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龙马社长守戏剧公社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开业一周年!作为周年庆典“龙马社戏剧嘉年华”的重磅剧目,由邹静之编剧、张国立导演的经典话剧《我爱桃花》将回归长守剧场舞台。
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充满意义的“回家”之旅——因为《我爱桃花》正是去年此刻,在长守剧场启幕时上演的首部大戏!此次演出由演员高晓菲、张博、宋博主演。值此盛事,我们有幸采访了女主角“如花”的饰演者、深受观众喜爱的高晓菲老师,听她畅谈角色塑造、舞台感悟以及与坪山、与长守的深厚情缘。
01桃花依旧笑春风:解读经典,映照现实
Q1:2025戏剧嘉年华《我爱桃花》回归,这次复排是什么感受呢?会对角色有新的理解吗?
高晓菲:是的,这部剧就像是一面多棱镜,每次出演照见的都是不同阶段的自己。国立导演曾说:“面对戏剧要永远像初恋。”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每次复排,我都带着“归零”的心态重新解读角色,就像第一次遇见她一样。“如果一台话剧演一百场,就有一百次融入这个角色的机会”每一次登台,面对不同的观众气场,都会有微妙的化学反应,角色也在这种重复中被不断挖掘出新的层次。
Q2:在您饰演的所有角色中,话剧《我爱桃花》中的女主角“如花”似乎有着不可替代的分量。能请您分享一下,“如花”为何在您心中占据如此独特的位置?与其他角色相比,“如花”的塑造有何不同?
高晓菲:可以说我扮演过的每个角色都为我打开一扇认知世界的窗户。影视角色如乔娜(电视剧《急诊科医生》),让我体验医者在生死关头的专业与担当;薇薇安(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展现了都市女性在职场与情感中的锋芒与挣扎;林小曼(《马向阳下乡记》),则带着泥土气息的质朴与可爱,让我贴近生活的本真。但《我爱桃花》中的“如花”,则截然不同,她是我舞台生涯中结缘最深、倾注心血最多,并与之共同“生长”了五六年的灵魂角色。她不是一个单一时代的女性,也不是简单的受害者或施害者。演绎她,需要深入人性最幽微,也最共通的深处进行探索。
当然,我也珍视在其他经典舞台剧中塑造的角色,如《断金》中的洪姨太(邹静之编剧)、《玩偶之家》中的林丹太太(易卜生)。她们都来自著名编剧的笔下,各有光华。但“如花”之于我,已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段修行。她的复杂、她的穿越,都让她成为我表演经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Q3:《我爱桃花》深入探讨了爱情、欲望与道德之间永恒而复杂的纠葛。您认为女主角如花在这场充满张力的三角关系中的挣扎与最终抉择,反映了怎样的现实意义?
高晓菲:《我爱桃花》最打动人的地方,我认为就在于它直指人性。有很多观众看完后都说,自己就算是剧中的主角也无法作出所谓“正确”的抉择。爱情与欲望,很多时候是无法用简单的道理和逻辑讲清楚的。这部剧的现实意义,不在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展现不同选择可能导向的不同结果状态,将这份关于情感的复杂命题呈现出来,引发每一位观众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Q4:剧中一些情节,如角色间的欺骗与背叛,都颇具戏剧张力和讨论度。您如何看待这些情节的设计?您觉得观众会如何理解如花的行为?
高晓菲:我觉得这正是《我爱桃花》剧本构思的精妙之处!这种穿越千年的情感纠葛,在舞台这个有限又无限的空间里演绎出来,恰恰是话剧独有的、无可替代的魅力。“我在二十年前看《我爱桃花》就喜欢这个女主角,现在有缘分跟她‘相处’了五六年,我每一年都觉得饰演的角色在成长。”如花的选择和行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看,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相信观众也是如此。
Q5:塑造“如花”这样一个经典且复杂的角色,跨越六年的演出,您是如何为每一次登台“准备”的?这种长期的演绎过程给您带来了怎样独特的体验?
高晓菲:从六年前初遇“如花”到如今相伴走过六年,与其说是刻意的“准备功课”,不如说是一次次更深层次的“靠近”与“对话”。我发觉一个奇妙的现象:即使演出间隔了一段时间,当我再次去靠近“她”时,往往能感受到角色与我自己都发生了“成长”。
每一次演出前,我都在做一件事:清空自己,让身心回归到如同第一次经历“如花”故事的那个状态。这是一种对角色和舞台的敬畏。与不同的对手演员合作,也会带来全新的、充满未知的碰撞,这种期待感本身也是创作的动力。所以,对现在的我而言,“准备”并非外在的技巧打磨,而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唤醒与精神交流。我享受并珍视每一次在舞台上与“如花”重逢时,去探寻那份“不同”的可能性。
02台前幕后:在戏剧中碰撞与启迪
Q6:与张国立导演以及众多优秀的演员(如之前合作过的小沈阳、张铁林老师等)合作《我爱桃花》及其他话剧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幕后故事可以分享?
