降,八类暴力案件比重降至5.85%。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4.6%,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0%、27.6%。实现地质灾害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零发生。信访、维稳成效位居全市前列。新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全市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考核中位列第一。

  (六)民生幸福感不断提升。全年安排的38项民生实事得到100%落实。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4号屠宰场投入运营。保障性住房竣工455套,实际供应977套。“零就业家庭”始终动态归零。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1.07万,失业保险覆盖到非深户职工,参保人数增加近5倍;社保费征收总额同比增长33.7%。168户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坑梓敬老院升级为公办民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新区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彩虹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公共事业蓬勃发展,2013年高考重点线上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本科上线率比去年增长23%。全年新增公办学位700个,学前学位1000个。全区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50%,市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95%。坪山高级中学“新疆班”艺术楼、坪山外国语学校教学楼主体工程完工,深圳市第九高级中学完成概算评审。平乐骨伤科医院正式开业,开创了政府和社会多方办医共赢的新型模式。聚龙医院、健宁医院等项目顺利推进。新区社会医疗机构达56家,社康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区首家恒温游泳馆、国际网球中心主场馆投入使用,文化综合体开工建设。新区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和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东江纵队成立七十周年历史图片展、拍摄大型革命历史纪录片《东江纵队》等系列活动,东江纵队纪念馆被确定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利用“织网工程”,推出“一窗式”服务平台和“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逐步实现无纸化办证,使居民“足不出户、尽享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楼(栋)长全覆盖等六个率先,坑梓、金沙社区服务中心和居民议事会等入选全市“新盆景”推广项目,丰富了全市“风景林工程”的内容。社会组织继续壮大,新登记社会组织42家,年增长率达45.6%。出台全国首个社工人才扶持办法,万人拥有社工数4人,为全市最高。

  (七)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作风建设有效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全年会议、文件分别压缩25%和30%。行政效能得到提升,积极推行“四诊式”服务模式,达到服务“零投诉”。实现投资审批、业务办理等事项网上运行。成立行政代理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从申请注册到税务登记的服务的“多证联办”服务。顺利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与龙岗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建立反腐败协调机制,形成反腐合力。率先成立预防腐败专门机构,建立“廉洁使者”队伍。

  回顾过去一年,新区在严峻的内外部发展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直各部门、各驻区单位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得益于龙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龙岗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也凝聚着新区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新区管委会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关心、支持坪山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深知,这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新区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在改革方面,面临很多“硬骨头”,改革任务艰巨。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中的比重仅为27.2%,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配套水平不高,路网密度、每千人病床数、公共场所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每千人总体学位数等6项特区一体化指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拆迁难、整备难等问题解决办法不多,城市建设空间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在投资任务方面,需要加大引导社会投资的力度。在行政审批效能方面,涉及项目的行政审批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在民生方面,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以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的冲刺之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经济缓慢复苏态势渐趋明朗,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但是,机遇大于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市委市政府明确“三化一平台”的改革主攻方向,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特区一体化新三年计划实施。随着厦深高铁通车、坪盐通道等重大城市大动脉的陆续开工,新区作为深莞惠一体化战略中深圳东进的桥头堡,作为珠三角经济圈与海西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新区迎来了难得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今年新区管委会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和省、市的部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深化改革、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深入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年、城市质量提升年”活动,以产业为依托,以空间为保障,以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为着力点,以片区开发为突破口,以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为目标,早日把坪山新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东部新城。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4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4.25%左右。

  (一)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交出全面深化的改革答卷。不断深化推进中的改革,进一步拓宽改革领域。一是继续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治理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公共场所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加快开发“爱坪山”智慧生活等4大民生应用,大力推进综合治理管控等3大政务提升项目。二是加快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土地确权,进一步完善土地、房产、物业等权益的认定规范,推进原农村土地和建筑物处理、确权,以及旧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坪山中心区封闭运行土地二次开发和“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政策优势,探索存量土地再利用机制。三是继续推进低碳生态试验区建设。尽快完成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及试点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可再生能源推广政策编制。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及环境监测站建设。加快重污染企业淘汰,制定重污染企业末位淘汰和联合执法方案,确保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每年淘汰流域内21家重污染企业的任务。四是启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中心运营质量,探索打造枢纽型社区服务平台,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五是启动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建设。制定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六是深化社会建设“织网工程”。重点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验社区建设,不断挖掘拓展“织网工程”社会治理和服务,以及支撑政府决策的应用功能。七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展“多证联办”业务链条范围,进一步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再造行政审批事项流程,推动政府职能从“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构建“审批转服务”后续监管体系。八是加快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针对新区节假日公交乏力现状,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合理安排公交运营时间。加密坪山至罗湖、福田、南山重要交通枢纽站的公交快线,改善交通可达性。开展厦深铁路坪山站至深圳北站捷运化运营研究。在做好各项试点工作的同时,围绕制约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建立、投融资体制改革、保障性安居房统筹管控、外来人口市民化等领域加快改革探索,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城市功能提升、促民生改善。

