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委悉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和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健康坪山建设等各项工作。截至2018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6家,其中市属医院2家、区属医院3家、公共卫生机构2家、社康机构32家。全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为234.8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84万人次。
(一)抓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开业,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运营平稳。康宁医院坪山院区顺利试业。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院区扩建工程完工。区妇女儿童医院、疾控中心项目开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引资源,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医疗资源集聚。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共建陈星荣影像会诊中心深圳分中心。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研究所王拥军名医团队。全年引进医疗卫生技术人才101名。二是医教研体系完善。区人民医院与港大深圳医院合作共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与湖北医药学院合作共建临床学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挂牌福建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三是学科实力增强。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新增1个省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区人民医院急性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顺利通过市级评审,荣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三)推改革,基层服务能力强化。一是社康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碧岭社康改革试点,全区6家区域社康机构、32家社康机构实现布局优化、资源整合、分级管理。全区社康总诊疗量103.85万人次,同比增长30.25%。二是社会办医取得实效。全区现有社会办社康6家,占全区社康机构总量的19%。三是中医药服务呈现亮点。成立坪山区基层中医药及“治未病”工作指导中心。设在养老院内的社区健康服务站颐康院社康站揭牌。成功举办以“弘扬国粹,传承中医”为主题的坪山首届中医药文化节。
(四)保基本,业务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保障力度不断强化。进一步明确用于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以事定费范畴及工作量核算标准。坚持家庭医生服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考核标准,规范实施家庭医生服务。二是重点人群服务提质。运用“互联网+医疗”技术为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健康促进计划。全区共组建8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8.5万余人,重点人群签约率76.35%。三是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完成区妇幼保健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全年开展产后抑郁筛查与干预5549人次、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及妇女病查治4004例。四是健康坪山共建共享。完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促进活动,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19.5%。五是行业监管全面强化。搭建坪山智慧卫监“1+3”框架体系,通过智慧卫监指挥中心开展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医疗废物全程追踪、医疗卫生智能监管。深入开展医疗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5次,取缔“黑诊所”4间,集中销毁违法违规药品器械共100余箱。协助公安部门打掉“医托”恶势力团伙1个,抓获嫌疑人15人。扎实开展疫苗监管专项工作,培训考核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五)强党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一是思想建设摆在首位。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系统累计七万人次参加两学一做“每日一学”“每周一问”“每月一论”活动。二是基层组织根基夯实。开展党(团)员进家庭、医务工作者志愿服务特色党建活动。开展对口支援医院进修人员临床带教,助力饶平县中医院、河源市中医院晋升二甲医院。三是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全年共开展6次医院党建工作调研督导,5次工作作风纪律巡查。切实完成区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涉及各类问题整改。开展收受医药回扣自查自纠专项行动,排查全系统廉政风险点并持续加强防控。
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局将围绕“全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维、实干作风,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卫生健康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显特色”的工作思路,优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体制机制,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打造东部特色医疗高地,增强坪山居民对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
(一)聚焦重点,快速补齐医疗基础设施和人才短板。立足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坚持一手抓医疗项目建设,一手抓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双向补齐资源供给和人才缺乏的突出短板。一方面完善项目建设机制。建立项目建设工作责任专班,编制项目进度时序表,倒排工期,提前介入信息化建设、医疗设备采购等准备工作,确保区妇幼保健院新住院大楼今年投入使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试业。市区联动协助萨米医疗中心建设综合性三甲医院,打通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周边道路。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强“聚龙名医”认定及综合保障工作力度,建立有吸引力的医疗人才薪酬待遇体系。完善柔性引才具体操作流程,创造条件引进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联合设立名医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拓展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渠道。
(二)深化改革,做实做细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重心下沉、资源下沉,优化分级诊疗体系,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整合提升。今年上半年启动集团实质运营,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医教研合作,为集团医疗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打好基础。进一步夯实基础。继续深化碧岭社康试点改革,加大力度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全年新办5家社康中心,完成3个社康中心标准化改造。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织牢扎紧基层健康服务网。进一步做好服务。优化医院与社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衔接机制,推广“互联网+家庭医生”模式开展精准服务,整体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做实做细家庭医生服务。
(三)内外融合,集聚资源打造特色医疗高地。促使区域产业、医学资源深度融合,增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统合力量打造医疗高地。一是强化医教研合作。积极与一流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沟通合作共建模式,力争将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高水平附属医院。深化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在已有平台载体的基础上拓展合作领域。二是加强医产互动。充分发挥辖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优势,将我区生物产业的优势转化为健康服务的实力。三是做优特色医疗。重点做大做强中医康复理疗、远程影像诊断等业务,发挥萨米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在神经外科、口腔科方面的专科优势,打造具有坪山特色的医疗品牌。
(四)转型发展,实现健康坪山共建共享。认真谋划新增职责承接后的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为居民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坪山建设新格局。一是拓展公卫服务。在全面落实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上,新增2项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打造健康社区。选取条件成熟的社区,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中医药、心理咨询、康养结合”等资源整合打包融入社区治理体系,探索形成社区健康服务管理新模式。三是落实全民普惠。继续实施两癌筛查、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等惠民服务。联合教育机构实施儿童青少年视力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等项目。以社康为载体推动医养结合,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
(五)统筹资源,打造中医药特色示范区。依托辖区中医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一院两堂”品牌效应,突出民生导向,立足产业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集群发展。一是继续深化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一流中医药学科和国家级专家资源汇聚的优势,深化双方协同创新发展。二是着力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优势,加强与戴克戎院士、王拥军教授团队的深入合作,积极培育和建设国家级、省级中医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高水平运营坪山国医堂,年内创建成为“深圳市名中医诊疗中心”。三是充分挖掘中药行业潜力。支持和顺堂做强做大,为坪山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六)纵深推进,全面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基层党建责任落到实处。全面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坚持每月专题研究党建工作,落实述职评议考核,增强党组织书记党建主责主业意识。二是强化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2个党支部特色示范点,助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提升。三是强化教育管理,推动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分别开展2期党建和纪律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纪律作风巡查专项行动,营造卫计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四是强化改革创新,推动党建引领发展取得新突破。以深化医院党建调研增强基层党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擦亮卫计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双融双促、双建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