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白血病想必许多朋友会纷纷色变,脑海中浮现各种韩剧里经典的悲催桥段画面。近些年诸多儿童白血病的报道更是给家有儿女的家长们心中蒙上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那么,儿童白血病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说白血病也会“病从口入”呢?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一一解释。
何为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1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约占该时期恶性肿瘤的35%,严重威胁了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其中小儿时期发生的白血病多为急性白血病,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初期多数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多为不规则发热。小儿白血病的发热特点是发热程度比较高,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一般都找不到明显的感染灶。在发热的同时,患儿可出现皮肤出血点,有的患儿可出现贫血,有的患儿可出现骨及关节疼痛。医生在查体时会发现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一般而言,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对疾病的预后越好。
白血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依然不清楚,但从流行病学研究上已经确认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感染、某些药物的使用、辐射和环境污染物如苯等。
白血病也会“病从口入”吗?
会的,其中以农药最为引人关注。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农药与小儿白血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广义上的农药包括驱蚊剂,杀虫剂,防蛀剂,灭鼠剂,白蚁防治剂,除草剂等。在上海的一项权威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的儿童,白血病儿童尿中拟除虫菊酯代谢物的含量显著较高。而拟除虫菊酯正是广泛应用的农药成分之一。美国的相关研究也发现,普通人群中,食物为最重要的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磷脂类杀虫剂暴露途径。可见,警惕白血病的“病从口入”并非虚言。
那么,这些让无数家长们心惊胆战的农药又是如何“吃”进孩子们的身体中的呢?
其一,家庭中使用杀虫剂的残留。
许多家庭有这样的习惯,看见蟑螂?杀虫剂喷一喷,看见白蚁?杀虫剂喷一喷,可是您知道吗,就是在这样喷一喷的过程中,杀虫剂喷雾吸入了孩子的体内,更重要的是,这些喷雾是会“残留”于房间中的。大部分的儿童天性好动,当从地板上爬过或玩耍后不洗手直接拿东西吃时,甚至更年幼的孩子直接“啃”玩具时,就无形中提高了“吃”进杀虫剂残留的风险。
那么又如何防范这种现象呢?简单而言是减少家庭中杀虫剂的使用量,如果不得不使用,也尽量远离儿童,并且在使用后保持房间的通风。同样的,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洗手,也是非常有效的。
其二,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随着有机磷农药的淘汰,在农村生活用途和农业应用中,拟除虫菊酯已广泛开发和应用。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约3000吨拟除虫菊酯,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公共卫生场所(如医院)和家庭。通常情况下,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的蔬果类食物是安全的,其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的安全规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市场上有许多不法商家,为提高蔬果的品相大量使用农药,这就给儿童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有科学家做试验发现,有机食品的食用能够减少尿液中农药的代谢物含量,说明普通蔬果中农药残留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重视。
这时候有些家长该担心了,既然情况那么严重那不吃蔬果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其实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蔬果,食用前用自来水冲洗并削皮,大可不必担心农药残留问题,蔬菜水果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有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不吃或少吃的危害比农药更大!
其三,饮用水污染。
1992-2001美国地质调查局发现,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水质评估计划的一项为期十年的研究(1992-2001)提供了全球范围的流域和地下水中农药发生情况。总体而言,在农业和城市以下的浅层地下水,以及采用主要含水层供水的较深井的33%采样井中检测到农药。在很多农村地区,家庭所饮用的水并非自来水,而是井水或山泉水。甚至有些城镇地区的家长迷信山泉水和井水的“天然”“无污染”,而弃自来水之不用。其实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正规的自来水经过层层消毒过滤,定期检测,其水质是符合国家要求的,大可安全饮用。反而是很多井水和山泉水,由于农业灌溉及农药使用,渗透进了杀虫剂除草剂,反而不安全。因此,只要不随意饮用不明来源的水,是不需要担心农药问题的。
总而言之,食品的农药问题与儿童白血病的关联并非虚言,应当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随着更多分子层面的白血病发病机制被探索被发现,相信有一天白血病将不再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白色恐怖,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