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山街道:文化古镇,枢纽新城
在深圳东部的版图上,坪山街道作为中心城区,层叠着不同时光的印记。这里曾因百年墟市汇聚四方烟火,如今,焕新的街巷里,传统的市井生活与现代的都市节奏在此默契共生,坪山街道已悄然编织出一张产城共融的网。
坪山街道设立于2004年,曾是深圳的“巨无霸”街道之一,在2016年与坑梓街道一同被划分为坪山、马峦、碧岭、石井、坑梓、龙田6个街道。目前坪山街道辖区面积11.78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6.34万人。
01文脉传承 活力绽放
这里红色血脉薪火相传,曾生将军率领父老乡亲浴血奋战,东江纵队被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这里客家文化生生不息,传统围屋厚重的青瓦灰墙,诉说着文脉传承和历史沧桑;这里文化聚落活力涌动,大剧院演绎时代之声、美术馆留存城市印记,让传统与现代交融绽放。
红色东纵。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发动入侵华南的战役。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共产党在东江地区建立了两支武装力量,一支是曾生在坪山组建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一支是王作尧在东莞组建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这两支队伍就是东江纵队的前身。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成立,曾生任司令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江纵队成立,而这支英雄队伍与八路军、新四军、琼崖纵队被朱德并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东江纵队纪念馆由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及社会各界捐资建设,建成于2000年12月2日,是广东省最早建成的东江纵队主题纪念馆,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以及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纪念馆广场东南侧还有前进报社旧址、曾生故居,古建筑中收藏着东江纵队的红色革命足迹。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首歌歌颂的正是东江纵队。在坪山,革命基因薪火相传,东纵精神激荡回响。
客家古韵。坪山街道历史以来都为深圳客家人传统聚居区。坪山地域,秦时属南海郡番禺县,汉至三国属博罗县,晋至唐属宝安县,宋代属东莞县。明清时期坪山属归善县,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陆续有客家人徙居于此,老围、骆屋次第成村,合称“坪山围”。
围屋,是客家人群聚群居、寻求安稳、创造幸福的见证。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丰田世居,就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为坪山黄氏六世祖黄维珍创建。丰田世居内最多时曾住了700人左右,200多年的岁月流过,曾经热闹辉煌的世居,现如同一位看尽世间百态的长者,默默矗立在城市一隅。
建于清代中晚期、具有300余年历史的坪山文武帝宫,是深圳保存最完整的文武帝宫。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把他们当作神明供奉。
在历史变迁中,这座古老的建筑曾作为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场所,而后历经学校、乡政府驻地和粮站等多种角色变换。如今经过修缮维护和活化利用的文物帝宫,已经拥有了崭新的身份——坪山城市书房暨坪山图书馆·客家特藏馆。
客家人崇文重教,因此将麒麟视为播撒文明的圣兽而崇拜,舞麒麟祈福也成为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融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场面壮观,观赏性强,人们通过“舞麒麟”来祈求良好愿望得以实现。2013年,坪山麒麟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宵麒麟巡游。民间麒麟舞表演尤以元宵节活动最为热闹盛大,以昭告春耕开始,希冀新一年的好运与丰获。
文化聚落。坪山文化聚落是坪山中心大型文化综合体,是集文艺演出、文化阅览、公共艺术展览、文化体验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集群。
坪山大剧院定位为开放、先锋、品位,是坪山区核心文化地标,其拥有1200座大剧场、260座多功能“黑匣子”小剧场,常年上演音乐剧、舞剧、话剧等多元艺术形式,持续为市民带来高品质艺术体验。
坪山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区级当代美术馆,拥有一套完善的美术馆研究、典藏、展览、教育团队和系统,打造了专业化、国际化、品质化的艺术平台,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于一体的城市文化高地,深化全民美术教育,以美为介讲好坪山故事。
坪山图书馆秉承“开启人生的智慧,传承精神的高贵”的办馆理念,让经典走进大众,让阅读成为时尚,以创新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品质发展,成为区域全民阅读与文化交融的重要平台。首任馆长为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先生。
02东部枢纽 幸福宜居
坪山街道自古是坪山地区的中心区域,人口聚集,至今仍是烟火气与幸福感交织的宜居之地。这里曾因坪山墟商贸繁荣成为人口聚集地,如今配套完善,延续着“家门口的幸福”。
