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坪山区科技创新服务署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科技创新服务署 发布时间:2019-03-01 09:13:00

  2018年,坪山区科技创新服务署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围绕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在高新区建设、布局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服务、优化创新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打造东部创新高地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具体如下:

  一、主要成效

  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025.45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4.6%;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70家(新增113家),增长43.97%;新认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79家;新增科技行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86人,其中,新增院士5人,增长83.3%;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47个,新增2个;孵化器、创客空间累计8个,其中,三和创客空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A级)众创空间;专利授权总量、申请总量分别增长43.9%和14.3%,全区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8.2%。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年来,我署着力开展“一新四创”工作,即规划建设坪山高新区、布局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服务、优化创新政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初具雏形。

  (一)着力规划建设坪山高新区,推动打造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一是高标准完成了《深圳高新区(坪山园区)综合发展规划》《深圳高新区(坪山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深圳高新区(坪山园区)空间规划》等编制工作,相关成果已纳入《深圳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7-2030)》。二是积极推进坪山高新区机制体制建设,协助市级主管部门推进深圳高新区扩区事宜,加强市区联动,强化委区共建,对接科技产业项目,促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着力布局创新平台,推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一是以坪山高新区为依托,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在坪山高新区布局坪山大学园,深圳技术大学已去“筹”转正,将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深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与香港大学探索共建临床试验中心,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化中心。二是大力引进与主导产业配套的公共技术平台,促进科研技术转移转化。北理工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华因康生命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深圳多肽靶向研究院、深圳市瑞普逊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院等落地坪山;中欧、中以创新中心等转移转化平台正式运作。

  (三)着力营造创新氛围,推动构建全面开放创新体系

  一是搭建国际化互动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优质团队及项目落户。圆满完成深创赛第二届国际赛、第三届坪山麒麟杯创新创业大赛、北航-北理工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总决赛、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坪山参展、2018年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第二届深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等国内外相关各类专业赛事、展会、论坛、学术会议等共计10多场活动,促进政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紧密结合。其中,2018年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国际赛,我区推荐的以色列CorNeat Vision项目摘得总决赛桂冠,并成功吸引6个项目落地坪山。二是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打造坪山“科普示范”样板。初步制定“坪山区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开设线上“坪山科普专栏”,举办“科普进社区”“科普进学校”等主题活动共计12场,不断丰富民众科普知识,提升全区科学素养。

  (四)着力强化创新服务,推动构建“四位一体”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人才服务。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走出去”招才引智,实施“以才引才”“以房引才”,全力引进和培育具有行业领先、重大原始创新能力、重大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端人才,同时组织开展高端人才座谈交流、学术研究、会议会务和人才餐叙等活动,发挥高端人才智库作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二是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驱动科技型企业发展。以政府投资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1亿元,设立远致富海、仙瞳医疗等4支科技产业基金,累计投资金额58396万元。同时联合浦发银行开设全市首个“科技资助补贴贷款”,为进入公示期的、即将获得政府政策扶持的初创企业提供等额贷款。三是强化高科技企业服务。实施国高企业培育计划,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申报协助、人员培育等服务,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攻关。2018年累计发放科技专项扶持资金2.74亿元,惠及250余家企业、516个项目,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占GDP比重达5%,10家以上企业获得国家、省、市专利或科学技术大奖,全区企业研发实力大幅增强。四是强化创新空间服务。推动坪山创新广场、中城生命科学园、正奇未来科技城等科技产业用房加快建设进度,目前12个科技创新项目已就入驻创新广场达成初步协议。

  (五)着力优化创新政策,推动构建高效政策供给体系

  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出台《坪山区新型研发机构遴选和资助办法》《坪山区加快推进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坪山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决策机制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深圳市坪山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办法的操作细则》及其配套文件,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二是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坪山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报系统,成立坪山区科技顾问委员会,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

  三、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署将按照深圳高新区“一园两核”的发展定位(一个高新区,南山和坪山两个核心园区),围绕完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东部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东部创新高地。

  2019年主要目标: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0%;新增8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万平米以上的创新空间;新增科技孵化器、创客空间3家以上;引育2-4个新型研发机构;引进3个院士团队、20个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重点工作如下:

  (一)聚焦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坪山高新区规划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一是继续协调市科创委理顺高新区市、区管理机制体制,推动市科创委和坪山区形成市区联动、合力推进、齐抓共管局面。二是积极借鉴雄安模式探索推进高新区土地整备工作。以高新南片区土地整备为突破口,探索实施政府主导、国企参与实施的土地多级联动开发模式,全力释放产业空间。

  (二)聚焦原始创新,前瞻布局重点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重点实验室

  一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加快推动超滑技术转化研究院、深圳硬蛋微电子研究院等项目落地。二是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北理工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项目完成详勘与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等前期工作;同步推进深圳市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圳奥谱太赫兹技术研究院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营。三是大力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推动区域企业与国内外大学开展基础研究调查,建立联合实验室;主动对接上级科技等部门,争取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

  (三)聚焦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创新关键核心技术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重点产业核心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企业科技机构主体作用,加强对国际先进技术的跟踪和辨识,狠抓技术创新,提升关键技术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区域大学机构、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释放创新动能,助力技术突破。

  (四)聚焦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功能,强化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入市场化运作,发布产业需求目录,撬动社会资本建立共性技术研发、测试、中试和应用功能型平台,建立产学研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二是正确实施政府引导,加快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技术转移机构,建成安全评价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

  (五)聚焦文化建构,营造国际化创新文化

  一是不断活跃创新氛围。举办高水平科技创新论坛、发展峰会、创新沙龙等多层次国际化创新创业活动,打造不落幕的创新展示城区,实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二是持续培育创新精神。开展学校、社区、产业园区三大区域联动的常态化科学普及、创客教育等活动,提升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质,建构“创客”文化,激发创新动力;三是逐步建立本地化国际语言服务体系。协调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加快推动交通标识、道路地标等公共设施双语化,协调宣传文体旅游等相关部门制作坪山多语种地图和多语种生活导图等,提升来区创业就业的国际友人城市认同感,建设国际社群。

  (六)聚焦金融支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一是实施科技金融结合,推动设立天使和创业引导基金,重点投资助推我区产业发展的项目。二是健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严格的遴选机制,逐步完善基金设立及项目投资的程序,确保引导基金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引导基金运作评估报告、考核机制,及时分析引导基金运作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