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8月,坪山区建筑工务署共完工5个在建项目。
一、坪山区实验学校南校区二期、锦龙学校、竹坑学校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
坪山区实验学校南校区二期
位于兰竹西路和新和四路交界,设计共72班。项目用地面积331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531.33平方米,整体设计上新颖实用,规划布局清晰明了。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办公楼、生活服务用房、教职工午休房、架空层、地下室等,不仅教学设备齐全,还拥有校园汉字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美术馆、党组织生活馆、档案室、配套齐全的恒温游泳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和射箭场等。
锦龙学校
项目位于碧岭沙湖社区,锦龙大道与科环路交汇处,规划36班办学规模。占地面积为161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465.32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办公楼、生活服务用房、教职工午休用房等。锦龙学校采用现代立体式花园建筑风格,教学环境明亮舒适,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重点打造的高品质学校。
竹坑学校
项目位于竹坑社区,竹坑路以南,上坝路以东,坪河北路以北,占地面积22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682平方米,办学规模为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内容包括:基本校舍,增配用房及其附属设施及地下室等。校园坐落于坪山大学城腹地、依山傍水、周边生态环境优美,整体设计新颖别致,学生活动空间充足,功能场室及信息化设施配置齐全,是一所现代化智慧型学校。并且,在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将与坪山外国语学校本部保持一致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项目概述
三所学校总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同时动工、同时竣工,是区委区政府为快速解决坪山区中小学学位紧张而采取的重大决策。三所学校皆采用了EPC模式,将“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联结成一体,使项目建设更快速,从立项到完工,仅用一年时间。同时,通过使用BIM技术,三所学校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基于BIM模型,进行全专业协同设计、建筑性能分析、设计校审、BIM可视化应用、工程量计算等,提前发现并完善设计缺陷,实现在设计环节对现场进度及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前沿建筑工艺
三所学校采用项目采用前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所有结构件均先在工厂生产,再运至现场吊装,大幅度减少人工手工作业,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实现快速建设、快速使用。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浇建设模式相比,在节能、环保、抗震等方面更具优越性,装配率达到75%,并减少了湿作业和现场垃圾。同时,针对三所学校特点和工程质量管控要求,区建筑工务署成立EPC质量管理小组,专门制定套筒灌浆等技术的施工流程注意事项及质量管控要点等,确保对工程质量严格管控。
各部门联合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分管区领导总抓协调,定期听取学校建设情况,并第一时间召开问题协调会,全面梳理施工进度、协调解决面临问题;区建筑工务署作制定专项项目跟踪方案,成立学校建设组,指派专人驻扎现场,服务指导项目建设,严密跟踪三所学校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情况。
同时,在项目报批报建期间,在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所学校项目实现了“并联审查、串联审批、容缺审批”,从项目信息备案到用地规划许可、建设规划许可、桩基施工许可、工程施工许可等各类资料证照办理,仅用时74天,创造了坪山区报批报建“新速度”。
建筑特色与获奖情况
三所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致力将三所学校打造成深圳国际化学校项目标杆、深圳标准化装配式学校项目标杆和深圳高效率、高品质学校项目标杆,在整体设计风格上,引进旅欧、旅日等国内外不同的设计团队,使三所学校在充分体现国际化的同时又各具特色。三所学校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是全国首个PC构件与型钢组合结构体系学校建设项目、预应力倒双T叠合楼板及不出筋叠合楼板首个落地项目。
当前,三所学校已正式开学,为学生们提供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美丽的教育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助力构筑先进的教育体系,为坪山区人才培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十三个社康就医环境提升工程
社康就医环境提升工程项目选址比亚迪、江岭、三洋湖、浪尾、沙湖、汤坑、田心、六联、坪山、坪环、大工业区、和平和高思特共13个社康中心,总改造面积7217.76平方米。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对各社康内部环境、公共设施、消防设备进行提升改造等。
完工后的社康中心,环境整洁、宽敞,不仅为13个社区的居民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和就医环境,也为社康中心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同时,为满足社康中心防水、防火和抗老化等需求,本次环境提升工程为有需要的社康中心更新了电力电缆,修补了渗透的外墙,并对消防设施进行了提升,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更安全、更耐用的社康中心。
三、坪山实验学校人行天桥
本项目位于坪山中心区,行政二路与长安一街交汇处,坪山实验学校北校区东南处。主桥总长约80.3米,采用三跨连续钢箱梁,跨径布置为30米(26.3)+24米,全桥呈Y字型,连接实验学校南北校区。天桥设计精简,整体造型通透简洁,外观采用特殊材料,并在桥顶加设雨棚,为行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坪山实验学校人行天桥现已全面开放,该路段在繁忙时段行人及车辆较多,行人过街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学生上学放学的时候。天桥的正式使用,一方面改善了路段周边居民、学生的出行环境,能够让行人安全通过马路,保障过街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该道路车辆通行效率,减轻了在放学时段道路的通行压力,也更利于家长们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信息员:梁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