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坪山区群团工作部关于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013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坪山区群团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09-10 09:07:08

尊敬的陆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友好城区空间建设的建议》(第2025013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源头抓起,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建设体系”的建议

  我区高度重视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建设,持续将“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有机融合,推进儿童友好理念全面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全区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并在各层级规划及项目实施中加强协同联动,系统性、整体性地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在《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中,将儿童友好理念纳入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设施、公园、慢行系统、公共空间等专项规划,明确相应的规划指引和管控目标,确保儿童友好要求贯穿规划编制与实施全链条。在政府投资项目供地、报建、审批、决策、验收等环节,严格将儿童优先原则纳入考量,强化对项目设计中儿童需求的评估与落实,新建项目及城市更新项目均要求落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设计要求。在沙田、田头等重点土地整备项目及城市更新过程中,源头规划并落实儿童游戏场地、托育机构、幼儿园等儿童所需的功能性场所,确保儿童友好空间获得充足保障。二是明确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结构、用地规模与布局,全方位构建儿童友好空间。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示范带头作用,组织设计单位按照规范开展项目设计,推进相关项目适儿化建设,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在全区公共交通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中,充分融入儿童友好性考量,重点保障儿童活动场所与周边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慢行连接安全、舒适、便捷,同时持续加强人行和自行车过街设施、遮蔽场所、标识导引系统等方面的儿童友好型建设。三是紧密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城中村整治提升行动,源头植入儿童友好理念。推动各街道在项目规划中系统考虑儿童友好空间结构、设施布局及儿童步行能力,合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包容的儿童友好成长空间。积极促成社区工作站适儿化改造、社区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打造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和示范城中村,全方位满足辖区儿童交友互动、知识教育、安全保障等多年龄段、多方面需求。同时重点在城中村主干道、学校、幼儿园及游乐场地周边等儿童活动区域,科学规划并建设儿童专属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切实保障儿童在社区内的出行安全。

  二、关于“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系统提升现有空间适儿化改造水平”的建议

  我区高度重视现有空间的适儿化改造提升工作,坚持以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构建5-15分钟儿童生活圈为目标,全区一盘棋,系统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持续提升现有空间的儿童友好度。一是全域推进儿童友好设施升级改造,织密生活圈服务网络。截至目前我区共有各级各类儿童友好基地5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8个),市级儿童友好社区24个,建有公共场所母婴室119个(其中市级母婴室示范点13个),因地制宜增加微公园、游戏角落等“儿童友好微空间”。我区以此为标杆,全面铺开现有设施的适儿化改造,在各市政公园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增加儿童厕位、洗手池及专属休息活动区;在青青草书房、坪山大草坪书吧等场所普遍设置儿童阅读角,配备适龄读物与温馨设施,联动街道、社区、幼儿园,广泛打造社区共建花园,为儿童提供亲近自然的实践空间;依托公园文化季等活动开展亲子手工、户外故事会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儿童友好氛围。二是深耕社区微改造,拓展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功能。各社区结合民生微实事项目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社区工作站、小区、城中村等适儿化改造,加强社区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系统布局儿童游乐场地、儿童洗手池、儿童阅览区、科普馆、科普长廊、儿童绘画展示墙、天体宣传墙等多元化设施新建和改造,满足儿童游乐、学习、社交、艺术体验需求。如碧岭街道汤坑新村作为全区首个儿童友好示范城中村,绘制彩色斑马线引导出行安全,设置儿童友好指引牌及趣味地图,并将游戏彩绘融入游乐场景;坑梓街道龙山小区计划增设彩虹滑梯、声光传声筒等互动游乐设施,通过空间赋能解决城中村儿童活动场所匮乏问题;马峦街道牛角龙村计划升级改造户外场地,建设攀滑梯、运动沙地等儿童友好设施,整体提升儿童活动空间的有效供给;坪山街道飞西居民小组建成飞西公园、古树公园、沙梨泡泡等多处空间。三是聚焦儿童日常出行高频路径和安全需求,系统优化儿童出行环境。充分考虑优化公共交通接驳与儿童友好性,在儿童高频使用的站点设置避雨棚、座椅、清晰的线路图,确保儿童活动场所与周边公共交通站点之间慢行安全舒适。在学校、社区、公园等儿童活动场景,加宽慢行道,通过种植低矮灌木、设置休憩设施等预留缓冲带,避免儿童直接贴临车流。同时,持续开展道路设施养护与无障碍设施整治,2025年至今已累计完善校园周边设施59处,包括增设学校路段提示牌、周边优化设置减速标线、更新立体斑马线,增设交通标识系统、警示标语等安全设施。

  三、关于“因地制宜,结合辖区优势资源,打造儿童友好坪山建设品牌”的建议

  一是深耕全域实践,构建坪山特色儿童友好生态。近年来,我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持续走新,已连续5年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儿童友好城中村、小区实现街道全覆盖纳入区级重点督查事项。全区因地制宜打造“小沙池”“小水池”等10余处儿童专属游乐空间,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小区春和府开盘,24个儿童友好社区持续品质升级。“儿童议事+专业研讨”融合模式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优化城市空间和服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坪山街道新和社区、石井街道金龟社区成功入选深圳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典型案例,为全区提供示范引领。深圳首家儿童烹饪学院将劳动教育、亲子互动、生活技能培养与品格塑造深度融合,获央视频关注报道。困境儿童及家庭成员心理筛查评估特色品牌以及“不想回家”未成年人正向干预项目,帮助儿童重塑健康心理与行为模式,点亮成长之路。二是深挖区域优势,构建特色化儿童友好场景体系。深挖辖区自然、文化、产业等特色资源,精心打造工业研学、自然博物、文化传承等特色儿童友好场景,推出具有坪山特色的儿童研学体系与活动品牌,在每个街道因地制宜创建一个儿童友好城中村、儿童友好小区,提升“硬设施”品质与“软服务”水平。如碧岭街道依托党建群建资源打造科创工业园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开展红色教育与科技启蒙;龙田街道依托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策划面向儿童的科技体验活动,激发创新思维;石井街道依托金龟露营小镇、头陂公园等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自然教育步道和自然教育中心,开展地质观察、自然探索等课程,提升儿童亲近自然和实践探索的能力;马峦街道活化利用大万世居客家文化资源、东江纵队红色资源,开发儿童友好研学路线、开展儿童分享读书会及非遗手工文化传承,策划“儿童艺术节”品牌活动,厚植文化自信。三是深化跨区域协作,提升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构建“组织共建-产业共兴-服务共享”联动网络,与对口协作地区开展儿童交流活动,搭建双向互动平台。联动汕头市龙湖区开展“‘童’你共绘美丽坪山龙湖”儿童绘画活动,征集50幅儿童画作并举办主题展览,展现两地儿童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创意与活力,以艺术交流推动深汕合作,引导少年儿童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创新研发全市首条“四天两地”跨市儿童友好研学路线,以“一程一主题、一站一体验”的串联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开辟“资源联动、体验升级”区域协同新路径,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活力。

  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