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深圳市坪山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信息来源: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18-02-26 00:00:00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坪山行政区元年,也是坪山“质量提升突破年”。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东进战略”和坪山成立行政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坪山的区位、空间、产业、生态和后发优势,加快建设“一心五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未含研发支出),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377.66亿元,增长26.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本级收入)45.5亿元,同口径增长30%;

  ——外贸进出口总额约922亿元,增长1%。

  综合来看,预计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

  (一)经济运行质量向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例为65:35。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7%,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1.5%。

  2.主导产业动力良好。新能源(汽车)、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4%、47.3%、19.7%,分别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2、22.7、7.2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七成。三大主导产业加速壮大,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

  3.外向型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8家,增长55.56%;合同利用外资1.89亿美元,增长189.01%;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58.72%,合同外资转化率53.44%。外贸进出口总额922亿元,其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保税贸易“去泡沫化”效果显著,外贸结构逐渐平衡优化。

  (二)创新驱动质量提高,“创新坪山”崭露头角

  1.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按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深圳高新区核心园区的定位,编制完成坪山高新区综合规划和空间规划。加快推进坪山高新区向国家部委的报批报备工作。制定完成《坪山区高新南片区土地二次开发总体工作方案》和《坪山区2017年高新南片区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高新区土地整备工作,南片区年内释放土地12万平方米。

  2.创新载体能级持续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成功申报,聚龙山智能制造未来产业集聚区已获深圳市授牌。3D打印创新中心纳入全市“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国家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合作建设全国首个第三方商用密码检测机构正式挂牌,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测所(深圳)、加图·洛朗森再生工程及转化医学(深圳)研究院等项目均已落地,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已明确落户坪山,中欧、中以创新中心注册成立,中澳、中加创新中心注册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建立首批坪山创新型特色工业园,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二期完成土地招拍挂。

  3.高端人才引进成效显著。制定《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全力打造“龙聚坪山”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形成“1+N”人才政策新体系。成立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坪山中心,人才引进持续加强。全区拥有市级高层次人才161人和团队2个。2017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667人(含留学人员23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441人。

  4.科技产业创新日趋活跃。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7家,新增122家,增长90.3%。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353件和579件。生物医药加速器已入选“投资推广国际化重点园区”,40余家企业入驻,95%生产区域和35%研发办公区域投入使用;留学生创业园入驻项目34个,入驻率达99%。成功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四个海外分站赛、三个行业总决赛及深圳·坪山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等活动。

  (三)城区格局品质升级,重点区域建设提速

  1.“两区两城三带”加快构建。按照深圳东部中心战略定位,明确“两区两城三带”总体规划布局,加快编制《坪山区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5年)》,推动重点片区规划先行,完成中心区、坪山高新区等重点片区专项规划,进一步明晰城区发展主脉络和各区块功能定位。

  2.坪山中心区扩容提质加快。编制坪山中心区扩容“两规划一方案”,打造深圳都市圈东部创新中心与商务中心。完成投资63亿元,增长26%。益田假日世界落成运营,入驻率达100%。深城投中心公馆、财富城封顶预售,高端商住一体建设项目进入滚动开发期。

  3.坪山大道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坪山大道更名,深入开展沿线空间、产业、城区功能的统一规划,开展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实现轨道、道路、地下空间功能无缝衔接。采用“代建制+EPC”模式,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坪山大道启动段景观提升,以点带面推动城区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四)交通瓶颈实现突破,城市空间加速拓展

  1.轨道交通日趋完善。云轨旅游专线试验线开工建设,坪山高铁快捷线延伸至福田、深汕特别合作区,地铁14号线新增坪山广场站,深汕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积极谋划推动21号线延伸至坪山高新区,扎实推进云轨延伸拓展线详细规划,有序开展地铁14、16号线土地整备和征地拆迁。

  2.城市路网加速建设。坪西公路、龙坪路(坪山段)、金联路全线通车,丹梓大道北侧修复工程实现竣工,打通同富路市政工程(第一标段)、荷康路(长安一街-丹梓大道)、沙新路南段、鸿景路市政工程I标等11条断头路。金碧路、聚龙路等7条主干道开工建设。外环高速坪山段、东部过境、坪盐通道、南坪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积极协调推动大鹏-市中心第二通道、宝鹏快速通道、宝坪大道快速路等项目前期研究。启动坪山“双环路”规划,制定道路征拆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坪山城市候机楼投入运营,新开通10条以上区际快线。

