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潮涌动,法治扬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落实关键节点。2025年3月19日,坪山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全体会议暨“行政执法监督码”工作推进会在区政府309会议室召开。会议以“数字赋能、凝聚合力、提升效能”为主旨,由区委依法治区办主办,副区长、执法协调小组组长吴志柳主持。会议汇聚了区纪委监委、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及全区20余家执法单位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各街道办事处司法所所长、综合执法队队长、应急办主任,共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大计,共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篇。
2024年,坪山区委依法治区办树牢全区“一盘棋”思想,依托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规范性文件、执法、司法、普法与依法治理4个协调小组,有力推进全区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区、街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加速构建。
“综合查一次”成效显著。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安委办整合应急、消防、市监、住建、生态环保5个部门的执法资源,在全市率先推进工贸企业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行动,对辖区114家企业开展联合执法,2024年入企检查次数由原需开展的261次减少为114次,压降56.32%;隐患查出数量由1442项提升为2137项,同比上升48.2%;隐患查出率(发现隐患数/检查总家数)由0.72提升为1.32,同比上升83.3%,实现执法信息共享、执法力量协同,执法效能整体提升。
全链条监管初步成形。区委依法治区办制定《坪山区涉企行政检查登记备案工作指引》,要求行政执法主体事前计划登记,事中扫码入企,事后备案监督,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
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以“一套三本”的方式,发布《深圳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南——以坪山城市管理实践为视角》《深圳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汇编》《深圳市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典型案卷范本》,围绕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理论、政策、实践”三大模块,通过“是什么、如何改、怎么做”三个聚焦,力求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纵深发展,“坪山区编写执法指南,赋能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项目入选市委依法治市办评选的深圳市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优秀项目。
二、破冰攻坚:靶向治理执法痛点
在取得执法协同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坪山区进一步聚焦执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寻求突破。为此,会议特设圆桌论坛,各单位分享执法先进经验,直面执法实践中的“硬骨头”。
非现场执法破解施工监管难题。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打造远程喊停“超时施工+噪声超标+扬尘污染”3.0非现场监管体系,破解施工监管难题。该模式先后被生态环境部正式采用并全国推广、被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噪声防治经验推广,并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自实施“远程喊停”监管模式以来,全区累计“喊停+控停”超时施工1800余次,立案查处99宗,投诉量减少近9成,实现从被动响应诉求到主动谋划治理的转变。
千案评查夯实执法基础。区司法局坚持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案卷评查,年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5次,评查案件约3000宗/年,并将评查及打分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完善通报、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数字赋能强化执法监督。区司法局试点上线“行政执法监督码”,推动全区2664家企业申领监督码,严格扫码入企,以数字化手段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三、向新而行:锻造执法铁军新风貌
吴志柳对全区2025年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转变执法理念。推行“服务型执法”,聚焦民营企业需求,实现“监管、执法、服务”的有机融合,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二是规范涉企检查。行政检查要务求实效,杜绝全覆盖、无差别检查,严禁以观摩、督导、考察等名义实施的变相检查,防止“走过场”,切实减轻企业及执法人员负担。
三是提升治理效能。扩大“综合查一次”场景应用,推动行政执法跨部门协作;宣传推广“行政执法监督码”,用好数字化监督手段;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模式,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推动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风帆劲,执法气象新。这场会议,既是对过往经验的系统梳理,更是向执法现代化进军的嘹亮号角。随着协作机制的深化落地,坪山区行政执法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智慧的效能、更温暖的底色,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通讯员:张子婷,信息员:罗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