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工作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东进战略的关键之年,是新区迈入行政区建设的重要过渡年。2016年10月坪山区科技创新服务署(以下简称科创署)成立,承接原经济服务局承担的科技创新工作职能。2016年前三季度,坪山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及市级)共计117家,其中107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上半年,坪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共计537.0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37.8亿元,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62.9%,是坪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我们牢牢把握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统筹协调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搭平台、建载体、造氛围等三个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搭平台
一是建设完成坪山新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并试运行。平台主要服务于创新创业相关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实现统一受理申报材料,统一发布行业动态、统一收集统计数据。通过将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信息化、电子化,实现简化申报程序、缩短申报时间。目前,坪山新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正在进行上线前的安全测评。
二是坪山新区科技金融平台正式运行,并发放第一笔贷款。坪山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根据《坪山新区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科技金融服务类)》搭建,推出纳税贷、工资贷、成长贷、研发贷、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平台正式运行后,我们组织召开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了解科技金融政策及平台申报操作流程。目前,已有福凯半导体成功申请一年期500万元纳税贷。
三是与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深圳赛区自2016年1月正式启动,历时五个月。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生产服务、机器人和3D打印等四个领域逾500个海选创业项目参与评选。获得深圳赛区晋级的前十强项目直接推送参加全国总决赛。我们计划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上对本次参赛获奖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计划与飞马金控为代表的创投机构紧密合作,撬动社会资本,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推动项目孵化和成长。
四是与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主办艾卫德创新创业大赛。艾卫德创新创业大赛作为第八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选赛,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是生物与生命科技类的行业赛。大赛为生物与生命科技项目提供了成果转化窗口和产业化平台。后续我们将争取获奖项目和团队落户坪山,并提供相应配套和政策优惠。
五是成功召开第二届聚龙双创高峰论坛。论坛吸引了200余名国内外生物科技及生命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负责人参加。恰逢全国“双创周”暨第二届深圳国际创客周举办之际,作为双创周分会场,论坛展示了“中以创新中心”以及首届艾卫德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吸引了深圳本土以及以色列等全球生物医疗领域的创新项目汇聚坪山。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促进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内外生物医药优质项目落户坪山。
(二) 建载体
一是推进深城投·中城生命科学园建设。科学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预计2018年内完工。建成后,该园区将为数百家医疗器械企业提供载体空间。拟引进由深圳大学陈思平教授领衔的国家级实验室。2016年6月,科学园正式奠基。
二是推进生物孵化器等载体和平台建设。筹建中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预计中以科技创新中心及其基金、中以教育孵化器、清华XIN中心将于年底正式挂牌。引进华因康项目,配合其建设产业孵化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标准创新基地、基因测序产业联盟基地,预计将于年底前举办首场产业联盟峰会。
三是推进创客空间建设。2016年6月三和空间正式开园。该创客空间位于留创园二楼,面积约600平米,由深圳市三和空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有10家以上的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库,包括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目前已有超过10个项目进驻。IA众成空间也已于6月正式开业,该创客空间位于留创园三楼,面积约500平米,由深圳火眼智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目前有8个项目进驻。海科兴创客空间、医疗器械创客空间已完成建设,正准备开业。
四是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6月,深圳大学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正式签约坪山新区,将为新区生物产业提供重要支撑。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拟引入该校中医药研究院(深圳)、生命科学学院(深圳)进驻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
五是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广东省九星智能无人机院士工作站是新区企业九星智能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起峰教授及深圳市联懋塑胶有限公司联合建设,项目主要研究无人机的行业应用,搭建无人机实验平台、无人机机载视觉载荷系统、智能地面站图像处理系统三大系统,实现无人机边防、反恐、森林、矿产等特殊行业应用。目前该院士工作站已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推荐,待广东省科技厅审批。
六是推进新能源工程中心建设。深圳市本征方程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新区成立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打造集研发、生产、示范展示于一身的石墨烯复合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建立锂离子电池小批量生产装置和锂电池测试实验室。目前我们正在协调该工程中心场地、用电等工作。
(三)造氛围
一是举办创新创业政策宣讲会。为进一步加强政策辅导与宣传,帮助科技企业熟悉政策、用好政策,针对新区产业特点与需求,今年我们共举办了11场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会,针对性了解企业需求,联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等部门对市级、区级扶持政策进行解读。
二是举办生物医药行业系列讲座。为推动新区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发掘和凝聚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创业潜力,协助创新成果与产业资本高效对接,截至目前,我们开展了11场生物医药行业系列讲座。讲座邀请药监部门、生物医药协会等领域专家,针对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和经营难题进行针对性解答。
三是举办“院士论道 坪山智造”活动。2016年4月6日,我们特邀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赴新区进行“关注智能制造-热潮冷思考”主题的演讲。会议以党工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的形式举办。新区干部、企业代表共计近700人参会。李培根院士分享了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案例,就智能制造技术在各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切入点、应用模式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做了精彩演讲。
四是组织新区企业参加科技产业博览会。我们于5月19日-22日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主题,组织相关企业在科博会上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我区展位位于省区市科技创新与成果交易展区,新区新能源基地在会展现场吸引了很大关注。此次展会较好的促进了新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项目对接。
