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明晰新时期坪山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安排,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坪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愿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全区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科技工作的行动纲领。
坪山区是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也是深圳最具发展潜力的后发新兴区域之一。未来五年,坪山将充分把握新时代特征和创新发展规律,紧抓先行示范区和大湾区“双区叠加”战略机遇,按照“一产业、两规划、两政策”要求,聚焦“3+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推进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一批产业空间,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到2025年,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育成区、国际新移民交往区、开放式创新生态区、新技术场景孵化区,加速打造成为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全球研发,坪山转化”的开放式创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坪山区科技创新工作建设的总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中心”,立足深圳、联动湾区、融入全球,具体包括“高科技产业育成区、国际新移民交往区、开放式创新生态区、新技术场景孵化区”四大功能定位。到2025年,坪山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三、主要内容
《深圳市坪山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坪山区情实际,服务“双区”建设发展,坚持“四向协同”,建设“两大平台”,强化“三大支撑”,推动“四链”紧密衔接,按照“一产业、两规划、两政策”要求,全力以赴推进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一批产业空间,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打造成为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全球研发,坪山转化”的开放式创新格局。
坚持“四向协同”,聚焦规划体例、指标体系、产业布局、重点区域及项目等要素协同,完善规划系统性。加强与上位规划衔接,形成统一体例,注重与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协同,在市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的基础上,初步测算出五大类12项坪山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目标测算指标,其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国高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等3项承接自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建设“两大平台”,打造引领新时代坪山科技创新发展的“极核”。聚焦创新空间特色专业发展不够、创新资源导入目标性不明确等问题,高质量建设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坪山中心区等两大区域重大战略平台,打造创新资源富集、创新体系高度开放、科研成果涌流的核心引擎,引领优化我区全域创新空间格局,加快构建完善而又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坪山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
强化“三大支撑”,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聚焦创新引领力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够匹配、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快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支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及机构,培育高活力科技领军企业群,打造由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活力科技领军企业组成的产业型科技力量体系,提升应用型和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
推动“四链”紧密衔接,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衔接不畅、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够高、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有待完善等问题,以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开放创新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实施四链衔接“畅通行动”,打造“3+3”创新空间格局:建设为三大主导产业供给空间的坪山高新北先进制造业园区、坪山金沙-碧湖先进制造业园区、坪山高新南先进制造业园区,以三大重点平台为依托的高新区启动区、创新创业场景实验区、临床转移医学产业促进带,推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完善教育链,促进科产教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示范城区。
四、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
根据主要工作任务,《规划》部署了13项重点项目,包含在建类和谋划类项目。《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创新治理能力、完善科技资金保障、强化创新空间保障以及强化监督监测评估等5个方面提出保障实施措施,全力推动《规划》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