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关于深圳市坪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1-02-19 11:53:58

  关于深圳市坪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月26日在深圳市坪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坪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抢抓“双区驱动”和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2020年主要指标初步统计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801.05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4.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70亿元,增长6.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95亿元,增长1.5%;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收入50.46亿元,增长8.5%;

  ——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1600亿元左右,增长25%左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一)坚持常态防控,对冲克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

  防疫网络织细织实。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迅速建立社区分片包干防控工作机制,全域推广应用坪山电子通行证,高效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实现连续9个月确诊病例零新增。4名个人、1个集体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称号。

  科技助力硬核战疫。成功研发全球首款新冠病毒发光测试试剂,并获准在欧盟公开销售。7天建成深圳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25家企业入选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名单,29家企业入选商务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为战疫提供有力支持。坪山科技战“疫”登陆北京、上海新华屏媒,展示坪山科技担当。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认真做好“惠企10条”“暖企6条”“暖人心、促消费”等系列政策发布及解读工作,政务公开经验获中国政府网推广。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强化租金、金融、防疫等方面支持,率先发布防疫劳动关系处理指引,维护劳资合法权益。发放9轮消费券,持续释放积极促消费信号。发挥投资带动作用,集中开工三批重大项目,注入经济增长新动力。

  (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高新区规划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领导牵头的坪山高新区建设专项小组成立,实体化工作专班运作,“委区共建”高新区迈入新阶段。高新区空间规划纲要、高新区坪山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支持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意见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城投智园项目开工建设。站城一体化规划昂鹅、田心车辆段,“政府统筹、连片推动”高新南、北片区土地整备,坪山高新区加快形成南北联动的连片开发趋势。

  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快。新增国高企业108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个。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获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永久院区开工。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应用型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药学院设立。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赛诺菲巴斯德疫苗创新中心、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等项目顺利推进。中加国际创新中心揭牌。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安评中心等创新平台签约落户。

  创新环境继续优化。修订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出台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引导基金规模扩至15亿元。联手中集构建BT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基金+园区+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发展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心成立,全国首支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成功举办创新发展大会、疫苗峰会等大型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擦亮创新坪山品牌。

  人才效应显著增强。断以政策红利释放人才效应,出台“龙聚坪山”系列配套政策,开展“四位一体”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博士人才分别增至586人、807人,是行政区成立之初的4.3倍、8倍;全年新增105名聚龙英才,评定10名聚龙巧匠。加快创建全新机制创新创业学院,启用坪山国际人才街区,成立海归协会,经常性举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博士坪山行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

  (三)坚持产业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1+3”文件明确坪山“核”地位。生物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加快建设,ICH条件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物研发生产生态圈逐渐成型,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建设加快推进。全年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增长53.5%,产值增长36.7%。全球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量产车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项目启动建设,坪山新能源领跑地位进一步巩固。金泰克、村田科技等第三代半导体企业逆势增长,首个“中国芯”内存和固态硬盘问世,涵盖设计、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智能化工程中标联合体进场。智能网联产业基地、孵化器挂牌,汇聚行业上下游资源。率先印发区级智能网联专项扶持政策,金联路封闭测试区测试总里程超1.8万公里。5G产业链高端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昂纳科技光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被广泛应用。建成5G基站2017个,实现5G信号全覆盖。全国首张5G政务专网启用。全国首个区级自主政务区块链基础设施上线,省密码产品与系统测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强链延链力度加大。链式招商成效显著,围绕龙头企业产业链定向招商,分别在坪山招商大会、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集中签约39项、24项协议,总投资规模近千亿元。瑞声科技项目落地,记忆科技在坪山注册子公司。新产业三期、康泰健二期、贝特瑞等项目加快建设。中芯国际12英寸项目持续推进。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持领导挂点、专班协调,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坚实开展较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收尾”“拔钉”,签约21.59万平方米,并推动产业整备用地入库。产业空间专项行动签约104.04公顷、入库54.24公顷,圆满完成市考核任务;五大产业空间加快推进。工改工项目加快实施,村田科技一期动工。加强产业用房准入监管、规范产业用房转租分租行为、完善产业用房租赁后续监管机制,为企业提供空间支持。