高晓菲:邹静之老师《我爱桃花》剧本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演员和明星艺术家们参与其中。能和他们合作,我感到很荣幸。每一位合作的演员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们在每一版的演出中都赋予了角色鲜活、不同的生命力。特别是国立导演,他在排练中的指导极其细腻,会带领演员深挖潜台词和指导更好效果的舞台行动。他对戏剧艺术、对舞台、对观众那份深沉的热爱,都深深感染着我,让我无论在戏里还是戏外都受益匪浅,非常感恩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03感恩舞台,播种希望:掌声的回响与未来的期许
Q7:在《我爱桃花》的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反馈里,有没有让您特别难忘或感动的评价?
高晓菲:“相信每一个热爱舞台的演员都会极其享受在剧场谢幕的能量,可以跟观众共同呼吸。”那一刻,掌声、欢呼声汇聚的能量,是我们作为演员最大的幸福源泉。观众走进剧场,就是我们最尊贵、最值得珍视的客人。“戏比天大”,这句老话承载着我们对舞台的敬畏。能有观众愿意花时间走进剧场,来捧场看我们的戏,对我们演员来说,“就是莫大的福气”。
Q8:时隔一年,《我爱桃花》作为“戏剧嘉年华”重磅剧目回归坪山,您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爱桃花》在坪山上演以来,我也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实际上,我这一年间有很多时间都是在坪山度过的,这里宜居,也宜剧。有空时,我常常会坐着“云巴”出行,也在这里因戏会友,与一些观众成为朋友,我在这里拍摄的系列短视频《菲行记》不久后也将和观众朋友们见面。还是那句话,“深圳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地方,值得在此长守。”
Q9:除了精彩的舞台演出,您在龙马社长守戏剧公社还积极开展了戏剧工作坊,分享自己的表演经验和表达技巧等,吸引了许多戏剧爱好者。能谈谈您做这件事的初衷和感受吗?
高晓菲:是的,我非常乐意在长守做这件事。在舞台上表演是享受,而能将自己的经验、对表演的理解分享给热爱戏剧的朋友们,看到他们眼中自信表达的光芒和成长的喜悦,是另一种巨大的满足。表演需要实践和交流,工作坊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的空间,让大家去尝试、去感受、去释放。戏剧公社的“在长守种下一颗颗戏剧种子”这个理念深深打动了我。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工作坊,把对戏剧的热爱传递出去,激发更多人对舞台艺术的兴趣和潜能。
Q10:看到学员们的热情反馈,未来在工作坊的内容和形式上,会有哪些升级或新的规划?
高晓菲:最初确实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没想到反响如此热烈!现在龙马社已经有了成人戏剧工作坊和少儿戏剧工作坊,我希望会有更精细化的课程,例如策划主题性的冬令营、夏令营,让孩子们在沉浸式的环境中体验戏剧的魅力。“等我们剧团的优秀演员阵容进一步充实后,就能真正‘各发所长’!”我们可以引入更多元的内容,比如专业的表演工作坊、结合肢体表达的舞蹈戏剧课甚至剧本朗读或创作入门等,让课程体系更综合、更深入。
看到学员们眼中的光和每次报名的踊跃,我更加确信,“在长守种下一颗颗戏剧种子”的初心,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壤里,悄然生根发芽。我们期待与更多热爱戏剧的朋友,在这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高晓菲老师对舞台的赤诚、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戏剧传承的热忱,让我们深受感动。她的分享,不仅让我们对即将上演的《我爱桃花》充满期待,更感受到戏剧艺术生生不息的魅力。
在龙马社戏剧嘉年华,让我们再次相约长守剧场,共同见证经典之作《我爱桃花》的回归,在高晓菲、张博、宋博等优秀演员的精彩演绎中,感受穿越时空的人性叩问与舞台艺术的永恒。也期待更多戏剧的“种子”在长守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龙马社2025戏剧嘉年华
《我爱桃花》
编剧:邹静之
导演:张国立
主演:高晓菲、张博、宋博
演出地点:龙马社长守剧场
演出时间:2025年8月22、23日每晚19:30
周年庆特别呈现,敬请期待!
(内容来源:龙马社长守戏剧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