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陈建辉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全区碧道规划建设的建议》(第1-202111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委于2018年5月创造性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形成‘绿道’和‘碧道’交相呼应的生态廊道”;2019年10月,省委书记李希同志主持召开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把万里碧道作为河长制的重要抓手,将万里碧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行动来规划布局,高质量规划,分阶段推进建设,确保碧道建设取得实效。
深圳市率先响应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的决策部署,多次强调要高水平规划建设“深圳碧道”工程,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聚焦“可持续发展先锋”定位和“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工程的美丽中国典范”先行示范要求,创造性提出“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碧道愿景,“水产城共治”的碧道理念和“五道合一”碧道内涵,提出将碧道打造成为“河湖+产业+城市”综合治理开发的样板区,让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市民因水而乐。
基于上述背景,我局积极开展碧道相关工作,立足坪山区实际,打造具有坪山特色的碧道,让群众共享治水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加快推进广东万里碧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关于加快推进坪山河碧道建设,打造一条滨水洁净、宁静、温馨、亲水的坪山样板碧道的建议
坪山河干流碧道工程目前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目前,该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4.7亿元,建设河道总长约15.1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系统工程、生态廊道工程、休闲慢道工程、文化系统工程、产城系统及相关规划等碧道系统提升工程及研究,现已完成项目全线概念设计方案、示范段设计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区主要领导相关会议部署,近期将坪山河滨水公共空间景观环境提升工程国际竞赛设计成果运用于碧道工程建设,先行开展坪山河贯通工作,并于贯通工程完成之后开展碧水湖、马西盐盘段的碧道建设。
坪山河干流碧道目前已完成概念方案,其总体布局为:一廊四境,城有山水,生态环绕,四条主支流与十一条次支流交织于城区,形成郊野-城镇-郊野构成的碧道通廊,承载山水迎、时光游、湖映城、享乐活四段坪山风貌。其中“山水迎”段以碧水湖为核心打造进入坪山的山水门户;“时光游”段融合红色与客家文化展现新人文城市空间;“湖城会”段将打造生态优先支撑新城发展的示范标杆;“耕读乐”段未来将成为串接龙岗惠州生态通廊的基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系统、生态系统、休闲系统以及文化系统。
二、关于及早编制坪山区碧道建设总体规划,探索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坪山碧道建设模式的建议
关于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碧道建设规划。为了科学指导全区碧道规划建设工作,我局全面对标国内外优秀项目组织编制了《坪山碧道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及各有关部门意见,深入分析全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状,全面梳理水、岸、城的关系,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紧扣“东进门户走廊、多元活力长廊、生态郊野绿廊”三大特色,提出建设“一廊双环映山水、三轴四主连山城”的坪山区碧道空间结构。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25年,远期至2023年。
碧道建设在关注水安全、水生态的同时,同样要关注产业、文化、休闲、民生等方面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因此,我们在省河长办提出的碧道概念及深圳市碧道总规基础上,结合坪山区域情况,将碧道建设内涵进一步拓展与凝练为“碧连深惠,道融山水”。提出在保障行洪安全通畅和生态岸线的前提下,首先是建设一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其次是建设一条腾笼换鸟、动能转换的产业廊道;一条贯通文脉、涵养文化的文化驿道;一条文体、商业、游憩功能融合的休闲廊道。“五道合一”,构筑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两岸共生,人地和谐的城市滨水空间。
为了促进碧道建设顺利实施,省河长办《关于支持万里碧道建设的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印发,措施中对强化用地支持保障、优化项目审查审批程序、统筹碧道建设与河道管理保护、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均作出重要指示,未来碧道建设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关于探索引入“碧道+”建设特色模式。碧道是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
坪山碧道系统专项规划充分理解碧道建设内涵,以碧道统筹各类资源,按照碧串深惠,道融山水的整体定位,布局“一廊双环映山水,三轴四主连山城”的碧道网络,充分利用坪山区半边山水半边城的特色,以坪山河为主要廊道,贯通坪山区东西两端,串联沿线公共空间及生态、慢行、历史、文化资源等,建设南部生态郊野休闲环和北部科创智城游憩环。南部依托坪山河南岸的主要一级支流和城市绿道系统、慢行系统,使碧道与绿道、慢行紧密结合,串联河道水系与马峦山郊野公园和田心山自然保护区等,打造以生态郊野休闲为主的游憩廊道;北部为重点打造的深圳市高新区坪山园区,是高新产业的主要集聚区,规划则依托现有的游憩资源、结合产业特色,通过碧道和绿道、慢行紧密结合,打造既有科技创新特色又兼顾生态游憩的滨水空间。
规划充分结合不同区域本底条件,赋予碧道不同特色,满足未来“碧道+”建设要求。西部主要依托碧岭水、碧岭生态园和马峦山郊野公园,利用其优越的生态自然资源打造西部生态休闲轴;中部轴线区域的特色是分布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主要依托汤坑水、赤坳水、大山陂水等,联通城市绿道系统,串联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中部文体游憩轴;东部则以田头河、石溪河、乌泥坑、荣田水、田脚水为依托,打通坪山河流域田心山至龙岗河的碧道系统,真正实现碧道南北向的贯通,自南向北串联生态休闲资源与科创高新资源,打造东部休闲智创城区轴。
