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坪山新区经济服务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坪山新区 发布时间:2014-03-19 00:00:00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建设“五大新城”的关键一年,也是经服人励精图治、真抓实干、高速运转、科学谋变的提升之年。一年来,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认真落实“改革创新年”“转型提质年”的“双年”部署,紧紧围绕经济抓服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转型倒逼压力,立足整体设计、强化系统推进、致力全面提升,集中精力、穷尽心力,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新区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谋划

  凡事预则立。我们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坚持既抓住传统产业,又着眼未来产业;既注重健全机制,又强化执行落实;既制定专项规划,又强调整体布局。

  这一年,我们注重优化工作计划体系和重点任务执行效率。坚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强调工作的项目化,每个项目都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我们在年初就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表,不定期听取和研判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并分阶段分层次有序调整工作重点,做到事事有谋划、项项有方案、件件有分工、人人有责任。一年来,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圆满完成了12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21项新区重点工作任务令(任务量在新区各局办中排名第一),32项专项督查事项,16项新区年度重大项目,31项“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产业项目,52项新区领导交办的重点项目,以及3项新区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10项局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和2项民生实事任务。

  这一年,我们注重完善业务运转体系和工作协同机制。坚持以统筹为核心,逐步梳理业务归属和工作责任,科学配置和规范职责权限,努力做到行使有规、落实有责、推进有力、监督有效。一年来,我们逐步构建了以“招商引资体系、产业转型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企业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为核心的重点业务体系,大力推进“大招商网、大转型网、大服务网、大安全网”等四大工作机制,搭建了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督办体系、执行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建立了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这一年,我们注重完善现代产业政策引导体系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针对新区发展实际,及时修订了产业转型“1+6”文件,研究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循环经济与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制定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累计发放扶持资金5000余万。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基地综合规划和生物基地综合规划并上报市政府;研究起草了坪山新区生命健康产业2014-2020规划、坪山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际创意谷概念规划、马峦山旅游线路规划、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方案等。同时,主动把握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趋势,开展了生命健康、机器人、商用密码、商用机场等产业研究。

  (二)实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按照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要求,注重把阶段性工作与长期性目标结合起来,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全体干部职工自加压力,发力竞进,咬定青山不放松,靠着一股不怕苦累、锲而不舍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结出了丰硕之果,开创了经济服务工作新局面:

  项目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三大国家级产业园区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生物产业基地共引进企业3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共引进企业约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出口加工区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9.56亿美元,同比增长38.14%。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13年主动引进约200个产业项目,其中重大用地产业项目23个,包括百泰珠宝、周大生珠宝、共进电子等总部企业,共出让用地3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总额77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065亿元。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一致药业、邦建、新产业、安特高科、迈乐、豪威、洪迪、赛诺菲巴斯德二期、沃尔核材三期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齐心文具、昂纳科技、洲明科技、豪恩声学、沃尔核材二期、震雄二期、国宝造币、沃科生物、金茂园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使用,沃尔核材、盛波光电、昂纳通信、安特高科、豪恩声学、齐心文具子公司、国人通信子公司等7家企业注册地迁移坪山;华谊兄弟影视文化城项目、苏宁云商等5个项目将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

  创新引领特征逐步显现。创新政策扶持体系不断丰富完善,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2000万增加到5600万,资助类别覆盖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等多个环节。与市科创委签订了委区合作共建协议。已建成或在建的国家、省、市科研平台22个,比2012年底增长了一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2家,比2012年增加24家,是新区成立初期的4倍;全年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04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21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11.64亿元,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9年不足30%上升到2013年的61%;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教授团队、马宁宁团队等海外高层次团队。

  产业转型基础更加坚实。传统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全年淘汰和转型438家落后产能企业,完成市里下达计划的101.8%,释放产业空间近60万平方米。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淘汰和转型落后产能企业1203家,转移企业30家。积极推进坪山河流域产业转型,明确了“立、拦、退、引、转”五字工作纲要,参与制定了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开发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研究拟定了坪山河流域总部走廊规划,积极推进流域范围内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出台了汤坑水落后产能淘汰方案。社区集体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江岭特色美食街、石井工业园区、创亿未来城等9个转型升级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六星国际汽车产业园、六星新天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新区产业空间对接系统,开展了金沙、龙田等社区厂房招商推介会,空置厂房和用房项目实现动态衔接。

