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法治建设总要求,推动法治坪山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党建引领树新风
一是严格标准落实“第一议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第一议题”119次,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做、往心里走、往实里抓。
二是严肃态度推进党建引领。组织集中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邀请市委党校教授现场作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座。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表,召开3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印发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方案,召开述责述廉会、党员大会、支委会等各类党内政治生活会66次、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5次、发展党员1名。
三是严谨作风打造机关文化。打造党建书吧、红色法治文化墙,开展“五四”青年节学习座谈会,举行“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趣味运动会。开展新进人员培训3次,举办青年干部研修班4期,促进新进人员快速融入机关工作。
(二)坚持不懈抓改革
一是高标准制定法治建设规划及方案。制发《深圳市坪山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法治坪山建设规划(2021—2025年)》《深圳市坪山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圳市坪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二是深化政府法律顾问统筹机制改革。政府法律顾问统筹机制改革获市委依法治市办和区政府主要领导肯定,纳入2022年全区重点工作。
三是高水平推进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印发《坪山区司法局推动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完善跨市区、跨部门互联互通的社区矫正指挥系统。
四是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坪山区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入选工商联与司法行政机关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2021-2022),成为深圳市唯一入选全国“两个机制”的典型事例。
(三)服务中心“大法务”
一是对照上级安排调整完善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各协调小组组织架构。印发《2022年坪山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及其分工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安排。
二是严格质量收集立法建议。召开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计划项目意见征集座谈会,收集具有坪山特色的27条立法建议和3条立法需求。
三是全力支援常态化疫情防控。长期抽调6名党员干部参加区疫情防控隔离工作专班、2名干部参加区社区小区组,累计动员党员干部参加防疫264人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四是承办区主要领导交办事项14项,出具法律意见329份,备案政府合同100份。印发并依程序动态调整《坪山区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坪山区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事项目录》。协调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6项、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事项2项。我局牵头制定的《深圳市坪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纳入区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
(四)多方合力“大普法”
一是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协调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工作,组织全区各执法单位20余名领导干部到区法院旁听法庭庭审。将2022年度学法考试参加人员范围由处级(含处级)以下公务员延伸至各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政府法律顾问、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全覆盖。
二是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田头、老坑、沙坣社区获评2022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实现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6个街道全覆盖。坪山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区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已正式启用。23个社区均配备了4名“法律明白人”,实现“法律明白人”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强化普法统筹职能。印发《深圳市坪山区2022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明确56个普法成员单位400余项普法任务。组织开展2022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禁止高空抛物 共建安全家园”等专项主题宣传活动,联合区教育局及区检察院开展六一普法讲座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实效性。
(五)定分止争“大调解”
一是发布《坪山区个人调解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为6个新设立的个人调解工作室授牌,打造个人调解品牌。印发《坪山区人民调解卷宗文书规范化工作指引》,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发展。
二是深化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枫桥经验”。推动坪山区商事调解院成立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纠纷调解中心、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打造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平台,成立坪山区邻里家事调解中心。受理调解案件2521宗,调解成功2486宗,调解成功率98.6%。
三是强化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组建坪山区志愿调解队伍,印发《深圳市坪山区人民调解义工服务队章程》。推荐4个调解组织评选市级优秀人民调解组织,8名个人评选市级优秀人民调解员,2名个人参加市级“我的调解故事”演讲比赛,开展坪山区2022年优秀调解案例评选活动。组织3期《坪山调解大讲堂》,《巧用焦点解决模式调解家暴纠纷》案例在《中国社会工作》杂志期刊发表。
(六)人民至上“大服务”
一是积极引进法律服务机构和法治人才。全面宣传《深圳市坪山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措施》,吸引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卓建律师事务所在坪山设立分所。截至2022年底,坪山区登记在册的律师事务所共18家,执业律师107名,同比增长5.9%和27.4%。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立深圳市坪山区司法行政辅助人才培养实训实践基地。
二是深化社区法律顾问服务。2022年,社区法律顾问共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4146次,其中法律咨询2695件、纠纷调解542件、合同审查658件、法治宣传246场,走访5次。
三是法律援助持续增强。实现法律援助刑事案件通过法律援助协同业务系统流转全覆盖,并完成系统2.0版本升级,已通过协同系统接收、办理区法院通知案件170宗、区检察院通知案件20宗、坪山公安分局通知案件48宗,与区检察院沟通、处理的认罪认罚案件616宗。
四是公证创新服务质效显著。坪山公证处大鹏办证点正式启用。完成深圳首例“公证提存+免赎楼带押过户”二手房交易服务,共办理公证业务10898件。
(七)统一规范“大执法”
一是进一步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召开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暨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专项督查会议,印发《深圳市坪山区加快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工作方案》等6项制度。
二是开展了4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共计评查1302宗执法案卷,制作通报3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印发《坪山区行政处罚通用程序指引》,编写并发布《坪山区行政执法典型案例》2期。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印发《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检察院 深圳市坪山区司法局关于加强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
