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坪山区石井街道办事处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坪山区石井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2-03-28 14:25:38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井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项目化、数据化、时限化、责任化,全力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在石井落地。推动解决2万平方米集体土地开发等历史遗留问题;城市空间管理服务率先落地,6.62平方公里公共空间全面纳管;年度环卫指数测评排名全区第一等等。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街属各党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414次,街道党校累计培训57场3500余人次,“学习强国”日均学习积分排名全区第一。街道党工委带领街道上下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二是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出台配套文件细化6方面11项任务,创新“主题式”菜单学习模式。《石井学党史》系列短片播放量破万。举办各类活动550余场次,20余条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等央媒转载。“暖蜂驿站”等4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全部完成。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过硬。社区“两委”换届实现零违纪、零投诉、零上访“三零”目标。强化欧姆龙、九州通、石井工业园等党建示范点功能,探索“两新”党建新模式。10名党员、7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市委、区委“两优一先”表彰。四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健全采购、招投标、土地整备领导小组,完善街道、部门、社区三级集体决策,形成“3+3”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五是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有效提升。印发岗位职责清单和岗位说明书,定岗定责。实施强基计划,开展精准培训。此外,支持代表、委员履职,办理建议、提案84件,完成辖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党管武装、群团等工作扎实推进。

  (二)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筑牢防疫屏障。一是下好防疫“一盘棋”。优化指挥架构,做到指挥有力、反应迅速。街道干部下沉社区,冲在前、作表率。全年稳妥处置密接、次密接153人。二是人员排查“一日清”。完善区街社警联动机制,专项数据即核即办,做到“三个100%”。三是织密社区防控“一张网”。强化社区卡口规范运作,累计排查发现重点人员243人。累计完成居家隔离217人、居家健康监测666人。四是紧抓重点环节不放松。成立跨境货运工作专班,做到“三点一线”闭环防控。常态化开展“走流程”检查督导11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2个。五是打好疫苗接种主动仗。辖区接种点接种20万余针,18-59岁人群接种率全区第一。

  (三)强力攻坚重点任务,服务中心工作。一是全力推进重点片区整备征拆。拆除546栋16.57万平方米,签约16栋0.76万平方米,征转土地10.8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田心、田头利益统筹和燕子湖会展南片区城市更新。基本完成深圳智能网联交通示范平台、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征拆任务。高质量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二是高效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优质完成7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城中村管道天然气安装率、点火率分别达到96.87%、80.98%。三是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解决石井股份合作公司非农建设用地指标1.3万平方米返还、东纵路原加油站7000平方米集体土地开发利用等老大难问题。

  (四)一体推进环卫创文,提升城区品质。一是打好环卫测评攻坚战。开展六大专项行动,细化分解109项具体任务,清理卫生死角6414处,整治“六乱一超”22424宗,查处市容秩序违法行为287宗。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源世居周边环境和彭晓帆故居修缮一新,启思幼儿园、坪葵新路、太阳村公园完工。城中村施划车位1873个,太阳村立体停车场基本建成。三是常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压实点位长责任,推动形成工作闭环,整改各类问题2100余处。全年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问题最少、得分最高。

  (五)全速推动改革创新,激发治理效能。一是全域城市空间管理服务改革破题开局。引入顶尖大型企业,全域启动城市空间管理服务,推出“18个基础项目+16个增值项目”服务清单,实现街道公共空间100%纳管。二是创新推出保障房小区“议事会+物业服务企业”治理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竹韵花园、裕璟幸福家园居民议事会,及时解决居民诉求30余个,片区投诉率下降36%。三是完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平推。干部职工开通“一网通”账号218个,上报民生事件21198宗,结案率近100%。一支队伍全年整治问题21000多宗,“四位一体”群众工作机制解决问题2156宗。

