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其他形式解读

专家点评 | 科学的顶层设计踏准了文化发展的节拍

信息来源:坪山区 发布时间:2017-12-15 09:55:00
归档标识 2020年12月30日

W020171215360699830345.png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公共文化处副处长曾昶

  日前,深圳市坪山区出台了《坪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对坪山区未来三年加快建设文化强区,促进辖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办法》明确了坪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及管理遵循“社会效益优先,注重综合效益;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推动品牌建设和精品生产;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行‘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科学决策、社会公示、专款专用、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办法》直面问题与矛盾,打基础,补短板,凸显创新理念与改革精神,对于坪山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城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探索意义。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深圳文化发展的关键期往往与创新密不可分。从率先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到“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开风气之先,通过不断的创新引领全国城市文化发展方向与趋势,每一次创新无不彰显着深圳勇立潮头的文化担当与自信。坪山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建区伊始就非常重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坪山区一届一次党代会上,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在党代会报告中特别提到坚持文化兴区,不断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今后五年,坪山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行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该《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坪山区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一次完美的转身,亦是坪山区建设文化强区的决心和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办法》直面问题与短板。该《办法》的制定建立在对坪山辖区文化建设现状的充分调研之上,对坪山文化建设现状及未来文化发展需要直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既有对差距和问题的查找,也有新形势、新目标、新挑战所激发的反思,蕴含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以此为动力破解文化发展中的难点、弱点,创新文化发展的思路、举措、任务,构成了《办法》的核心内容。《办法》中,“问题”“需求”“短板”构成了坪山未来文化发展的重点,也是《办法》扶持的主要领域,《办法》从总则、管理机构与职责分工、资金申报主体和使用方式、项目申报和审批、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监督与检查、附则等七个章节共三十二条讲述了坪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的初衷、使用的原则、扶持的范围、使用的方式、管理的办法等问题,少了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宏大叙事,多了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任务指标,坪山文化建设的务实精神内化于《办法》的任务与目标,低调务实,淡定从容。

  《办法》明确路径与对策。该《办法》高度重视夯实城市文化基础,谋划城市文化未来。其管理体制机制融入了诸多创新的具体举措,例如成立坪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小组、成立坪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专家库等,均突出了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的路径创新,使坪山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发展成为实事,而非空谈。

  放手发动社会,为加快文化繁荣发展增添新的助力是《办法》制定的一个重要目标。政府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应当多元化。只有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打开社会活力的闸门,让更多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让市民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社会力量中蕴藏着丰富的专业资源,引进专业人才办专业事,既能让政府腾出手来履行公共职能,又能让事情办得更精彩。通过该《办法》打开大门,让社会力量作为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将开创政府、社会力量和市民多赢的文化局面。

  科学的顶层设计,踏准了国家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节拍。深圳市坪山区精心设计的《办法》,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要求、党的十九大“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求的生动实践,同时,既是支撑深圳坪山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城区,又是做实城市文化发展愿景的扎实举措。这套《办法》增强了坪山区文化活力涌流、文化普惠民生的希望,也为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