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大 缩小 指读 语音播报 大鼠标 重置 返回 退出
坪山区人民政府(关怀版览模式)
首页 >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 |《深圳市坪山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信息来源:坪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时间:2017-01-20 00:00:00
归档标识 2018年11月15日

  2017年1月19日,深圳市坪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圳市坪山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现对《深圳市坪山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如下: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态势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年,是东进战略蓝图向现实转化的起步年,也是我区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和“攻坚克难年”。我区实现了全区经济的平稳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十三五”开局良好。2016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00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297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69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本级收入)实现36.3亿元,增长22.8%;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40亿美元,下降35%。综合来看,2016年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创新驱动逐步发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一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新兴动能加快发力。三是传统动能有序转型。四是创新环境日益完善。

  (三)基础建设进展迅速,空间拓展成效明显。一是交通建设进展顺利。二是市政设施加快建设。三是土地整备扎实推进。四是城市更新加速实施。

  (四)公共服务提质惠民,民生福利持续保障。一是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二是医疗卫生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完善。四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五是住房保障计划年度达标。六是就业服务日益完善。

  (五)管理治理日益强化,和谐城区有序建设。一是安全管理形势良好。二是城市管理迈向精细化。三是智慧坪山建设稳步推进。四是查违力度不断加大。五是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六是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形势良好。

  (六)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政府效能加快提升。一是行政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二是全面优化便民服务。三是利用外脑服务政府决策。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环境

  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深圳市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基础扎实,产业发展相对优势明显,为坪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与此同时,实施东进战略、建设坪山高新区、成立行政区、强区放权等战略机遇,将助力坪山区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跨越发展,提升治理能力,为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奠定基础。

  (二)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市第六次党代会、区委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深圳东部中心的定位要求以及打造“科技产业创新引领区、新兴产业核心区、东部商务集聚区、交通门户区、生态文明先进区”的奋斗目标,抢抓四大战略机遇,以优化空间规划和建设重点片区拉开发展大格局,以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整备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凸显区位优势、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吸引更多高端资源集聚,营造蓬勃创新发展氛围,夯实科技产业创新基础,开创深圳东部中心大开发大建设崭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提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本级收入)增长10%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

  三、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深化“三城一区三带”规划,引领重点区域建设。一是高标准开展城市空间规划。二是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推动中心区扩容提质。打造城区发展中轴线。建设聚龙科技创新城南北片区。释放高压线走廊空间。

  (二)紧抓交通会战与土地整备,夯实区位空间优势。一是全力推进交通大会战。二是大力提升道路交通品质。三是强力实施优质空间工程。提升土地整备力度。稳步推进城市更新。

  (三)推动坪山高新区创新发展,打造三大产业优势。一是落实坪山高新区申报批复。二是优化科技产业创新环境。三是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优势。围绕建设三大优势产业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进产业补链和强链,提升集群效应。

  (四)加快生态治理与生态建设,彰显宜居生态优势。一是加快坪山河生态治理与开发。二是推进马峦山慢行系统建设。三是打造特色生态廊道。四是开展高水平待建设地管理行动。五是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六是推广绿色低碳理念应用。

  (五)强化公共服务高水平供给,筑牢民生幸福底线。一是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二是继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是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四是做好各项公共保障工作。五是优化社会救助服务。

  (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探索先进治理经验。一是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二是加强探索城区精细化管理。三是继续坚持铁腕查违。四是持续加强基层治理。

  (七)践行强区放权与改革创新,释放体制机制红利。一是建立高效有为区级政府。二是有效承接下放事权。三是重构行政审批流程。四是精简基层行政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