  (六)聚焦发力安全稳定,守好发展底线。一是夯实安全基础。推行企业安全管理“五个一”制度,实施“一企一报告诊断监管”,明确106项管控措施,首创并全区推广“宝裕华”整治模式,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5289条。组建全市首个街道安全教育学院,首创“万人宣誓万人读”活动。强化大型载货车辆、电动自行车“一大一小”管理,试行电动自行车智慧安全监管。对在建工地和小散工程实施“线上监查+线下巡查”。二是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创新成立深圳技术大学项目部“一站两室”,妥善处理信访事项160宗,处置各类不稳定因素106宗,调处劳资纠纷99宗,为工人追讨劳动报酬2843万余元。三是深化街道法治建设。成立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全市首家街道法律顾问室落地,审查经济合同1130份,出具法律意见30份。深入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出全区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印发放法律读本,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40场次。

  (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扎实做好帮扶关爱。发放困难特殊群体补助款和慰问金约871万元。做好拥军优属,发放补助、慰问金约60万元,街道服务站获评省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二是稳步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打造“1+2+N”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举办文体活动600余场,选送作品获得国家奖项1个,市级奖项4个。街道家庭发展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级示范阵地。建成启用残疾人职康中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12个。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筹集拨付帮扶资金18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帮扶等,成果显著。获市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奖。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井街道将以区第二次党代会和区委二届二次全会报告为总指挥棒,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总施工图和总项目库,加快打造“环深圳技术大学创新带和产业群+燕子湖城市会客厅”发展双核和田头山休闲生态带,以“山水石井、科教都会、门户新城”的状态和形象,融入并服务好“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大格局。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把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党课师资库,打造“学习型街道”。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联等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抓好意识形态、人大政协、统一战线、党管武装等工作。依托“1+4+36+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质量+示范”建设,构建“大党建”格局。健全“3+3”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着力整治“行政不为、为官不为”懒政作风。开展“送廉上门”,重点加强对社区、居民小组干部的监管。

  (二)协同建设“环技术大学创新带和产业群+燕子湖城市新客厅”发展双核。全力推动田心、田头利益统筹,加快燕子湖会展南片区、草埔、望牛岗城市更新和金龟非农建设用地项目进度,围绕“20+8”产业集群规划,按照“先进制造空间+行政研发空间+生活配套空间+产业服务中心”模式,争取布局一批先进制造业园区,吸引未来产业落户,形成“高校+科技园+先进制造业基地”功能布局。优化“1+4+N”政务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个人办事不出社区、企业办事不出街道”。

  (三)全力以赴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积极争取金龟社区试点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早日落地实行,为深化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积累经验。主动对接,按个案解决程序,积极协调解决金龟社区扶贫奔康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落地。发挥“大兵团”作战机制,高效完成辖区基本农田经营权回收,服务保障中田园一体化打造。

  (四)立足实际深化改革创新。全域深化城市空间管理服务改革,通过“公共空间政府承担+私人空间个人付费”,抓好首批34项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推广。推进全域停车收费改革,探索“城中村+物业小区+临时用地+路边”停车收费,引导车辆错峰有序停放。应用电子围栏等信息技术,探索电动自行车智能监管新模式。探索街道统筹,应急、人力资源、生态等部门参与的“1+N”联合巡查检查执法模式。

  (五)绣花功夫抓好城区建管。围绕坪葵路、高新大道等主干道,推动平面改造、立体塑造,形成“十字型”品质景观带。加快金龟自然生态艺术村落建设,争取纳入深圳第二批“十大特色文化街区”。重拳整治“六乱一超”,扫除管理盲区,力争环卫指数测评稳居全市上游。完善城市树木和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全域巡查保护机制。高标准打造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六)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整合66个社格、7个消格、10个警格、2个安格、103个环格等,实现全街道一网运行。巩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推进楼长自治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安全稳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实行“巡检、处置、督查”三分离机制,落实隐患管控“五个100%”。依托南坪三期、聚龙路,继续推进客货分离。打造“法治超市”“祠堂里的议事会”,提供普法、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公证等服务。联合法院、检察院,试点打造“无讼社区”。

  (七)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石井样板。依托街道家庭能力发展服务阵地,打造高品质专业化普惠性家庭发展和托育服务机构。深入推进长者饭堂、居家安养等服务,推动建成街道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创建全国示范型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4个省五星级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1+4+N”服务体系。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高效有序处置突发疫情,扎实做好重点人员排查管控、疫苗接种、社区防控等各项工作。深化无烟机关建设,创建“无烟街道”。依托“1+2+3+N”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客家、非遗等主题文化活动和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