  (四)坚持改革开放,持续释放经济社会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推出十大改革攻坚项目,力争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优化城市更新工作加快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率先实施,内地首部郊野公园管理办法出台。房地产项目“三全”监管体系被载入《深圳改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获评市十大优秀案例,党建引领“一网统管”基层治理探索模式全市推广。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满意或基本满意达98%。投融资改革初显成效,获国开行中长期稳定融资支持。

  多层次开放合作步伐继续加快。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深圳坪山-香港铠耀-香雪制药公共卫生产业合作项目云签约,即时诊断仪、消毒机器人等前沿项目落地坪山。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入驻,定和(深圳)医院获批筹建。依托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落地30个团队,举办活动30余场。积极开展海外经贸交流活动,坪山国际知名度持续提升。

  对外交通路网更加便捷。深汕高铁、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开展。地铁14、16号线建设稳步推进,推动以TOD开发方式优化坪山围站、沙湖站、文化中心站等重要站点城市功能形态。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坪山段)、外环高速、东部过境、坪盐通道、深汕第二高速、绿梓大道北延段等高快速路继续推进,金碧路持续加快建设。

  (五)坚持共建共治,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依法治区深入推进。积极开展省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落实行政复议、诉讼有关制度,着力提高法治现代化水平。跟进配合做好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执法监督信息平台(系统)数据建设工作,加快建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积极探索对青少年群体生活帮扶和思想引导的新途径,加快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长效机制和工作合力。

  诚信坪山生态圈加速构建。持续完善“1+2+4+N”信用管理制度,推动建立“1+N”制度体系,贯穿社会主体全生命周期。继续深化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坪信惠”项目获2020年全国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征集活动优秀应用奖。推动重点信用产业园区建设,推出十大信用监管案例,引导形成良好诚信氛围。试点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改革,基本形成建筑市场“3+1”信用监管体系。设立全市首个商事调解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新址,与10余家高端法律服务机构达成进驻意向。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力。首辆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巴士上路试行。完成“智慧坪山”信息化项目总包公开招标,成立聚龙智慧城市研究院。时空云平台(二期)项目加快推进,边坡预警系统(一期)、视频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二期)投入使用,智慧坪山数据可视化交互系统上线运行。坪环社区智慧社区试点项目启动。印发实施政务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及CPO(首席隐私官)制度,63家单位设立首席隐私官、隐私专员,规范隐私数据管理和保护。协助完成市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雪亮工程”四期项目加快推进。制定北斗网格码编码规则(第四版),形成网格码子系统对接方案。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6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五星级创建任务顺利完成省级评定第一阶段工作。“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引领花园小区治理模式获新华网报道。“城市管家”模式全面推广。首个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坪山社矫中心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推出“网格化+智慧政务”上门服务模式,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坪山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上升为“深圳标准”,荣获全省首批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六)坚持以文营城,打造深圳东部文化新高地

  重大设施加快布局。深圳自然博物馆、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少儿图书馆、东江纵队纪念馆整体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区-街-社”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体系构建,文体设施专项规划和大中型体育设施规划布局方案编制完成,大工业区体育中心改造项目加快推进,聚龙山足球场地完工。

  文化供给量质齐升。街道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部挂牌,城市书房加快建设,基层文化服务空间供给不断拓展。“坪山文化菜单”优化配送,拓展云上文化生活,创新推出“五一坪山播不停”等系列活动,打造“与周国平共读一本书”“坪山自然博物系列讲座”“明新大课堂”等全新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坪山公园文化季、草地音乐会、灯光秀轮番上演,持续擦亮文化特色品牌。制定文艺精品创作促进工程指导意见,为坪山创作文艺精品涵养肥沃生态土壤。坪山文化智库聘任首位外籍专家委员。

  体育强区加快建设。不断丰富群众体育赛事供给,高标准组织坪山特色健身活动,加快推进第二期全民健身设施新建及改造项目、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项目。坪山弘金地体育休闲综合体项目完成升级改造。印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育苗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举办首届坪山新文创博览交易会,引领新文创目光聚焦坪山。推广“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模式,江岭长守老围屋修缮、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改造提升、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等项目有序推进。推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构建以东纵纪念馆为核心,庚子首义旧址、水源世居等为分支点的红色旅游阵地格局。