  3.空间拓展全面提速。开展“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城市更新,供应土地约9.3万平方米。全力推进违法建筑空间管控专项行动工作,完成未建空地盘活利用34.89万平方米和地块验收入库11.94万平方米。统筹推进高新南片区土地整备工作,完成南布、沙湖社区整村统筹项目土地清理9.5万平方米,完成沙田整村统筹(一期)土地整备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拆除新增违建42.79万平方米,消化存量违建121万平方米,完成政府储备土地图斑清理70万平方米和建设用地清退图斑验收52.21万平方米。

  (五)社会发展质量改观,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1.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新开工建设田田学校、坪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马峦小学,实施完成全区17所学校修缮提升工程。积极探索代建制,加快全区11所中小学新改扩建工作,可新增480个班2.3万个学位。积极引进深圳高级中学(集团)、深圳市教科院、深圳小学、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等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双百万”成功选聘坪山高级中学校长,庄泳程老师为我区首次赢得“深圳年度教师”荣誉。顺利完成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全力保障深圳技术大学开学招生和去筹工作,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招生。

  2.医疗卫生短板加快补齐。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正式移交,填补我区中医特色医院、三甲医院的空白。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启动试运营,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即将开业,区医疗集团正式挂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落户坪山,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区第三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大楼等项目稳步推进。

  3.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深圳国际文博会分会场展览活动顺利举办,文博会优秀分会场实现“零的突破”。坪山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打造东部文化新地标。实施《坪山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全区文化设施面积达20万平方米。成立坪山文化智库,“借脑”、“借力”推动全区文化事业发展。推行“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动南中学堂、盘龙世居等文物活化利用。开展26场文艺巡演、20多场美术展览等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坪水相逢”、“影约坪山”等一批文化品牌。承办坪山网球公开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等5项品牌赛事。

  4.公共服务保障持续增强。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实现新开工及筹集项目10575套,完成供应和分配17482套。发放双困家庭廉租房货币补贴20.7万元。发放低保和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30万元,惠及群众8450人次。推出“精准康复”和“喘息服务”等项目,服务残疾人31000余次。区养老院大楼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建设提速。实施银龄安康行动,实现区户籍老人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举办公益招聘活动25场,达成就业意向15000人。

  (六)城市治理攻坚提质,智慧城市加快建设

  1.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坚决贯彻中央环保督察决策部署,圆满完成深圳市种猪场关闭等一批环境整治硬任务。关闭炳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工业企业7家。建立三级“河长制”体系,实施坪山河“1干流+11支流”、龙岗河6条支流综合整治等工程,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完成51%,完成汤坑水、赤坳水、新和水、飞西水和田坑水5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完成166公里。开展“利剑一号”行动,对重点监管和涉水“小散乱污”企业全面排查。创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横塘水和碧岭水2个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加快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深圳市坪山区绿色建筑发展激励办法》正式出台。

  2.市容环境品质明显改善。开展全区夜景灯光详细规划,完成坪山中心区夜景灯光规划。区政府南侧街心花园项目建设品质受到全市表彰。各街道打造“一路一街”示范工程。创建8个城中村“五化”整治示范村。改造15座垃圾转运站,整治487个垃圾收集点。实施“公厕革命”,新建2座市政公厕,改造9座市政公厕。

  3.综合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成立区总工会、区妇联、区直和街道工青妇组织,全面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体系。开展“飓风2017”等专项打击行动,我区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刑事警情分别下降32.2%、38.5%。开展“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及百日督查行动,有效整治和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坑梓消防站已竣工,坑梓特勤消防站开工在即,大万消防站完成前期工作。我区获批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全年进京非访人数为零,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特别防护期安保工作。

  4.智慧坪山建设加速推进。编制“智慧坪山”五年规划,以“基于统一平台的集约政府”和“基于开放数据的创新社会”为建设目标,探索项目总包制,全力推进数据引导社会管理、牵引民生服务、带动产业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成立智慧坪山运行指挥中心,建成“大数据中心”平台,建立“平战结合”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率先实现区县一级政务和社会治理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1.统筹领导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3+1”改革体系,分别在区级层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各局办成立执行小组、中间层面成立专项小组,形成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改革格局。出台议事协调、督查评估等配套制度,改革统筹力度和精准性进一步加强。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出台《坪山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2017—2019年)》,制定企业、创新、住房、人才、教育等5大配套措施。研究制订《坪山区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从综合交通、科技创新、民生保障、资源保障等方面,布局建设坪山“十三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3.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发力。15个部门完成事权承接96项,实现“接得稳、管得住、用得好”。出台“实体经济振兴发展20条”,对34家重点工业企业实行“订单式”动态监测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颁布“科技创新20条”,明确未来科技创新扶持的方向和定位。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政务”和“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事项办理集中化。落实区领导挂点企业方案,开展“一企一策”跟踪服务。

