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政法委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坪山”,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我区政法各项工作,为实现深圳东进战略和打造“东北门户”奠定基础。
2016年工作总结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落实维稳形势研判。认真落实信访维稳“一岗双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按照分工包干负责,层层抓落实。坚持每月进行一次维稳形势分析研判,并将研判结果呈报区委;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委书记主持、各维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区性维稳形势分析研判会,全面部署区各阶段维稳工作任务。
注重基层创新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组建了3万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在全部23个社区、80间学校、5间医院和200人规模以上企业成立了治保组织,实现了基层治保组织在我区各基层单位的全覆盖;及时调研,出台了《坪山新区2016年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护卫队管理规范》,对23个社区的治保队进行分类和定位,切实提升了基层治保组织的治安防范力量。
以科学技术手段为重点,着力提升治安管理水平。创新打造“平安科技护城墙”。针对我区盗窃和诈骗警情上升、地处 “两市四区”结合部的形势,建设1000个一类高清探头,建设4000个二类探头,建设2.2万个三类小探头,建设环坪山的技侦热点,安装人脸自动识别系统,严密监控进出坪山的人流、车流、物流和信息流,取得了明显效果。创新实施“科技围村”工程。坪山城市化建设进度缓慢,我委根据我区没有物理围合和物业管理的治安实际,在散落的农村围屋和居民小区实施“科技围村”工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围合。目前已在坪山街道的六联上片、六和、沙湖、坪环、沙坣、竹坑、南布和坑梓街道的秀新、龙田、沙田等15个治安复杂社区,创建高清视频、技侦热点、网侦热点、车牌和人脸识别多位一体的科技围村模式,给这些开放式、散在式的城中村加把“科技安全锁”,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提升质效为重点,全力做好社会治安宣传防范工作。强力开展重点区域整治。针对部分社区警情长期在高位徘徊、严重制约我区社会治安进一步平稳转好的难题,我区近三年来陆续将六联上片、秀新、中兴、金沙、石井、竹坑、南布7个治安相对复杂社区列为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常态开展治安统一行动。我委根据全区社会治安情况,自我加压,每周开展两次,以“打防盗抢、出租屋清查、重点场所检查、防范宣传”为重点的集中统一行动,3年来,我区共开展162次集中统一行动,有效净化了我区的社会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防范宣传。坪山区综治部门在QQ、微博、微信等现代主流媒介平台上开设专门账号,广泛开展反信息诈骗宣传和平安创建宣传工作;另外,区精心制作发布漫画、动画等防范真人秀、小视频,深入辖区播放微电影,以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反信息诈骗防宣传,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宣传月活动。我区制定《坪山新区2016年度“人民调解宣传月”活动方案》,明确了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在人民调解宣传月的活动任务和要求;借助办事处、社区、居民小组、企事业单位的普法宣传栏及坪山微信等平台,积极宣传人民调节法相关知识,全方位普及人民调解基本知识;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5月份举办了人民调解技能大赛,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目的;积极挖掘六联社区调解主任潘名汉的先进调解事迹,以“金牌调解”潘名汉为主题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进行大力宣传,在我区人民调解员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一是坚持“四个有”,做实做细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我区严格按照省司法厅《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评估指标》认真做好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做到了“四个有”。有制度。为加强对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管理,确保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落到实处,2016年,坪山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坪山新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检查评估指引(试行)》、《坪山新区全面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有宣传。区司法行政部门协调坪山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播放社区法律顾问公益广告,在社区宣传栏、公交车站等人流密集地张贴“深圳法治地图”的海报,还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群众知晓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有组织。我区每个季度至少完成了一次对辖区所有办事处的督导检查,每半年对辖区所有社区法律顾问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办事处司法所按要求实现了“三个一”,即有一人负责,有一本工作日志,有一套制度和措施。有考核。我区与社区法律顾问合作律师事务所的合同明确约定了评分标准,对工作优秀的给予表扬,对工作落后的给予警告。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群众的走访,对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总体满意。
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和普法工作。一是全面贯彻普法责任制,狠抓考核指标。我区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按时制定计划。第一季度,我区“严组织、精谋划”,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坪山新区2016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的通知》文件,做到全年普法工作“有章可循”;明确职责分工。我区根据实际,将2016年普法宣传教育计划进一步细化为《坪山新区2016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一览表》,将我区2016年各项普法工作的主题、时间、对象、责任单位、完成时间等予以明确,进一步明晰了各单位的普法职责、普法地位和执法工作量,有效保证了我区各项普法工作有条不紊、保质保量完成;严格推进计划落实。我区狠抓普法考核,在年中通过通知收集了各单位普法计划完成的佐证材料,同时建立普法工作联络员制度。二是开展“学习宪法 尊法守法”主题活动,建立健全宪法宣传的长效机制。三是深入开展“法律四进”活动。(1)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我区举办多次行政执法以及党员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切实增强我区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我区各社区、各居民小组、社区图书室做到了法制宣传长廊、法制宣传专栏、法律图书专柜和法律服务室全覆盖。(3)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我区注重开展多样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培养青少年法治理念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目前,我区法制副校长覆盖率100%。(4)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我区开展全区性企业“法律体检”活动,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成的企业普法宣讲团,深入企业开展法制宣讲,帮助员工掌握常用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助力外来人口管理,抓好社会融合、营造和谐共建氛围。