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建筑工务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部署,以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披荆斩棘的攻坚力、善作善成的真本领,砥砺前行、真抓实干,围绕创优“一大二小”三个目标,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推动政府工程进入精品时代,奋力推动“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带动政府工程建设管理各领域各环节提速增量、提质增效。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砥砺奋进助推经济稳增。2022年,建筑工务署共组织实施76个项目。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2.9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30.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8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38.9%,完成率达118%。
(三)交付各类学校(幼)11所,提供学位21030个。完成“3+5+3”所学校(幼)建设,包括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3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5所,普通公办高中3所。其中坪山高中园总投资22.38亿元,建筑面积29.3万㎡,1年实现启动交付,创下国内同类项目建造速度纪录,市区有关部门及办学主体高度赞许,表示建设进度和质量各方面均远超预期,项目还荣获智建“SMART BIM”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及荣誉。
(四)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高质量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重点民生项目进展顺利。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新院区改造装修工程、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院区改造项目(一期)完成项目建设,坪山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项目首栋行政科研楼顺利封顶,坪山区第三人民医院基本完成建设。产业、文体、公共配套类项目建设百花齐放。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土建工程)项目、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坪山区档案馆、方志馆、坪山体育聚落等项目加快建设。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及荣誉。
(五)切实筑牢疫情防线,多措并举确保安全生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落实疫情防控关键措施,严格落实工地围合式管理,署管辖范围内施工项目31个,峰值总人数9454人,已全部纳入区“白名单”管理系统,深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全年未造成疫情隐患、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六)不断优化制度规范,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主动承担招投标制度改革任务,优化定标择优要素,设置科学合理清标程序;健全建设工程项目劳务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不断优化合同管理,完善合同条款,修订服务合同样本,提高合同的履约质量,加强变更管理和履约评价运用机制。
(七)设计引领品质提升,提高先进建造能力。建立方案、初设、施工图等三个阶段的审查确认机制,推进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规范需求研究和管理过程;提升设计招标、专项论证审查,设计管控水平。提高快速建造水平、智能建造水平,推动项目使用装配式快速建造、BIM技术应用;围绕“双碳”达标,统筹加强绿色建造和绿色建筑工作,选择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开展“近零碳”试点,加强南布荔景学校和坪山交警大队营房建设项目等工程绿色三星级建筑设计工作。
(八)发挥设计团队作用,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组织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技术能力,全过程深度参与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全周期技术审查、建议工作。编制坪山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内控管理系列丛书,规范设计文件技术要求。2022年设计团队累计审图记录问题条数合计5200条,得到反馈修改4600条。在控制成本造价方面效益明显,共实现降本增效3460.35万元。
(九)破解发展掣肘,扎实推进项目结决算工作。成立结决算暨推动解决发展掣肘的历史遗留项目问题专项领导小组,出台《坪山区建筑工务署工程结算操作指引》和《坪山区建筑工务署工程结决算工作推进方案》,印发《坪山区建筑工务署建设项目工程结算及竣工决算管理办法》,实实在在推动了44个历史项目结决算问题的解决,同时协调解决了国家生物医药基地配套员工宿舍、聚龙医院等一批项目结决算老大难问题。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署发扬全域争先、全速争先、全员争先的作风精神,以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披荆斩棘的攻坚力、善作善成的真本领,砥砺前行、真抓实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建筑工务署力量。
(一)担当尽责,接续奋斗,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全面系统有序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安全高效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持续推动“百亿工程”创优计划,冲击国家级优质项目奖项,高品质高品位高效能优品牌打造政府工程精品。用人民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民生工程助力“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建设。
1.坚持推动教育设施建设,助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推动江边学校、六联小学扩建、碧岭小学扩建等项目完工。加快科韵学校等项目建设,实现秀沙学校、南布荔景学校、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市第三十八高级中学等项目前期工作。
2.持续开展医疗设施建设,倾力打造医疗卫生高地。推动坪山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项目主体实现全面封顶,推动坪山区第三人民医院项目、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院区改造项目(二期)建设完工。
3.加强产业配套及文体设施建设,促进经济文化体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土建工程)、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智能化工程)项目完成建设,加快坪山体育聚落、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坪山区档案馆、方志馆、坪山区委党校等项目建设。
4.奋力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加快坪山公安分局第三代指挥中心、坪山交警大队营房、坪山交警大队坑梓中队营房、宝山、龙田中队消防站、坪山区政协委员工作站等项目建设。
(二)优化机制,技术创新,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1.深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改革,落实择优竞价和廉政风险防控有关要求,结合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持续优化,形成可保障建成一批精品工程、国优工程的招投标制度改革新成果。
2.全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提质增效改革,通过加强设计精细化管理,完善工程管理机制,执行高品质设计标准及引领管理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力争打造一批优质精品工程,实现政府工程的理念引领、品质引领和技术引领,同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制度体系。
3.健全建设工程项目建筑劳务管理机制,推动建设工程项目劳资纠纷与招投标联动管理工作,利用深圳市建筑业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平台(简称“两制平台”),有效预防和化解项目劳资纠纷,切实保障劳务工合法权益。
4.充分发挥设计署内管理与研究团队技术力量,深度参与项目管理全链条,在强化施工图审图同时进一步参与设计管理,从方案评审,方案优化,扩初审查,各专项评审,施工图审查及现场技术支持,全过程、全专业参与加强对项目设计质量、落地效果、成本、品质把控,充分体现技术管理的价值。
5.积极跟进了解行业政策趋势和相关前沿技术发展,对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减碳技术、建筑工业化(含装配式建筑)、智慧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领域开展研究,力争成果在项目中进行应用。
6.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破掣肘促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推动历史遗留项目结决算问题。规范结决算工作,尽快印发工程结算及竣工决算管理办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结决算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