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汉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医疗器械培育基地的建议》(第20230004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医疗器械项目”的建议
根据市委市政府“面向全球开展‘双招双引’”的部署,我区全方位拓宽渠道招大引强,在生物医药领域,引进了新纬度生命健康公司、量光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科药业脂质体研发等项目,同时,正在接洽的有极限人工智能、米赫医疗器械、科迈玄机、钱璟康复、精智未来智能科技、巧捷力医疗、上海微创医疗器械等医疗器械项目,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完善和价值链攀升,再度加速坪山生物医药集聚趋势,逐步将坪山区建成国家级乃至于亚太区创新医疗、精准医疗、前沿医疗产业集聚区和医疗设备创新应用示范区。
二、关于“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和股权投资政策”的建议
生物医药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兼备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特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资本的投入。当前,我区现有引导基金规模相对较小、基金投资模式单一、相关支持政策力度不强,制约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成效。未来,我区将通过以下举措扶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业资本生态。
推动构建“一套政策+一个平台+两个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持续迭代更新科技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强现有科技金融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一是打造覆盖全区科创型企业的金融供需对接平台,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协助企业开展产业协同的投融资并购、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综合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经营环境和财务指标等评价维度,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企业精准画像,构建优质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库,准确识别中小微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价值和需求。二是依托供需对接平台,建立跨组织、多维度、高价值生物医药企业信息共享机制,综合集成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等一揽子金融工具,完善“政策工具引导+财政资金担保+企业信用让渡+银行授信保贴”产融模式,打造从初创、成长、成熟到上市的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矩阵。
三、关于“建设一批创新型医疗器械共享式孵化平台”的建议
我区出台《深圳市坪山区加快推进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坪山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成效显著,推动建立梯度孵化育成服务体系,引导优质项目在坪山孵化和成长。一是联合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专业园区运营机构,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投融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将众创空间发展良好的创新医疗器械项目引导到孵化器成长,并将孵化器内的优质医疗器械项目引导到专业园区扩大再生产,推动辖区发展良好的优质项目在坪山就地孵化和成长;二是推动成立科技企业孵化服务联盟,建立以孵化载体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为依托,具备“企业孵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载体招商”等功能相结合的孵化育成体系,针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提质升级出台配套奖励政策,持续提升孵化载体作为创新创业“微生态”系统的作用,推动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向孵化载体汇聚,推动孵化载体在集聚科技企业、赋能企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营造创新生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高标准遴选运营机构,推进孵化器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突出技术引领、资源整合和专业服务,大力引进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基金等社会机构运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明确运营机构遴选条件,同时,要求运营机构建立日常管理、专家团队、项目入驻和退出标准等管理制度,与政府相关部门、投资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银行等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不断推进孵化器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四、关于“整合优化产业空间和培育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建议
我区制定并实施《坪山区2022-2025年产业空间筹建行动计划》,从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国有储备、提容项目(含近期拟申报)、拿地在建等五种项目来源入手,全面加快产业空间筹建,力争在2025年前,筹建21个生物医药产业空间项目,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109万平方米),为引培创新型医疗器械项目提供充足空间保障,确保每一个优质项目“引得进、落得下”;针对老旧、低效工业厂房改造事宜,我区将积极落实《深圳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规定》(深府办规[201916号)等产业提容政策,目前我区已完成19个项目的用地提容规划调整审批,新增产业建筑规模约150万平方米。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我区将主动进行服务,鼓励提容,高效开展产业用地提容涉及规划调整方案审批等工作,释放产业空间潜力,推动升级为创新型医疗器械孵化平台和产业制造中心,建设成一批高水平、高标准、低成本的产业园区和产业空间;关于培育专业化管理队伍,我区将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及能力建设,发展和培育一批有专业服务水平的园区管理队伍,协助区级有关部门积极加快建设创新型医疗器械培育基地,推进全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此函。
深圳市坪山区科技创新局
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