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应收尽收狠抓收入组织。积极应对贸易、金融环境压力和严峻的税收形势,主动作为,紧密对接税务、国土等相关部门,及时组织财税联席会议,动态跟踪收入情况,逐项梳理重点税源项目和企业,多部门联动施策,减少税收流失,全力抓好财政收入。通过培育和引进优质税源,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税收结构得到优化,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纳税总额约80亿元,三大主导产业企业纳税总额约45亿元,占比超过55%,同比提高近1.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税收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税收贡献稳步提升。2018年,我区全口径税收完成102.37亿元,继续企稳百亿台阶;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收入完成43.45亿元,为坪山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注重绩效规范支出管理。逐月分解支出任务,挂图作战、精准推进,实时跟进重点政府投资项目支出进展,每月督办约谈重点部门和支出滞后单位,积极盘活闲置资金、调慢补快,压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组织预算绩效评价,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规范支出管理。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191.3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9.5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1.7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389万元;全年共投入九类民生支出85.58亿元,同比增长4.85%,增速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18.24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71.59%,较上年度提高12.46个百分点。与GDP核算相关的八项支出完成99.01亿元,增长20.88%,为全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优惠应享尽享让企业轻装上阵。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的总要求,强化专项资金扶持激励,坚持“优惠应享尽享”,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把中央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推动企业轻装上阵。一是积极响应减税政策。严格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调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退还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等减税措施,为全区企业减税约12亿元,相应给地方财政带来减收近5亿元,我区按GDP计算的宏观税负率降低了近3个百分点,将国家推出的降低企业负担举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二是取消部分涉企收费。按规定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收费,为企业降低了近1600万元的运营成本。三是加大财政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出坪山特色的降成本举措,用足用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5.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收入的13.39%),降低了企业成本,有效扶持和激励企业发展壮大。
(四)首次发行我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好积极财政政策,把握中央放松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窗口期”做好发债工作,有效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坪山发展助力。我局认真梳理发债项目,深入论证实施方案,严密组织实施,在全市统一组织下于9月27日在深交所成功招标发行了两个项目共计20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中,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项目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中部启动区项目,发行债券15亿元,市场认购倍数28倍;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与坪山城投智园项目,发行债券5亿元,市场认购倍数22.38倍。我区发行专项债券20亿元,超过全市专项债的一半以上,均为高新园区项目。
(五)深入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战略部署,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一方面,以绩效评价为重点,增强绩效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一是开展重大教改、清扫保洁、民生微实事、医院“以事定费”等重点民生项目的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特定领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组织全区预算单位进行绩效自评和监控,开展既有绩效项目、专项资金、单位整体绩效的自评,同时,对纳入2018年度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支出情况及效果进行双监控。另一方面,以预算编制为抓手,引导各单位树立预算绩效理念。2019年预算编制进一步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所有三级项目均需申报绩效目标,且每个预算单位至少选取5个体现主要职能履职或者民生保障类的项目申报详细绩效目标。此外,积极探索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管理,所有预算单位需在“二上”阶段上报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
(六)做强做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一是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初始规模从2015年的2亿元扩大到今年的10亿元,扩大了4倍。二是批准设立英智科技和澳银天使2支子基金,子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5.46亿元,实现了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近6倍的杠杆效应。三是修订《坪山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配套制定实施细则,成立深圳市坪山区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整合委托城投、产服公司管理的子基金,进一步规范引导基金归口管理。截至目前,子基金实际投资项目达共50个,总投资金额为16.55亿元。其中,投资坪山的项目共14个,投资额5.92亿元,涉及生物医疗、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项目等多个领域。
(七)科学编制2019年预算。一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早编、细编、实编年初预算,印发《关于编制坪山区2019年预算及2019-2021年中期财政规划的通知》,召开预算编制动员部署会、组织实操培训、严格数据审核,及时启动、扎实推进,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2019年预算编制工作。二是科学测算财力,充分做好财政规划,多次和税务、国土等部门沟通,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影响,合理预计2019年收入增长预期,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编制收入预算。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优先保障教育、医疗、交通、治水提质、环境提升等民生领域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支出需求,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编制支出预算。
(八)着力规范财政管理。一是加强财政业务培训。组织全区各部门开展政府会计准则培训、政府采购及投资项目建设模式规范暨审计新要求培训、政府采购暨内控制度建设培训以及各类财务操作务实培训等,提升全区财政业务素质。二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组织集中采购代理机构开展专项检查、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检查、社区工作站自有账户清理整顿工作,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抓好整改,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政管理。三是积极推进全区内控制度建设。根据全市内控制度建设进程,认真检查、指导、督促全区各单位,紧密结合各自工作职能涉及的业务类型、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相关表单,梳理汇总关键岗位、业务流程、主要内控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着力强化内部管控。
(十)持续优化集体资产监管。一是精心组织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将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作为党的十九大之后强化基层治理的第一个实际举措,科学制定方案,严密组织实施,坚持目标导向、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根治基层换届乱象,坚持基层导向、力求精准选人用人,以前所未有的准备工作、前所未有的政府主导力度、前所未有的严格资格审查,圆满完成全区全部186家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工作,探索出了一条股份合作公司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三资”监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股份合作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深入开展股份合作公司清产核资。持续更新完善“三资”信息,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开展股份合作公司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摸清股份合作公司“家底”。重点开展了股份合作公司集体合法土地资产清查与校核工作,以国土部门管理台账为基准,全面掌握股份合作公司合法土地资源情况。通过清产核资,组织问题梳理和整改提高,切实强化“三资”监管。三是完成银企互联专线建设。进一步完善“三资”信息查询平台建设,推动股份合作公司与银行进行银企对接,全区股份合作公司722个银行账户全部实现银企互联,实现了银行账户实时监管,有效解决了集体资产监管的“卡脖子”问题。
另外,我们还认真抓好了重大民生领域改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组织编制国有资产报告、财政资金审核安排、财政总决算及部门决算编审、会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集中核算,以及配合省、市、区各级审计等常规性工作,有序推动全区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二、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9年,我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在市财政委的科学指导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开源、强节流、优结构、推改革、抓监管、促治理,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深圳东部中心建设提速提效,为在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提供坚实的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开源,科学组织财税收入,积极推进债券发行
1.科学组织财税收入。一是依法组织财政收入。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收入计划安排46.50亿元,预计增长7%左右。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坚持依法执政、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收费公示制度。二是健全财税联席会议机制。财政联合税务、发改、经促、国土、城更、住建、市监等部门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共享涉税信息,加强土地出让、企业注册及迁入迁出信息共享,梳理研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时制定税收对策,加强税源管理。三是积极培育优质税源。重点培育成长性好、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进规模以上的企业和能尽快形成税收能力的企业。同时,在产业空间、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创造和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进一步改善税源结构,为我区创造更多新的税收增长点。
3.积极争取更多市级资源。争取更多市级教育、医疗、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平台、新兴研发机构等在坪山的布局,加快补齐坪山公共服务配套短板,为各类重大科技产业创新项目和优质的创新资源落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形成“西有南山、东有坪山”创新发展新格局;会同发改等部门积极争取市对我区的转移支付,争取产业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二)强节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控制支出过快膨胀
继续强化预算约束,转变理财用财理念,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紧编制年度预算,严控“三公”经费以及会议、差旅、培训等一般性经费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有计划、统筹性、系统性地安排资金。同时,充分考虑我区的财力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政策,控制支出过快膨胀,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确实把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用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