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克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创新的城市微农业,打造绿色低碳生活家园的提案》(第20240150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坪山区农业及低碳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对您在提案中建设农业科普公园、建设特色的城市微农业、将学校屋顶建设成微农业加劳动教育的示范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围绕相关建议开展了系列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建设农业科普公园
近年来,坪山区积极响应市“共建花园计划”,结合社区、校园、公园、街角等城市空间特点,因地制宜,打造出多个社区友好、儿童友好、环境友好的共建花园。其中,坪山儿童公园共建花园便是一处农业科普类型的共建公园。花园分为蔬菜水培区、种植区、稻田区等13个功能区。通过开展植物认领、采摘收货、旧物改造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市民朋友心中的“秘密”花园,让更多群众有机会了解农业、参与农业,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普园建设,坪山区一是对全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科普园规划方案。同时,确保设计中融入创新元素,如智能农业技术展示、生态循环系统等。二是与当地农业企业、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科普园建设。三是通过举办各类农业科普活动,如农耕体验、农业知识竞赛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科普园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与学校合作,将科普园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
接下来,坪山区将进一步丰富及完善农业科普公园建设,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共建花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优化共建花园内农业主题元素及融入农耕知识,通过展示农时二十四节气、农事及当地农俗文化,让市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如参与农业劳动、踩水车等,使游客在休闲游玩中,感受传统农业文化的魅力。
二、建设特色的城市微农业
目前,正在兴起一种利用科技打造的微农业景观。这些微农业项目在学校、写字楼、酒店和社区中兴起,将原本闲置的楼顶空间转变为“天空农场”,种植蔬菜、水果、鲜花和谷物等。如区城投公司旗下的创客栈酒店,于2023年落地,是一个城市微农业项目。该项目已成功完成了三期蔬果种植,不仅为酒店餐厅提供绿色无公害蔬果,提升创客栈入住客户的整体体验,同时也有效的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
为进一步推动特色的城市微农业的建设,坪山区一是将微农业与教育结合,在学校和社区中心设立农业科普基地,让学生和居民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农业知识,培养环保意识。二是依托坪山区的地理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如特色果蔬、有机食品等,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在国有物业、学校屋顶等政府投资类项目上做成城市微农业。
接下来,坪山区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微农业建设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坪山区还将加强对国有资金投资、管理屋顶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特色的城市微农业有效开展。
三、将学校屋顶建设成微农业加劳动教育的示范
坪山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鉴于校园空间资源有限,劳动教育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屋顶作为可利用的空间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这一措施,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截至目前,坪山区已有部分学校如六联小学、东部湾区实验学校等,在屋顶上建设了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学校通过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农业劳动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发挥屋顶空间活化利用,符合第六立面提升的要求。由于部分学校客观条件有限,尚未开展屋顶农业劳动教育活动。对此,坪山区将组织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接下来,坪山区将积极推进学校屋顶微农业+劳动教育的项目建设。一是对新建学校,在规划设计阶段即开始规划预留场地,竣工后同步投入使用。二是对于屋顶条件不适宜的学校,考虑利用校园内其他可用空间,如空地、走廊边缘、墙面等进行垂直农业或立体农业的规划设计。三是探索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内的公共空间或绿地,作为补充的微农业教育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更广泛的劳动实践中。
衷心感谢您对坪山区农业及低碳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为推动坪山区发展建言献策。
专此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