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深圳市坪山区委员会 > 履职活动 > 提案工作

关于加快推动坪山区文物建筑合理化利用的建议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深圳市坪山区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3-21 16:39:19

  案号:第20220045号

  标题:关于加快推动坪山区文物建筑合理化利用的建议

  提案者:蔡华龙

  内容:

  对于文物建筑来说,活化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加快推动文物建筑合理化利用,对发挥文物最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引领片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开启坪山区历史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坪山区文物建筑的基本情况

  坪山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14处,其中省保2处,市保2处,区保6处,未定级104处。坪山区是客家人进入深圳的主要聚居地,文物建筑较多,以客家围屋为主,包括省保的大万世居、龙田世居,市保的文武帝宫,区保的新乔世居、庚子首义旧址-罗氏大屋、洪围,未定级有荣田世居、廻龙世居、长隆世居等。它们承载蕴含了坪山客家先民家族变迁史与人文发展史,是深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坪山区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历史基因。目前,坪山区文物建筑由街道办属地管理,均为政府投资保护修缮和运维。

  二、坪山区文物建筑合理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制定文物建筑有关管理办法和活化利用实施细则。据了解,龙岗区已于2020年3月制定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相关指导性配套文件。

  (二)部分已完成修缮的文物建筑因运营管理缺位,未能及时进行日常维护和活化利用。罗氏大屋于2021年3月通过文物专家验收,至今尚未办理项目移交,龙田世居和新乔世居将于2022年10月完成修缮,尚未有运维单位介入。

  (三)文物建筑运维模式单一,一直沉淀为资源形态,未能转化为成熟的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坪山区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与运维均为政府投资,社会参与度很低,文物建筑基本都处于“保护”阶段,存在投资大、运营效率低、文物价值无法凸显、公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大万世居是全国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极具历史艺术价值,于2017年完成修缮,但目前人气不高。

  三、有关建议

  第一,尽快建立坪山区建筑文物管理办法及活化利用实施细则,从政策支持、制度建设、文化研究、上位策划等多方面推出坪山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高效实施路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最终目的要达到探索围屋活化保护、创新产业升级发展、营造公共休闲空间、传承传统文化演绎、共荣汇聚文化力量。

  第二,由专业部门研判每个文物建筑的最佳运维模式,运维单位要提前介入修缮过程,从历史与现代(时间维度)、传统与时尚(文化维度)、保护与活化(技术维度)三个维度解决好建筑文物活化利用的根本问题。

  第三,借鉴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如华侨城运营的大鹏所城和甘坑客家小镇、智慧文博公司运营的大田世居和大田匠作文化村、万科代建的南头古城活化利用项目等。

  第四,创新思维举措,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历史文化体验式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坪山区历史文化羽化、重生。文物建筑使用用途与功能定位应当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社区实际需求,在古老的历史遗产中找到具有当代意义的活性基因,使文化残片成为文化生长点。对文物建筑开展的合理利用应当以文物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允许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活化利用”应在充分尊重产权人意愿基础上,兼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如:博物馆、美术馆、方志馆、展览馆、文化馆、社区服务中心等)和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如:小咖休闲书吧、禅茶雅舍、美装秀、彩妆体验、古琴展演、创意产业区、艺术工作室、特色民宿、文化旅游景点等)用途。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按照“古围屋+网红产业+文化活动”,整合客家历史文化艺术及不可缺少的美食、伴手礼、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等,注入网红、直播、体验、时尚业态等时尚文化基因,营造让人流连忘返的氛围,创客家围屋活化利用的新模式。

  [提案回复]

  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关于加快推动坪山区文物建筑合理化利用的建议》提案答复的函

  蔡华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坪山区文物建筑合理化利用的建议》收悉。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尽快建立坪山区文物管理办法及活化利用实施细则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坪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目前我局结合坪山区实际,正在加快制定《坪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面临的困境局面:一是填补坪山区在文物管理方面的政策空白;二是打通不可移动文物“可进可出”的路径;三是破解城市更新中文物产权人、实施主体、城更部门之间的矛盾问题,促进形成保护文物的社会氛围。《坪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有力提高坪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水平,推动坪山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更上一层。《坪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充分吸收相关法律法规,对文物认定、文物保护、修缮利用、撤销登记以及城市更新中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后期活化利用等内容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坪山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下一步,我局将尽快逐步完善、尽快出台《坪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

  二、关于由专业部门研判每个文物建筑最佳运维模式的建议

  目前,我局已建立专业的文化智库,正在探索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与合理利用专家库。其中文化智库为区委、区政府的文化决策咨询机构,智库专家包含了文物、博物馆、建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要负责对全区文化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意见建议以及为全区公共文化建设提出专业建议或帮助引入专业资源等任务。专家库将由文物、建筑、历史、考古、博物馆、民俗文化研究、结构、规划、艺术设计、安防、消防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形成的专家组负责不可移动文物的评估推荐、规划保护、合理利用及撤销等事项的评审工作,为区领导及区文物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意见。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推动专家库的建立,探索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新模式,加快活化利用研究。

  三、关于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建议

  我局坚持按照“抢救一批、修缮一批、活化一批”的思路,采取“一屋一策、分类实施”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文物修缮工作,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同时,依托深圳市东部文化公司开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目前已活化利用大万世居、文武帝宫、南中学堂、盘龙世居、曾生故居、前进报社、水源世居、明新学馆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其中文武帝宫、南中学堂、大万世居、明新学馆活化利用为城市书房,由深圳市东部文化公司运营。盘龙世居活化利用为龙田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由街道委托尚书吧(深圳)实业有限公司运营,曾生故居及前进报社旧址作为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一部分,活化利用为陈列展览馆,由东江纵队纪念馆自行管理,水源世居也活化利用为东江纵队纪念馆·水源世居,作为陈列展览文化名人大营救的主题馆。下一步,我局将组织调研大鹏所城、甘坑客家小镇、大田世居、南头古城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灵活应用,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事宜,推动文物合理利用。

  四、关于发展历史文化式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印发《坪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坪山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对活化利用项目进行扶持,重点支持“文物修缮+公共文化服务”“坪山城市书房”“客家围屋文化创意产业”等活化利用项目。鼓励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对企业修缮坪山区内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及其他经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文化遗产,并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的,在投入市场3年内,按照其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以税务发票为准)5%的比例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同时,创造性采取“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保护新模式,通过选取一批产权清晰、位置适宜、条件成熟的文物建筑,并修缮加固激活原有使用功能,再引入图书阅览、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从风格定位、空间设计、书籍选配、氛围营造等方面体现品位,将其打造成为独具历史内涵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坑梓街道办事处积极推动廻龙世居活化及周边的街巷、小型围屋统一改造建设风格,把廻龙世居及周边打造成集民宿、展览、休闲娱乐的客家特色网红点。

  感谢您对坪山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