  (七)坚持民生导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新增20所公办幼儿园,提供学位6450个,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50%。建成或基本建成新合实验学校(一期)等4所学校,新增学位8190个。十八高、二十高启动建设,高中园加快推进。深圳技术大学作品斩获2020德国红点奖。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筹建组挂牌,深圳实验幼儿园、莲花二村幼儿园来坪山办园。引进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高中)和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坪山实验学校,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深圳基地和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工作站(深圳)落户坪山。

  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区医疗健康集团高标准运作。理顺区、街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把公共卫生管理纳入到基层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双“1+1+1”医疗保障新模式,打造全省首家区级拥军优抚医院。深圳平乐中医健康集团启动建设。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坪山)口腔医院营业。希玛眼科、疾控中心、第三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实施;平乐骨伤科医院新院区改造装修工程、人民医院迁址重建项目开工建设。区属公立医院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系统全部联网,率先实现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系统全覆盖。

  社会保障托底有力。大型安居社区选址完成,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全流程管理指导意见印发实施。粤菜师傅培训与对口帮扶工作有机结合,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建立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规范体系,聚焦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友好,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优化“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培育更多智慧养老“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孵化点,1家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使用。500床位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开展价格临时补贴工作,发放9551人次,补贴总额约220万元。发放适岗培训、岗前补贴和以工代训等各类技能补贴超1.3亿元,惠及22万人以上。

  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精准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摸清坪山人口家底。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涉恶犯罪团伙14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禁毒两打两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破案28宗,破获团伙9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沙田、沙湖等5座消防站加快推进,应急救援基地完成立项,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加快整合,油气管线行业安全联盟组建,“坪安第一课”多形式开展,“安全员建在班组上”在全区推广,应急处置“一案一卡一图”编制完成,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率先建成政企合作综合安全教育示范基地。

  (八)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坪山样本

  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区发展。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获2020-2021年度第一批国家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持续发挥好区规建委-总设计师制作用,坚持“显山露水、疏密有致、功能平衡、铸造精品”理念,编制《坪山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建设导则》,建立“1+7+N”片区格局和“2+1+N”规划编制体系,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加快塑造城市中心形态。燕子湖片区综合性城市设计最终成果出台。碧岭片区“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合作区”空间规划形成阶段成果。

  城区环境稳步提升。保持违建“零增量”高压态势,依法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5.59万平方米。消化上报各类违建139.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减存量”任务指标。实施坪山区重点道路慢行综合提升(一期)工程,新增非机动车专用道14.4公里。落实“全域自然博物”理念,规划国内首套郊野公园研习径系统,建设马峦山手作步道5公里。加快建设8条一级花景大道、6个一级花漾街区、14个花园路口、5个一级公园。成功打造42个“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小区,完成165个城中村605个垃圾集中投放点设置,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建成坪山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体验馆。

  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落实“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龙岗河西湖村断面、坪山河上洋断面水质稳定达地表水V类标准,正本清源工程、老旧管网排查改造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坪山河干流碧道工程设计国际招标工作完成。北排智慧水务公司深圳分公司揭牌成立,努力打造高效运营的现代化智慧水务新标杆。

  绿色发展全面提速。加强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及工地在线监管,创新“远程喊停”新模式,施工噪声投诉数量显著下降。建立“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生态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淘汰重污染企业5家,完成61家省、市重点VOC 销号整治工作。开展“两山”实践基地创建。全力做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考核相关工作。

  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较大影响,“六稳”“六保”任务加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二是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能有力支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不多,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力度不足,新产业、新领域的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势尚不明显;三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供给不够平衡,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营商环境还有优化提升空间,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还有差距。

  四、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2021年,深圳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着力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过去一年,坪山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健康有序。我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导战略,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聚焦“3+X”创新型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加快构筑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谱写创新坪山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省委“1+1+9”和市委“1+10+10”部署安排,瞄准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乘势而上、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坪山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确保“十四五”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三)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疫情对国际国内经济影响,结合坪山实际,提出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收入增长1%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正增长。

  五、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国际一流创新生态体系。紧紧围绕坪山高新区建设主线,着力引人才、建平台、促合作、补链条,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圈”。