五是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开展。
2016年6月30日完成2015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资金支付,共计17家企业的32个申请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额1183.53万元。2016年10月30日完成2016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资金支付,共计27家企业的52个申请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额3751.3万元。
2016年度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受理情况:有134家企业申报了共计399个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项目,其中部门审核类项目257项、专家评审类项目142项,申报项目涉及22个资助类别。共计111家企业的285个项目通过局务会审议,通过金额共计5455.62万元。
2016年科学技术奖励受理情况:有11家企业申报了共计19个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于7月份组织了专家评审,9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通过的奖励金额共计110万元。
二、市、区两级各项重点工作及绩效考核事项完成情况
(一)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共1项)
“科技创新状况”指标
“科技创新状况”为年度考核指标,目前暂时没有公布排名情况。该指标考核设立2个分项指标:全区R&D占GDP比重和全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各占50%的权重。“ R&D占GDP比重”, 经与科创委、发展和财政局统计科沟通,核算的最终结果由国家统计局核准。每年4月初各区将各自负责的统计数据上报相关部委(市科技创新委、市统计局、市教育局)核准后,再统一汇总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核准后,再将数据分发给各相关省级部门,各省统计局于次年9月后下达各市统计局。由于我署无统计渠道,无法对此指标进行统计,需由发展和财政局统计科提供此数据。“全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数据涉及全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决算支出、预算执行额、预算额等内容,相关数据需由发展和财政局财政预算科提供。
(二)新区重点工作任务令(共2项)
1、年底前完成海科兴、巴斯巴、医疗器械创科空间建设。
落实情况:三和创客空间已于6月正式开业,该创客空间位于留创园二楼,面积约600平米,由深圳市三和空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有10家以上的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库,包括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目前有超过10个项目进驻。IA众成空间也已于6月正式开业,该创客空间位于留创园三楼,面积约500平米,由深圳火眼智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目前有8个项目进驻。海科兴创客空间、医疗器械创客空间已完成建设,正在准备开业。
2、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30家以上。
落实情况: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邀请省市科技主管部门进行宣讲答疑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新区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有经国家、省市各级主管部门认定的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30个,在建、拟建的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23个。同时,积极引进各类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已于2016年6月正式签约坪山新区。
三、2017年重点工作
(一)找差距补短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1、完善创新链。围绕产业链,找准创新链条缺失环节,系统谋划完善科技产业创新链,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试验检验、市场拓展等环节创新要素和人才团队引进力度,促进坪山高新区内创新要素快速集聚,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支撑。一是布局生物产业创新链,加强与华因康公司合作,大力引进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基因检测技术与产业联盟、生物技术国家标准基地、产业孵化器等;二是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链,借助坪山区比亚迪、沃特玛、巴斯巴等行业有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引进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工程中心、创客中心、孵化器等。
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大力引进专业的成果转化机构和创投机构,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引进科技成果评价、成果交易、股权交易、科技金融、法律服务等转化链中介机构,促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一是加强与联想集团合作,借助联想智谷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联想集团的创新资源优势,大力建设智能硬件产业成果转化平台;二是加快中以创新中心建设,与东方富海、清华XIN中心等机构合作设立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以色列前沿科技成果在坪山转化;三是深化与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合作,加快组建坪山区商用密码检测院有限公司,承接国家商用密码检测行业改革试点任务,建设商用密码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四是加强与深圳大学医学院合作,筹划建设深圳大学生化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室);继续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深圳)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落地事宜。
(二)订政策建载体,突出坪山特色形成产业优势。
1、构建坪山特色的政策服务体系。一是围绕坪山区的产业焦点,修订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在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形成政策局部优势,加速焦点行业的科技产业创新资源集聚。二是协同经济、人才、住宅、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研究提升企业竞争力、人才培育和引进、人才安居、入学就医等政策措施,搭建立体的企业、人才服务体系。三是定期对坪山区科技产业创新扶持政策进行评估,及时查漏补缺,提高政策的协同效率,发挥激励作用。
2、打造优质的创新载体。按照“多渠道建设、专业化运营”的思路,会同坪山区国有企业,力争在2017年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坪山区掌握的创新载体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一是发挥坪山区产业用地相对充裕的优势,引进天安数码城集团、联想集团、清华启迪等专业的创新载体建设运营机构与坪山区国有企业合作新建创新载体;二是会同城建部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导更新主体加大创新载体的建设比例;三是借助坪山区国有企业和社区股份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对社区旧厂房进行更新改造或综合整治,达到创新型载体的使用标准;四是由坪山区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方式,收购一批由社会主体掌握的创新载体。
(三)引项目聚人才,由点带面形成坪山高新区的建设氛围。
1、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企业)。加快培育本征方程、德方纳米、新产业生物工程等已落地坪山区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协同产业部门,加快落地联想智谷、沃特玛总部基地、华因康总部、明峰医疗等高新产业项目。
2、着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围绕坪山区现有产业布局,协同人才管理部门,积极引进莱恩精机、傲睿智存、明峰医疗、亿道数码、信宇人科技等高端人才团队进驻坪山,协助申报聚龙计划等专项扶持计划;协同教育管理部门,推动建设坪山大学城,依托深圳技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培育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3、继续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继续举办中以医疗及生命科学创新投资大会、聚龙双创高峰论坛等高端会议及论坛;举办第二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海外分站赛(部分)、第二届艾卫德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科技交流活动,提升坪山高新区的美誉度,把坪山区打造成创新创业的焦点和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