  4.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颁布实施《坪山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促进项目前期工作提速提效。建立民生诉求分拨指挥系统,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府服务模式。构建 “5+3+3+N”城市更新战略体系,城市更新“坪山标准”初步形成。研究编制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试点“1+N”政策体系,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的操作和管理不断规范。区街网格管理优化、基层安全执法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成效初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导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规模仍较小,产业梯队仍不完善;二是高端创新资源较为稀缺,创新人才总量和结构仍然是短板;三是交通路网密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与辖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存在差距;四是城市管理治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城中村“脏乱差”和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存在;五是行政区体制、强区放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尚未完全释放,各方能动性有待充分激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发展环境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变化深刻而复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项改革事业向纵深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我区拥有全市范围内的后发优势、建设发展的空间优势、东进战略下的区位优势和坪山高新区的平台优势,加之行政区体制、强区放权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将迎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速突破短板制约、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总体要求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3+2”经济圈区域合作、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东进战略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高新区建设夯实“西有南山、东有坪山”战略定位,以重点片区系统性开发彰显东部中心新格局、新功能和新形象,深化行政区、强区放权等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动深圳东部中心建设全面提质提速、全面攻坚突破,为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贡献坪山力量。

  (三)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外部经济形势和我区实际,预测201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

  三、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打造主导产业发展引擎。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集群优势凸显的新兴产业核心区。一是依托产业创新联盟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资源,推动开沃新能源汽车、沃特玛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示范区。二是立足“产学研资”一体化布局,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诊疗、现代中药等领域形成核心优势,推动海普瑞等在建产业项目达产提速,引导微芯生物等企业将产能向本地转移,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倍增。三是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进物联网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全力推进中芯国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共进电子宽带网络终端设备、联懋创新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引进京东智能研发、中信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打造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区。

  2.聚力产业转型与供给创新。一是统筹产业转型升级,严守工业红线,严控“工改居”、“工改商”,大力开展“工改工”,最大限度拓展产业空间。加快老旧产业园区整合改造升级,推动赤坳工业区改造,完成竹坑第三工业区改造并投入使用,释放更多优质产业空间。二是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智造、保税展示、融资租赁等高端业态。三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产业集聚发展。四是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争创深圳全域旅游先行区,加快华谊兄弟文化城、江岭长守文化旅游小镇、龙田岭南文化旅游小镇一期等项目建设。

  3.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能力。一是落实《深圳市坪山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和“一企一策”有关要求,对全区百强企业和重点项目摸底调研,强化动态跟踪和针对性服务,为企业成长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二是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促进细分领域中小微企业迅速壮大,完善产业梯队,积蓄发展潜力。三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规划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引入相关金融机构5家以上。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各类天使投资和股权投资等创业基金,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四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配合全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断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加快跨境电商货物智能安检分拣线等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区内企业申报“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力争全年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亿美元。

  (二)加速“创新坪山”建设,带动创新要素高水平集聚

  1.加快高新区开发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坪山高新区审批和报备流程,落实深圳高新区东部核心园区定位,夯实“西有南山,东有坪山”创新格局,确立高新区管理模式。二是强力推动高新南片区土地整备,完成绿梓大道及深圳技术大学(二期)红线范围土地年度房屋征收计划,完成田心社区土地整备项目立项。三是优化功能布局,提升规划定位,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进全国顶级的环境工程学院、污水处理工程实验室等教育科研项目,打造一流的高科技环保产业集聚区。

  2.提升创新资源集聚水平。一是落实省“八大抓手”和市“十大行动计划”,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引进院士团队3个、科技创新人才团队9个。规划建设坪山区人才园和科学家公馆,谋划坪山工匠园,搭建多功能人才服务平台。二是推动中欧创新中心等项目正式运营,推进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二期、城投智园、沙田片区创新型产业空间、“小巨人”产业基地和创新双子城建设。三是鼓励企业建设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开展“一街一园”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创新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

  3.强化科技产业创新能力。一是落实《坪山区科技孵化器育成计划》和《坪山区科技金融扶持办法》等政策,探索专项资金管理新模式。力争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0%。二是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产业培育体系,打造国际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组织区内优质企业参加高交会,参与举办BT峰会、“聚创”创客交流大会、国际创新系列讲座等活动,加快提升“创新坪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夯实东部中心格局,推动城区形象高品质彰显

