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坪山,看见未来田园的模样

  在大众印象中,现代都市常与 “钢筋混凝土森林” 画上等号,而深圳东部的坪山,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千亩良田与都市肌理相融,科技赋能筑牢沃土根基,文旅创意唤醒乡村活力,共同勾勒出都市与田园和谐共生的崭新画卷。

  都市千亩良田:从生产沃土到生态绿芯

  坪山实有耕地六千八百余亩,总量全市第三,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四千余亩。这些农田集中分布于龙田、石井和碧岭街道,其中龙田街道拥有约两千七百余亩连片永久基本农田,占全区67%,为深圳最大连片农田之一。农田带南北衔接松子坑森林公园与田头山自然保护区,构成坪山“一环、二带、三心、多廊”生态空间格局中的生态农业带,融合生态屏障、休闲游憩、公共空间和创新体验等多重价值。

  数字守望:绘制坪山耕地“全息守护网”

  科技的触角早已深入田野。卫星在数百公里轨道上定期拍摄亚米级分辨率影像,自动识别新增建设、推填土或植被退化等异常图斑,形成全域监测底图;无人机抵近拍摄,通过倾斜摄影获取厘米级高清影像,实现图斑边界精准复核和土地现状动态举证。每一片田块都拥有自己专属的“高清档案”:“图斑”清晰标明耕地用途,好比电子“田亩册”,又像耕地的“数字出生证”。它们详细登记了每一块土地的位置、形态、面积甚至种了些什么作物。在精确的图像比照之下,一旦发现天地“变色”,系统便自动亮起警报,守护网第一时间便被触动了。

  借助数智化设备,坪山构建“3+1”田长体系,通过“巡田APP”培训将农田守望者变为“数字哨兵”,实现轨迹记录与问题勾画;75块田长制公示牌如“守护界碑”,让违法占耕无处遁形,线索处置率达100%。此外,坪山建立“日通报、周调度、月总结”机制,过去一年,全区耕地净增126亩,整改开垦完成率高达127%。

  耕读新玩法:从客家书房到田园廊道

  坪山积极探索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路径,以创新思维挖掘土地多元价值,让传统村落焕发全新生机。金龟村活化利用传统客家旧民居,将其修缮为特色书房与露营空间,客家美食与田园采摘体验相结合,吸引众多追求文艺气息的年轻人前来,沉浸式享受“耕读”相融的质朴时光;在龙田街道生态智慧田园,特色玉米节火热开展,市民可赏丰收色调,参与农耕体验、品尝新鲜玉米,尽享田园乐趣;百年围屋盘龙世居内,农耕体验、玉米品尝会、农业科技科普展等活动丰富,游客可在此休闲打卡,深度感受农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在都市田园规划中,农田被赋予新角色:以“优化提升永久基本农田”为起点,推进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配建“农业+”产业链设施,打造“创新复合高标准农田”。一条“回归自然本色的美丽都市田园廊道”正逐步形成,以“山野入城、田园趣城、水岸活城、公园融城、绿网连城”为理念,串联文旅小镇、郊野公园、智慧育种展示、生态保育、农夫集市和科技农业研学等多功能场景,让山野自然与城市文明融合,重新诠释土地的生长与梦想。

  通过科技赋能、生态融合与文旅创新,坪山正探索一条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农田成为连接自然、城市与未来的活力空间。

  (转载来源:深圳特区报)

信息来源: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