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深圳市坪山区委员会 > 履职活动 > 提案工作

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深圳市坪山区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3-21 16:52:57

  案号:第20220031号

  标题: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区工商联,庄映锐,刘永生,朱斌斌

  内容:

  截至2021年底,坪山区中小微企业为3万多家,中小微企业对保持坪山经济发展及市场活力极其重要。作为“东进战略”的主阵地和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区之一,坪山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不断加快打造东部创新高地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落实相关政策以长效促进坪山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来,坪山区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高度重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和水平,在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地区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辖区企业的充分肯定。尤其疫情期间,坪山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我市“六稳”“六保”取得新进展。

  区工商联通过调查发现,坪山区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资金链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市场推广不力、配套设施不齐、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加重了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具体表现在:一是坪山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认为资金链压力明显,渴望进行融资。然而企业中成功融资的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普遍认为利息偏高、成本较高,更多地寄希望于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等传统渠道,且由于融资惯性,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融资来源于原特区内的金融机构。二是坪山中小微企业面临用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需要裁员以度过此次疫情难关。同时,由于坪山所处区位的客观原因,交通、城市配套等相比原特区内的福田、南山等区有所差距,吸引人才加入到坪山中小微企业难度远比其他区要高。三是坪山中小微企业面临市场开拓难的问题。随着国际疫情形势的变化,坪山区大量中小企业面临国际订单减少的问题。同时,大部分企业发展因为疫情导致上下游产业链影响企业发展,在开辟内循环市场时面临重大考验,希望政府能够助力拓展市场,在内循环中找到新的阵地。四是坪山中小微企业面临信息交流反馈难的问题。部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导致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的信息无法被相关部门充分掌握,无法向政府职能部门反馈更多的信息,以至于难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举措。五是坪山中小微企业面临产学研合作能力和条件不足的问题。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而由于坪山区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服务平台发展还不够强大,中小型企业对于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和实践仍有不足,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后劲。

  为此,建议:

  一、打造信用担保机制,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链困难。

  一是针对企业预期判断和实际发展情况,设立融资担保平台,经认定符合资质的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签署相关协议后给予融资担保,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开辟快速融资渠道。成立企业信用联盟,为联盟中小微企业提供各项综合性、专业性服务,并结合相关指标评价提出企业信用画像,由相关合作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有效提升企业信用变现能力。三是打造信用快速修复机制。对于因疫情影响导致出现延迟交货、延期还款等违约行为的企业,建议制定坪山区信用快速修复指引,设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加快企业信用重塑,将中小微企业失信风险降到最低。

  二、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一是主动帮助企业与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院校按照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并联合有意向的企业与院校开展实习活动,探索建设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双赢。二是强化空间载体、环境配套、基础设施等资源供给,加大力度解决坪山区企业员工跨区、市消费的情况,稳住企业产能与人才,留住企业扎根坪山。三是制定针对性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外流问题,梳理外迁名录,就坪山区企业加大服务力度,建立联席会议、协调事项报告、定期上门服务、专人跟踪等机制,妥善解决企业合理诉求。

  三、打造产业链条跟踪服务机制,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一是组建坪山区产业推介机制。摸清区内成长性强企业,加大跟踪扶持力度,例如区生物医药企业建议利用各类平台加强宣传推广,打造生物医药集群品牌,并主动对接区内医疗机构,加强双方交流合作,真正助力企业走出去。二是开展坪山区重点企业供应链调研。详细梳理区重点企业、规上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为区中小微企业拓展市场,号召重点企业向其进行采购或供货倾斜,带动区内企业内循环发展。

  四、建立沟通和宣传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是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在科技、产业、税收等方面统筹各部门信息绘制成册,并发放到各产业园区及企业,通过专业团队深入解读相关政策。二是发挥区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打造坪山区小而精的“中小微企业家论坛”,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座谈会,并组织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将涉企问题统一梳理,由职能部门及时反馈所提问题,深度了解中小微企业动向和诉求。

  五、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智慧化服务模式,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打造坪山特色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搭建集咨询、服务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开放共享、规范专业的针对性服务,切实解决产业集群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共性难题”。二是进一步全面梳理部门职权、明确工作规范、精减办事流程,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全面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三是根据国家各类重大政策,抢抓政策机遇,加紧对策研究,争取我区打造高水平集成电路产业园区,为坪山区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实现更大突破作出积极贡献。