坪山街道目前已构建起高铁、地铁、云巴协同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并布局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两条城际快线,正加速崛起成为深圳东部核心交通枢纽。
作为“五主五辅”综合交通枢纽中的重要主枢纽,坪山高铁站当前已实现厦深高铁、城市地铁14/16号线高效接驳——通过高铁20分钟直达深圳北枢纽,1小时直达广州南枢纽,依托地铁40分钟可达岗厦北枢纽。
根据规划,未来坪山高铁站将新增深大城际(40分钟直抵宝安国际机场)、深惠城际大鹏支线(20分钟串联大鹏半岛),形成“高铁+地铁+城际”三轨并行的复合交通,强化坪山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连接,构建起“坪山1小时生活圈”。
坪山中心公园是集休闲、娱乐与自然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园,东临坪山大道,北靠丹梓大道,占地360余亩,市民可在此静坐漫步缓解生活压力,享受自然疗愈。
公园精准契合当下“轻户外、重体验”的露营潮流,设有多功能大草坪、城市生活营地,“公园20分钟效应”更契合都市人短途度假休息需求,市民可快速切换至慢节奏生活模式,将自然体验与精神享受融合。
坪山益田假日世界位于坪山区核心“金三角”地段,商业建筑面积约8.6万㎡,是深圳东部核心商圈代表性地标,也是目前坪山区体量最大、品牌最全的商业综合体。依托双地铁(14/16号线)上盖优势,辐射周边住宅区及产业聚集区,持续带动区域消费升级,是坪山重要的配套载体。
龙坪天虹是坪山中心区首家商业综合体,定位“家庭友好型社区商业”,深度服务周边3公里内密集住宅区,联动社区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成为居民生活配套的核心支点。
坪山老街曾是坪山墟的所在地,形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沿着东胜街和中兴街延伸,沿街多为岭南风格的骑楼式建筑,因沿路门牌清一色写着东门大街某某号,也称东门老街,是坪山客家人赶集易物、购物的集中地。
如今老街仍保留着沿街的骑楼和各色的传统美食,老街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承载着数代人的乡情与记忆。
03智造引擎 集群崛起
坪山街道的产业发展历经三次重大转型:早期以传统农耕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改革开放后承接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三来一补”模式建设工业园区;近年借力深圳东进战略,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建成新兴产业园区,形成以先进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从农业乡镇到工业新城,从作坊工厂到产业园区,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再到未来产业,坪山街道正在创新驱动的赛道上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坪山创新广场是深圳市坪山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产业创新引擎,位于坪山大道2007号,总建筑面积18.8万㎡,定位为“总部企业集聚区 + 成长企业加速器”。园区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和互联网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及国际性办事机构等,是深圳东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现有企业共295家,其中“四上”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含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2家,有上市关联企业9家,入园企业年产值预估超230亿元。
潮商广场作为坪山城投公司建设“创新坪山 未来之城”精心打造的区域重点产业空间,位于深圳市坪山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的核心区域主要聚焦大健康、轻医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等领域,与周边城投芯时代大厦、创新广场等产业空间形成产业集群,以“高标准”“强商务”“营活力”为原则,打造坪山中心城区商务风范新地标。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坪山街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支柱企业,其发展历程与坪山产业转型升级高度契合。其始创于1996年,2010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37),现总部位于坪山街道昌业路9号新宙邦科技大厦,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企业。公司专注于电池化学品、电容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
新宙邦目前在广东、江苏、福建、湖南、湖北、波兰、美国等拥有15个生产基地,及日本、韩国等国外分支机构,集团员工总数超过3800人。产品已批量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已成为包括三星、LG、SKI、特斯拉、松下、Northvolt、比亚迪、ATL、CATL、格力、华星光电、中芯国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全球合作伙伴。
文化底蕴厚植,宜居画卷铺展,创新动能澎湃,坪山街道正以产城共融之笔,写就湾区时代新篇章。(内容来源:深圳新闻广播 深圳78街道行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