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廖晶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城中村管理治理水平的建议》(第20240186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探索实行多元化的城中村物业管理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是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运营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局已起草《城中村物业管理覆盖与示范创建双提升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正汇总各有关单位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印发实施;同时,已印发《坪山区城中村物业化管理调研工作方案》,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区物业管理协会对辖区城中村全覆盖开展实地调研,梳理调研数据,全面分析研究目前物业管理覆盖模式、引入物业管理存在的困难及研究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全区动员、全力推进;二是2021年,我局牵头印发《坪山区城中村物业服务内容及成本指导标准》,从综合管理、设施设备、秩序维护、环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我区城中村物业服务的事项及标准,为各街道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参考;三是指导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明确“党建引领、街道引导、社区主体、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城中村物业全周期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政府监管”为基础,落实作业标准化、监管智慧化、治理网格化、管理定制化的管理手段,因村施策,并选定示范样本作为试点社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根据前期摸排情况,结合实地考察,我局目前已在6个街道各选取1个示范点:坪山街道福昌小区、马峦街道石灰陂、碧岭街道汤坑新村、龙田街道东坑村、坑梓街道禾场吓、石井街道太阳村,正会同各街道推进有关工作。
二、关于强化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相关建议
一是指导辖区石井、碧岭、马峦等街道将区域内的“城市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包含清扫清运一体化项目、路灯设施维护管养、绿化管养服务、四害消杀、主干道清扫保洁等)整体有效整合打包,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由大型专业物业服务企业进驻管理,使得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二是协同城管部门重点围绕城中村“治乱建序”,将管控范围扩展至背街小巷。通过设立便民晾衣区、工具角,严格管理摊贩乱摆卖等行为及整治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有效提升了市容秩序;此外,各街道还开展了“周五清洁日”等活动,协同多方力量对城中村进行深度清洁,显著提升城中村的卫生水平;三是协同交警部门针对炸街飙车、车辆违停、假套牌、涉酒违法等重点违法行为开展强力整治,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点、依托志愿者平台开展交通志愿者值守、优化执法勤务模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措施,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在消防安全整治方面,相关部门对城中村进行了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供用电安全消防领域整治等多项工作,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三、关于充分发动群众共建共治的相关建议
一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持续推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凝聚发挥社区党委、居民委员会、原村集体股份公司、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加强基层党小组建设,坚持以社区党委为主渠道,落实和保障各项服务,扎实推进“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其他自治组织”协同治理模式,把居民小区建设为组织健全、治理精细、党群密切、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二是协同区委组织部、各街道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如,区委组织部在社区、小区、居民小组(城中村)分别搭建“民生面对面”“党群联席会”等议事协商工作平台,组织区街职能部门进行政策宣传,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近一年,召开党群联席会、居民议事会或民情恳谈会276次,其中涉及城中村改造的37次;全面发掘有潜能、有特长、有意愿、有威望的党员代表和居民骨干参与社区管理、居民服务,目前已发展821个党员中心户、36个红星堡垒户、培养374名党员楼栋长,深入参与社区、小区、城中村矛盾纠纷化解、消防隐患排查、困弱贫小帮扶;如,坪山街道推出“坪”心而论民情议事会,遇事多协商、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摆到桌面上来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实实在在解决了篮球场噪音扰民、龙背村废品回收、东纵路停车场等一系列居民群众心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如,马峦街道探索并推广“民情下午茶”机制,畅通居民与社区、街道、区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与,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近一年,共开展“讲事评事”活动27场,推动解决口袋公园、电梯噪音、学生学位、房屋质量等75项重大民生问题;三是我局指导各街道发挥试点合作企业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下鼓励试点合作企业通过志愿服务、捐赠等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和服务设施建设,协助社区党委在精细化、精准化服务中更好地团结群众、凝聚群众、赢得群众;接下来,将进一步健全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机制,搭建城中村党组织牵头的协同共治平台,完善多方议事协调机制,助推基层治理、享受共建共治服务,确保城中村治理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四、关于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建议
一是构建志愿服务联盟,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为加强基层治理,我局积极联合社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单位,组建志愿服务联盟,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中村环境治理、治安与交通安全、公益服务等事务。通过线上信息宣传和线下活动,广泛招募并培训志愿者,特别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群体,进行志愿精神宣讲和风采展示。开发并实施多个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二是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我区坑梓街道和马峦街道作为典型代表,积极建设并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坑梓街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特别是党员和“五老”人员,推行“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马峦街道志愿者联合会则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同时孵化并培育了多支志愿服务队,覆盖了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也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三是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结合坪山街道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属地优势,推动群众从基层治理的监督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建立网格治理群、志愿者示范引领等方式,鼓励群众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问题发现和解决,实现矛盾就地解决,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如,马峦街道发掘本地乡土文化人才、返乡创业人士、行业能手、专业社工、新兴领域和新业态就业带头人等,在医疗健身、文化文艺、科学普及、护河巡河、扶贫帮困、移风易俗等领域奉献爱心。其街道志愿者联合会成立于2017年6月,至今已孵化成立14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5023人,开展各项志愿服务4479场次,累计参与志愿服务84227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同时,该街道还涌现出一批市级、区级模范志愿者,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如,石井街道通过“民生诉求系统”“石井七点半”、入户走访等渠道持续收集各类群体、城中村居民志愿服务需求;组建“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志愿服务队”,为城中村居民、来深建设者、游客等群体开展党建大篷车、生态研学讲解、自然教育培训、关爱结对走访、交通安全、生态保护、共建美丽金龟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还成立全市首支“新农人”志愿服务队,架起“新农人”沟通桥梁,志愿者成为农科专家对接果菜公司、新农人的“中间人”,链接深圳技术大学、坪山慈善会等资源提供城市融入、亲子交流、课业辅导、困弱帮扶等服务58场,惠及新农人1655人次。
目前,我区已建成“1+6+24+N”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街道、社区的志愿服务水平正逐渐增强。2023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巡河护河、菜市场大扫除、交通文明引导、社区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等各类志愿服务20560场次,参与志愿者超过22万人次,形成了坪山“河小二”“卫小二”“路小二”“巾帼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还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