坪山好的本底条件也为未来碧道的建设提供更多可能,虽然目前碧道建设提出优先贯通,建设慢行系统是第一位的,但是未来不同类型碧道可建设各类不同主题节点,或体育锻炼、游乐休闲、文化艺术,未来均可依托不同节点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同时结合碧道驿站、标识系统等建设,适当建设专题宣传长廊,让碧道也成为主题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关于完善坪山碧道规划、建设的工作机制。目前《坪山碧道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已编制完成,碧道建设宜遵循新改结合、量力而行;贯通先行、分步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部门协同、多元共建;择优创先,打造精品等原则。一是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以人为本,经济合理、量力而行,对在建或已建的河道综合整治、滨水景观提升类项目,以及已建的滨水绿道、湿地公园等按照碧道标准改造提升;对新建项目注重水岸的生态化改造、生物多样性恢复及休闲与文化系统打造;二是坚持谋划在先,谋定而后动,分类实施、分步推进原则,采取“先贯通后提升”的建设策略,优先贯通水岸空间,优化水生态环境,完善便民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水岸游憩的基本需求,再分段分步提升碧道服务设施与配置等级,完善碧道功能,提升碧道品质;三是挖掘河流本地自然及人文资源要素,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符合市民需求的碧道,避免千河一面;四是坚持全区一盘棋,建立规划、城管、交通、水务、城更、文旅等多部门协同共建机制,推进碧道与城市公园、滨水绿道、自行车道、海岸休闲带、城市更新等共同建设,实现互通互联,共建共享,鼓励碧道建设与城市更新、土地开发捆绑实施,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碧道建设及运营等;最重要的是坚持“择优、创优、廉洁、高效”推进碧道工程高质量建设,选取设计、施工等优质团队参与,打造让老百姓满意的精品碧道工程。
三、关于以落实碧道建设规划为重要抓手,实现坪山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的建议
根据2020年10月出台的《广东省万里碧道设计技术指引》,碧道内涵进一步完善,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
治水即优化生态本底,塑造优美环境,同时充分认识和挖掘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游憩价值、历史人文价值、景观价值,强调安全、生态、景观、游憩功能的复合,在传统水安全工作中融入生态、共享理念,结合公众休闲、健身、运动、文化需求,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治产即推动产业升级,进而促进片区源头控污,改善生态环境,释放生态环境红利,真正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城则通过优化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以公共空间布局还水于民,提升滨水活力,推动流域土地与空间价值激发。以治水为先导,以生态基底的改善增强对绿色高能产业及高素质人群的吸引力,促进产业升级与人口结构优化,以治产、治城反哺治水,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巩固治水成效,实现标本兼治,长治久清。最终实现水、产、城三维共治,“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未来将以碧道建设为引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推动流域综合治理,以滨水游径为载体,串联临水的城镇街区和乡村居民点、景区景点等,带动水系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并与绿道和南粤古驿道等实现“多道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河湖水系注入多元功能,系统带动河湖水域周边产业发展,引领形成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改善人居环境,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四、关于加强碧道建设主题宣传报道,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碧道建设良好氛围的建议
碧道规划中提出碧道建设将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新媒体等渠道,宣传建设成果。建设水文化宣传设施,利用滨水空间组织碧道大讲堂、生态大课堂等;编制坪山区碧道地图手册、开发碧道APP,为广大群众游碧道、赏碧道、深度体验碧道提供图文并茂的信息导览和实时信息服务;建设水文化展览馆、水生态教育基地、湿地科普公园等项目,使之成为市民接受水情教育和科普教育的新平台。
目前,随着河流水环境不断改善,河湖逐渐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为满足市民戏水赏景需求,让市民共享坪山河湖治理成效,逐步形成坪山水文化特色,我局开展了一系列宣传科普活动。1月16日,坪山区举办的“山·河”——深圳(坪山)公共艺术季暨坪山艺术河岸启动仪式在坪山河畔拉开序幕;3月20日,深圳市坪山区水务局(坪山区河长办)组织开展“绿色小水滴,行走坪山河”2021世界水日坪山河徒步科普活动;4月24日,以“绿色小水滴,彩绘坪山河”为主题在天蓝水清、碧波荡漾的坪山河畔开展2021年彩绘风筝节亲子活动,让市民真正享受治水成果;5月11日上午,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图片巡展坪山站正式开展,分为“水之困局”“水之破局”“水之变局”“水之新局”和“坪山专区”5个篇章,涵盖了近年来深圳的治水历程,充分展示了深圳市“十三五”时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历程和成就。此外,坪山区还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公众号等在网上展示辖区治水成效,引导、形成良好社会舆论,上半年,通过各类媒体报道我区工作开展、治水成效、河湖美景等内容20余篇。美丽的坪山河湖正一步步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走进市民群众的心里。未来碧道建设中我局将再接再厉,深入群众,积极征求碧道建设需求,将碧道工程惠民属性传达至居民群众。
感谢各位代表对碧道建设工作的关注以及对我区水务工作的支持,下一步我局将吸取代表的意见建议,积极推进碧道多元建设,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此函。
深圳市坪山区水务局
202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