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坪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20780号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坪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31 18:08:15

  尊敬的葛岩峰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在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的建议》(第20220780号)收悉。经认真研究,我区答复如下:

  一、关于社区建设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的建议

  我区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深入推进服务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家儿活动内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打造出坪山区家庭教育新模式。

  (一)以专业阵地为依托,建设区域性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持续完善“家长学校”线下阵地,依托各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现已搭建社区家长学校23个,实现全区覆盖,并做到标牌、制度统一上墙,台账规范,且均已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指导服务,形成“全覆盖、优服务”的工作机制。除各社区家长学校外,还依托区群团活动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设家庭教育父母课堂、亲子课堂、亲子阅读区等区域,打造“区+社区”家庭教育双阵地。近两年,汤坑社区获评第六批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田头社区妇女之家获评“广东省第四期妇女之家示范点”,金龟社区获评“深圳市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二)以整合资源为抓手,拓宽家庭教育服务平台。以安心行动为契机,深耕“家-校-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我区红色资源丰富的区域特点,将红色文化资源转为教育资源,以爱国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通过一系列心理健康项目打造学校、社区、家庭全场景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如坪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辖区东门小学、龙背小学、三洋湖幼儿园、中兴幼儿园等建立了长效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体验式活动、校园个案联动跟进等,关爱我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三)以活动创新为载体,丰富家庭教育服务内涵。我区持续开展“做更好的父母”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坪山童学堂”儿童戏剧训练营等多个品牌项目,打造坪山区家庭教育服务项目品牌;深化安心行动,推出“不倒翁少年”抗逆力服务项目、青少年网络脱瘾项目、特殊家庭照顾者音乐减压项目等特色心理关爱项目;组建家庭教育巡讲团,实施家校共育“公益百课”计划,邀请专家开设“家长讲堂”;引进市“阳光家长·家庭教育”项目,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月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不断满足我区家庭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服务需求。

  二、关于街道办、社区、学校、教育局、民政局联合指导,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

  我区已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坪山区教育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探索成立坪山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不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落地落实。依托各社区家长学校打造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教育局、民政局、群团工作部等相关部门职能,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指导服务平台,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转型升级,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三、关于社工、心理专家等长驻社区提供咨询与服务的建议

  我区持续完善心理服务阵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模式,合力为辖区未成年人筑起心理防线。

  (一)实现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平台全域覆盖。一是构建全区学校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网络。目前,我区各中小学已100%设立心理辅导室,在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设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校外点,在萨米医院设立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中心,形成多部门关爱服务青少年心理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已挂牌建成区级社会心理关爱中心、安心驿站、舒心驿站、特殊群体心理服务站各1个,依托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职业康复中心等场地资源建设街道级社会心理服务站6个、社区社会心理服务阵地23个(覆盖所有社区)。各社区党群安心驿站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目前我区基层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共有工作人员(含持证社工)139名,其中心理咨询持证人员及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人员有57名。三是打造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我区已建立“1+6+23+1+1+N”服务体系(即区级顾问团队-街道妇干-社区妇干-妇女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健康巾帼志愿服务队-社会专业力量),同时依托“两热线三平台”(即心理服务热线、12338妇女维权热线、妇联微网心理服务平台、“舒心姐姐”心理服务驿站、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搭建集热线接听、信访接待、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公益服务平台。

  (二)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常态化服务。一是链接多方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区群团工作部持续开展“公益12小时”心理咨询服务、“舒心驿站”心理咨询进社区等活动,各街道、社区将促进有效亲子沟通、家庭心理辅导等课程融入民生微实事活动,各方形成合力共同给家庭“开课”。今年,我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共有104个项目,项目总规模438人,当中有15个项目涉及青少年教育辅导、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关系调适等服务内容,社工人员规模达156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区。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在特殊时期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校外点及康宁医院为学生个案转介及就诊提供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对接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由学校协助链接心理服务社会资源,为学生非在校时段的心理服务进行跟进。

  (三)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高危行为预防干预。区委政法委统筹卫生健康局、教育局、群团工作部、民政局、检察院、坪山公安分局等多部门力量,持续探索建立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重点人群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一是构建危机预防体系。广泛运用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组织创作、刊播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拍摄预防轻生宣传小动画《独一无二的生命》,浏览量超5万人次。二是构建危机预警体系。发挥区、街道“一中心两化”的“平台”作用、网格化管理的“底座”作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心理排查筛查工作;加强信息巡查和网站管理,对涉及轻生、诱导煽动他人轻生的图文、音视频信息开展检索、排查;定期对学生、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开展测评,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地制定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干预措施。三是构建危机干预体系。建立危机干预人才信息库,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针对心理危机“三预”开展队伍建设及骨干人才培训,制定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管理规范,按照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形成人才梯队;建立基层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机制、临床诊疗救治机制、突发事件紧急心理救援机制,利用各级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提供救治救助、心理干预。

  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