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出发点,我委着力提升服务成效,营造“来了就是坪山人”的社会氛围,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工程:一是创新“线上线下+大数据分析”服务模式,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根据我区人口严重倒挂的现象及“三低一轻”的特点,我们以促进新居民素质提升为突破口,率先搭建集学习、交流、发展功能一体的“新坪山人”融合学堂平台,通过融合课程的学习及互动交流,创新人与人关系再造模式。线上运用融合学堂APP、“幸福坪山”微信公众号,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融合学堂APP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课堂内容数字化、精细化,实现“7*24”无缝学习;线下通过设立多个教学点,缩短学员与融合学堂的直线距离。二是充分发挥“风景林工程”作为完善社区治理、促进多元共治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作用。新“盆景”项目方面,我区已完成2016年“新盆景”项目的遴选,“绿舟守护计划”安全科普微课堂项目、“花传邻里情”社区融合项目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其中“绿洲守护计划”安全科普微课堂、“安全启航列车”社区交通安全促进和“阳光调解室”营造计划3个项目入选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库,为社会建设注入新血,进一步夯实我区社会建设基础。
突出群众体验,抓好群众工作。今年以来,我委在服务群众方面继续稳步推进,群众工作深入民心: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四包两到”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春节前,我委组织开展了“春节问访”行动,区领导、区直单位、办事处、社区四级联动,6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23个团队,分赴23个社区走访群众共1681人,其中88岁以上高龄老人323人、残疾人621人、低保户97人和79户外来工家庭。创新群众工作信息化平台。从大数据“快”、“全”、“准”的特点出发,利用“织网工程”信息库,准确找到服务对象,贴心提供关爱服务。1月下旬,强寒潮来袭,我委发挥信息化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组织网格员出动1800多人次,会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办事处等多部门,精准救助受寒老人、残疾人、流浪人员90名,探望孤寡老人39名,派发棉被83套、军大衣72件,饮食和饮用水一批。
着力“织网工程”应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我委继续以“用”字为核心,进一步夯实公共信息资源库,完善数据报送、运行通报机制,优化信息采集、决策支持功能,围绕我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织网工程”深化应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循数管理作用,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周、月、半年、年度通报、排名制度,督促责任单位加强事件处置,实现全区内社会服务管理事件采集与处置情况“统一考评”。截至目前,已更新周报149期、月报30期、推送短信13200余条,事件总办结率达到91.98%。二是发挥数据治理作用,助力我区中心工作。运用“织网工程”数据库,帮助困难人群应对严寒天气,及时派发救助物资;开展春节问访活动,覆盖我区高龄老人、残疾人和低保户;针对3、4、5、7月份深圳降水量较大,加强防洪、防涝相关信息采集,协助做好抗汛防灾工作;加强大数据应用支撑,加强业务数据收集、报送机制,针对社会风险点,开发应用专题,强化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如,开发重点风险点防控应用专题,通过“三防”应急模块,对边坡、易涝点、河道及临时避难场所等上图标识,提供预警、预防管理。三是发挥数据惠民作用,让群众享受便利。推进我区基层公共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建设,依托“织网工程”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挥信息化优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出台了《2016年坪山新区基层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无纸审批、全区通办、数据惠民、集约管理”目标,提升群众服务体验。
2017年工作计划
继续开展平安坪山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景区等平安细胞创建,进一步延伸创建领域。拓宽平安宣传渠道,深入社区,深入最基层开展平安宣传工作,提高平安创建知晓率;继续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建设,全面落实广场、车站等重点场所的网格化巡逻力量,加强视频系统、门禁系统、科技围合等物防、技防设施建设,提高治安防范的可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继续推动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工作网软硬件建设,完善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模块功能,实现我区系统升级;推动派驻人民法庭、医院、交警队、派出所、劳动站等人民调解工作站点、规模以上企业等重点场所和社区、住宅区物业管理处等使用工作网和证件识别系统处理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
扎实推进区普法宣传工作。2017年,将全面贯彻落实普法宣传工作,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普法责任,保证区各项普法工作有条不紊、按时保质完成。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拓宽网络普法宣传渠道,构建多元法治宣传新模式,营造全社会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充分发挥社区法律顾问服务作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是法律服务便民、惠民的有力举措。2017年,将在现有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基础上做深、做强,在社区法制、降低社区矛盾纠纷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法治事务,满足居民法律服务要求,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法律意见。
做实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以服务网格为基础,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网点),利用在区、街道设置的法律服务中心(站),以及在社区设置的法律服务点,整合完善各专门性法律服务窗口,形成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扁平化”发展。
探索人民调解新模式。区需要在管理体制、工作领域、运行模式、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上下足功夫,搭建人民调解体系,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加强调解保障工作,发挥调解对各行业作用,推进全区人民调解工作沿着法治化轨道发展。
统筹推进全区社会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社会建设大政方针,依照市2017年社会建设工作要点,统筹制定区年度社会建设工作要点,并积极推动落实,力争年底各项指标都能高标准完成。
着力抓好专业性社会组织及相关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的扶持培育。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专业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围绕政法工作大局,着力抓好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维稳、市民健康心态培育等专业性社会组织及相关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的扶持培育,运用社会建设的工作方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推进“信用坪山”建设。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加快推进信用建设的部署要求,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区信用体系建设,并研究推动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相关信用信息运用工作,引导树立“诚信光荣”的社会风尚,在更高层面上助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