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面向未来区域发展提出“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将坪山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城区。结合国家、省、市教育发展目标和规划要求,坪山区编制完成《深圳市坪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使命领航,强化教育责任担当;以政策指引,笃定教育发展方向;以形势研判,应对未来发展挑战;以问题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以专题研究,支撑规划科学编制;以创新驱动,保障规划高效实施。具体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坪山教育在“十三五”期间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实现坪山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政府履职评价名列珠三角地区9市48县(市、区)第五,教育管理健全高效,教育全链条构建形成,教育投入力度空前,学位保障全市领先,品牌校园加速聚集,教育质量显著攀升,师资队伍深度优化,教育改革成效凸显。
“十四五”是坪山教育起承转合、高位提升、夯实成果、行稳致远的关键阶段,如何破解瓶颈,创新发展,是坪山教育面临的更大挑战。
(一)国家、省、市提出教育发展目标任务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教育强国。
2021年9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和公办优质学位供给,提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2019年9月、2021年8月,深圳市先后印发《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圳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集团化办学、智慧教育等改革重点。
(二)科技创新要求未来人才具备更高素养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新技术革命加快改变了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重塑教育新生态,助推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深刻变革。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合作等是未来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坪山教育亟需破解高位发展掣肘问题
坪山教育整体基础和综合实力与“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学位精准布局尚需优化,二是优质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三是教研和骨干教师队伍仍需强化,四是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尚需深入,五是多元评价教育机制有待完善,六是家校社会育人模式及智慧教育体系亟待深入探索等。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建成高质量、创新型、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品牌校园建设、名师优师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和教育改革创新4个“坪山样板”,形成“创新·品质·幸福”的坪山教育发展新生态,把坪山建成高质量创新、优质均衡发展的深圳东部教育高地和位居全市前列的教育强区。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5章24节,包含36条举措、16个重点工作项目和3项保障措施。
(一)规划背景与目标定位
在发展基础方面,从教育管理、教育投入、学位保障等方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在面临形势方面,重点分析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明确我区教育发展总体定位;存在问题方面,梳理公办学位、品牌校园、教师队伍、教育改革创新、家庭教育和智慧教育六个方面的问题和短板;发展目标方面,提出把坪山建成高质量创新、优质均衡发展的深圳东部教育高地和位居全市前列的教育强区;参照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我区实际,《规划》构建“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学位保障、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普及、教育均衡、终身学习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基本满足省市主要的任务要求,也体现了坪山教育的特点,如第5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第17条“义务教育符合国家标准班额要求比例”、第20条“学习型街道覆盖率”。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落实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规划》提出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提升思政铸魂育人实效,实施思政教师“培优计划”,实现思政教师专职化专业化发展,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构建一体化大思政格局;从科技创新素养、体育、美育、劳动和心理健康等层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彰显坪山教育特色。
(三)实施高质量创新发展“九大工程”
为优化我区教育全链条格局,《规划》提出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九大工程”,即学位建设精准工程、学前教育善育工程、义务教育品质工程、高中教育创优工程、民办教育提质工程、特殊教育融合工程、职业教育融创工程、终身教育乐学工程和教育交流提升工程。这“九大工程”是“十四五”期间全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创新驱动坪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四)构筑可持续发展“五个支撑体系”
综合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构建支撑教育先行示范的‘四个体系’”,《规划》从5个维度构建支撑体系,即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发展体系、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体系、高标准教育督导评价体系、高品质智慧教育学习体系、全方位校园安全保障体系。这“五个支撑体系”将加快推动坪山教育改革创新落地实施,促进坪山教育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为更好推进实施,《规划》提出在三个方面做好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执行组织架构,积极推动跨部门协同合作;二是切实保障教育投入,确保稳中有增;三是强化监督评估,制定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接受区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四、《规划》创新点
(一)提出坪山教育全链条发展新模式
在全区教育全链条初步形成并维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探索创新,如探索“幼小衔接”、高中联盟、“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机制等教改新举措。
(二)提出打造坪山教育四个示范样板
围绕学校、教师、学生和制度4个方面,提出打造品牌校园建设、名师优师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和教育改革创新4个坪山样板,以样板示范推动坪山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形成“创新·品质·幸福”的坪山教育发展新生态,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贡献坪山力量。
(三)提出构建“工程+体系+项目”目标实现模式
《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通过“九大工程”完成“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借助“五个支撑体系”保障重点工作实施落地。为保障完成“十四五”期间目标任务,以16个重点项目进行任务锁定,构筑“十四五”坪山教育发展的“骨架”和“血肉”。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规划》定位明确,目标清晰,有政策依据、项目清单、任务计划和实际抓手,对区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较强的引领及指导作用。
(四)提出坪山教育品牌输出理念
“十三五”期间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区域课程改革,出台《坪山区“品质课程系列”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引领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普及性课程”强化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个性化课程”彰显一校一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首批参与课程实验的27所学校取得较好效果,“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深化课程实验,实现全覆盖。用5年时间推出各学科(类)优课(含金课)100节以上,通过区域信息化平台,向省内外展示;开好“大师课程”、办好“坪山教育论坛”和“坪山名师走校送课大讲堂”等品牌,以全方位、多视角充分展示和推介坪山教育经验做法,扩大坪山教育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