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山区人力资源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坪山区人力资源局持续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着力构建职业技能生态体系,努力打造产业人才聚集高地,高效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基层就业服务。一是创新搭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圈。通过“大数据”赋能,利用线上政务系统归拢收集、统一分拨辖区就业诉求,推动就业供需精准对接;通过“铁脚板”发力,发挥网格员“多面手”作用,动员基层群众力量,打通家门口就业创业微循环。系列创新举措在全省人社系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进行重点推介,并纳入坪山区“百千万工程”优秀案例。在市级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坪山区考核成绩大幅提升至A等次第二名。二是充分拓展招聘工作覆盖面。开展“创新坪山 匠心筑梦”直播带岗等活动75场,提供岗位3万余个。在“岗厦北·坪山站”开展“招聘列车”特色招聘,组织重点企业举行专场招聘活动,使重点企业招聘与城区形象宣传深度融合。三是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兜底保障。收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需求,开发兜底安置类公益性岗位90个。开发青年见习岗位201个,完成任务量220%。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为有就业意向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100%跟踪服务。针对新就业形态、育儿母亲就业等需求,充分挖掘基层岗位资源,设立“妈妈岗”等便民岗位,解决就近就业需求。
(二)建设高素质技能队伍。一是加快探索实施“一试多证”评价模式。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一试多证”职业评价规范纳入坪山区重点改革项目,改革实践成功入选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零跑者”项目。二是对照产业企业需求推进技能生态链建设。推动9家重点企业获评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形成覆盖“智能车”“中国芯”“创新药”三大支柱产业的技能生态链,全区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更具系统性。承办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为全市技能生态链建设工作贡献坪山智慧。持续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认定,新增5家市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2家载体获评十佳技能培训示范载体。三是聚力推进坪山工匠园高水平运营。着力开展坪山工匠园“一协会三基地三中心”建设,成立坪山区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会,形成政府、企业、机构和人才间的桥梁纽带。工匠精神培育持续开展,坪山工匠园承接各类参观、会议等300余场,接待到访交流人数近1万人次,被评为深圳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四是稳步开展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创新“项目+基地”建设模式,以坪山工匠园为中心,面向全区技能人才需求打造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公共资源开发等4个标杆“项目”,遴选优质企业和院校建设分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全区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提质增效。
(三)促进产业人才高效配置。一是大力落实产业人才政策。累计认定“聚龙领军人才”216名,区域龙头企业在站博士1300余人,持续位居全市第一,A类领军人才廉玉波获评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二是大力推进头部机构招引落地。持续对接行业头部机构,密切跟进全国排名第二的国投人力落地事宜。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过渡园区,3家区域知名机构入驻,5家专业机构计划入驻,填补区内高端猎聘机构空白。三是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1家,全年总产值48.7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排行全市行政区第一。
(四)擦亮和谐劳动关系金字招牌。一是持续推进建筑工地欠薪源头治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任务,率全市之先推进坪山区农民工金融监管归集系统建设,完善工资支付智能监管,全区建设项目100%落实“一项目一专户”管理。持续做好工程建设领域全流程欠薪治理,发挥劳资专管员一线“哨兵”作用。在2023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坪山区考评成绩为A级第三名,我局被省治欠办评为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建筑工地欠薪防治效能得到认可。二是持续推进“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建成投用区街两级劳动争议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有效提升调处、维权效率。2024年仲裁调解案件1018件,同比上升5.06%,推动更多纠纷案件通过调解途径化解;劳动仲裁累计结案率97.54%,持续超额完成上级任务,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市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优秀集体。坪山区探索诉前保全预评估机制、扩大小额诉讼案件范围、仲裁裁决书自动履行提示等创新经验得到市级制度吸纳,在全市改革推进会上作调援裁诉工作专题分享,获与会单位充分肯定。三是持续加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供给。出台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管理办法“3.0”版,省委办公厅《广东每日汇报》单篇刊载创新工作成效。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推动职能部门、平台企业进驻,力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探索坪山经验。
此外,坪山区人力资源局在岁末年初等重要时间节点认真排查工程建设项目拖欠工资、企业关停并转等隐患苗头,开展劳动权益“码上办”专项行动、积极提供基层争议调处力量供给、强化纠纷化解和监察执法力度,确保隐患平息在早、纠纷化解在小。
二、2025年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局将持续聚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围绕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打造技能人才队伍、高效集聚产业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业务条块,为坪山区和深圳人力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担当、贡献力量。
(一)持续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就业供需精准匹配。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加强创业扶持指导,建成一批优质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扎实推进重点用工保障,结合“南粤春暖”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直播带岗等云端招聘活动,招引更多优质人才到坪山就业创业。发挥区、街两级联动机制,扎实做好重点困难人群兜底保障。
(二)持续打造职业技能生态体系。争创广东省“产教评”生态示范区,扩增链主、链员企业,助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健全“项目+基地”模式,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持续跟进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智能汽车维修工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抢占产业标准高地。高水平运营坪山工匠园,建设“新能源汽车海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力争在2025年培训首批新能源汽车海外技术技能人才。
(三)持续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完善产业人才政策,提高政策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提升人才招引质量。发展高端猎头服务,深度对接重点用工企业,吸纳高端人才服务坪山。持续壮大坪山人力资源服务业态,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建设人力资源载体平台,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载体。深化政校企合作,促进区域产业与科研前沿紧密结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
(四)持续共建共享和谐劳动关系。聚焦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治理,落实工地欠薪治理改革各项措施,用好坪山区农民工金融监管归集系统,确保纠纷化解处置在苗头。健全纠纷协同共治机制,会同兄弟部门、街道做好问题排查、纠纷调解工作。继续深化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改革,全面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特色服务,挖掘提炼先进典型,贡献更多劳动关系“坪山经验”。推动企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调查,提升企业劳动关系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