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悉心指导下,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工作任务中心,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打造与“创新坪山、未来之城”相匹配的城区环境品质,全区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城区精细管理,市容市貌保持干净有序
1.上下合力理顺机制。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区主要领导每季度专题研究市容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区分管领导每月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约谈履职不力的街道、社区及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判推进工作。二是深化“行走坪山”机制。各部门、街道领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四不两直”行走检查,有效解决环境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班子成员落实“全年无休周末督导”制度,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现场调研、督导提升,我区环卫指数排名稳步提升。
2.探索片区治理新模式。以坪山街道浪尾村、龙田街道第三工业区等7个片区为试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4大类市容环境突出问题,采取“宣、管、罚、拆、建”5大手段,创新探索“重点片区+标准化”基层治理模式,片区环境品质和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市率先开展沿街门店划线和疏导点设置工作,龙田街道竹坑社区第三工业区点位的公共文明指数由C类转变为A类,该模式获得市局、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
3.强化环卫职责监管。将样本框责任人由社区第一书记(街道领导)延伸至居民小组组长,赋予居民小组对环卫企业的考核监督权,并开展12期社区市容环境指数测评,对环卫指数各类场所连续2个月以上为C类样本框的责任人进行通报。同时,落实“严管重罚”工作要求,每月通报人车设备配置检查、夜间突击检查、现场作业检查等系列监管检查行动发现问题。
4.统筹开展环卫招标。统筹各街道开展新一轮环卫招标工作,通过“一降二统三增四规范”(降低人均作业面积;整合环卫标段,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一管理清运项目,由各街道统一管理清扫保洁项目;增加道路清扫冲洗频次、增加环卫服务总投入、增加特种作业车辆;规范作业标准,规范定标规则、规范招标需求指引文件、规范履约考核标准)等措施,全区环卫投入较2019年大幅增长。
5.加强市容巡查监管。将市容环境品质提升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一体推进,聚焦市容环境薄弱环节,印发城管系统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强化城管系统212个点位巡查督导;充分发挥“城市管家”力量,以区“一网统管”系统为平台,对全区城管领域的垃圾分类、环卫保洁、绿化路灯、市容巡查、“六乱一超”巡查等业务进行综合监管,形成“分拨、整改、反馈、审核、办结”处理闭环。
6.全面补齐设施短板。统筹推进瑞景公园等6座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建设(其中5座为新建楼盘项目配建),并推进垃圾转运站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建设,实现垃圾转运站智能监管;新建坪山儿童公园公厕、大山陂水沿线公厕等8座公厕,升级改造田头党群服务中心公厕、碧岭社康中心公厕等短板公厕23座,推进2座精品公厕、9座装配式公厕前期工作,开展42期“周三查厕所”专项行动,公厕环卫指数2022年全市第一。
(二)项目建设择优创优,城区环境品质不断跃升
1.优化“三型公园”建设管理。高标准建成全市首个区级专类儿童公园——坪山儿童公园,以自然生态、因地制宜、野趣探索、功能复合等特点,成为坪山新晋网红打卡地;建成汤坑水公园,将1200米长河道两岸打造成集生活休闲、赏景休憩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城市滨水空间;推进聚龙山生态公园慢跑道改造工程(一期)示范段建设,构建国内领先的公园智慧运动健身系统。在区属市政公园设置书吧3处、母婴室26所及配备自动售卖机38台,不断提升公园便民服务功能。
2.深化道路绿化景观提升。以经济美观、生机盎然为理念,推进坪山大道南段、横坪公路、碧岭隧道口、地铁14号线及16号线站点、云巴1号线一期周边区域等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其中,以漫步寻花、畅想生活、体验科技、感受创意为设计理念,将横坪公路打造为坪山门户特色景观道路。
3.充分挖掘坪山生态本底。大力推进坪山全域自然博物,完成坪盐赏梅步道、儿童稚趣步道等7条研习径建设,累计建成研习径15条;充分发挥已建成的3个自然教育中心阵地作用,开展自然科普特色公众教育活动65场,受惠近万人次;完成我区82.2公里远足径郊野径建设,包括8公里精品线建设,打造内部联动坪山全域自然研习步道、马峦山手作步道等小环线,外部西接龙岗,南接盐田,东接大鹏新区及惠州市的大环线,实现小环线、大环线环环相扣的远足径郊野径线路体系。
4.强化树木绿地保护管理。印发《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绿地和树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或文件,推动园林绿化工程全过程监管,坚持“全程参与、贴身服务、规范审批、服务建设”原则,持续提升绿化行政审批效能,全年完成绿化行政审批189宗。
5.持续改善城区照明环境。深入开展“点亮街头巷尾”“校园周边照明设施提升”“路灯设施安全隐患”等专项行动,更换陈旧灯具260套,提升陈旧灯杆738柱,新建改造路灯227柱,路灯亮灯率达99%,一批影响居民夜间出行的城市照明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破解垃圾治理难题,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精准精细
1.完善分类设施“硬核化”。全区674处住宅区集中分类投放点全部配置密闭化标准桶,在12类场所科学合理布置分类设施,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推进“可回收物”两网融合,建成1座区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全区32台分类收运车辆,均已配置GPS定位,并已按要求接入市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溯源收运,推进高效化、规范化收运。
2.做强分类志愿“大文章”。全区12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覆盖开展蒲公英校园创建,并常态化开展志愿督导、手工环保课、牛奶盒回收等系列特色垃圾分类校园教育。特别是面向全区在园幼儿开展首届“垃圾分类,环‘宝’同行 ”垃圾分类主题月活动,“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志愿督导逐月提升,统筹街道、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700余场,垃圾分类志愿督导位列预约平台“热门榜单”前五;同时,创新推出“美丽家园小主人”寒暑假实践活动,共收到1038份“小主人”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提案书,让垃圾分类理念真正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3.提升坪山垃圾分类“软实力”。充分发挥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阵地教育作用,全年接待市民1.9万余人次,该馆获评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深圳市首批“少先队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外实践基地”、坪山区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点”。同时,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制作“共建花园生态堆肥”“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11.8减量日换享市集”“武侠刺客”等系列短视频;持续创作具有坪山特色的垃圾分类主题歌曲,推出原创歌曲《爱的保护色》《蓝桶桶 绿桶桶》,并自编垃圾分类顺口溜,唱响坪山垃圾分类好声音。
