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坪山区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坪山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03-27 15:25:02

   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坪山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政事业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民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有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把笃学笃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建学习的首要政治任务,集中收听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全体干部职工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抓实“三会一课”制度,创建“坪山区民政局学习群”,推送政治理论学习300余次。组织动员干部职工下沉坑梓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卡口检查等工作50余次。  

  (二)牢守安全底线,众志成城夺取疫情防控重大成果。始终保持高于社会面的防控标准,对区养老机构颐康院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健全区残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毫不放松加强儿童康复机构防疫工作,常态化开展实地巡查督办;加大力量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2022年累计救助救治流浪乞讨人员331人次;积极发挥慈善会动员能力作用,累计向各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等捐赠慰问物资64万余元。

  (三)对标一流先进水平,持续发力打造民政服务设施高地。探索以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两项目合体社会化运营模式推进工作,成立“社会福利综合体”运营筹备工作组,以“抢时间、提效率、抓质量、促进度”为原则,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已初步拟定敬老院公建民营合作核心边界、制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改革方案,预计年底完成运营招标。

  (四)聚焦实现“弱有众扶”,不断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修订印发《坪山区保民生精准救助帮扶办法》,新增实施户籍及非户籍人员危困救济项目,加大社会救助救急难力度,1-10月累计发放救助补助资金约800万元,惠及2000余人次。开展特殊群体排查救助专项行动,累计排查特殊群体6人,均已得到妥善安置。有效运行困难群众工作协调机制,召开坪山区2022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加强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标本兼治。

  (五)聚焦实现“老有颐养”,不断推动养老服务水平提档升级。新增龙田、碧岭街道长者服务中心,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设施布局,顶格完成市绩效考核任务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马峦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心海城)为试点,打造兼具“康、养、乐、居”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示范样板。推动构建坪山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持续落实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等项目,2022年累计服务931人次,以特色养老服务回应好特殊养老需求。

  (六)界线界桩管理维护不断加强,确保行政区划严肃性。持续跟进、推动深惠边界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事宜;及时处理深惠边界界线变更相关投诉,配合相关部门推动解决边界居民民生诉求。会同龙岗区民政局、盐田区民政局、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圆满完成第四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深入街道、社区进行指导,推动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管理服务范围矢量图绘制工作,得到市民政局充分肯定。

  (七)聚焦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指导相关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依法依规完成成员缺额补选工作,提升社区居委会工作规范化水平。举办坪山区2021年度“民生微实事”优秀项目及工作示范社区评选,探索建立“民生微实事”工作激励机制;发布《坪山区“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2022年修订)》,制定《坪山区“民生微实事”示范项目工作指引(试行)》,探索构建新型“民生微实事”工作体系。

  (八)聚焦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推动六个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推进社会组织“6W”服务项目试点,实现动态化监管。推进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起草制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指南》《社会组织“6W”标准化服务指南》。举办坪山区第七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创投大赛,遴选并资助了13个公益项目,共计49万余元,有力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九)聚焦提升社工服务质量,着力推进社工项目实施规范化。加强坪山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建设,组织开展项目出入库评审,目前全区在库项目108个,总规模438人。对在库项目加强规范管理,探索优化社工项目专业评估标准,对全区社工项目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完成“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社工站(点)全覆盖工作;推动坪山街道社工站落实深圳市“双百工程”社工站激励项目。

  (十)聚焦构建现代慈善体系,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精准实施困难群众帮扶项目,累计资助困难群众91人,共计63.3万元。组织开展坪山区“202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善款399.96万元,已拨付272.58万元至相关扶贫乡镇。指导区社会组织总会发挥枢纽组织平台优势,联合区慈善会、区高层次人才协会党支部共同发起“党建引领办实事,点亮路灯暖人心”公益筹款活动,筹措资金80388.24元,为广西田东县那板村新建路灯50盏。

  (十一)聚焦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多层级、品牌化残疾人服务网络。圆满完成区、街道两级残疾人联合会换届工作,选举产生各级残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做好兜底服务保障,发放各类残疾人补助1250万余元,惠及1万余人次。建成以残疾人就业需求库、岗位供给库和创业项目库“三库”为基础的区级就业创业服务、数据统计展示平台,上线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就业服务。联合市残联和区产业部门聚焦康复产业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助推坪山康复产业事业融合发展。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基层党建。统筹用好“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工作走深走实,谋划做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以及年终各项总结工作,认真抓好巡视发现问题和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

  (二)推进社会福利综合体高标准建设运营。探索区敬老院与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合体化运营,通过设置二级康复医院,打造医、康、养、护一体化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逐步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文体等综合性、专业性服务。

  (三)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统筹利用预交付的近30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场地,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运营管理,逐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四)创新推动残疾人工作提质增效。探索推进智能康复辅具服务中心建设,助力我区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拓展“深圳联通信息助残”项目合作内容,打造优秀残疾人就业示范项目。充分发挥我区五星级社区康园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职康中心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区残疾预防科普教育基地和无障碍体验馆,创新宣传方式,实现常态化宣传教育和场景化沉浸式体验,提升全民意识,增强社会大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探索融合康复大学智力优势与坪山的康复事业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大湾区智能辅具研学基地、康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合作事项。

  (五)稳步提升我区社会救助水平。制定坪山区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加强部门统筹,推动重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创新社会救助举措,发展“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完善“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建立预防型、发展型救助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救助管理机构)建设。

  (六)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不断完善区-街两级社会组织服务网络,全面提高服务社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探索出台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继续推动坪山区社会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着力推动相关标准落地实施。

  (七)深入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全区实施300个以上“民生微实事”项目。举办坪山区2022年度“民生微实事”优秀项目及工作示范社区评选。发挥“民生微实事”专责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探索实施区级“民生微实事”示范项目。

  (八)深入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推动区慈善会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款接收和善款拨付等工作。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选定区内1-2所公立学校作为试点,树立人人参与慈善,自觉奉献爱心的慈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