  ——加快推进坪山高新区规划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坪山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意见,巩固深化“委区共建”成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建立与港澳规则、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与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宜的监管政策,争取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延伸区。推动设立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坪山服务站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坪山服务站。

  ——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华南安评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国药科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坪山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的引进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完成100家国高企业认定工作。深化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批量化落地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扩大运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坪山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联盟,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全链条建设。推动全新机制创新创业学院落地建设,协同全新机制的深圳师范大学、深圳医科院等高等教育集群,探索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创新教育改革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高地。

  ——推动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校企合作运行质量,加快建设应用型教育教学体系。联合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专业园区运营机构,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投融资、企业管理等方面服务,统筹使用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资源,推动辖区优质项目在坪山就地孵化和成长,形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良性循环。

  (二)坚持以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引领,奋力打造深圳东部高质量发展高地。以全球视野谋划产业链提质升级,加快形成上下游完整、特色鲜明、集群效应明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全力推进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资、跟踪服务力度,巩固扩大2020年招商活动成果,积极推进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强化用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补短板扩内需项目,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

  ——培育壮大三大产业。继续围绕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力争年内引进或培育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1个以上,十亿级优质产业项目3个以上。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中心。持续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巩固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全面电动化成果,在公共领域进一步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新建一批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原有设施提质增效,营造良好新能源车使用环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积极整合港澳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以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生物产业集群。加快建立ICH生物医药园区。打造集成电路产业新集群。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发展先进封装测试,打造高端核心芯片与部件原产地,培育信息技术领域“隐形冠军”,加快布局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制造业集聚区的能级。

  ——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积极抢抓5G独立组网全覆盖重大机遇,鼓励5G场景的开发、探索、应用,推动5G创新应用商用进程,将5G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强大新动能,力争在政务领域率先实现5G重点应用项目突破。落实市、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显著的优质企业,加快打造集测试、认证、全生命周期监管、区域运营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构建多元场景应用示范,争创国家级5G车联网先导区。

  ——加快释放更多优质空间。全力推进高新南、北较大面积产业空间剩余建筑物谈判签约,全面完成建筑物拆除和土地清理入库,同时推进完成沙田二期、田心、田头等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实施方案和规划方案报批审批工作。推动竹坑第一工业区、梓兴工业区、村田科技等工改工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和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扩大创新型产业用房供给。推进五大产业空间建设,加快龙田北等片区更新整备。

  (三)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大释放发展活力动力。着力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促进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深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印发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把握好综合改革试点契机,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争取27项改革举措和40项首批授权清单具备条件事项在坪山先行先试。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再推出一批改革攻坚项目,率先探索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无人驾驶领域立法、未来产业监管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

  ——聚焦重点领域改革精准发力。依托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境外医疗人才、技术、临床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率先探索。依托全新机制的创新创业学院,探索人才教育培养改革,加快培养一批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科技产业需求的人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城区管理治理改革,着力破解“大城市病”。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开展智慧调解和智慧法援建设。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推广电子诉讼。持续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移动办”。探索建立“区领导+部门(街道)+服务专员+企业”的多级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修订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管理办法,建立服务需求库和供给库,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全面精细服务。持续完善“信用+执法监管”制度体系,推进“信用+执法监管”平台建设,建立信用审查机制,丰富联合奖惩应用场景。

  (四)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坪山样本。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和“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协同合作,不断提升港澳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外贸提质。加快推动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培育保税检测维修、保税研发、跨境电商等“保税+”新业态。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推广出口信用保险,防范化解企业出口风险。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严格执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非禁即入”,引导外商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发展领域。

  ——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国际化理念和标准贯穿城区发展始终,携手港澳开展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加快国际化城区建设。立足湾区面向世界,探索与港澳地区在科技、产业等领域规则对接,再推出一批与港澳合作创新项目。积极引进港澳和国际研究成果、产业化项目在坪山落地转化。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大湾区视角,提升交通规划建设水平,按照站城一体化发展目标,打造深圳坪山综合交通枢纽。协调推进深汕高铁、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和地铁14号线、16号线建设,协调争取地铁19号线、21号线纳入深圳市轨道交通五期建设计划,推动东部过境、外环高速、深汕第二高速、绿梓大道南段及北段等项目实施,加快推动实现坪山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铁路大联通、公路大融合。