   (二)着力提升产业质量,实现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坚持市场化导向,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主动作为更好地结合起来,把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质量提升的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结构调整的力度与稳定增长的要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一是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改革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鼓励以奖代补、以结果为导向,将专项资金向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绿色环保项目倾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辖区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打造自主创新平台。加快国家商用密码检测中心深圳分中心、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引进和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努力引进新区发展紧缺的领军人才20至30名,以及为新区产业配套服务的金融、法律等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二是做强做优现有产业。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海普瑞、信立泰、一致药业、赛诺菲—巴斯德(二期)以及德塔、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国电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华谊兄弟影视文化城、捷佳伟创、迈乐数码等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推动广东深圳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对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产业的专项研究。立足生命健康科学发展前沿,出台生命健康产业综合发展规划,启动生命健康产业城建设,并着手项目招商引资。积极与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洽谈,争取集“总部+研究+核心制造”的“振华宇航器件园”落户坪山。四是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握厦深高铁开通契机,发展高端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打造以厦深高铁坪山站为核心的集交通枢纽、商务办公、商贸会展和商业商务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加快文化综合体、体育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打造深圳东部首席文体服务中心。大力整合新区自然生态、特色文化等资源,开发旅游精品路线,加快形成新区特色的高端旅游业。不断完善商业配套,积极推进金茂园二期建设,加快引进天虹、龙湖等大型购物广场项目。积极发展金融业,加大力度引进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新区。五是加快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为周边的大企业、工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拓宽社区集体资本投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旧厂房改造升级。继续推进六星(龙田)新能源汽车生态文化产业园和六星(沙坣)新天地商业广场等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升级试点项目。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争取完成淘汰清理和转型400家以上落后产能企业、来料加工企业。六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聚焦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强对世界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的招商,建立目标企业名单,点对点开展VIP式招商。加大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招商,充分利用券商等中介、中国并购年会等高端平台开展专项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建立产业供需平台,对符合供地条件的项目,控制土地供应面积,增加土地供给频次,把用地规模、投资额度等指标相似或相近的项目进行捆绑,参与全市土地供需平台竞拍。

  (三)着力整合优化空间资源,提高城市发展的空间保障能力。一是加快释放空间潜力。进一步加大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力度,力争南布、沙湖等试点社区的“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加快中心区、坪山河流域、新能源汽车基地、高铁坪山站周边等重点片区的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争取年内完成土地整备2平方公里。围绕重大交通、重点学校和医院等工程,创新征地拆迁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二是继续保持查违高压态势。坚持疏堵并举,完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查处机制,出台社区旧工业区转型升级管理办法,推进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试点工作。三是不断优化空间设计。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和重要节点有关项目的设计。打造“坪山大道”沿线、老横坪路沿线及高铁坪山站片区“两线一片”门户景观带。开展坪山河及其支流蓝线划定和调整研究。四是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潮商总部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家具总部基地、海科兴产业园、雕塑艺术创意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支撑新区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力争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在2015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启动区公共服务平台明确建设主体,争取到2015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加快形成“一极、两轴、三城、四区、五基地、多园”的合理产业总体布局。

