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坪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坪山区 发布时间:2017-03-22 00:00:00

  2016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强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现对2016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2016年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1.深化医改工作迈出新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区、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等实施方案,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开展“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方式改革。二是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碧岭社康中心为试点的社康服务创新改革,已完成社康中心主任招聘。

  2.“三名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名医名科建设力度加大。柔性引进43个省市知名医学专家,医疗科研项目获市级以上立项共6项,尤其是妇幼保健院儿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填补了全区空白。二是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加快。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医项目和国医堂门诊部落户坪山,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主体工程已完工,室外工程建设至65%,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整体接收、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等项目有序推进。

  3.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健宁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项目完成立项,取得项目预选址方案,进行场地初步勘查;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正进行方案前期设计,原址扩建项目进行桩基施工;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项目进行设计招标;智慧医疗建设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启动二期前期工作;完成田头等5家社康中心标准化改造。

  4.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积极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新模式,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管理试点项目,累计服务1.65万人次,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7%。各类疫情防控有力,甲类传染病继续保持零发生,健全精神卫生综合防治工作制度,初步形成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康复服务模式。开展全省卫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未收到一起投诉,受到了国家、省、市卫计部门及领导的高度肯定。强化妇幼健康服务,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以及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等项目,促使1万名适龄妇女受益,辖区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实现全免费。

  5.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进新转型。计划生育服务初步实现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转型,在全市率先将23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全部转型为“社区家庭发展能力指导站”暨“家庭健康俱乐部”,常态化开展科学育儿、家庭保健、养老保健、家庭文化等四大项目活动近800场次,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全市、省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探索计生协会工作新模式,同心外国语学校被确定为全省 “青春健康项目点”,格兰达技术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计生协“生命之舞”项目试点。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是区卫生计生工作奋力开拓真正意义上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动卫生计生事业跨越式发展为重点,聚焦问题导向和民生需求,大力推进健康坪山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切实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补齐医疗资源短板。一是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医步伐,对接筹建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医项目,建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并开业;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开业试运营,新增床位600张;大力协调南方医科大学、省口腔医院加快推进深圳口腔医院项目落地;加快推进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项目整体接收。二是积极协调推动在建项目建设提速,重点抓好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及二期改造、第三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原址扩建等重大项目,完成智慧医疗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前期工作。三是着力提升社康中心服务能力,提高坪山区城市更新单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置标准,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改造和社康环境提升工程,完成4家社康中心改造,实现18家社康中心就医环境提升工程开工建设。

  第二,深化医疗卫生计生改革创新。一是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社康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启动区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方式改革,着力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推进碧岭社康中心创新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人员招聘、社保结算系统更新等工作,按照新模式开始运营。二是大力落实“三名工程”,全面推进名医、名科、名诊所建设,力争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2人、高层次医学团队2个、外聘医学专家40人。三是积极探索“群众点菜、专家指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家庭服务新模式,依托家庭发展能力指导和家庭健康俱乐部开展“坪山家庭服务篇—幸福启航”项目活动12场次,完成2个科学育儿指导站建设;创新完善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考核达标。

  第三,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一是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规范导医导诊和医患协调,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推动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战略,开展医疗质量专项行动,稳步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完善政府办社康中心药品配备和使用管理规范,保障一般常见病、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病人在社康的用药需求。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区属医院医护人员临床技能,拟举办区首届医师、护师临床技能大比武;按照市质量评价标准,邀请市级专家举办专题培训及讲座。

  第四,积极推进全民健康工作,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持续抓好妇女、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健康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健康管理试点、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户籍老年人免费体检等项目。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和食源性疾病监测,重点抓好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及综合管理。深入探索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经验,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努力提升执法效能,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