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聚焦全区中心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要求,并结合坪山实际重新审视查违形势,通过“两违”综合整治“利铲行动”“国土交叉巡查整治”“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提升查违主业实效,今年以来累计拆除消化违建258.8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级考核“减存量”任务,着力推动坪山规划土地监察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1.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坪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创建“学党史、讲党史”党建品牌,党总支书记带头组织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周五讲党史党课,共开展党史党课、专题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31次;深入开展国土绿化、信访接待、优化临建审批、柔性执法、普法宣传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项,将实际行动体现到规划土地监察工作实际中。
2.积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先后制定《坪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坪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2021年廉政教育方案》等,突出抓好责任落实这个关键;分别组织召开科级干部、党员及非编队伍廉政教育会议,尤其针对非编一线执法队伍,要求各中队(中心)每季度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活动,不断强化队伍廉洁意识;制定并印发《坪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干部职工交流轮岗工作制度(试行)》,分5批次对在同一岗位工作超过两年的科级干部及非编人员进行轮岗交流。
3.持续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主动对照省委巡视坪山共性问题及我区巡察、审计整改清单,对标对表查摆问题、建立台账,逐条落实整改,并重新制定局党组议事规则、局务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请休假制度等多个规章制度,重点在财务、采购(固资)、合同履约管理、公车管理等方面强化队伍监督管理。
(二)以创新思维为目标,推进查违主业呈现新亮点
1.查违执法显成效。2021年,我局新的领导班子采取了系列有效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一方面开展专项行动严格执法。先后开展铲除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利铲行动”、国土交叉巡查整治、超期临建和存量违法用地整治“利剑行动”,累计拆除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1745宗、面积97.56万平方米。另一方面转变方式文明执法。坚持文明执法理念,不仅印发了行政执法文明用语规范,还推行“配合不对立、对立不对抗、对抗不敌对”的查违执法导向,在执法中采取“3+3+3”工作策略,在证据齐全、程序合法前提下,做通当事人思想工作,引导督促自拆违建1161宗,自拆率高达94.16%。
2.为民服务更贴心。一方面注重业务审批。累计审批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125宗,涉及用地面积52.77万平方米,大力支持了医疗、教育、交通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的入场施工以及部分防疫场地需求,有效解决了企业进驻施工建设难题;另一方面注重信访维稳。重新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对信访案件做到“必知、必问、必检查”,并对办理的信访案件按照3个10%(3个月后抽查10%以上,6个月后抽查10%以上,12个月后抽查10%以上)的标准开展“回头看”,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今年以来,及时化解初次信访案件1096宗,同比下降26%,因拆违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零发生”,国家满意度信访案件满意率100%。
3.盘点问题清家底。通过开展“利剑行动”,主动作为,全面梳理历年来工作中积存的疑难问题,进一步盘问题、清家底,力争“一剑四清”。一是推进存量违法用地清理。6月29日,全市启动开展存量违法用地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历年卫片执法检查数据核定的任务,按照上级要求须于2021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我局作为牵头单位,统筹协调推进整改,实行台账销号管理,通过5个多月的努力,圆满完成存量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和表扬。二是推进超期临建清理。我局全面梳理超期未处置临建,对“强区放权”前原市规划国土委坪山管理局审批到期未收回的94宗临时用地和原新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审批到期未清拆的96宗临时建筑逐宗列表造册,对到期未清退的单位进行约谈督办,并每周召开一次推进会,按照“每周一调度”的办法推进问题的解决,逐宗研判并推进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收回或重新审批127宗,暂保留使用8宗,剩余正在积极推进处置工作。三是推进信访案件清理。全面梳理近三年3725宗信访案件,特别是为防止出现办理信访案件敷衍了事问题,重点对回复内容为“投诉不属实、不属单位职能范围、查无此地址”等情况实行“三个必查”,累计抽查复核不予受理案件线索431宗,信访办结率由去年的69%提升到91%。四是推进国有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对以往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191宗地块全面梳理,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国土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共清理整治114宗,剩余待整改部分将结合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处理。
(三)以重点工作为契机,推动城市治理取得新进展
1.扎实开展历史违建“减存量”。根据市查违办“减存量”任务分配,我区2021年“减存量”任务为255.04万平方米。经深入调研摸底,我局将“减存量”任务分为执法拆除、历史违建处理、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模块,并按职责分配任务到相关职能部门,层层压实责任。至年底,我区拆除消化违建258.83万平方米,完成率101.48%,圆满完成年度“减存量”目标任务。
2.实施全区国土管理全覆盖工作。目前,我区累计完成1009块、面积21.04平方公里的非经营性国有储备土地管理工作。2021年,根据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我局还需负责全区国有土地管理全覆盖任务。一方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国土清理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对非法侵占、搭建窝棚、种菜、乱倒垃圾渣土等进行清理整治;行动后期还抽调人员组成3个小组,集中对我局在管的非经营性储备土地完成一轮交叉检查,通过内部考核排名检验整个国土清理整治行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坪山区已征转未入库土地管理试点工作方案》,聚焦已征转未入库土地重点难点,在坑梓、石井、碧岭街道选择12个地块进行整治、监管、入库先行试点,计划在试点成功后将“净地”纳管的处理经验进行全区复制推广。