  1.加快编制城市规划蓝图。一是快速推进《坪山区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5年)》编制工作,以深圳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强与上级沟通对接,提升坪山在全市的战略定位,争取更多战略资源,充分发挥我区产业、空间、区位等优势,建设东部中心核心区。二是做好重点片区规划研究,在现有坪山大道城市设计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开展碧岭-沙湖片区、坪山中心区等重要片区及节点街区设计,落实城市设计控制要求。三是开展燕子岭-石井片区及高新南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工作,完成碧岭-沙湖片区和龙田-沙砾片区法定图则编制,实现全区法定图则全覆盖。

  2.全力推动中心区扩容提质。一是推动中心区扩容“两规划一方案”通过市政府审批,加速落实中心区“一廊一带、四核一环、多元融合”空间布局。二是紧抓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和市开发建设重点区域“双轮驱动”契机,优化中心区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三是优化中心区路网规划,加快解决中心区与东部过境通道、龙坪盐通道的快速连接问题,构建中心区与周边产业区的快速通道,做好高铁坪山站周边用地预控。四是推动大工业区、沙壆、坪环等存量工业区开展综合整治,推动坪山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公园及地下空间工程、档案馆、高星级酒店及商业配套等项目建设,以“坪山标准”打造精品工程。

  3.深入推进坪山大道建设。落实《坪山大道交通专项规划》,优化坪山大道100米控制线范围和沿线城区规划设计,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功能定位、开发时序和公共配套布局。加快实施坪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实现南段开工建设,中北段力争完成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中段启动更新拆迁及土地整备工作。

  (四)实施交通瓶颈攻坚,推动城市空间高速度拓展

  1.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协调推进深汕高铁前期工作,配合省市相关单位稳定深汕高铁规划线位。全力配合市地铁集团开展地铁14号、16号线施工,同步推进站点周边交通接驳规划研究和车辆段上盖开发。协调推动地铁21号线延伸至坪山高新区纳入全市轨道网络规划;深入开展地铁19号线线位研究;实现坪山云轨旅游专线试验线一期项目通车试运行。

  2.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大力推进“两横四纵”高快速路和“六横八纵”主次干道路网建设,实现南坪快速三期、碧沙北路竣工通车,金牛东路综合车场主体工程完工。加快外环高速坪山段、绿梓大道南段和聚龙路建设,推动实施深汕高速改扩建工程,协调稳定宝鹏通道、宝坪大道坪山区段设计方案。加快绿梓大道北延段、龙坪盐通道坪山段前期工作。编制《坪山区主次支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公交线网建设及优化。

  3.加快城市空间拓展。一是加快完成坪山中心区站前商务区等10个重点区域的“片区统筹”规划研究,力争逐步实现辖区片区统筹全覆盖。二是加快推动违法建筑空间管控专项行动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2018年中期任务。三是结合城市更新政策,研究制定城市更新“1+N”政策文件,稳步实施高新南片区、坪山大道、坪山河沿线、地铁14及16号线沿线区域的城市更新,进一步深化研究城市更新利益共享机制。四是强化利益统筹土地整备模式,推进南布项目约1.25万平方米首期留用地开发建设,完成沙湖项目首期启动阶段的土地整备,完成沙田(一期)项目实施方案、规划方案审批,完成金沙卢屋项目实施方案、规划方案的编制与上报。五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房屋征收,重点推进绿梓大道、聚龙路、秋宝路等道路项目及深圳技术大学二期、健宁医院等教育医疗项目的房屋征收工作。六是制定深惠边界争议土地处置方案,加快开展争议地块处置工作。

  (五)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落实社会民生高幸福指数

  1.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学位供给,加快11所新改扩建学校规划建设,实现坪山实验学校南校区、马峦小学完工并交付使用,全年新增公办学位数不少于2700个。推进与市直学校合作办学项目落地,争取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坪山校区开学招生,快速提升坪山教育水平。推动学前教育公办化发展,扩大新型公办园规模,实行“以事定费、生均拨款”管理方式,新办幼儿园全部转为公办园。积极培育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力争到2018年底普惠性幼儿园达80%以上。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名师工程”,用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名师聚集坪山。配合推动深圳技术大学一期项目建设。

  2.建设东部特色医疗中心。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平乐骨伤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迁址重建区人民医院,协调推动健宁医院建成开业,全年新增可供应床位1000张。完成万科金域缇香、石井、沙坣等3个社康中心改造项目,力争龙田社康、竹韵花园社康中心投入使用,社康中心就医环境提升工程完工。二是集聚高端优质资源。坚持引名院聚名医创名科,加快实施聚龙名医计划,建设坪山中医特色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打造成为“强专科、大综合”的综合性中医院,将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打造为“深圳名中医诊疗中心”。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医疗集团资源整合,争取全面实行集团化运作,推广碧岭新型公立社康管理模式,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四是保障和促进全民健康。加快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加强重点传染病、地方易发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治,推广全民健康管理项目。