  产业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新区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除4、10号楼外已经竣工,留学生创业园二期装修完毕,海科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园一期已建设完成,这些产业载体2014年可新增优质产业空间18万平方米。同时,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潮商总部基地顺利完成招拍挂,预计可提供24万平方米的高端产业空间,新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能力和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13年,新区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已成功引入包括世界500强—日本邻谦公司深圳公司在内的9个优质项目,留学生创业园引入壹生科、安之酶等14个优质项目,其中安之酶、博富隆等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企业服务平台日趋完善。不断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产业项目领导包干协调机制,重大企业领导包干服务机制,在建、筹建项目协调机制等。成功组织企业参加喀交会、东盟博览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国内重要展会,成功举办文博会分会场、坪山旅游文化节等重点活动,成功搭建总裁俱乐部等高端平台,并组织海关等政府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政策宣讲会十余次。同时,我们积极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智慧经服平台已正式运行,加贸平台软硬件建设已经完成,产业地图平台已通过验收,创新创业申报平台已建设完成,国有农业用地管理信息平台已启动建设,四号屠宰场监控平台进入招投标阶段,生物云服务平台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重点任务圆满完成。我们顶住压力,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基本农田改造、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考核、“双到”扶贫、四号屠宰场建设运营等市区交办的重点任务。为做好基本农田改造工作,我们先后组织召开基本农田协调会和现场会20余次,赴现场检查基本农田改造工作50余次,改造进度始终位列全市前列,并按期顺利完成6345亩基本农田改造任务,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表扬。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0216人(次),检查企业场所22430家(次),深入排查发现各类隐患33667处(已经整改23044处),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4285份,封停及责令整顿160家,在全市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考核中新区位列第一。为做好四号屠宰场建设运营工作,我们召开数十次协调会,抢进度、抢工期,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力量,推动屠宰场按期投入运营,并在无过渡期的条件下完成了日均3000头猪、100头牛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了节日期间全市肉品的供应,得到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还圆满完成对雷州市的”双到“扶贫工作,新区被评为全省“双到”工作优秀单位;完成了110KV鑫顺站出线管沟建设,盘活了1.5亿元固定资产。此外,我们还在新区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妥善解决了辅升厂断供事件、日资企业骚乱事件、中集环保投诉等突发情况,以及生物基地边界争议地处置、海科兴对外交通通道等问题。

  实践证明,实干是经服人一年来最生动的写照。我们正在用行动证明,经服人是一支关键时刻拿得出手、攻得上去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三)转变

  我们按照建设“阳光经服”的目标,秉承“融合、协同、提升”的理念,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团队建设,实现了“两新”(新氛围、新气象)、“三更加”(团队更加成熟、班子更加和谐、运转更加顺畅)。新区领导赞扬我局“三好”(业务好、服务好、队伍好)。这是对我局作风转变的最大褒奖。

  这一年,我们按照新区党工委的部署,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坚持立足实际、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同时,我们鼓励大家争当“业务专家“,开展业务专题研讨,组织科长进行专题讲座,并建设图书阅览室,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一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调研和政务工作。“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接待费用较2012年下降70%,公务用车运维支出下降10%。我们严明纪律,严格标准,抓细抓早抓严,建立作风督察小组,充分发挥勤政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让企业、让群众、让彼此都看到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认真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不断完善廉政风险点建设。

  这一年,我们注重服务效能提升。在全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勇当排头兵。通过“减、改、放”,原4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2项,下放了4项,其余的40项审批全部转为即来即办类行政服务事项,平均精简程度达45%,部分事项的精简程度达到83%。建立健全系列服务企业平台和机制,对企业反映问题积极反应,及时处理,全年未接到任何负面投诉。鼓励全体公职人员采用协同办公系统办公,以信息化助推效率,实现跨部门、跨模块协同办理和数据共享。

