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决策后公开

坪山新区河流域概念规划

信息来源:坪山新区 发布时间:2012-11-20 00:00:00

  本次概念规划以坪山河为空间主线,研究流域关联地区的土地更新利用方式及其可注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附加值,以发现塑新区之新的冲突与矛盾。规划范围为坪山河干流和部分支流流经区域,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以塑造城市滨水气质--建立坪山河开放空间体系、营造滨水生活方式为规划目标,以坪山河为城市肌理,自下而上进行城市空间重构;通过城市特色的营造,体现城市价值。规划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体治理

  坪山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首先应建立“滨水生态安全格局”,确保最大限度地共享坪山河资源。根据滨水地区生态敏感性划定城市滨水空间界限,即“滨水核心区、滨水缓冲区和城市建设区”。

  2.  低碳城市

  优化城市结构,引导城市生活方式,以功能性低碳为目标。提倡高效、混合使用的用地布局,以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组织城市生活。

  3.  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具有滨水气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地区-社区三级服务系统,强化城市基本结构单元-社区的建设,构建理想城市社会的空间组织模式,强调社区的地域、社会、服务、交往、认同感等特性的建立,以及居住、工作、休闲、购物等多功能综合平衡。

  4.  交通体系

  通过向外围疏解交通、增加支路网密度、降低滨水车行交通等级等措施,构建便捷、安全、舒适、滨水可达性强的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社区慢行系统,满足各功能区相互之间的可达性,构筑慢行社会生活体系,共建低碳理想社区,共享低碳宜居生活。

  5.  丰富城市文脉

  坪山河周边是深圳客家建筑的聚集地区,沿线分布有三十多处客家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在重塑坪山河流域空间结构的同时,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结合客家建筑的保护性利用,创造有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城市文化场所,带动城市文化发展。

  6.  城市意向

  结合坪山河流域的景观特征,建立“一横两纵主轴线、三类景观风貌区、四大公共服务空间核心、四大绿化核心”的滨水城市意向。构建坪山河滨水空间景观和南北核心区景观主轴线,串联各个景观区和公共开放空间核心,形成坪山河流域树状景观轴线体系。

  7.  城市价值营造

  城市价值体现的核心内容为滨水地区的土地潜力挖掘,即空间整合,原则为:城市滨水核心地区,即水面、公园系统,需政府收回进行公共空间塑造,包括水面、滨水空间、城市公园、城市各级服务中心、公共场所等);

  8.  空间规划

  在总体空间结构引导下,对坪山河两岸进行资源整合、重构,营造新区的滨水生活模式,突出滨水城市景观风貌。根据滨水功能景观特征可将坪山河流域分为三段:碧岭沙湖地区、中心城区、燕子岭竹坑地区。

  9.  实施单元开发引导

  为了结合管理和实施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单元”进行规划控制和引导。结合据法定图则的范围,共划分六大片区。再综合城市空间结构、交通条件、地缘关系、服务规模、人口、滨水的空间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划分16个实施单元,对每个单元从建设规模、道路系统、城市设计、开发时序等提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