  六、多管齐下提升小微融资质效。

  一是加速搭建坪山“数字政府”,共建数据平台。推动政务、公安、医疗健康、教育、工商、征信、税务、水电缴费、公积金、房贷、金融资产等多数据纬度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业务隔离的局面。搭建数据开放平台,允许有资质的金融机构接入更多公共数据。形成统建的基础库和数据分析应用,并向各主要金融机构提供一体化数据服务,从而助力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模型和创新产品服务,为普惠信贷业务增量,降价,提质,扩面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二是完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目前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只能在贷款发生实际损失后进行相应补偿,无法解决银行小微贷款账面不良率问题。建议在前端引入政府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与银行进行风险分担,降低银行账面不良率,提升银行贷款意愿。对于政府大力扶持的相关行业或企业,可以探索由政府部门进行筛选推荐,担保公司扩大担保份额,银行进行见担即贷的模式,进行高效率精准滴灌。

  七、建议加强对初创企业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支持。

  整理收集区属创新型初创企业的产品应用方向,征求辖区内企事业需求单位,有关部门组织对接。帮助创新型初创企业开拓市场。

  [提案回复]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提案答复的函

  区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第20220031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信用链”,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一是建立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坪山区与5家担保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优先推荐有融资担保需求的辖区企业与战略合作机构合作。二是出台“信用贷款风险奖励”政策。对为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担保的社会商业担保机构或类金融机构,按照每年其担保并发放信用贷款额的3%,给予信用贷款风险奖励,让担保机构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推动区内企业发展,助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资金链困难。同时对为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担保的社会商业担保机构或类金融机构,按照每年其担保并发放信用贷款额的3%,给予信用贷款风险奖励,让担保机构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助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资金链困难。三是建立信用快速修复机制。搭建坪山公共信用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线上信用修复入口。在坪山区综治中心设置信用修复专门窗口,现场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指引。组织进园区进企业开展多场信用修复主题培训,鼓励行政处罚作出单位加强信用修复宣传引导,助力企业信用重塑,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失信风险。

  二、强化“人才链”,助力企业招才引智

  一是高标准推进坪山工匠园建设。目前工匠园已进入实体装修阶段,争取于2022年底前正式开园。坪山工匠园定位规划为“1+1+4”(一个展厅、一个平台、四大基地)大湾区工匠型人才交流服务载体,建成坪山区“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交流基地,提供相关产业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培训课程,设置重点企业政校企合作服务中心、重点产业行业服务协会等,推动“广东技工”与辖区重点产业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建成职业技能认定、竞赛和考试基地,设置技能认定中心、技能竞赛中心等,为技能认定人才选拔提供场地及技术支撑。建成深港澳青年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基地,开展常态性的职业训练和认证,探索颁授深港两地相关证书路径,推动大湾区职业培训体系融合创新。建成工匠精神教育实训基地,利用综合楼一楼工匠文化展厅及钢结构厂房实训基地,创设工匠精神实践体验场景,宣传弘扬工匠精神。二是建立健全政校企合作引才育才机制。推动辖区宝山技工学校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比亚迪弗迪精工冠名班”,设立模具设计专业高级班和工业机器人专业高级班2个3年学制的订单班。辖区科迪技工学校已与万乐药业、国药致君初步达成开展药剂专业订单班合作意向,并与比亚迪达成汽修专业订单班的合作意向。深圳技师学院与比亚迪初步达成共同培养集成电路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合作意向。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产业人才,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惠共赢。三是聚焦提升筑巢引凤效果。全面落实产业空间筹建计划,广泛搜集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拿地项目、提容项目、国有储备等5种项目来源,制定印发《坪山区产业空间筹建行动计划(2022-2025年)》,梳理了重点推动的64个筹建空间项目(其中,生物医药21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1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30个),预计未来五年将可释放用地面积约577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1417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

  三、强化“服务链”,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一是构建全方位服务梯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开展企业大走访”工作部署,坪山区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第一时间选派256名干部分成75个小组,挂点联系服务全区1000余家重点企业,切实帮助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各小组挂点干部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开展调研、宣讲政策、排查问题、推进解决。二是及时出台抗疫暖企政策。制定印发《2022年坪山区抗疫暖心援企“十条”政策》,充分结合了坪山区的产业发展特点,从十个方面精准施策及时帮扶,对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遇到的经营困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有援企稳岗的务实举措,又有真金白银的减税降费;既立足坪山区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又考虑经济发展长远大局。开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供应链调研。截至目前,已对比亚迪、捷佳伟创、拉普拉斯等15家重点企业完成走访调研,初步梳理了相关企业核心供应链。三是着力优化企业服务。创新开发区级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构建解决企业诉求五大体系:一个平台、一张清单、一支队伍、一套评价体系、一个会议制度,达到高效、精准、贴心、标准、全面的企业服务目的。通过整合梳理企业需求,形成512个事项的《职责清单》,基本实现“分类无交叉、诉求描述准、责任部门明”。51家涉及企业诉求的责任部门则明确了“第一承办人”,实时跟进企业诉求处置流程,实现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接诉即办。