  (四)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一是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坪盐通道、南坪三期、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坪联路、坪西公路坪山至葵涌段扩建工程、龙田路、聚龙路、龙坪路、丹梓西路(龙坪立交)、旧横坪路、有轨电车等17条交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上洋污水处理厂等12项环境资源工程。积极跟进赣深铁路、地铁14号线进展。二是努力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紧跟全市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的步伐,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坚持以世界先进城区为标杆,倒逼发展方式、治理体系、制度规则、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变革,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创造更好的营商发展环境,使坪山新区加快从城市副中心向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迈进。三是深入开展“我让坪山更美丽行动”。持续加大城市保洁力度,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广泛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卫生、绿化等工作,努力消除新区卫生、绿化方面的不均衡现象,以干净、整洁的城区环境迎接新区成立五周年。重点改善和提升高铁坪山站片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和华谊兄弟影视文化城周边的综合环境,高标准打造深圳东部亮丽门户。四是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充分挖掘新区以“东纵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大万世居”为代表的传统客家文化,以马峦山为代表的原生态文化,以“腰鼓文化”、“麒麟文化”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以及以雕塑艺术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等城市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坪山特色的浓厚文化吸引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高群众的家园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

  (五)着力重点片区开发,促进新的区域发展极早日形成。一是加快坪山中心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片区内道路、学校、公交首末站等市政配套设施的前期工作。加快推动亚太、成城达和阿里山味等项目的土地整备和收地留地工作,力争新和、飞东一期等更新项目开工建设,正山甲一期、飞西等项目拆迁工作全面启动。加快推进昌盛路、长安二街、和富路、六和商业广场、招商花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和四路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建成通车。二是加快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以坪山河低碳生态启动区为载体,通过坪山河流域“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探索具有坪山特色的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河长制”高位推动机制,解决坪山河干流及支流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前期审批、征地拆迁等难题。重点推动坪山河干流、汤坑水、赤坳河、墩子河、碧岭水、石溪河的水环境整治,推动启动区、坪环工业园、碧岭沙湖等片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中集工业区的升级改造。全面开展流域启动区和碧岭沙湖片区的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工作,江边城市更新项目争取实现土地供应3万平方米。启动金牛西路连接新和路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坑梓次中心建设。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节点、重要区域、主干道路沿线,强化城市设计和环境提升,推进成熟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及相关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提升城市面貌,提升坑梓次中心区对出口加工区、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适应高端产业发展、高端人才生活消费的城市形态。四是加快推进聚龙山片区建设。加大保护聚龙山生态环境力度,依托聚龙山湿地公园,进一步完善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集聚区的配套,将聚龙山片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现代生物科技新城。

  (六)着力建设幸福坪山,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一是开展“民生幸福感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居民所思、所忧、所急、所需,做好38项民生实事。二是提供更好的教育。继续对学校挖潜扩班,进一步缓解“就学难”问题。落实民办学校学位补贴、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教师长期从教津贴、贫困家庭学生补贴等的发放工作。尽快完成深圳第九高级中学、中山小学、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校园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坪山高级中学新疆班、坪山外国语学校的建设进度。三是提供更好的医疗。加快推进健宁医院、坪山新区人民医院前期工作,尽快解决第三人民医院(新区妇幼保健院)、聚龙医院概算、征地拆迁等问题,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组织创建2~3个区级重点学科,争取3~5年内扶持其达到市级重点专科水平。完成8家社康业务用房标准化改造,提高社康服务能力。争取完成5-8家健康小屋的创建,打造新型社区医疗服务阵地。争取完成3000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更方便的卫生服务。四是提供更好的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来深建设者充分就业。举办创业培训班,对有创业愿望的居民进行全覆盖创业帮扶工作。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五是提供更好的保障。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争取年底前保障性住房竣工交付的实物房源达到3,000套,向市层面申请将部分保障性住房转换为拆迁安置房。加大对低保、困难户的保障力度,逐步完善低保准入和退出机制,杜绝“人情保”。深化敬老院社会化改革,完善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工程,推动残疾人康复项目的实施。六是提供更好的服务。继续推进社会建设“新盆景”项目的培育和扶持工作,重点培育幸福园区、社区服务、社会融合等项目。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平台,继续推动社会组织流动孵化基地的建设,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举办麒麟舞培训、“关爱劳务工”文艺巡演等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做好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七是提供更安全的生活。建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长效机制,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着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两型一化”政府。一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提升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服务社会方面的能力,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指导目录,制定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二是推进智慧型政府建设。依靠“织网工程”实现的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基础,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契机,围绕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大领域,切实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三是推进法治化政府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在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改革;在推进重点片区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前做好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制度体系,以规范的制度设计促进新区“开放建设”。率先探索建立凸显新型功能区特色、法治和诚信并重的法治城区考评体系。建立依法行政报告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加强干部法治培训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法治干部。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市委、市政府赋予新区的历史使命,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质量,真抓实干,共创坪山新区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