4.树立坪山垃圾分类“好榜样”。在市局组织的“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中,经过层层选拔,我区金龟社区、和平社区、沙壆社区从全市234个社区中脱颖而出获评“百优社区”、金龟社区书记李华强获评“百分书记”;在“芬享嘉年华”活动中,我区蒲公英志愿教师钟焕斌获评市级“优秀蒲公英教师”、坪山实验学校获评市级“优秀蒲公英校园”;在全市遴选的“蒲公英之星”评选活动中,我区蒲公英志愿讲师何国财经过“材料审核和路演大比拼”环节,以全市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评“蒲公英之星”志愿者称号,13名学生获评“蒲公英之星”青少年志愿者称号,其中金奖3名、银奖3名、铜奖7名,包揽该奖项近四成名额。
(四)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城管行政效能全面增强
1.执法机制更完善。协同区委依法治区办制定全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会商、协调联动、线索移送、指导培训等4项制度,解决部门与街道协调联动和指导培训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全面推动各下放事项主管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全力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同时,从法治角度、全国视野撰写了《探析超门线经营善治之路—以环卫指数测评与文明城市创建考核标准冲突为视角》课题材料,被市委依法治市办纳入《2022年度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深调研计划》,将占道经营划线管理提升到全市法治建设高度。
2.业务指导更具体。为进一步推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落实增效,解决街道反映的“放得下、接不住”或“放得快、接得慢”的情况,研究编写了全市首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汇编与城管领域执法指南》,系统梳理了街道综合执法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度文件,逐一明确了城管领域执法事项的违法行为、适用依据、处罚依据、裁量标准,提供了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和常用文书书写示例,是街道日常执法的“工具书”,获得市局、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3.执法更精准有效。重点对环境卫生、泥头车路面污染、垃圾分类等7大领域开展精准执法,并从源头数据分析到终端执法倒查各环节各方责任落实情况,对反复发生问题一查到底,严管严罚。今年以来,区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立案查处各类综合执法案件1485宗,罚款548.7万元,案件量排名全市第7名,2022年我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考评排名全市第一,案卷评查满分数量和比例均为全市第一。
4.普法宣传更接地气。充分发挥养犬教育科普基地、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法治公园宣教阵地作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普法小剧场、普法知识竞赛、法治讲堂等形式,开展了宪法、民法典、文明养犬、户外广告管理、绿地树木保护等一系列特色普法宣传活动,让群众近距离了解城管、支持城管工作,同时提升市民群众对法治文化、法律法规、文明创建的认知水平,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绿美公园城市”和“文明洁净城市”,以改革创新为抓手,聚焦“公园城市建设”和“市容环境综合指数”两大重点,大力推进局年度“争先创优”八大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坪山城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一流项目助推未来之城换新颜。一是纵深推进地铁14号线、16号线站点、云巴1号线一期周边区域景观提升,全面提升坪山城市面貌。二是强化绿化占用、树木迁移及砍伐全过程审批监管,强化城市树木保护,夯实城市绿色本底;完善坪山区绿地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区绿地数据“一张图”管理。三是推进坪山区公园城市建设规划落地见效,积极推进瑞景公园、坑梓公园、尖峰岭郊野公园、燕子岭公园群等项目建设。四是持续推进复合型、生活型、生态型“三型公园”建设,不断完善公园服务设施,大力开展促进公园消费活动,助力经济恢复与韧性增长。五是推动南坪快速、绿梓大道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落地实施,突出抓好重点节点氛围营造,不断提升“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城市品位和形象。
(二)以绣花功夫助推市容环境品质提档升级。一是全面推广“重点片区+标准化”治理模式,结合商业街划线经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兼容性更高的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品质,打造市容环境治理新标杆。二是大力推进环卫设施升级改造,快速推进勾臂车LNG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推动环卫作业提档升级,增加经费投入力度,提升保洁频次,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区环卫水平;三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新建公厕11座,继续推进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建设。四是依托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坊,引入新锐设计师或团队,开展城市公园“共建共治共享”主题活动,深化共建花园及自然教育中心建设管理,营造全民共建城市良好氛围。
(三)以改革创新助推城市管理工作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推动城中村物业化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成效。二是纵深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五化”建设和包容柔性执法,强化综合执法继续教育培训指导,常态化开展城管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健全考核及约谈机制,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城管普法宣传,不断提升城管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以党建引领助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一是创新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百分百活动,深入推进深业御园“五位一体”物业小区基层治理模式,持续开展蒲公英讲师进校园、进课堂宣传活动,力争2023年底前实现(幼儿园、小学)蒲公英校园创建覆盖率100%,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二是出台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一体化建设指导文件,完善垃圾中转站、回收网点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继续擦亮星级住宅区垃圾分类品牌,打造一批示范典型新标杆;大力推进厨余垃圾处理,推进垃圾分类全量处理,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4%。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准执法,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参与率持续上升。
(五)以科技赋能助推城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推动建成坪山区垃圾转运站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对转运站全面智能监管;二是推进区级物联感知系统建设,发挥智慧化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探索搭建智慧城管执法指挥平台,综合运用可视化智能终端、即时音视频通讯、云计算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综合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