  3.发展文化体育事业。高标准运营坪山文化中心,打造深圳东部文化新地标。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2个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23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坑梓文化科技中心、坑梓影剧院及广场改造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坪山城市书房”建设,推动南中学堂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45平方米。推行“坪山文化菜单”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全年开展2000场各类文艺活动。办好第十四届文博会坪山分会场活动,持续推进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布局,持续开展“坪山网球公开赛”等国内知名赛事,着力打造“马峦山健步走”、“坪山社区篮球联赛”等一批自主赛事,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4.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开展青春创业行动,建设青年创业第三方综合服务体系,搭建各类青年创业孵化平台。抓实保障性住房筹集和科学管理,开工和筹集保障(人才)房8500套。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快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政策,为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低保等救助金。加大特殊群体帮扶力度,继续举办“鹏城会亲”、“帮困助弱”、“情系坪山·巾帼助困”等活动。完成敬老院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分层次、多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试运营颐康院社康服务点,理顺医养衔接工作。逐步推动符合条件的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实现母婴室全区覆盖。大力开展中心区域公共设施无障碍排查工作,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六)加强城市管理治理,构建安全宜居高标准城区

  1.加强城市管理。制定实施《坪山区“城中村”综合治理2018—2020年实施方案》,完成全区综合治理范围内“城中村”总量任务的40%。拆除各类新增违法建筑,震慑违法抢建行为,确保违建“零增量”。按照“促进基层治理全面强化、全面过硬”的要求,运用法治化、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方式,提高基层的统筹协调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共治能力、引导自治能力和信息化运用能力。积极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枢纽型平台,同步推动筹备成立坪山区社会组织总会和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逐步搭建社会组织交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智慧城管平台,加快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城市服务方向转型。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巡查和信息公示试点工作,在各街道实施“一街道一快检车一快检室”标准化项目建设。

  2.狠抓安全维稳。加强基层治安组织建设,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建综治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实现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强化“互联网+治安防控+综合治理”建设和居住证管理,建设“雪亮工程”,将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延伸覆盖到全部街道。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试点开展建筑边坡危险性鉴定工作,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推动“智慧消防”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坑梓特勤、大万、沙田、田头、沙湖、龙田、宝山7座消防站建设。继续完善社区法律顾问“1+2+5”坪山模式,探索打造坪山法治公园。全面推广六联社区“阳光调解”新模式,形成街道、社区、居委会、企业、社工组织多层次调解大协作机制。深入开展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公共安全。

  3.打造“美丽坪山”。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坚决完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剩余80栋历史遗留违建清理处置工作。深入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进治水提质工作。完成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坪山河生态治理,着力推动“正本清源”工程建设。搭建智慧环保和水资源安全管理调度指挥平台,实现全区水资源平台化管理和统一智能调度。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能耗结构,严格节能审查,落实全市能耗双控目标要求,2018年全区能耗下降4%以上。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要求,加快推动保障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试点工作,力争建成全区标杆项目。

  (七)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促进体制机制高效率运行

  1.全力推进空间资源配置改革。成立坪山区城市设计与建筑方案审查委员会,研究建立土地出让审查决策机制,规范土地供应,提高供给效率,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加大政府对城市更新项目统筹把控力度,引导市场主体有序开发、高品质建设,努力探索政府主导、区属国企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推进高新南片区土地二次开发模式改革,综合运用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政策优势,探索建立“更新整备联动”机制,提升土地二次开发效率。

  2.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体系改革。全面构建新型应急指挥体系,加快建设智慧管理指挥平台和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实现“集中受理、统一分拨、闭环运转、实时同步、全程监督”的网格化、智慧化运行,推动平时事件分拨处置体系和应急指挥体系全面建立、基层值班室规范运作、应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让应急指挥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民众。

  3.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文件,完成我区“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任务,充分激发创新、企业、人才、住房、教育等关键要素活力。完善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库,继续发挥“代建制”模式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优势,推动重大民生项目提质提速。设立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基金,加大科技项目前期资助、贷款贴息等扶持力度,为企业成长提供全链条政策支持。

  4.纵深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改革。深化落实“强区放权”改革,全面用好承接事权。健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准入机制,建好、管好和用好清单。建立以“监管清单”为统领的精准化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分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改革。在投资项目建设、商事登记审批、产业资金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选取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行政许可事项,探索实施行政许可运行动态评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