  ——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深化与福田、龙岗、大鹏等兄弟区合作,推动有关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合力加快推进深圳东部高铁新城、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试验区等项目。加强与惠州、深汕等区域城际合作,力争搭建产业合作交流、产业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两区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探索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新模式,积极探索推动在临深片区建设公共住房。巩固提升对口帮扶成果,推动汕尾陆河、百色田东对口帮扶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结合,多渠道安置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

  (五)全面发力提升城区品质,塑造城区新面貌。统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争在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上取得突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高标准开展片区统筹规划研究。高标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充分发挥区规建委作用,践行“总设计师制”专业前置原则,精心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东部中心形象的时代精品,加快塑造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中心形态。印发实施《坪山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建设导则》,着力构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流程城市建设品质提升体系。加快推进“1+7+N”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完成碧岭片区“2+1+N”规划编制,重点推动燕子湖、中心公园东、老城区、坑梓中心区等完成统筹规划研究的重点片区开展详细城市设计工作,保障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落实产业用地政策,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提容工作,高效开展产业用地提容规划调整方案审批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变更等事宜,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梳理大工业区征地、菜篮子工程用地征地历史情况,加快推动完成原坪山镇中心城征地、马峦社区征地历史遗留用地处置工作,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立足于片区民生需求,创新打造造福于民的国土管理新模式,研究推动在闲置“小、零、散”土地上建设停车场、运动健身场所、便民充电桩、党建宣传阵地等便民利民的功能区域。继续做好深惠边界争议地处置工作。

  ——完善城区功能配套。推动云巴1号线一期实现通车运营,二期启动建设。加快推进医院、学校、保障房、深圳自然博物馆和重大产业工业园区等周边配套道路建设,提升城区路网密度。制定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专项计划和建设计划,探索出台社会投资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补贴激励政策,推动解决停车难问题。加大城中村管道天然气改造力度,力争完成72个城中村管道天然气改造,全区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0%左右,基本实现供气体系由瓶装燃气为主向管道天然气为主转换。

  (六)聚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优化融合多种调解手段,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群众需求在线收集、社会资源全域整合、基础数据深度应用等社会治理综合效能,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依托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分拨系统拨办”改革,探索构建非警务警情“一键式”分流机制。依托疫情防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快打造“警格”+“网格”的“双格”联动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驱动智慧城市应用生态。正式运营聚龙智慧城市研究院。推进北斗网格码技术应用试点,创新基层管理新手段,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扩大5G政务专网覆盖面,依托大数据平台(二期)、时空信息云平台(二期)等信息化项目,完善人口、法人、房屋、时空地理、公共信用等数据资源汇聚更新机制,加强各类主题库建设和数据汇聚,推动数据多跑路,深化数据共享应用,支撑业务单位、基层构建完善应用体系。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提高政务公开便民利民水平。

  ——深化平安和谐坪山建设。加快出台区总体应急预案,实施“智慧应急”和三防信息化建设,实现城市风险动态管控。加快建设沙田、沙湖等一批消防站,巩固“安全员建在班组上”成果,加强社会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推动行业安全联盟组建,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处置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探索“公益+安全”新型应急管理模式,建设安心驿站、安心社区,推动全民互助互救常态化。培育坪山特色应急安全文化体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力争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七)高标准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推动民生事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努力为群众提供人性化、便利化、高品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加快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加大优质公办学位供给,加快高中及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建成十八高、二十高、老坑学校、沙壆学校,新增高中学位3600个、义务教育学位3720个;新改扩建7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2340个。推进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和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坪山实验学校2021年秋季开学;建成深圳技术大学(一期),推动深圳师范大学筹建工作,谋划建设区属新型中职学校。

  ——全力打造健康坪山。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探索建立卫生、应急、公安、交通、教育和街道联合工作模式,形成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完成区疾控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3家社康中心建设,加快实施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平乐骨伤科医院新院区、区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战略物资储备基地等项目。实质化运营平乐中医健康集团和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探索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新模式,成功孵化2-3个项目。建设区级急救培训基地,建立急救员培训和急救知识群众普及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努力打造住有宜居坪山范例。全面完善和运行房地产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三全”监管和建筑市场“3+1”主体信用监管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和建筑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调整增量公共住房结构,研究拓宽可供应房源筹集建设渠道,推进新供应用地建设、城市更新配建、招拍挂配建、规模化租赁。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公共住房建设,新增公共住房5600套以上。