  这一年,我们狠抓团队作风建设,“融合、协同、提升”的理念已经内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我们推行每周一例会制度,围绕重点工作研究问题和措施;强化科长负责制,鼓励在科长层面解决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机制,采取“一人一记录本”的工作方法,一日一记工作绩效;不断创新激励手段,建立了“先进榜”和“曝光台”,对出色完成任务的科室、中心或个人,列入“先进榜”给予通报表扬,对办文拖延、任务拖后、排名落后的科室、中心,列入“曝光台”予以警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认真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深化改革、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深入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年、城市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以改革论英雄、以质量论高下、以作风论优劣”的“三论“理念,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全力抓好“稳增长、促转型、强招商”三项重点,为加快推进坪山新区从边缘城区向城市副中心的战略转变、努力打造深圳美丽东部新城作出贡献。

  为做好全年工作,我们应坚持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攻坚。要攻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之坚。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年,是产业项目建设落地的关键年,我局承担的任务更重,面临的挑战更大。今年我局承担着约12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外贸出口增长6%左右;加上一批筹建、在建项目亟待落地投产,“一极、两轴、三城、四区、五基地、多园”的产业总体布局亟待突破性进展,等等。这些都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找准定位、勇于争先,在整体工作中突出重点,实质性推进和完成一批项目。

  二是提速。要提产业发展和任务落实之速。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从某种角度来看,很大程度取决于我局的工作能效。当前,五大主导产业增长仍差强人意,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仍较为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仍是短板,未来产业发展仍停留在规划中;一大批重点工作任务令、白皮书任务、专项督查任务亟待我们去落实。推动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我们以战略性的眼光统筹谋划,更需要我们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提速提效。全体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标准制定年度目标任务,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滚动推进,狠抓落实。要强化监督考核,对工作滞后、质差效低的科室和个人严格问责。大家要以“跑起来干事”的工作状态,自加压力、发力竞进,全力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如期保质完成。

  三是增效。要增阶段性工作和团队建设之效。坚持结果导向,以实际成果作为评估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为此,每个科室、每位同志都要重点思考: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工作子目标,如何才能完成目标任务,如何能够取得突破性、创新性的成果,等等。只有大家都思考,都加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都注重系统谋划、整体协同、高效执行,才能做到每个阶段都有进步,都有阶段性成果。当然,工作实绩要靠强有力的团队给予保障,要更加注重团队的建设,更加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继续强化业务能力,将经服局打造成为真正的“专家团队”。

  围绕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年、城市质量提升年”,今年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改革论英雄,深入推进经济领域的改革,勇于交出经服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性部署,明确提出在“十项改革”上发力,勇于交出“坪山答卷”。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将“以改革论英雄”作为工作理念,通过改革破除障碍、优化流程、创新政策、释放活力,通过改革解决问题、提升质量、实现目标,在全力推进“十项改革”的基础上,着重推进经济领域的深度改革,为新区改革答卷添上精彩的一笔。

  1.围绕企业服务提质提效,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酝酿推进经济服务局的组织架构及服务职能的调整,筹建企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梳理涉及我局的行政审批和核准服务事项,将目前仍在后台办理的事项,如专项资金的受理、用地项目申请、产业核准事项等探索进驻大厅。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程序,制定后期监督管理的机制和流程,加强行政审批事项后期监督管理。

  2.及时调整项目空间对接策略,适应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全市土地改革“1+6”文件政策,通过选取、建设一批具有突出示范效应的试点,盘活存量集体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建立用地项目供需平台,对符合供地条件的项目,控制土地供应面积,增加土地供给频次,把用地规模、投资额度等指标相似或相近的项目进行捆绑,参与全市土地供需平台竞拍,提高项目拿地概率。建立载体产业项目供需平台,对租赁厂房的项目,通过刚建立的产业空间对接平台,为空置厂房找项目,为优质项目找空间,确保符合新区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都能在坪山落地。