  四、强化“宣传链”,组织开展系列宣讲活动

  一是完善联系机制。组织召开政企座谈会,联合多部门宣讲坪山区产业、人才和招商引资政策,助力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惠企政策触达度,通过开展“坪企讲堂”,联合区相关部门为企业详细解读政策,拓大政策宣导覆盖面,精准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助推坪山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拓展交流形式。借助区域政策优势和龙头企业力量,组建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器械)等5个行业专委会,整合行业资源举办行业专委会活动,助力产业链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高质量组织开展“坪山企业家日”“坪企TALK”“青年企业家互助沙龙”等主题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凝聚“法企”合力,成立坪山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协助会员企业预防化解民商事纠纷,发挥组织优势引导会员企业依法经营,提高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举办科技金融相关政策宣讲会、营商环境政策宣讲会、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人才咨询会等宣讲活动10余场,深入解读助企政策,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服务好存量企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坪山。

  五、强化“改革链”,不断推进智慧化政务服务

  一是创新推出“信用+审批”改革。深化落实《坪山区政务服务“信用+审批”改革工作方案》,27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信用审批”,其中“信用+容缺”199项,“信用+秒批”77项,“信用+告知承诺”25项,“信用+公共审批”4项。同步完善系统功能,将信用信息嵌入网上审批流程,强化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截至目前,调用区信用网信用数据总计25590次,助力坪山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深化系列政务服务改革。通过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打造“一厅联办”服务专区、升级“秒报+秒批”服务模式、“跨城通办”“全市域通办”等多项政务服务改革措施,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共有44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跨层级办理。服务新开办企业6600家,为企业节省开办资金206.3万元。共计24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13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报”。三是推出“免申即享”创新应用模式。2022年上半年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发放、深圳市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进行“免申即享”改革,打造“免申即享”后台管理系统,对接市工单系统、区短信平台,联通“i深圳”APP,精准为“应享未享”服务群体主动推送申办指引。改革后申请人收到信息只需确认一次,后续审批部门根据数据比对自动发放补贴,惠及对象超6万人次。

  六、强化“融资链”,着力提升企业融资质效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印发《深圳市坪山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措施》《深圳市坪山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措施》《深圳市坪山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制定“金融助力,创新坪山”全年金融服务方案,印发坪山区金融服务手册,组织召开麦捷、智动力、尚水、深中海、飞速精密、鼎晟开元、安特信、高昱等专场政银企对接会。截至目前,共协调解决617家企业67.76亿元融资需求,其中已为614家企业放款63.2亿元,3家企业获得授信0.25亿元,172家企业获得展期或续贷4.31亿元。二是推进信用融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信用在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联合融资机构推出“坪信贷”,通过实施企业信用精准评级、搭建银企互动平台、线上线下精准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基于信用信息的融资信贷服务,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近日,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举办的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评选中,“坪信贷”成功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截至目前,累计调研信用优质企业685家,线下走访有信贷需求的企业50余家,帮助20家信用良好企业获取信用贷款1.919亿元。

  七、强化“党建链”,聚焦加强初创企业培育

  一是组团增效。创新开展全域“组团党建+党群共建+结对共建”的大组团新模式,以示范性党组织为核心,按产业链、区域化原则设立27个党建组团,组团内实行会议列席、活动联办、阵地共享等制度,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二是组团赋能。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链短、创新链支撑强的特点,推动成立全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通过把党组织建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上,以党建引领、赋能发展、共融共建,打造细分赛道特色鲜明、高端医疗器械、高价值生物药、先进生物技术服务集群效应显著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针对半导体产业相对完善、特色鲜明的特点,构建半导体产业链党建组团和现代物流产业链党建组团,邀请企业业务骨干列席组团会议和活动,以党建交流助推产业合作,共同探讨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集中研究解决产业链发展的共性问题。助力坪山区主导产业创新型初创企业开拓市场。
下一步,坪山区将继续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坚持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强化引才育才留才效果,常态化开展各类惠企政策宣讲会,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改革,以党建引领初创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感谢对坪山区营商环境的支持和关心。

  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