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其他形式解读

专家点评 | 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信息来源:坪山区 发布时间:2018-03-12 10:59:00
归档标识 2023年04月17日

专家照片

  李灿峰,深圳市应急办法规综合处处长,公共管理硕士,市“七五”普法讲师团讲师,长期从事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预案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指引。近年来,深圳市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特点和安全发展需求,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全市基本形成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总纲,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区级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为组成和补充的应急预案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强、优化、统筹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提高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今年1月召开的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要求,加快打造安全城市。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制度管安全,用技术防风险,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以上这些新形势、新变化,体现了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市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

  坪山区自2016年成为市辖行政区以来,对照“精细化管理、精准化预警、精确化应急”的目标,大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修订了区总体应急预案,全方位加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和应急准备。最近出台的《坪山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将对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体现了“精细化、差异化”管理的要求。《管理办法》将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分为区总体应急预案、区专项应急预案、区部门应急预案等3类,并从预案的不同种类、不同层级、不同任务等3个方面予以细化,明确区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主体职能,强调单位和基层组织的先期处置特点,避免“上下一般粗”。此外,明确了大型企业集团应急预案体系建立要求、制定现场工作方案以及操作手册等要求。

  二是完善了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部分基层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本地区、本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未充分掌握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管理办法》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两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开展风险评估,就是要实现风险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严防“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让应急预案更加有的放矢,提升应急管理效率。应急资源调查,就是全面调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为制定应急措施提供全面、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三是细化了应急演练的内容和要求。强调通过应急演练推动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实践证明,应急演练对于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有重要作用。《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遵循相关应急演练指南,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的演练频次要求比市里更高,都是原则上至少每年组织1次。《管理办法》规定了相关单位应该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并且鼓励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演练评估。在演练组织过程中,广泛动员市民、企业员工参与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强化了应急预案的组织保障。目前,仍有部分部门、单位和基层组织没有将预案编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技术、信息”支持。《管理办法》明确将应急预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加大相关责任追究力度,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以应急预案为引领,切实加强风险治理和应急准备。为提升应急处置效率,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鼓励使用应急平台进行预案管理,推进应急预案向移动终端延伸,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查询和调用相关应急预案。

  学习、宣传和贯彻《坪山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离不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