  3.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经服试点改革。进一步完善现有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并将现有的智慧经服平台、产业地图、加贸平台、生物云服务平台、国有农业用地管理信息平台、产业空间对接平台等与新区的智慧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征信体系,提升企业信用,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4.继续健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探索推进科技财政扶持改革。建立健全导向明确、发放及时、效果明显的创新扶持资金体系,加紧推出生物、新能源、总部经济等相应的扶持政策。改革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鼓励以奖代补、以结果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办法,将专项资金向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绿色环保项目倾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为加强改革力量,我局将成立以满新程同志为组长、李泳同志为副组长的经济服务局改革小组,建立改革激励机制,营造浓郁的改革氛围,确保改革出实效。

  (二)坚持以质量论高下,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注重产业质量的提升,坚持市场化导向,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主动作为更好地结合起来,把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质量提升的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结构调整的力度与稳定增长的要求更好地结合起来,全力建设梯次分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着力提升园区建设质量,加快形成“一极、两轴、三城、四区、五基地、多园”的合理产业总体布局。

  一是高标要求,按照第四代产业园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潮商总部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家具总部基地、雕塑艺术创意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支撑新区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今年务必在国家、省、市级园区认定上取得新突破。

  二是抓住重点,协调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道路、绿化、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物医药基地展厅建设。积极争取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进入项目前期。加大力度协调深福宝公司,力争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在2015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启动区公共服务平台明确建设主体,争取到2015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出口加工区申报综合保税区,提出转型升级方案。积极推动雕塑艺术创意园的再造,组织好文博会分会场活动。

  三是着眼未来,加强研究和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园区)。开展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安防、军工等专项产业研究,及时把握国内外发展动态和优质企业信息。立足生命健康科学发展前沿,出台生命健康产业综合发展规划(2014-2020)。启动生命健康城、宇航器产业园、智慧芯产业园等园区规划建设。

  四是注重提升,抓住高铁经济机遇,深化沿线特色经济研究,大力推进新区旅游线路设计和生态休闲园区建设。抓紧出台坪山新区旅游总体规划。启动实施马峦山旅游线路规划。加快龙田、大工业区基本农田规划,着力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

  2.着力提升招商选资质量,加快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投产。

  一是强化目标。聚焦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强世界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的招商,建立目标企业名单,力争1家世界500强落地,出让10块以上产业用地,引进200个左右优质项目,年终投资推广考评进入全市前五位。

  二是突出重点。继续加强招商推介,充分利用券商等中介、中国并购年会等高端平台开展专项招商活动。推进全新招商画册、宣传片制作。加大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海科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招商力度。积极与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启动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招商。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加强产值10亿元以上项目的跟进;建立产业供需平台,对符合供地条件的项目,控制土地供应面积,增加土地供给频次。全面梳理厂房资源,定期开展招商活动;遴选体量在5万平方米以上空置或可供改造厂房,集中开展厂房招商活动。积极跟进天虹、龙湖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金茂园二期建设。

  三是加快筹建、在建项目推进步伐,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加快推进国电、苏宁云商、中传原创艺术城、卡曼国际旅游小镇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推动华谊兄弟文化城、海普瑞、德塔、华电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信立泰、一致药业、赛诺菲巴斯德(二期)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赛诺菲巴斯德等10家企业将注册地迁移至新区。

  3.着力提升产业转型质量。

  一是坚持“立、拦、退、引、转”五字工作纲要。进一步加强“1+6”文件的宣传解读力度,真正调动社区乃至居民小组的积极性,将产业转型资金向优质项目、落后社区倾斜。组织召开新区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大会。进一步严格产业核准,坚持下厂核验。进一步加强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争取完成淘汰清理和转型400家以上落后产能企业、来料加工企业。

  二是着力抓好社区集体经济项目转型。支持有条件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为周边的大企业、工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旧厂房改造升级。重点推进六星(龙田)国际汽车产业园和六星(沙坣)新天地商业广场项目进入实施。继续调动社区积极性,新增推进10个左右社区转型项目。