  ——多元化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深入研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运营模式的实施路径,推动区敬老院建成运营。加快推进一批示范性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和小区长者服务点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的运作发展,逐步建构起全面覆盖、纵横协同、便捷高效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指导各层级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努力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充分发挥拥军优抚医院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公办医疗机构为驻区部队官兵、重点优抚对象、退役军人开设绿色通道。推进双拥共建、退役军人转业安置、就业创业、抚恤优待、权益维护等重点工作,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深圳东部文化高地。扩大丰富多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在文化创新机制输出、文化品质发展等方面发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深化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加快推进深圳自然博物馆、坑梓科技文化中心规划建设。街道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部投入运营。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继续打造“坪山文化菜单”项目品牌,加快落地“1+N”政策体系,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推动坪山文化聚落各个场馆全面开业运营,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商品和服务供给。推广“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保护模式,对接文物资源与文化设施需求,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动大工业区体育中心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运动场地体系建设,高品质运营聚龙山足球场,积极探索体育场馆运营新模式。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服务站(点)的建设和管理,实现23个社区服务点全覆盖,努力打造一批市级和区级示范点。深化实施“育苗工程”,巩固青少年体育队伍梯队建设。做好市运会备战工作,力争团体总分位居全市前列。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推动坪山文化聚落各个场馆全面开业运营。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影视文化、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特色文创空间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空间提质拓展行动。推动完成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提升改造、招商升级,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基地。优化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大万世居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探索红色革命遗址活化利用新模式,将庚子首义旧址、水源世居等打造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旅游新标杆。

  (九)提升城区生态颜值,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坪山样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打造与深圳东部中心相匹配的城区环境品质。

  ——优化城区人居环境。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持续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重点推动儿童公园、瑞景公园、秀河公园等公园规划建设,打造一批星级公园,推进实施立体绿化项目,提升城区绿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提升道路景观,打造花卉景观大道和花园路口景观节点。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力争年内实现重点区域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40%以上。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分流体系建设,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正本清源兜底、老旧管网修复等重点项目,做实做细排水管理进小区全覆盖,形成小区排水管网专业化运维长效机制。建立“厂、网、河、调蓄、湿地”全要素智慧水务调度机制和模型,实现干流一体化运营。完成大山陂等11座水库标准化建设。推动坪山河碧道工程示范段开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公园绿地类、道路类、水务类、民用建筑类项目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扩大海绵城市建设宣传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全社会建设海绵城市的共识。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推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确保顺利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继续实施“利剑”系列执法行动,坚决依法查处严重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研究重点污染源周边环境影响范围,建立重点行业环境防护距离标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细化坪山区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补充完善环保审批图则空间信息及审批规则,完善环境准入审批体系。

  (十)积极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城区,全力打造深圳东部法治高地。以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城市,推动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常态化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继续推动全区执法单位使用深圳法治政府信息平台,确保系统外无案件运行。探索推广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对管理服务对象的监管,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强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探索推行行政处罚免罚清单制度。优化行政检查机制,探索行政检查自行申报和承诺告知制度。推进行政复议队伍专业化建设,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扎实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模式改革,打造形成具有坪山特色的“超级政府法律顾问团”。

  ——打造标准化、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监管”信息共享及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厘清政府监管与市场的边界。依托科技手段,开展智慧调解和智慧法援建设,加快政法系统跨部门办案法律援助试点。逐步扩大法律服务案件网上和远程受理数量,延长基层法律服务半径。加快打造社矫工作综合平台,努力形成我市社矫工作新名片。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格局。

  ——集聚法律服务资源。推动设立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东部(坪山)分院或诉讼服务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或其他仲裁机构在坪山设立仲裁庭,为深圳东部地区甚至粤东地区的企业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统筹全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将深圳市坪山区商事调解院打造成商事领域“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解平台和“一站式”“门诊式”综合纠纷化解中心。依托坪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引入高端法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