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大 缩小 指读 语音播报 大鼠标 重置 返回 退出
坪山区人民政府(关怀版览模式)
首页 > 规划计划

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时间:2024-03-21 15:51:25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局“争先创优”八大行动为抓手,努力构建精治、法治、共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城区品质大幅提升,城区面貌实现蝶变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打造公园城市景观精品。坚持对标一流、择优创优,大力推动《坪山区公园城市建设规划》落地见效,新建和改造瑞景公园、敬老院主题山体公园、云波、云动、云端、云麓6个公园;新建“日月园”“城境园”等12个共建花园。

  (二)绘就道路绿化景观风景线。以科学绿化为理念,将碧岭隧道口凌乱边坡“变身”为簕杜鹃花海,并在南坪三期、龙坪路等重要节点推广簕杜鹃种植。对龙坪路、比亚迪路、金牛西路、坪慧路、东纵路等7条道路和马峦山碧岭入口等2处门户进行景观提升,对丹梓大道,比亚迪路,南坪三期快速路等137条市政道路绿化进行精细化管养,建设和抚育丹梓大道、荔景南路、翠景路等10条林荫道和营造10处攀援式花墙。

  (三)强力提升市容环境面貌。统筹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促进市容环境综合指数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的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统筹街道完成新一轮环卫招标工作,全市首推“6+1”环卫综合运维服务模式,提高环卫精细化、集约化、一体化服务水平。按照“管理精细化到点,责任落实到人”工作思路,率先以龙田街道、马峦街道为试点,探索“街区制”改革,有效消除市容环境治理“盲区”。聚焦市政道路沿线绿化景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市容秩序等薄弱环节,统筹开展市政道路“绿化、净化、美化、简化”整治行动,市政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成绩显著提高。统筹开展全区44个城中村的综合治理整改工作,全市率先完成2023年城中村综合治理整改任务,比市任务节点提前两个月。

  (四)疏堵结合破解占道经营难题。严格落实《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按照“一点一策”要求,指导街道制定摊贩经营场所管理方案。目前,坪山区已设立了13个摊贩经营场所以及12条门店外摆示范街,对原占道经营集中地点进行规范管理。

  (五)创新落实街道综合执法改革。编写并发布《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汇编与城管领域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执法指南》),获得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同时,通过组织各街道开展多轮培训学习,执法疑问明显减少,执法案卷更加规范,执法水平显著提升。

  (六)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在聚龙山苗圃场建成市、区级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实现全区园林绿化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为深圳探索园林绿化垃圾再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七)率先推进智能环卫新模式。大力引进绿色清洁能源环卫设备,市政道路机械化作业率100%,全区环卫作业机械已全面100%实现新能源化。在6个街道选取不同场景,利用大型、小型不同型号的无人环卫设备的协同作业。

  (八)构建多层次自然教育体系。完善坪大诗歌步道、坪盐赏梅步道、坪山河步道、碧岭瀑布群步道、禾雀花步道、三水线等7条特色步道标识系统。充分利用马峦山生态资源,新建亲子徒步精品路线——“蝴蝶步道”。丰富“坪大诗歌步道”内涵,面向全社会开展“为自然写首诗”诗歌征集活动。继续发挥3个自然教育中心示范作用,开展特色自然教育活动24场次,参与人数379人次,好评率98%,打造坪山自然教育品牌,深受市民喜爱。

  (九)营造公园文化消费新场景。通过引进移动售卖餐车,开展商业集市试点运营,推动“公园+经济”模式。联合多部门开展“天上街市”、双节“月朗坪山行”、“绿道欢乐跑”等公园文化活动,满足市民群众休闲游憩新需求新期待,激发城区经济新活力。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探索建立园林总师制。拟聘请一支园林景观总设计师团队,为全区“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道路绿化和公园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提出专家意见,并提供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

  (二)着力提升城管综合执法效能。打造摊贩疏导区示范点,破解坪山区沿街门店超线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掣肘问题。充分发挥《执法指南》的指导作用,强化街道执法人员对《执法指南》修订版的学习、培训和运用,确保指导作用落到实处,切实提升街道执法人员办案水平。

  (三)全面推进“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推行以街道为主体、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容环境治理“街区制”新模式,统筹执法、城管、市政、社区等力量下沉,以“扁平化管理”提高治理效能。

  (四)推动环卫行业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转型升级。推进“全域智慧+无人环卫作业应用场景”,打造环卫无人驾驶坪山模式,打造多场景、多型号、全覆盖的人工智能集群环卫作业应用示范,提高全区人工智能环卫设备作业占比。

  (五)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迈向新台阶。以智慧化管理为抓手,强化垃圾分类体系全链条管理,加快建设垃圾分类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实施定位定量监管,形成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深度融合的管理格局。

  (六)积极探索“公园+经济”打造公园城市典范。持续深化“公园+经济”,通过举办2024年迎春花市等重大节气活动,盘活公园内的运动场地、城市营地、书吧、国学馆等,引进文创、轻餐饮等商业方式,提高公园经济活力。

  (七)推进园林废弃物资源再生及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进市绿化垃圾粉碎示范化基地项目建设,发挥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特色花木培育,制定本年度特色花木培育初步方案,共同培育特色簕杜鹃。