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坪山区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区工作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六水共治”理念扎实走好新时代水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保障水安全及稳定。一是组织运维单位清疏雨水管渠,清掏雨水口,深入整治问题窨井盖,全力打通城市排水经脉。清理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四乱”问题,拆除涉河施工阻洪点,切实强化河道行洪能力。二是依托“区-街-社”三级防汛响应联动和“336”处置响应机制,及时解决街道(社区)涉水问题,经受住“9.7”极端特大暴雨和多次台风天气考验。三是深化地面坍塌防治工作,积极排查处置隐患,地面坍塌事故发生量显著下降。四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实施“监测预警-联动溯源-高压执法-系统整改”的水质保障机制,全区33条河流、36个断面水质全面达优,坪山河干流水质连续五年达地表水Ⅲ类以上,优良河长占比达91.1%。“坪山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做法入选第九届绿色发展论坛“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
(二)狠抓水务领域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零直排小区创建工作,新建及修复污水管网,逐步完善辖区排水管网体系。二是区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建设和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我区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区)。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配套集中废水处理厂及干管工程BIM综合应用荣获2023年第三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一等奖等4项国家和省级BIM应用奖项。大山陂水库环湖绿道示范段建设工程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奖)金奖。
(三)助力辖区重大产业发展。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配套集中废水处理厂建成并开展清水联调联试,中芯国际集成电路项目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安装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基地污水资源化示范项目建设,逐步匹配重大产业项目废水处理需求。
(四)深化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坪山区智慧水务系统上线运行,推动河网库一体化管养。创新编制《人工湿地运行与维护标准》,填补国内湿地专项运维标准的空白。由我局两名执法人员参与组成的深圳市代表队荣获广东省首届水政执法技能比武竞赛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五)始终牢记水务为民使命。一是厚植人民情怀,积极办理供排水、工程施工、河道养护等水务领域信访和民生诉求案件。二是细化审批便民服务,方便提供各类业务咨询,积极办理行政审批(含备案)业务。三是加快碧道和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山林静谧、溪涧草长、湖波涟漪”的头陂水库自然郊野碧道,增设和改造提升横塘、石溪河等处便民设施,打造南布水质净化站水环境综合治理党建教育基地,发布坪山区水文化游览路线地图,吸引众多市民沿河打卡。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区水务局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优环境、助产业、惠民生”的总体目标,高标准推进2024年水务领域各项工作。
(一)稳步提升全区供水保障能力。推动成立坪山水务集团,整合区域供水资源,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供水厂改扩建工程,提升产水能力和深度处理工艺,从源头上加强供水质量保障。加快完成优质饮用水及二次供水改造验收工作,推进市政管网、公共服务单位、工商业建筑等供水设施改造前期工作。
(二)全力推进坪山韧性城区建设。大力推进坪山河燕子湖蓄滞洪区建设,完成洋母帐等积滞水内涝点整治,加快完成区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发挥坪山河道、水库、管渠综合作用,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结合市政路建设及管网修复完善工程,提升社区排涝能力,推动海绵城市和节水典范城市建设,加强地面坍塌日常防治,着力构建韧性城区。
(三)持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围绕“双转变、双提升”目标要求,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力推进辖区管网体系修复完善和污水系统联网成片。探索以“按效付费”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加快推进排水管网运营维护、绩效考核、服务付费等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排水管理效能。
(四)聚力促进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中芯国际集成电路项目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安装工程建设,积极协调跟进集成电路基地污水资源化示范项目建设,开展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配套集中废水处理厂运营,满足重大产业项目废水处理需求,为培育发展壮大“6+3”产业集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水务力量。
(五)谋划推动水文化水经济建设。借鉴北京北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整体策略,利用现有水务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等资源,系统谋划坪山水环境提升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推动坪山区河道附属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大山陂-矿山水库水利风景区和水情教育基地,串联周边文娱设施,形成独具坪山特色的水文化公共资源研学、游览路线,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亲水需求。
(六)优化水务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放管服”水务审批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坪山区智慧水务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河道、水库、沟渠、管网等专业化智慧化管养,提升精细化管理和高品质服务水平。综合运用约谈、处罚、警示、信用公示等手段,保持水政执法高压态势,营造和强化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