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化坪山

全域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深圳坪山创新推动馆校共建新模式

信息来源: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1-26 14:37:00

  近日,位于坪山区碧岭街道汤坑社区的坪山图书馆未来学校分馆——“文心书房”正式亮相,开创性地拆除了图书馆的围墙,向社区敞开大门,打造家校社共育的“公共学习中心”和“家门口的文化社交中心”。

  这一创新举措是坪山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缩影,是充满智慧与启迪的“坪山经验”。坪山区在打造品质阅读品牌活动中,将优质文化资源贯通至基层,让全域化、全民性阅读的种子在坪山区生根发芽,为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馆校共建新潮流,校园图书馆变身社区文化绿洲。

  此次坪山图书馆未来学校分馆的正式对外开放,是坪山在深圳市率先实现学校图书馆“一门两开、早晚两进”项目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学校坚持同步坪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精心打造了一个集家校共育、社区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场所,深受片区学生、家长及广大市民的喜爱,已成为附近居民文化生活的首选之地。

  坪山图书馆未来学校分馆——“文心书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通过拆除图书馆的外围墙,增设面向社区的大门,实现了从校园内部到公共空间的全新转变。文心书房的正式启用,不仅打破了校园的场地壁垒,为社区铺就了知识通途,还消弭了文教资源沟壑,让全民共享文化资源。学校在运营过程中,将以图书馆为基地,将教学日常中的阅读分享、朗诵比赛等活动与图书馆运营相结合,同时与公共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文化单位开展广泛合作,引入文艺名家、文化大家开展讲座、分享沙龙等,以丰富书香校园内涵,惠及师生和市民。

  “一门两开、早晚两进”,这一看似简单的举措,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它打破了校园与社区的界限,让学校图书馆不再仅仅是学生的专属天地,而是成为了社区居民共享的文化绿洲。

  自2022年起,坪山区在深圳市独树一帜,率先推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深度共建。这一创新举措将符合条件的校园图书馆巧妙融入全区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于课余时光向广大社会公众敞开怀抱,免费开放。坪山区以设立社区分馆、开放校园图书馆为突破口,在人口稠密的重点生活区域,精心编织起一张“十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的网络。

  迄今为止,坪山图书馆已与6所学校携手,共建起一系列社区分馆,实现了“学校图书馆”到“家门口的图书馆”的升级改变。诸如与科源实验学校联袂打造的汤坑社区分馆,以及与坪山外国语学校合作共建的金沙社区分馆等,这些分馆点缀在社区各个角落,实现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完美融合,让知识的光芒普照全民,惠及万家。

  馆校共建新探索,多举措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自试点馆校共建以来,坪山图书馆积极响应“文化进四区”的号召,以一系列匠心独运的创新举措,织就了一张馆校共享的高品质文化网络,让坪山居民尽享丰富多元的文化滋养。

  借“文化进四区”的东风,坪山图书馆广邀名家,共谱文化华章。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学者周国平、作家叶兆言……一位位文化大家走进校园,以专题讲座、沙龙等形式,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点燃了文化的火种。此外,坪山图书馆还组织优秀骨干教师、阅读推广人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品牌影响力,让更多市民能够感受到坪山文体的亮点与成果。

  馆校共建绘就全域文化新画卷。共建图书馆实行“一门两开、早晚两进”的分区分时开放模式,宛如智慧的双门,既守护着教学的宁静,又敞开着文化的怀抱。白天,这里是学子们汲取知识的殿堂;傍晚与周末,则化身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这样的开放模式,不仅让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更让文化的暖流在社区间潺潺流淌。

  而馆藏资源的优势互补,更是坪山区馆校共建又一亮点。坪山图书馆针对学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精心配送特色人文及科技普及读物。同时,馆校双方携手并进,统一分编、加工和调配馆藏资源,让每一本书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提高了馆藏资源的流转率,让知识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发芽。

  服务平台的一体搭建,更是将馆校共建推向了新的高度。参与共建的学校图书馆,加入到深圳“图书馆之城”的统一服务平台中,共同编织起一张一体化的阅读服务网络。这张网络,满足着周边居民对文化的渴求与向往,让阅读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坪山区馆校共建创新模式,是坪山区全域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魅力所在,也是坪山区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成功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样本。

  馆校共建新样本,全域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示范。

  坪山区馆校共建模式成效显著,整合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发展,示范效应凸显。

  一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坪山区的馆校共建不仅限于中小学,更是吸引了企业、基金会、高校以及幼儿园等多方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南方科技大学与坪山图书馆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双方共同策划并开展了“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科普讲座,将科技前沿知识直接送到校园和群众身边。这一活动得到了区属爱心企业的全资赞助,成功举办了10场科普活动,覆盖了2000多名师生及群众。此外,位于坪山辖区的亿道集团也主动开放其园区内的图书馆、体育场地等资源给公众使用,联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社交中心——亿道会客厅。坪山社区基金会更是携手坪山图书馆,为5000名幼儿园小朋友赠送了“阅读礼包”,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是“零成本”扩充文化设施的能力。通过将学校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坪山区累计新增了近2万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20余万册藏书,而相较于选址新建社区图书馆,这一模式有效节省了近2亿元的财政建设和运营资金投入。以汤坑社区分馆(科源实验学校)为例,其图书馆建筑面积达5450平方米,若单独建设,投入经费将超过5000万元。然而,通过馆校共建,仅增加了少量的水电、保安和保洁等运营开支,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是到馆人数、图书流通率等阅读指标实现了显著增长。科源实验学校等5所学校图书馆作为第一批试点,开放短短数月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汤坑社区分馆开放仅79天,就累计接待了30109人次读者,日均进馆人数超过了原已建成的街道、社区各单体图书馆的全年接待总量。图书借还流通量也达到了1.29万册,办理读者证1100余张,远超原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如今,漫步坪山街头,不仅花香扑鼻,更有书香萦绕,馆校共建的硕果让阅读之旅触手可及。正如热心读者所言,现在出门,不仅能闻见花香,更能闻见书香。

  馆校共建新经验,创新探索成果赢得各方赞誉。

  馆校共建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坪山公共文化服务的前行之路。在馆校共建新征程上,坪山区以创新理念和扎实实践,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2023年,坪山区受邀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阅读推广标准与评价学术研讨会上分享《携手向阅读:“馆校合作”的坪山探索及其标准化实践》,得到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相关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彰显了坪山区在推动阅读推广与标准化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同年,坪山区相关领导对馆校共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殷切期望,指出这项工作不仅有效提升了财政投入资源的使用价值,更惠及了广大市民,营造了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他鼓励坪山区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打造具有群众基础的阅读品牌活动,以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发展。

  此外,坪山区的馆校共建工作还荣获了多项殊荣:提案《关于推动坪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建议》获评坪山区政协优秀提案,并被列为市、区政协联动的重点提案;论文《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融合发展典型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上荣获优秀论文奖;坪山图书馆馆校共建共享案例更是入围了深圳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成为唯一一个由文化作为入口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获奖案例。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坪山区馆校共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坪山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的鼓励。在这场文化之旅中,接下来坪山区将不断深化馆校共建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提升服务效能,为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更多坪山智慧与力量,持续书写着公共文化服务新篇章。(转载来源: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