  三是将坪山流域转型升级工作作为今年产业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推进坪山河流域汤坑水片区的落后产能退出工作,积极推进中集公司转型工作,加快坪环国际汽车文化产业城项目、江岭比亚迪汽车城配套项目等社区转型项目。

  四是切实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项工作,形成梯度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落实和健全“个转企、小升规”后续扶持政策,引导中小微企业健全组织结构和改进管理;健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机制,积极协调落实技术改造扶持,引导规上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快股改上市,优先解决上市企业的用地用房。

  五是全力做好陆丰市的“双到”扶贫工作,争取年终考评达到优秀。认真梳理筛选扶贫输血项目,优先启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到陆丰市开拓市场。

  4.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质量。

  一是继续强化政策引导。重点加强以产品成果与市场实绩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扩大科技奖励资金辐射范围。

  二是鼓励辖区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打造自主创新平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多元资本参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加快国家商用密码检测中心深圳分中心、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引进和建设;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平台、工程中心,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5.着力提升企业服务质量。

  一是紧紧围绕“主动、热情、有效、高效、全面”的服务要求,继续完善和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干协调机制、重点企业领导包干服务机制等;及时收集研究影响企业在建筹建进度或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协调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高交会、文博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各类大型展会,广泛宣传辖区优质企业,提升新区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辖区企业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三是加强政企、银企、校企交流及合作平台建设,推动政、产、学、研、介的结合。继续做强做优总裁俱乐部,使之成为推动打造品质坪山的主力军。

  四是着力推进关区调整。协调推进迪高乐厂房改造事宜;加快关贸平台的调试应用,加强新平台的宣传推介,引导企业逐步变更主管海关。

  6.着力提升安全监管质量

  一是深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考评考核,将死亡指标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强化新区(各部门)、办事处、社区三级分级负责、层层管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管理格局。建立新区、办事处两个层面联合执法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各部门目前在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盲点、难点及扯皮的问题。着重加快“一平台一体系”建设,推进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属地和部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尽快建立企业安全信息数据库。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规范农资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加强农产品绿色标识推广。进一步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做好辖区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的动物防疫工作,完成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力度;做好新区红火蚁防控消杀工作,加强疫情及免疫监测。着力加强四号屠宰场驻场检疫工作,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加大监管力度,加快队伍的整合和培训。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加快出台坪山新区基本农田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基本农田监管体系。继续完成好新区农业土地重金属普查的阶段性工作。

  (三)坚持以作风论优劣,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按照统一部署,新区即将作为第二批单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将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作风论优劣,认真贯彻落实新区“教育到位、服务到位、整改到位”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服务型、智慧型、法治化经服局建设,为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好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实抓好每个环节,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亮点,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认真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每周至少安排半天时间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努力做到教育到位。二是深入基层。领导干部少坐在办公室,多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一线,鼓励到社区发现问题,到企业解决问题,努力做到服务到位。三是强化执行。加大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的落实力度,强化廉洁从政责任意识,狠破“歪风”、“邪风”,提高廉政宣传、权力监督和制度约束的有效性,努力做到整改到位。

  2.全面深入推进工作作风转变

  作风是形象,关系到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作风也是力量,关系到党员干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作风还是保障,关系到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效。作为基层职能部门,我们更需要在作风上做表率。一是以执行效能促转变。继承发扬原有好的工作模式和做法,继续推进工作例会制度,执行“一人一记录本”工作方法,加强工作作风督查管理,“先进榜”和“曝光台”向重点工作的执行效能倾斜。二是以制度刚性促转变。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公车使用,今年在“三公”经费执行上继续加大削减力度,并出台自行采购办法等。三是以统筹协同促转变。加强科室协同,强化科长负责制,鼓励在科长层面解决问题;明确主体责任负责制,牵头科室强化统筹落实责任、配合科室强化协同配合责任,形成良好的工作执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