3.推进规划土地监察信息化建设。积极对接区政数局等相关单位收集各类数据,有序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一方面实景城市空间数据应用系统。旨在依托区大数据中心,以建筑物为基础,整合集成人口、法人、产权登记、居住和租赁情况、学区学位、水、电、燃气等各类信息数据资源,实现各单位相关信息互联互通,以及为市民群众提供民生服务。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初验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正在试运行。另一方面“国土天眼”智慧国土管理系统。旨在违法、违建重点敏感区域、易发高发区域周边制高点以及边界地块、安全隐患区域安装333个高清视频监控设备,从而实现多方位、全天候对重点区域土地及城中村建筑物进行智能监控。目前,该项目应用平台已基本开发完成正在优化中,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成初验后进入试运行。
(四)以规范执法为手段,推动法治建设彰显新效能
1.全面提升执法水平。从我局查违执法全过程进行了全面梳理规范,制定并印发了违法行为线索移送指引、规划土地监察案件线索及案件办理指引、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则等28份行政执法工作指引,不断提升队伍规范化执法水平。
2.创新查违执法模式。推行执法“三个评估”制度,即安全评估、维稳评估和法律风险评估,每次大型拆除行动前提前预判制定行动计划,主动邀请区司法局参加拆除方案研讨会,形成合法、科学的拆除方案;并首次引入违建室内物品搬迁公证制度,专门邀请公证处对室内物品搬迁和保管公证,最大限度避免执行过程中法律风险。
3.提升执法规范化效能。今年来,我局综合施策,多途径化解行政诉讼矛盾,今年来因拆违引发的行政诉讼“零发生”,行政复议同比下降了81.8%,还主动邀请检察院介入化解行政争议,通过教育引导,让当事人认识到错误后主动向法院提交撤回起诉5宗,为历年来首次。
二、2022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一如既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区第二次党代会的中心思想,以创新思维、科技手段、法治理念,坚决打好查违拆违攻坚战,努力为打造“创新坪山、未来之城”贡献规划土地监察力量。
(一)严格执法,多措并举消化存量违法建筑。一是严格落实“减存量”年度计划任务,加强与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等部门的联系,协调相关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推动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项目的补偿、拆迁等工作进展。二是继续深入挖掘拆除消化渠道,通过制定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核减方案,整理已通过“两规”处理的历史违建消减存量等方式加大消化量;同时加快推动《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违法建筑的处理办法》配套实施细则出台,大力推进产业类和公配类历史违建处理确认工作。三是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敢于执法,对各类违法建筑坚决予以打击。
(二)加强管理,推动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全区国有土地管理工作,一方面对我局在管的非经营性国有储备土地,落实清理整治、交叉检查、逐宗建档等举措,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坚决管好非经营性国有储备土地;并通过围网、复绿等方式,落实好管养,不断提升辖区城市建设环境;另一方面,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已征转未入库土地和库内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满足辖区“土地可供使用”要求,助力“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建设。
(三)规范执法,践行法治思维助推执法效能。进一步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健全执法流程、规范执法程序等措施,持续推动查违执法规范化建设;对小规模的违建行为,以劝导行政相对人自行拆除消除违法状态为主,通过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加大普法力度等,提高大众法律意识,避免行政争议,降低行政成本;对规模较大、严重影响规划等情节较重的违建行为,除依法对违建予以拆除外,一律依法从严处理,坚决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行为。
(四)创新手段,深入推进信息化项目应用。一是统筹信息系统、数据库、无人机、视频监控、在线巡查等科技查违手段的综合应用,研判成果应用效能,按市区两级要求进行规划土地监察信息化深化改革创新。二是继续推进坪山区实景城市空间数据整合及应用项目,通过深化改革,扫除区职能部门的互通障碍,有效提升全区社会治理的共建共管能力。三是进一步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网络信息安全,升级完善各业务系统接口,形成信息合力、解决查违实际问题。
(五)抓牢党建,将学史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不断强化党建工作,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党建工作、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持续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走访、开展企业座谈交流、做好信访接待等举措,筑牢群众基础,把推进国土整治“清零”、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审批“规范”、信访案件有效“化解”、执法案件及时办结、内控制度体系“健全”等工作目标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查违工作发展实践。
(六)强化管理,打造一支廉洁高效查违队伍。一是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标杆作用。聚焦创建党员干部先锋示范,着重在一线查违执法中设岗定责,量化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直接与年终评优评先、晋升提拔挂钩,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二是建立专业化查违队伍。强化培训考核,注重人岗匹配;并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研究末位淘汰机制,不断提升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三是狠抓队伍廉政建设。持续抓好队伍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常态化开展队伍轮岗交流,定期对一线查违执法人员开展谈心谈话,广泛组织廉政教育活动等防范廉政风险,持续筑牢思想防线,切实管好人员队伍,进一步提升查违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