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的通知》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坪山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满足辖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中医药就医需求,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强化中医药工作组织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广中医药服务,高标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三、主要内容
《坪山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共有六部分,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领导、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实施方法和步骤、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主要阐述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意义,通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能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全区基层中医药工作整体提升,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围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结合坪山区中医药工作重点,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
(三)组织领导。成立坪山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分管卫生健康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局。
(四)主要任务和分工。将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发展政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监督考核、满意率和知晓率七大方面四十二项工作任务根据职责分工到各相关单位,加强联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落实。
(五)实施方法和步骤。将创建工作共分为启动实施阶段、整体推进阶段、评估申报阶段和现场评审阶段四个阶段并明确了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
(六)工作要求。围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主题,强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做好督导考核。
四、惠民利民举措
(一)优化中医药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卫生健康事业中长期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创建工作的重大问题。持续完善卫生投入机制,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拓展中医药供给侧。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以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为龙头,非中医类医院为枢纽,社康机构及中医门诊、诊所为网底,中医药企业配合的多层次、全方位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擦亮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品牌,聚力推动品牌传承和创新发展。支持区人民医院着力打造中医风湿病(中医痹病)特色品牌,优化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中医类科室设置,满足居民对多元化、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推进医院向数字化、智慧化医院建设转型。
(三)协同中医药医教研。深化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加快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研究院,建立国际一流的中医科研中心和交流平台。发挥“平乐郭氏正骨法”核心技术优势,深耕中医重点和优势专科建设,扩大域外影响力。发挥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深圳市中医“治未病”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作用,打造高水平中医人才队伍。支持和顺堂建设国内首家第三方检测中心,与国内外高校及检测机构合作,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医药标准体系。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强化师承教育,推进广东省、深圳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培育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引进深圳市高层次医学团队,延伸中医内涵式服务。依托平乐骨伤科医院中医药文化与生命科学馆、治未病健康服务中心,推广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行动,打造区域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
五、解决的问题
坪山区医疗资源不均的挑战较为显著,中心区域与偏远街道之间的医疗服务存在差异,尤其是中医资源的不平衡,成为了制约居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医人才的短缺及引进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中医药服务质量的不一致性,也让居民在寻求中医服务时感到困惑与不安。此外,全区范围内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普遍偏低,限制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此,坪山区卫健局负责统筹指导和通过资源整合与调配,将大型医院的优质中医资源向基层下沉。定期组织基层医生参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培训课程,包括中医经典理论学习、适宜技术操作培训等;选拔优秀基层中医人员到国内知名中医院进修学习先进诊疗技术和经验,打造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湛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制定统一的坪山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标准,涵盖中医诊断规范、治疗流程、中药质量把控等方面。明确规定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中医诊疗的辨证论治标准等,确保各医疗机构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全方位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在社区、学校、商场等场所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向群众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展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魅力。通过设置中医药文化长廊、宣传栏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不仅增强了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