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行东,经济学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长期主要从事城市经济、湾区经济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对称性以及经济外部性,常会导致一些产业出现过度扩张和生产过剩,而另一些重要的领域却出现生产不足与严重的短缺。这种“市场失灵”现象容易导致要素配置扭曲和资源浪费,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偏离其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智力等要素优势。产业政策是克服市场失灵,促进经济有效健康增长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过制定支援幼稚产业政策,扶植具有未来竞争潜力的产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政府干预是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机制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科学、合理、系统、针对性强的产业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是落后产能过剩和先进生产力发展不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落后产能过剩的问题,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注重规模向质量、效率驱动转变。对于先进生产力发展不足问题,提出要加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实现生产力质的提高。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深圳市政府制定了《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等政策,计划分“三步走”到203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
2016年独立设区以来,坪山以深圳市委市政府“东进战略”为指导,以创新引领到造产业强区为抓手,推动坪山高新区建设、促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主攻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全方位推进“东部中心”建设。最近出台的《深圳市坪山区支持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下文简称“细则”)这一重要产业政策,是全面实施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深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必将全面提高坪山产业发展水平,实现由质到量的飞跃。
一是,产业政策从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所谓功能性产业政策就是要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产业政策应更多转向普惠性、功能性,才能更好发挥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细则提出要完善产业服务配套,包括优化投资环境、发展优秀行业组织、支持产业专业和对口帮扶,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形成市场主体内生激励。细则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支援不再是定点、定向的补贴形式,而是转向对企业业绩成果的奖励,以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构筑微观企业能力,为实现品牌质量创优、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业设计和产品创新水平,开拓海内外市场、培育上市企业的目标服务。
三是,产业政策有精度,产业政策切实导向重点新兴产业,将政策资源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引导优质经济资源向具有长期发展前景、市场潜力巨大等产业集中,有利于产生集聚优势,符合坪山建设“东部中心”的经济发展目标。
四是,产业以提升经济效率为导向。目前,坪山产业政策重点在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透过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政策导向,发展总部经济、培育骨干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各类型企业全面发展局面,全面的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经济发展效率。
学习、宣传和实施《深圳市坪山区支持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离不开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精诚合作,把细则布置要求的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坪山招商引资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完善产业服务配套,实现重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