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深圳市坪山区秀沙学校完成项目建设

信息来源:坪山区建筑工务署 发布时间:2025-08-29 17:11:19

  一、生长于城市肌理中的教育新地标

  深圳市坪山区秀沙学校,作为填补沙田片区教育空白的重要项目,正以创新的“校园村落”理念重新定义现代教学空间。由坪山区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学校坐落于坪山大道与秀沙路交汇处东北角,总用地约2.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77万平方米。今年秋季正式启用后,将极大缓解周边一公里内住宅及城中村的入学压力,打造一座融合社区共享、多元探索与智慧管理的现代化校园。

图片1.png

图1

  二、反哺城市的“校园村落”构想

  跳出传统“兵营式”布局,秀沙学校以“社区型校园”为核心,构建出独特的“村落式”空间结构。设计巧妙利用西高东低的4米地形高差,以双“L”形体量沿地块轮廓有机延伸,既最大化保留教学空间,又借助中央庭院、功能盒子和立体连廊,再现传统“街与坊”的聚落肌理。

  “这里不只是一所学校,更是向市民开放的文化客厅。”建筑工务署项目负责人表示。校园西侧运动场有效隔绝主干道噪音,北侧与东侧分设主次入口,在满足交通规范的同时,推动艺术长廊、阶梯剧场等设施与社区共享,实现“知识社区”和“文体社区”的自由转换。

图片2.png

图2

  三、会“生长”的复合空间

  在秀沙学校,空间被赋予“生长”的能力。3-4层的空中活力环廊如村落街巷一般串联各功能区域,4-5年级学生课间无需下楼即可通达多处,既缓解通行压力,也开辟出多个观景平台——远眺的片刻,或许就是最生动的自然教育。

  中央庭院内灵活布置的“功能盒子”,可随时转变为实验室、社团空间或临时展区;结合趣味台阶与小剧场的“村落广场”,则为晨读、演出、社团活动提供开放舞台。“从单一功能到复合场景,每个角落都可孕育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多平台的活力长廊

图3

  四、细节中见人文温度

  校园的关怀隐于细部:主要出入口实现无障碍贯通,衔接社区慢行系统;安全玻璃与门窗防夹设计守护低龄学生安全;地下车库设置CO监测与智能排风,实时保障空气清新。

  疏导中心内部采用大跨设计,空间开阔连贯,视觉通透无阻。流线组织清晰灵活,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即使高峰时段也保持畅通有序。搭配低窗台设计、浅色内饰与节能灯具,进一步强化空间的开扬明亮,彻底告别昏暗与压抑,为学生、教职工及访客提供舒适高效的地下通行体验。

图片4.png

图4

  五、融入自然的室内学习空间

  秀沙学校的室内设计延续“村落”概念,将自然光、绿景与灵活布局深度融合。教室采用大幅落地窗设计,保证全天候充沛自然采光,并将庭院绿意引入室内;走廊拓宽成为开放式的学习街区和交流角落,墙面设置可书写玻璃和展示架,鼓励随时发生的互动与分享。

图片5.png

图5

图片6.png

图6

  专业教室更注重空间与功能的匹配:科学实验室配置可移动实验台和充足的预备空间,美术教室设有专属绘光区和水洗设施,音乐教室依据声学原理进行墙面转角与吊顶设计。大量采用木色板材、浅色调涂料和防滑环保地材,营造温暖、宁静且安全的室内环境。

图片7.png

图7

  六、层次丰富的立体景观体系

  校园景观不仅是装饰,更是融合生态、学习与休憩的功能系统。通过地面庭院、屋顶农场和空中平台的多层次设计,绿化覆盖率超过30%,形成会呼吸的绿色界面。

  中心庭院作为“村落广场”,以荫生乔木和观赏草本地被营造林下活动空间;东侧结合地形打造生态草坡与雨水花园,具象化展示自然水文过程;屋顶设置农耕体验区,为班级提供亲手种植的机会;连廊两侧点缀绿植箱体,形成移动的自然课堂。植被选择注重四季变化与鸟类食源,让校园真正成为探索自然的活教材。(信息员:朱永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