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总体情况
10月份,全区共接报道路交通、火灾(注:2021年起火灾事故起数统计口径与往年有所不同,2021年起把以往不纳入统计的垃圾、废弃物冒烟、草地冒烟和树叶着火等情况纳入事故统计)和工矿商贸等各类事故18起、死亡1人、受伤4人,三项指标(事故起数、亡人数、受伤数,下同)同比分别持平、下降80.0%、持平,环比分别下降37.9%、持平、上升100.0%。
1-10月,全区共接报道路交通、火灾和工矿商贸等各类安全事故283起、死亡15人、受伤49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上升103.6%、下降16.7%、上升22.5%,较2019年同期分别上升63.6%、下降16.7%、下降24.6%。其中,接报生产安全事故15起、死亡11人、受伤7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上升50.0%、37.5%、133.3%,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11.8%、上升10.0%、下降22.2%。
二、行业领域事故情况
(一)10月各行业事故情况
1.道路交通事故。全区共接报3起、死亡0人、受伤3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50.0%、100.0%、25.0%,环比分别持平、下降100.0%、上升50.0%。
2.火灾事故。全区共接报13起、死亡0人、受伤0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上升18.2%、持平、持平,环比分别下降50.0%、持平、持平。
3.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全区接报建筑业事故2起,死亡1人,受伤1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上升100.0%、持平、增加1人,环比分别增加2起、增加1人、增加1人。
(二)1-10月各行业事故情况
1.道路交通事故。全区共接报50起、死亡10人、受伤44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上升8.7%、下降23.1%、上升12.8%,较2019年分别下降30.6%、9.1%、21.9%。
2.火灾事故。全区共接报227起、死亡0人、受伤4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上升158.0%、持平、上升300.0%,较2019年分别上升141.5%、持平、上升300.0%。
3.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全区共接报6起、死亡5人、受伤1人,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上升20.0%、持平、增加1人,较2019年分别下降14.3%、下降28.6%、增加1人。
(三)1-10月各行业事故特征
道路交通事故,在事故车辆类型上,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起数为26起(占比52.0%)、轿车14起(占比28.0%)、货车11起(占比22.0%)、客车9起(占比18.0%)、自行车6起(占比12.0%)、三轮车5起(占比10.0%),涉及行人16起(占比32.0%);在事故发生路段上,发生在机动车道20起(占比40.0%),交叉路口15起(占比30.0%),机非混合道5起(占比10.0%),非机动车道4起(占比8.0%),快速干道3起(占比6.0%),施工路段2起(占比4.0%),高速公路1起(占比2.0%);在事发时间上,发生在白天27起(占比54.0%),夜间23起(占比46.0%),其中凌晨7起(占比30.4%)。
火灾事故,从火灾类型看,电气火灾105起(占比46.3%)、用火不慎31起(占比13.7%)、遗留火种29起(占比12.8%)、外来火源27起(占比11.9%)、其它类35起(占比15.4%);从起火场所看,主要为出租屋52起(占比22.9%)、交通工具32起(占比14.1%)、室外电器线路31起(占比13.7%)、草地22起(占比9.7%)、工厂16起(占比7.0%)、垃圾及废弃物14起(占比6.2%)、“三小”场所11起(占比4.8%)。
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全区发生的6起事故中,建筑业事故3起(占比50.0%)、商贸制造业2起(占比33.3%)、其他行业1起(占比16.7%)。事故类型为:高坠事故3起(占比50.0%),起重伤害事故、触电事故、其他伤害事故各1起(均占比16.7%)。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违反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个人安全防护不到位,施工单位现场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三、各街道事故形势分析
1-10月,6个街道中,事故起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坑梓街道(64起、死亡5人、受伤13人)、龙田街道(64起、死亡3人、受伤11人)、坪山街道(55起、死亡1人、受伤8人)、马峦街道(45起、死亡2人、受伤4人)、碧岭街道(30起、死亡3人、受伤7人)、石井街道(25起、死亡1人、受伤6人);其中,事故起数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龙田街道(上升276.5%),死亡人数同比上升最多的是碧岭街道(上升200.0%,增加2人),受伤人数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龙田街道(上升266.7%)。
四、1-10月事故形势分析
1-10月,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主要特点为:全区事故伤亡总人数较去年同期呈上升趋势,但相比2019年呈下降趋势;其中,前三季度死亡人数趋势变化较大(一季度死亡6人、二季度死亡1人、三季度死亡7人);伤亡事故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领域,道路交通事故致伤亡54人,占总伤亡人数的84.4%,事故压降效果不佳,呈持续多发态势;坑梓街道和龙田街道是事故高发区域,形势不容乐观。
五、防范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住房和建设局、水务局、建筑工务署、交通轨道管理中心及交通运输等部门要聚焦本行业领域隧道施工、深基坑、管道开挖等危险性较大地下工程,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评估管控,强化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地质勘察、地质预报和动态监测,特别是对岩溶、富水,穿越煤层、采空区或有断层、破碎带等的隧道应及时查清水文地质等情况,严防突泥涌水等事故发生;同时,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施工作业前必须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进行论证和审批,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施工方案施工,施工完成后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六个必须”要求,建立完善地下工程施工应急预案,加强施工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及时响应、高效处置、有力救援。
(二)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防范工作
各街道、各部门要根据秋季火灾规律和特点,结合我区实际,依托基层消防网格等力量,突出“三小”场所、电动自行车、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仓储、电池生产储存企业、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等火灾高风险场所和部位执法检查,全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在森林防火特别防护期,要全面落实“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签责任、打早小”工作措施,加强巡查检查和火险隐患排查,定期开展五清行动,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和消除有关森林火险隐患;要严把各进山路口,加强防火检查和火源收缴管控,严禁携带任何火源火种进山。
(三)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和风险防控工作
各街道、各部门要继续严抓车辆管控,围绕“一大一小”(大:泥头车、两客一危一重,小:电动自行车),持之以恒深入推进重型车辆和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同时,要持续开展道路设施和占道施工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优化重点路段、主要路口交通秩序,完善道路基础安全设施,加强重点车辆管控,强化重点人群警示教育培训等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四)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管理工作
各街道要全面落实燃气管道保护的“四个一”和城镇燃气使用的排查治理。一是充分发动网格员加强管道保护,落实管道保护“一锚定”工作,压实管道保护属地职责并制定可操作的工作措施。二是对管道燃气用户、瓶装气用户和重点用户需分类管控;三是请各街道综合执法队牵头,整合城建、消安、应急、公安等部门力量,建立街道综合执法队和各部门执法力量之间的联动执法机制,加大打击“黑煤气”力度。
(五)进一步加强高危工贸企业安全监管工作
应急管理部门要聚焦化工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等重点安全措施不落实,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重点环节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违章作业、违规操作、对安全规程视而不见等突出风险,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处置全过程、全链条安全管控,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要坚决依法停产整顿、关停取缔。
坪山区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