三是开展行政处罚执行情况专项法治督察。成立行政处罚执行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八)公平正义“大司法”
一是持续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开庭审理26宗,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19宗(含行政机关首长出庭14宗)。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44宗,已办结33宗。
二是推进府院合作。与盐田区人民法院签署《关于构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备忘录》,在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行政争议先行处理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实质化解。
三是创新打造“心矫治”品牌。引入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全面推行心理测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相衔接的心理矫治模式。2022年,共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13余场,集中教育近1290人次。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在法治建设上,依法治区统筹协调能力还未完全显现,与各单位、街道、社区还未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在法律资源上,律师行业发展仍相对落后。与坪山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不适应。
三是在专业能力上,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全区重大项目、重大产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四是在服务质量和宣传效果上,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基础薄弱。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狠抓法治坪山建设重点——健全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机制,提升法治创建工作水平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党建与业务、意识形态、统战、保密、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等各项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做到计划明确、落实有序、抓手有力。完善全面依法治区和依法治街体制机制,细化法治坪山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工作任务安排,更好发挥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牵头抓总作用。
二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各街道办事处与业务主管部门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事前全方位监督管理、事中全流程规范执法、事后全链条信息共享;围绕重点行业、涉企行政检查等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创新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行业的包容审慎监管,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三是完善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机制。加强行政复议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发挥行政复议监督部门正确履职,化解行政争议。强化行政复议吸纳和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将行政复议打造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减少行政诉讼。
(二)破解法治政府建设难点——推行法律专务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深化政府法律顾问统筹机制改革。推行法律专务制度,制定法律专务聘用及薪酬评定暂行办法,发挥各单位法律顾问在规范性文件审核、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强化法律研究。聚焦城市更新、历史遗留问题、涉及民生发展等掣肘问题,提出更多法律有依据、举措可落实、问题能解决、群众会满意的解决方案,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是建设法治工作人才队伍。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引进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2家,实现职业律师总量增长20.0%以上,实现律师律所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化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加快培养司法行政辅助人才,加快形成人才引育留用新格局。
(三)疏通公共法律服务堵点——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是深化“大调解”工作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吸引执业律师、志愿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积极推进律师专业调解室,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品牌。
二是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解平台。推动商会调解培优培育,支持坪山区商事调解院探索商事调解体系化建设;深化与区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打通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圈“最后一公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法治营商“新品牌”。
三是完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规范考核机制,发挥社区法律顾问在推动居民自治、矛盾排查、纠纷化解和普法宣传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四是完善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开展合规文化宣传,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打造合规建设品牌。
(四)紧扣普法宣传教育焦点——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一是支持街道培育全国民主法治示范项目,积极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二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八五”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开展普法活动,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贴近生活、内容新颖、浸入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打造“法治坪山”普法品牌。
三是构建“需求-研判-反馈-供给”普法服务新模式,推广“执法直播式”普法,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国家机关普法履职评议活动制度设计,实现国家机关履职评议全覆盖。
(五)打造特色工作亮点——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提升司法行政智慧化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健全社区矫正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依托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为社区矫正对象制定普适与精准并举的心理矫治措施,全力打造“心矫治”品牌。
二是加快建设运行坪山区智慧调解系统。突出工作流程化、服务智能化、操作便利化,为辖区居民提供线上法律咨询、调解等功能,节约纠纷化解成本,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加快公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广在线委托知识产权维权取证、调解服务、律师公证联合服务等项目,深入探索发展“公证+政府服务”新模式,提升“坪山公证”品牌效应。
四是深化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程度。总结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法律援助业务工作试点经验,推进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探索实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就近办、一次办”,让法律援助服务流程更简化、审批更快捷、服务更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